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13 第608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何時輪賴清德出訪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從補充保費到勞保撥補,民進黨的廉價改革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趨勢兩極化 別淪為FTA孤兒
民意論壇 從「科技島」到「詐騙島」 台灣形象崩壞的沉重警鐘
緬懷國父孫中山 找回民族認同
不缺電 輝達與全民的共同期待
建立即時警示 食安別再慢半拍
杜絕芬普尼蛋從源頭管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萬錢齊發能萬全抵詐嗎?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何時輪賴清德出訪
黑白集/聯合報

副總統蕭美琴、前總統蔡英文陸續訪歐,綠營一洗川習會悶氣。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笑說,「就讓中國繼續不開心吧,台灣人很高興!」徐國勇忘了,賴清德是唯一上任後無法訪美的總統,他高興嗎?訪歐的開心,相對於訪美的挫敗,何者更有實質的意義?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借歐盟議會場地開峰會,蕭美琴戰貓出席演說。大內宣歌頌外交突破,彷彿盤古開天頭一遭,被批太過頭。但她自稱「台灣副總統」,確是前所未有。世上尚無「台灣國」,但自己花錢辦外交趴,想掛什麼國名布條,就像電影道具任君選擇。可惜「台灣國」高光時刻,賴清德只能遙望。

IPAC沒能阻止中共封殺我國際空間,連自己主要夥伴「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都被川普砍經費晾著,還好頭號夥伴「台灣民主基金會」預算大增。怪的是,IPAC能安排中共台獨黑名單的蕭美琴出席,卻不邀名單外的賴清德。

外交運作走向非典:反中比建交重要,遭美國冷遇,便快閃歐洲;元首走不出國門,則由副元首和前總統代勞。駐美代表俞大□搞不定賴清德訪美,被傳官位不保;他卻誇稱,小英訪美「指日可待」。是否暗示美方「以蔡替賴」?

台灣處境艱難,蔡蕭為國爭光,即便煙花一瞬,也算國家喜事。就怕留下滿地炮灰,把賴清德過境外交的路堵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從補充保費到勞保撥補,民進黨的廉價改革
社論/聯合報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補充保費新制變革,強調是為健保財務改革不得不為,卻因引發強烈民怨,旋遭政院喊卡。健保入不敷出由來已久,衛福部不從根本面擴大費基,卻只想走補充保費的蹊徑「拔雞毛」。與此相映的,是民進黨面對勞保破產危機的處理,同樣怯於改革,只能年年以「撥補」的方式補漏,還聲稱「撥補也是一種改革」。這樣的「改革」,還真廉價。

今年邁入卅年的全民健保,財務早已岌岌可危;政府不敢調漲健保費率,只能挖東牆補西牆。在不斷「勒緊腰帶」的情況下,健保資源長期錯置。年初爆發的急診壅塞潮,癥結就在急重難罕健保給付偏低,不少醫院因護理人力荒順勢關閉賠錢的加護病房,導致醫學中心急重症患者難以紓解。急診醫療幾近崩潰。許多年輕醫生也因此捨棄重症,改投入醫美及「輕薄短小」科別。健保無論在財務或制度面,都亟待改革。

但無論藍綠執政,調漲健保費率都是敏感的議題,幾乎每位衛福部長上台,都要強調任內不漲健保費。上任不久的石崇良,則稱在不調整健保費率的前提下,將展開補充保費三大改革。結果,他卻是挑「好拔的雞」下手,選擇以退休族、上班族、小資族為主的存股族開刀。而真正高收入的資本利得者及股市交易大戶,則因開徵困難,不在課徵之列。這波洶湧的民怨,反映的是百姓的相對剝奪感。

面對質疑,石崇良聲稱,改革是為了健保公平。問題是,若要追求公平,就應正視健保收入的結構性問題,回到根本的費基,包括重啟被擱置的家戶總所得討論。此外,也可提高一般保費,或以加收部分負擔方式杜絕健保的濫用;否則,柿子挑軟的吃,算什麼改革?

這種避重就輕的作法,也出現在勞保年金改革。蔡政府當年一上台,就挾國會優勢,大砍軍公教退休金。時任副總統並擔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的陳建仁說,「年金改革若不『及早』啟動,勞保基金恐怕撐不久。」但直到蔡政府卸任,面臨破產危機的勞保年金改革始終文風不動,把問題留給後人。

民進黨不敢推動勞保年金改革,卻選擇「預算撥補」的方式,從二○二○年起持續撥補勞保基金,金額一路攀升。六年來,總計已達三八七○億。面對外界質疑:為何勞保年金改革毫無動靜,勞動部前部長何佩珊竟聲稱「撥補就是改革」。事實上,所謂政府撥補,只是拿全民的納稅錢去填補黑洞,幫民進黨怯於改革遮羞,只不過遮羞布愈換愈大。

諷刺的是,近日藍白重啟停砍公教年金提案,民進黨團言明反對修法。蔡英文更稱,年金改革不該半途而廢,只靠政府預算救不了大家的退休金,因此改革不能走回頭路。話說得道貌岸然,那麼破產危機更迫切的勞保,為何卻說「撥補就是改革」呢?

根據最新勞保精算報告,因政府近年大力撥補,加上勞保基金投資效益提升,勞保基金破產年限將從前次精算的二○二八年延至二○三一年。但勞保「潛藏負債」攀升至十三﹒二三兆元,較上次精算的十點二九兆元,暴增近三兆元。二○二四年勞保收支短絀,則暴增為六六五億元。換言之,光靠政府撥補,根本無法止住勞保基金的失血。何況,勞保年金還連動CPI調漲機制,近年的撥補都被通膨給付給吃光,撥補對改善勞保財務已於事無補。

從健保到勞保,都是民進黨不願面對的炸彈,只想用便宜行事或掩耳盜鈴的方式把危機拖下去。這種「改革」法,好意思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趨勢兩極化 別淪為FTA孤兒
社論/經濟日報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發動了貿易關稅戰,但「美系經濟圈」以外的全球化仍在深化。最新發展是,中國和東協簽署了3.0版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意味著美國雖然攪亂了全球化進程,但他國在可能範圍內,還是秉持「自由貿易」原則,堅持「將餅做到最大」,讓參與者共享全球化紅利。

中國和東協在2005簽署了FTA,2015年簽署升級的2.0版,今年又升級為3.0版,其對FTA之努力令人刮目相看。到目前,中國已和30個國家簽署23個FTA,免除了簽署國間的關稅和非關稅障礙,這應是中國得以在貿易戰下迅速轉移出口國、降低對美依賴的一個重大原因。

在這次3.0版中,涵蓋數位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競爭和消費者保護、中小微企業、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海關程序與貿易便捷化、植物衛生措施、經濟技術合作等九個領域,而前面五個是新增的領域。一個重要的特點是,這個升級版已從過去著重於關稅減免轉移到聯合建立標準的制度建立新模式,讓中國和東協間的經濟關係往歐盟的模式前進。由於中國和東協在各種層面差異巨大,不太可能像歐盟「一體化」,但透過不同版本的FTA,可以將雙方經濟更緊密地結合,讓有意分化雙方關係的西方力量更難以著力。

此外,中國正在和其他國家或貿易組織諮商12個FTA,另和七個國家的FTA已進入可行性研究。從2018年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以來,全球已有80個FTA被簽署,單單英國就簽了33個;整個歐盟也分別和日本、越南、智利、新加坡、紐西蘭、亞美尼亞、肯亞完成簽署。原來相當保護市場的印度,除先後簽了近20個協定(包括和東協、日本和韓國)以外,目前也在和歐盟諮商。最令人驚訝的是,47個非洲國家也在今年完成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

目前世界包括了一個以高關稅阻擋國際貿易、妄想以自身高成本來生產絕大多數工業產品的「美系」經濟圈,以及力求繼續深化自由貿易的「非美系」經濟圈;台灣原來可以因為和美中兩國都有密切關係,而成為兩個經濟圈的「交集」,享受到「雙邊需求紅利」。若因軍事國防依賴美國、就選擇自願圈入美系經濟圈,將會付出巨大經濟代價。這個代價,除了傳統產業凋零、經濟結構失衡、所得分配惡化,在半導體業需求波動或景氣下滑時,就會看到產業全面性蕭條。

此刻,台灣已成為全球主要貿易體中的「FTA孤兒」,沒有簽署任何一個顯著的FTA,也看不出有所突破的跡象。在歐洲、亞洲、北美、拉美甚至非洲都已經免除關稅和非關稅貿易障礙之下,台灣傳統產業無力競爭,關廠無薪假頻傳,朝野上下迄今卻似乎不將它當一回事;政府對未能加入大型FTA以及無法和個別國家簽署,除了譴責對岸,沒有任何作為和交代,也好像只要有台積電,台灣就能衣食無缺、長久繁榮。

我們實在難以理解,如果印度可以和相對落後的周邊國家,如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模里西斯、阿富汗,及較先進的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日本等國簽署FTA,但台灣迄今卻無法簽署,真正的困難在哪裡?難道北京可以向印度施壓,讓對中國出口只占總出口4%的印度恐懼、而不和台灣簽署?立法院對如此嚴重怪異現象難道可以長期無動於衷、完全沒有質詢,讓政府無作為,而被置於險境?

目前的經濟部已經由一位學經濟,懂經濟的部長主持,應該瞭解此種狀況對台灣經濟造成的嚴重影響,不能再無所作為,而應全力以赴,務必有所突破。

   
民意論壇
從「科技島」到「詐騙島」 台灣形象崩壞的沉重警鐘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聯合報
韓國媒體不久前以醒目標題報導,批評台灣已淪為「詐騙島」,島內國際詐團橫行、跨境犯罪猖獗。與此同時,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在今年發表的最新報告中,也將台灣列為亞太地區網路詐騙活動之犯罪洗錢中心。這樣的國際點名,對長期自詡為「民主典範」與「科技之島」的台灣而言,無疑是一記沉重的警鐘。

詐騙問題在台灣已非新鮮事,從假投資、網路愛情騙局,到跨境人口販運、機房集團,幾乎成為社會日常。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犯罪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不僅境內詐騙氾濫,還輸出到東南亞、非洲乃至歐洲。許多外國受害者追查源頭時,發現帳戶、網域、金流都指向台灣。這意味著,台灣早已不只是「受害者」,而是國際詐騙網路中的「樞紐」。

以最近曝光的「太子集團詐欺案」為例,該集團涉嫌在柬埔寨設立詐騙園區,透過強迫勞動、電信詐騙、加密貨幣洗錢等方式進行犯罪。該集團在台北一○一設立公司,並利用豪宅為洗錢基地。台北地檢署近日展開搜索,查扣了包括豪宅、名車和銀行存款在內超過四十五億新台幣的不法所得,然一干被告卻僅以數萬到數十萬元交保,尤其是集團特助劉純妤以十五萬元交保後面帶笑容的照片,更引發眾怒,被認為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詐欺犯在台灣之所以如此猖狂,最大的原因乃在於司法的縱放。民進黨執政以來自詡為「人權立國」,在司法實務上重視「犯罪人權」卻忽略「受害人正義」,導致台灣的治安日益敗壞,受害人數與詐騙金額年年創新高;政府在面對批評時卻不肯誠實面對,每當國際媒體報導,官員便忙著辯解是「被中國嫁禍」、「被境外勢力操作」,真相其實是台灣詐騙案件的破案率低、司法量刑輕微,這樣的結構性問題與外力無關,純屬治理失能。

太子集團之所以能在台灣生根壯大,並非單一犯罪的偶然,而是制度性失靈的必然。台灣金融監理鬆散、金融帳戶買賣橫行、檢警協調低效、政治勢力干預司法,這都構成了詐騙與洗錢的「完美保護傘」。當洗錢變得比創業容易,當詐騙成了新興產業,社會就會被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吞噬—有錢才是王道,獲利比正義重要。

國際媒體的批評雖然尖銳,但並非無的放矢。當台灣社會對詐騙逐漸麻木,甚至出現「這只是聰明人賺快錢」的心態,說明價值觀已被侵蝕;社會對誠信與法治的信任崩壞,才是最可怕的後果。更諷刺的是,政府在國際場合高喊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在國內卻讓成千上萬的詐騙受害者求助無門。

從科技創新到洗錢天堂、從民主典範到詐騙溫床,台灣正在被自己掏空。若政府繼續沉迷於國際的形象包裝,卻無視於國內的信任崩壞,那麼將來當世界提起台灣時,想到的不會是晶片與民主,而是洗錢和詐騙,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緬懷國父孫中山 找回民族認同
張璉/東華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新/聯合報
今年很特別,是國父孫中山誕辰一六○周年、逝世一百周年;是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台灣光復八十周年;也是蔣中正逝世五十周年,幾個重要的周年紀念數字都在今年,皆與中華民國的命脈緊緊相繫。且今年消失廿二年的台灣光復節恢復放假,噤聲已久的「我是中國人」可以公開大聲說了,壓抑已久的憤懣終於紓解。

民進黨自二千年首次政黨輪替後,一共掌權十七年,手握國家資源卻摧毀原本美好和諧的台灣。過去的台灣不是這樣的,可還記得?一首「明天會更好」歌曲傳遍大街小巷,那是一九八五年為呼應「世界和平年」並紀念台灣光復四十周年而作,那時的台灣天天在進步,可謂前途一片光明,如今竟不堪回首。

今天是國父孫中山誕辰一六○周年,筆者有兩點想說:

其一,最早稱孫中山為「國父」的是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他於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誕辰七十周年紀念會上演講。他說這一天是創立中華民國的「國父」誕生,「這種偉大精神,在中外歷史上是不容易見到的,所以我們全國國民尊崇(中國國民黨的)總理為國父」。此說當時並未成為規範,直到一九四○年三月廿八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決議尊稱孫中山為「國父」,並於隔日三二九黃花崗烈士紀念日正式公布,孫中山從此被尊為國父。

其二,中華民國成立時孫中山四十六歲,終因積勞成疾於十四年後病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成了最後懸念的遺言。始終飄搖不穩的中華民國歷經北伐、日軍侵略、對日抗戰等一連串征戰與抗敵,廿年後終於初嘗勝利之果,隨即卻又陷入國共內戰;昔日堅韌抗敵卻不敵骨肉相殘,國民政府命懸一線、迫走南遷至明末以來受華夏文化薰陶二三○年的台灣,始得重新站穩。

在台澎金馬推動經濟建設、土地改革,使脫離日殖統治、百廢待舉的台灣煥然一新;更因為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傳講孔孟學說,使文化傳承不墜,終締造經濟奇蹟之榮景。

曾幾何時,島內被戀殖心理翻攪、類皇民竄起,幾年之間改天換地,藉著政黨輪替耗盡原本的豐厚累積。另方面,也因中共處處打壓中華民國,一消一長之間使中華民國走樣;現實政治上,中共欲消滅一九四九年後的中華民國,民進黨政府則是要消滅一九四九年前的中華民國。國父啊!倘您地下有知,是否遺憾痛心?

國父的「天下為公」與「博愛」信念,應是吾人努力實踐的目標。其建國方略、實業計畫也尚未完全實現。在此,呼籲全體同胞應去除類皇民的心態,更勿自貶為亞細亞的孤兒;應拋棄台獨謊言,找回失焦的民族認同。

更呼籲兩岸的中國人應互相包容、彼此憐恤,勿再干戈相向,共同發揮天下為公與博愛精神,以智慧尋求和解之路,讓一一四年前締造的共和成為真正的「民國」,朝向大同世界之理想前行。

   
不缺電 輝達與全民的共同期待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聯合報
國際知名科技大廠輝達(Nvidia)的全球營運總部即將落腳北士科,最快今年內敲定進駐計畫,本案受到國人高度關注。鴻海集團也於日前宣布與輝達聯手,將在高雄建置「先進算力中心」,主要以超級晶片GB200構成的高階伺服器為核心設備,規畫二○二六年完工。

先進算力中心預計裝設六十四個排架(Rack)的GB200型伺服器,共使用四六○八顆繪圖處理器(GPU)。根據輝達的公開文件,單一排架的用電量為一二○瓩,但考量雙倍備援,各排架的供電量將達二六四瓩。在忽略算力中心其他非伺服器用電的情境下,用電量最高可達一點七萬瓩,每年電力需求粗估為一點五億度。對於目前夜間缺電三十至五十萬瓩的南部地區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的負擔。

接下來的問題是,現行的「中電夜夜南送」,是否足以解決南部供電吃緊的情形?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多次提到核能重要性,那麼先進算力中心是否可順利取得足夠的無碳電力?

根據能源署近日公布今年前三季最新發電量數據,將火力發電、再生能源電力、四個半月核電,及抽蓄水電加總後,全國總發電量為二一六五億度,較去年同期略減廿八億度。

不過,肇因於核電歸零與電力需求依舊殷切,截至今年九月底,火力發電總量已達一八五○億度,較去年同期增加近卅億度,占比則由去年的百分之八十三點○增為百分之八十五點五。總發電量下降,火力發電量反而升高,凸顯的是非核後脫離不了的增碳困境與空汙威脅。

此外,經濟部今年九月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指出,明年的夜間「備用」容量率為百分之十三點八,較樂觀的即時「備轉」容量率為百分之八點八。然而,參考今年的實際狀況,雖然夜間備用容量率估計為百分之十四點二,但即時備轉容量率卻曾出現不及百分之四的情境,不排除未來四年備轉容量率可能再度下探百分之六以下的「供電警戒」區間。對於滿足輝達先進算力中心營運後的穩定電力需求,將是一項挑戰。

至於無碳電力部分,再生能源今年前三季發電量為二五九億度,占比接近百分之十二,明顯無法於今年底以前達到政府預期的百分之十五點二。而兩大主力包括風電與光電的裝置容量,更是分別以百分之六十一及百分之七十六的達成率,遠遠落後目標值。在境內碳費與境外碳稅的雙重壓力下,企業竭盡所能爭取無碳電力已成常態。可惜的是,短期內再生能源開發進度仍無法滿足需求。

政府此時除了面對全球淨零碳排的共同目標,更有責任針對境內的穩定電力供給與無碳電力擴增展現積極作為。企業(包括輝達)與民眾都期待供電充足與穩定,但民眾同樣關切空汙改善。核電的重啟與擴增是必要的作法,也是短期內可滿足前述要求的具體解方,賴政府須再加把勁。

   
建立即時警示 食安別再慢半拍
陳清雲/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新北/聯合報
每當新的食安或畜牧防疫事件爆發,主管機關常以「屬個案」、「已下架回收」來說明,卻始終答不出那兩個最關鍵的問題:為什麼又出事?為什麼總是慢半拍?

這次毒雞蛋事件,食藥署在十一月四日就已驗出問題,卻拖到九日才公布。對消費者來說,這六天可能就是把毒蛋吃下肚的時間。當衛福部長說「查到哪、公布到哪」、食藥署長姜至剛卻說「民眾擔心就暫時別吃蛋」,聽起來更像在卸責,而不是在安民心。民眾需要的,不是被勸「別吃」,而是政府能建立讓大家「敢吃、安心吃」的制度。

其實,食安不只是衛生議題,更是國安的一環。當連最基本的民生食物都不安全時,社會不安就會蔓延。政府該給人民的,是「免於食安恐懼的自由」,而不是事後開記者會道歉或急著下結論。

根本問題在於「預防失靈」。農業部負責上游生產與動植物用藥管理,衛福部主管食品安全與檢驗把關,兩邊都在努力,卻總是搭不上節奏。結果就是「等驗出才下架」、「等民怨才回應」。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啟動預警,同步公開資訊,就不會每次都讓消費者成了最後知道的人。

食安管理要「超前部署」,而不是等出事再補救。農業部應全面稽查環境用藥,杜絕非法農藥流入雞場;衛福部要建立即時警示制度,讓通報不再被冗長流程耽誤。中央地方也要密切合作。

更重要的是,政府要誠實面對環境汙染與產業結構的根本問題。籠飼雞場環境髒亂,農民可能為了防蟲偷用禁藥;消費者又偏好便宜蛋,讓業者壓低成本,把風險轉嫁給民眾。若不從制度改革與產業輔導著手,毒蛋、毒肉、毒菜恐怕還會重演,民眾的信任也會一再流失。

「民以食為天」,食安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不要再讓「程序審慎」成為拖延的藉口,也不要再讓「零星個案」成為掩飾的口頭禪。政府該做的,是在問題發生前就防堵,唯有提前預防,才能真正讓民眾安心。

食安不能再慢半拍,因為民眾的健康,沒有重來的機會。

   
杜絕芬普尼蛋從源頭管理
程怡甄/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實/聯合報
餐桌上每每出現的家常蛋料理,撲鼻的蛋香總是令人食指大動。那是媽媽的味道,是家庭餐桌的日常溫度。然而,當「芬普尼蛋」的新聞再次浮上檯面,這份簡單的幸福,又蒙上了一層不安的陰影。

「芬普尼」是一種長效型殺蟲劑,透過神經毒性達到殺蟲效果。它常被用於防治紅火蟻、稻米與玉米害蟲,也用於環境衛生及寵物防蚤產品。由於潛在毒性極高,農委會(現為農業部)早於二○一七年即明文規定,食用動物不得使用芬普尼。如今,這個名字再次出現在新聞中,令人不免要問:我們的制度防線,究竟在哪裡出了問題?

芬普尼若進入人體,可能引起頭痛、噁心、頭暈與乏力等急性中毒症狀,長期暴露更與甲狀腺癌、神經系統損傷及肝腎功能受損有關。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汙染來源可能包含:

一、飼料汙染:台灣大量仰賴進口玉米飼料,而國外農業中仍普遍使用芬普尼。二、環境暴露:農田為防治紅火蟻或螞蟻而施用藥劑,雞舍若鄰近此區,極易受到汙染。三、寵物用藥交叉汙染:牧場若有犬貓使用防蚤藥,也可能間接汙染環境。四、業者違法使用:部分業者為降低蟲害成本,仍鋌而走險。

現行法令雖有罰則,但實際執行力仍顯不足。《動物用藥管理法》僅處六萬至卅萬元罰鍰;《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雖可罰至兩億元,但實務上多屬輕罰。對於故意違法者而言,罰則或許只是營運成本的一部分,而非嚇阻的警鐘。

從企業管理的觀點來看,「芬普尼蛋」不僅是食安事件,更是供應鏈風險管理的警訊。食安漏洞往往不是單點錯誤,而是系統中多層防線的失效。這提醒我們:食品產業的自律與政府監管,必須並行。

業者應主動建立內部風險控管與追蹤機制,例如:定期檢測飼料來源與供應商;加強雞舍環境隔離,減少外部汙染風險;與第三方檢驗機構合作,建立透明可溯源的安全鏈等。

同時,政府也應從制度面強化源頭管理,具體措施可有:嚴格進口飼料抽驗,避免汙染原料流入市場;提高罰則與刑責,使違法成本高於短期利益;強化抽檢與快速回收機制,縮短問題蛋品的流通時間。

至於消費者,也能成為食安守護鏈的一環。可分散購買風險,不要長期依賴同一蛋商;選擇可溯源品牌,重視包裝標示與產地資訊;同時可提高自我覺察,若懷疑誤食問題蛋,可多補充水分以促進代謝。

食安議題看似技術問題,實則是治理與文化議題。當政府願意強化制度、業者願意承擔社會責任、消費者願意主動關心來源,我們才能真正重建對餐桌的信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萬錢齊發能萬全抵詐嗎?
趙坤茂/聯合報
國人期盼許久的普發一萬元現金終於開跑了!由於發放對象涵括全國民眾,為避免擁塞的排隊亂象,政府規畫了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造冊發放等五種領取方式,並在登記及領取的時間上採取分流機制。

大多數民眾都必須透過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等三種方式中擇一領錢,筆者和家人也不例外。其中,筆者大推網路「登記入帳」方式,既不必出門,又不必排隊,彈指間即可完成;動作快的不用卅秒,動作慢的也不會超過三分鐘。

撰稿當下,登記的民眾已逾五百萬人,足見其廣受歡迎的程度。在此呼籲尚未完成登記的民眾,請備妥發放對象的健保卡號、身分證統一編號或居留證統一證號、金融機構帳號等三樣資料,趕緊上網登記入帳,然後就可「坐以待幣」。

本月下旬即將啟動的郵局領現,雖然年長者或身心障礙人士將優先引導至友善窗口辦理,但筆者擔心屆時恐有多位同時需要優先服務的民眾,恐將因顧此失彼而累積民怨;因此若有家人不便上網登記,身為親人必當義不容辭,主動協助完成登錄。

本次普發一萬的現金流總計高達二千多億,各方詐騙集團早已蠢蠢欲動,肖想分一杯不義之羹。實際上,在普發現金啟動前,報載有民眾已因誤認發放網站而被盜領、遭詐騙三百萬元,未來類似案件必將層出不窮,大家都得提防。

當我們上網登錄時,請再三確認網路連結所前往的網站是政府官方網站,切莫被魚目混珠的釣魚網站給騙了!

迄今,刑事局已匯集數十則以普發現金為噱頭、誘騙民眾假投資的聳動廣告,例如「用手機變現」、「萬元放大」、「全民都能領」等。筆者建議在普發現金的政府官網上,應將詐騙案例分類整理,讓民眾能互相告誡並時時保持警覺。

本次普發現金的官網,還備有廿四小時全天候服務的AI機器人,筆者試用了一下,發現似乎仍停留在傳統「使用關鍵字搜尋和題庫回答」的模式,其智能顯然還有極大的改善空間,想靠它來增強防詐恐是緣木求魚。例如詢問「登記後何時入帳」,它會回覆與「登記」、「入帳」關鍵字相關的條目,內文卻有矛盾之處。又如詢問「健保卡號被盜用怎麼辦?」它會回覆一些符合「健保卡號」關鍵字,卻與提問毫不相干的條目。

人貴自知,機器人亦復如是;該AI機器人在經使用者詢問類似問題後,還懂得回答:「最近這幾次詢問,是不是沒有回答到您的問題?要不要換個問法試試呢?」當問它:「你是用關鍵字搜尋和題庫回答的嗎?」它回覆:「不好意思,您的問題可能不在我的學習範圍內…轉接線上真人文字客服」。

如今,詐騙集團已是全民公敵!對抗它們,光靠政府的「打詐N法」及相關措施是不夠的,一定要大家共同抵禦才行。本次普發一萬元現金對歹徒的誘因很大,拜託大家罩子千萬要放亮點,莫讓自己起貪念的七情六慾變成悽慘遭遇;只要無利可圖,詐騙集團就無法生存。

(作者為台大資工系教授)

   
柯克遇刺 美政治網紅不分左右人人自危
20年前,「內容創作者」這個職稱還不存在。如今,蓬勃的經濟支持著這些社群媒體名人,他們主持YouTube節目,並在 Instagram或X上向大量粉絲發布內容。查理.柯克就是其中一位:保守派活動家及川普顧問,在經營非營利組織七年之後,他開始與右派的夏皮洛以及左派的梅瑟拉斯兄弟等人,在同個播客領域活動。周三,柯克遭暗殺,原本就很有戲的這個生態圈陷入震盪。

還沒找到熱愛的東西,就先找出擅長的事
到了三、四十歲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雖然一開始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做了其他事,累積了足夠的資源與能力,反而成為後來轉換跑道的重要底氣,因為他們已經擁有「隱形本錢」了。如果還沒有找到熱愛的東西,請直接跳過,就從「擅長的事」出發吧。先找出擅長的事,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才能在職場上產生價值,進而得到相應的職位與報酬。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