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補充保費新制變革,強調是為健保財務改革不得不為,卻因引發強烈民怨,旋遭政院喊卡。健保入不敷出由來已久,衛福部不從根本面擴大費基,卻只想走補充保費的蹊徑「拔雞毛」。與此相映的,是民進黨面對勞保破產危機的處理,同樣怯於改革,只能年年以「撥補」的方式補漏,還聲稱「撥補也是一種改革」。這樣的「改革」,還真廉價。
今年邁入卅年的全民健保,財務早已岌岌可危;政府不敢調漲健保費率,只能挖東牆補西牆。在不斷「勒緊腰帶」的情況下,健保資源長期錯置。年初爆發的急診壅塞潮,癥結就在急重難罕健保給付偏低,不少醫院因護理人力荒順勢關閉賠錢的加護病房,導致醫學中心急重症患者難以紓解。急診醫療幾近崩潰。許多年輕醫生也因此捨棄重症,改投入醫美及「輕薄短小」科別。健保無論在財務或制度面,都亟待改革。
但無論藍綠執政,調漲健保費率都是敏感的議題,幾乎每位衛福部長上台,都要強調任內不漲健保費。上任不久的石崇良,則稱在不調整健保費率的前提下,將展開補充保費三大改革。結果,他卻是挑「好拔的雞」下手,選擇以退休族、上班族、小資族為主的存股族開刀。而真正高收入的資本利得者及股市交易大戶,則因開徵困難,不在課徵之列。這波洶湧的民怨,反映的是百姓的相對剝奪感。
面對質疑,石崇良聲稱,改革是為了健保公平。問題是,若要追求公平,就應正視健保收入的結構性問題,回到根本的費基,包括重啟被擱置的家戶總所得討論。此外,也可提高一般保費,或以加收部分負擔方式杜絕健保的濫用;否則,柿子挑軟的吃,算什麼改革?
這種避重就輕的作法,也出現在勞保年金改革。蔡政府當年一上台,就挾國會優勢,大砍軍公教退休金。時任副總統並擔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的陳建仁說,「年金改革若不『及早』啟動,勞保基金恐怕撐不久。」但直到蔡政府卸任,面臨破產危機的勞保年金改革始終文風不動,把問題留給後人。
民進黨不敢推動勞保年金改革,卻選擇「預算撥補」的方式,從二○二○年起持續撥補勞保基金,金額一路攀升。六年來,總計已達三八七○億。面對外界質疑:為何勞保年金改革毫無動靜,勞動部前部長何佩珊竟聲稱「撥補就是改革」。事實上,所謂政府撥補,只是拿全民的納稅錢去填補黑洞,幫民進黨怯於改革遮羞,只不過遮羞布愈換愈大。
諷刺的是,近日藍白重啟停砍公教年金提案,民進黨團言明反對修法。蔡英文更稱,年金改革不該半途而廢,只靠政府預算救不了大家的退休金,因此改革不能走回頭路。話說得道貌岸然,那麼破產危機更迫切的勞保,為何卻說「撥補就是改革」呢?
根據最新勞保精算報告,因政府近年大力撥補,加上勞保基金投資效益提升,勞保基金破產年限將從前次精算的二○二八年延至二○三一年。但勞保「潛藏負債」攀升至十三﹒二三兆元,較上次精算的十點二九兆元,暴增近三兆元。二○二四年勞保收支短絀,則暴增為六六五億元。換言之,光靠政府撥補,根本無法止住勞保基金的失血。何況,勞保年金還連動CPI調漲機制,近年的撥補都被通膨給付給吃光,撥補對改善勞保財務已於事無補。
從健保到勞保,都是民進黨不願面對的炸彈,只想用便宜行事或掩耳盜鈴的方式把危機拖下去。這種「改革」法,好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