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6/30 第53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王岐山將出席 菲律賓新總統小馬可仕就職典禮
台美首次21世紀貿易倡議會 陸外交部:跳越高摔越慘
歐盟駐華大使郁白:歐盟堅持一中,不會違背一中的承諾
環球時報警告日韓「站隊」北約 傷害中國勢必付出代價
政變後首次 中共外長王毅傳將出訪緬甸
中共統戰部長尤權:民族宗教領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習近平將赴港慶回歸 預報稱七一當天強風雨驟
李強連任上海市委書記 抗疫惹怨 是否入常恐有變數
港澳生畢業居留門檻多 在台港澳人士籲:不要再設關卡
閻學通:網路的武統輿論不代表台海客觀安全環境現狀
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 寧可暫時影響經濟發展
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將於7月12至14日舉辦 13日主論壇開幕

兩岸新聞
王岐山將出席 菲律賓新總統小馬可仕就職典禮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陸外交部28日宣布,大陸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將出席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的就職典禮。

上述消息指出,王岐山將率團,到菲律賓馬尼拉出席6月30日的就職典禮,此前王岐山才在5月10日出席南韓新總統尹錫悅就職典禮,當時王岐山提到「五點建議」,強調北京願同韓方共同努力,推動雙邊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時俱進,不斷向更高水準邁進。

而北京對菲律賓候任總統相當重視,5月11日習近平就致電小馬可仕,祝賀他當選菲律賓總統。5月18日上午,習近平再與小馬可仕通電話,強調希望菲方繼續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並表示北京願同菲方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戰略溝通和協調,維護好本地區和平發展的良好態勢。

   
台美首次21世紀貿易倡議會 陸外交部:跳越高摔越慘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灣與美國27日舉行首次「21世紀貿易倡議磋商」,雙方討論磋商路線圖,並稱達成具有高標準承諾和有經濟意義成果的協議。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28日記者會表示,陸方堅決反對建交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同時正告民進黨打消「倚美謀獨」算計,否則「跳得越高,摔得越慘。」

趙立堅說,陸方堅決反對建交國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包括商簽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這一立場是一貫、明確的。

趙立堅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趙立堅還提到,陸方敦促美方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停止與台商簽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與此同時,趙立堅也「再次」正告民進黨,趁早打消「倚美謀獨」的算計,「否則他們跳得越高,摔得越慘。」

台美雙方於1日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後,隨即於27日在華府舉辦首次會議。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因染疫確診,改以視訊參與,駐美大使蕭美琴則親自到場。行政院28日說明,台美雙方皆肯定目標、價值一致,希望最短時間啟動下一階工作。

   
歐盟駐華大使郁白:歐盟堅持一中,不會違背一中的承諾
記者陳言喬/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8日會見即將離任的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歐盟駐華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王毅稱,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更不是制度性對手。郁白表示,歐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會違背對一個中國的承諾。

新華社報導,王毅表示,中歐之間存在一些分歧不時影響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關鍵是歐方要對中國的發展方向形成更為客觀和正確的認知。中國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王毅指出,中歐作為世界上的兩支重要力量,應加強對話溝通,維護求同存異的相處之道,維護互利共贏的合作方式,維護多邊主義的時代潮流。這既是中歐雙方承擔的國際責任,也完全符合雙方的根本和長遠利益。

郁白表示,歐中關係發展的潛力非常巨大,雙方雖然有分歧,但完全可以尋求共同利益,實現共贏結果。歐方願同中方一道,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世紀疫情、數位轉型等全球性挑戰。

他說,歐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會違背對一個中國的承諾。郁白還闡述了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希望儘快停火止戰,期待中方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郁白是法國外交官,巴黎東方語言學院的高材生,擁有扎實的中文功底,對研究中國詩詞文學頗有心得,2018年9月起出使中國。

不過,去年9月大陸與立陶宛因台灣問題交惡,兩國互相召回大使。郁白指責中方對立陶宛的制裁政策,稱「中國此舉會破壞中國在歐洲的形象;他還指責中國忽視了歐盟就恢復中美關係做出的努力」等。

當時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前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吳海龍則反唇相譏稱,郁白在中國待了這麼久之後,連這點最基本的東西(一中原則)都不懂,居然還有這樣的見解,讓人震驚」。

   
環球時報警告日韓「站隊」北約 傷害中國勢必付出代價
記者陳言喬/即時報導/聯合報
北約峰會28日開始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的領導人將首次參加這次會議。大陸鷹派媒體環球時報社評稱,日韓的與會,勢必傷害與中國的戰略互信,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價。

環時報導,在北約所謂新版「戰略概念」文件中,中國將首次被列為「挑戰」。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北約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談論中國帶來的挑戰。

社評稱,華盛頓的戰略意志正對北約形成越來越強的裹挾和綁架。這使得那些想通過加入北約來尋求安全感的國家,事實上往往成為華盛頓的附庸或棋子。結果是它們的安全環境不但得不到根本改善,反而面臨不可測的惡化風險。

中國先賢孟子有一句話,叫「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北約組織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一堵危牆。

北約直接催生並不斷強化了歐洲的安全困境,俄烏衝突的爆發是其惡果的現實體現。事實證明,以集體防務之名追求絕對安全的極端做法,其盡頭就是陣營對抗。

換句話說,北約決不是歐洲安全危機的解藥,而是毒藥。如果有人把這樣的毒藥往被稱為「世界和平發展的綠洲」東亞地區播散,這種行為既陰毒又惡劣。

社評稱,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特別是日韓都不該出現在北約峰會的會場上,這是十分消極的動向。參加這個冷戰色彩濃厚、對華敵意強烈的跨大西洋軍事政治集會,能給亞太國家帶來什麼,又會讓它們損失什麼?並不是一筆難以算清的帳。

亞太國家利益建立在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基礎之上,對北約亞太化的迎合無異於引狼入室,對任何亞太國家來說都是極不明智的選擇。而且,這勢必傷害與中國的戰略互信,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價。

   
政變後首次 中共外長王毅傳將出訪緬甸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共外長王毅近期出訪次數相當多,最新消息顯示他將到訪緬甸參加「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外長會」,屆時若是與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會面,將會引起關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述法新社報導指出,緬甸軍政府發言人佐敏吞透露王毅將訪問緬甸出席上述會議,佐敏吞表示他「不確定」是否會舉行王毅和敏昂萊之間的會晤。

佐敏吞並補充指出,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和越南的外長都將出席7月2日至5日的會議。公開資料顯示,「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外長會」已舉辦過六次,2021年是在大陸重慶舉行,當時就由王毅與緬甸外長溫納貌倫共同主持。

若是王毅成行,將會是緬甸2021年2月1日政變後,第一次有大陸高層到訪,此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2020年1月出訪緬甸、王毅也曾在2021年1月政變前夕到訪。

   
中共統戰部長尤權:民族宗教領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統戰部長尤權28日到天津市調研時,針對統戰領域工作,除了強調民族宗教領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外,也提到今年各民主黨派將換屆,要引導它們「在新起點作出新貢獻」。

據新華社報導,尤權在天津的行程,包含到河北區、紅橋區、濱海新區、河西區考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宗教活動場所和民營企業,「了解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情況,調研民營經濟發展狀況」。而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也參與座談。

在座談會上,尤權強調,「統一戰線工作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特別是民族宗教領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他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健全民族宗教工作體制機制,深入排查民族宗教領域風險隱患,做好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處置,把握好解決問題的時度效,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

而對於各民主黨派的統戰工作,他則指出,今年各民主黨派中央和省級組織將全面完成換屆,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深化政治交接,引導民主黨派成員傳承優良傳統,「在新起點上作出新貢獻」。

   
習近平將赴港慶回歸 預報稱七一當天強風雨驟
台北29日電/中央社
香港7月1日將迎來主權移交25週年,港警證實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將出席相關活動,而氣象預報指出,七一當天香港「橫風橫雨」,天候惡劣。

中國傳聲筒新華社官網的「廣東話百科」解釋,粵語「橫風橫雨」就是指惡劣的暴風雨天氣,相近的詞語還包括翻風落雨、風大雨大。

香港網路媒體「01」報導,氣象預報指出,7月1日是香港回歸25周年,但預料當天將「橫風橫雨」,因位在南海中部及菲律賓海域生成的低氣壓造成天氣不穩定,並預料這低壓將在一至兩日內發展為熱帶氣旋。

報導說,屆時受熱帶氣旋的外圍環流影響,南海北部及華南沿岸天氣將逐漸轉壞,風勢增強,伴隨狂風驟雨及雷暴,預測七一當天吹東風,風力約莫5級,陣風可達到6級。

至於地勢較高的高地,七一當天陣風可達7級,距離8號風球風力的8級強風只差一級,在香港,只要氣象預報發布8號風球或以上的警告,當局可視情況宣布停班停課。

香港這樣的壞天氣預測將持續至週末,預估2日將延續如1日的「橫風橫雨」,而且是狂風驟雨伴隨雷暴,3日則轉為多雲,並降下間歇性大雨同時伴隨雷暴。

預報說,回歸連假期間,香港天候惡劣,呼籲民眾注意天氣變化。

   
李強連任上海市委書記 抗疫惹怨 是否入常恐有變數
中國新聞組/北京29日電/世界日報
中共上海市黨代會27日落幕,上海市委28日隨即舉行第12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進行換屆選舉。李強順利連任上海市委書記一職,龔正、諸葛宇杰連任市委副書記。

根據公開資訊,2017年10月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李強接替韓正,擔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仕途更上一層樓。中共20大將於今年秋季登場,上海市委書記依慣例會躋身接班梯隊。

因此曾有分析認為李強將有機會進入政治局常委會,成為決策核心人物之一,但因4月間上海疫情蔓延及封城措施引發強大民怨,李強的未來仕途被認為出現變數。

法廣報導指出,江澤民以降,除陳良宇落馬,上海市委書記都成了常委,習近平入常前,2007年也到上海短暫掛職。李強最被看好入常,但一個新冠疫情讓上海被封鎖得像死城,病毒造成的傷害遠不及封城清零造成的次生災害,習還能把李強擢拔入常嗎?

但有分析指出,因為李強在忠實地執行著習近平「清零不動」的命令,習近平如讓李強出局,等於承認清零失敗。李強日前宣布打贏上海抗疫保衛戰,似乎發出了信號,儘管他並沒有在上海實現「清零」,至少向習表忠。

連任市委副書記的龔正,同時是現任上海市長,2020年3月間接任上海市委副書記一職,並於同月任上海市副市長並代理市長。同年7月,經上海市15屆人大四次會議選舉,正式就任上海市長。

另一位連任市委副書記的諸葛宇杰是今年3月間出任現職,由於年僅50歲,是中國首位「70後」省級黨委副書記,因此這項人事任免在當時受到不小關注。

據發布,除了市委書記、市委副書記外,會議也選出新一屆市委常委與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常委;新一屆上海市委班子集體亮相,其中,陳通、張為、郭芳是新面孔,三位新面孔均為「70後」,包括一位女性郭芳。

全會選舉以後,市委書記李強作了講話。李強指出,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中國共產黨從上海誕生、啟航、出征,這是這座城市恆久的光榮,也是身處上海的所有共產黨人的光榮。「成為黨的人,是我們無悔的選擇」。

   
港澳生畢業居留門檻多 在台港澳人士籲:不要再設關卡
記者廖士鋒/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29日下午邀集四位在台港澳人士舉行「生活分享會」,會中恩主公醫院蔡卓城醫師呼籲政府,在港澳生居留方面不要再設關卡,畢業就給居留證,不用再回僑居地兩年。

現行規定,港澳生畢業後若想取得台灣居留權,必須留台工作連續5年,符合條件後即可申請定居;或者是先回港澳工作滿2年後再來台居留1年,才能申請身分證。

對此即將升任恩主公醫院院長的蔡卓城呼籲,在居留方面不要再設關卡,讀書畢業就給居留,不要再回僑居地兩年。

另外,對於媒體問及,近年不少港澳人士以「專業人員」身分來台,卻無法從事專業工作,蔡卓城則回應,以醫療來看,考上醫師執照是最基本的,但若干年前因為菲律賓等國醫學院的水準「稍有距離」,為了不讓那些畢業生來台,訂了很高門檻,「考試題目比醫師執照還難」。香港也一樣,醫、牙、藥、護這個行業,都會非常保護這個行業的畢業生,一般國外畢業生要從事這個行業的話,困難度會高蠻多。

但他也強調,這是一體兩面,對於17、18歲的小朋友來說,進來了就不用怕了,因為行業是高度保護的、不會怕找不到工作。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榮譽會長張五岳則指出,台灣沒有天然資源,這塊土地之所以能夠具有競爭力是來自於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DNA」,他強調台灣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台灣的生育率已經降到1.05,第二則是台灣過去移民出去的都是具有競爭力的人才,但移進來的比較多都是婚姻移民,這對台灣競爭力不利,他呼籲政府要攬才、育才、留才。

對於港澳人才來台議題,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表示,港澳人才政策有「一個前提」,就是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個確保」是確保國家安全、確保公共秩序安穩發展,他指出,目前陸委會跟內政部有四個關卡,相信對專業人士到台灣,政府會讓外界感覺台灣是友善的。

   
閻學通:網路的武統輿論不代表台海客觀安全環境現狀
記者陳言喬/即時報導/聯合報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今天表示,中國仍然堅持和平統一政策,當前武統輿論存在於網路上,不代表台海地區的客觀安全環境現狀。

北京日報報導,第十屆「世界和平論壇」媒體吹風會暨2022年度「清華會客廳」媒體沙龍,今天(29日)在北京舉行,閻學通受邀出席講座。

在提問環節,有記者向閻學通提問,在俄烏衝突後一直有一種輿論炒作「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你怎麼看俄烏衝突對台海的影響?現在武統的聲音越來越高,怎麼看台海和平的前景?

閻學通表示,6月12日魏鳳和國防部長在香格里拉會議上已經給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復,簡單講就是兩點。第一,中國政府對和平統一有最大的耐心。第二,中國絕不允許把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

閻學通表示,魏鳳和的表態證明,中國仍然堅持和平統一的政策,沒有宣佈把和平統一政策改為武力統一。

閻學通還反問記者:「你說的武統的聲音很高,是指網上的帖子。從中國政府所有的正式表態中,我看不到你說的現象」。

他說,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在這次會晤中,美國表態非常明確,美國承諾對台灣的保護,但不支持台灣獨立。

「把這兩點和前面兩點加起來,我認為網上的這種輿論不代表台海地區的客觀安全環境現狀」。閻學通說。

以「維護國際戰略穩定:共同 綜合 合作」為主題的第十屆世界和平論壇將於7月2日至4日在北京舉辦。

   
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 寧可暫時影響經濟發展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在湖北武漢視察時重申堅持「持動態清零」。他強調,中國人口基數大,搞「集體免疫」之類的防控政策,後果不堪設想。「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稱,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大考」。「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習近平稱,中國人口基數大,如果搞「集體免疫」、「躺平」之類的防控政策,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實施動態清零政策,是黨中央從黨的性質宗旨出發、從我國國情出發確定的,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是要保護好老人、孩子」。

習近平還表示,如果算「總帳」,中國大陸採取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我們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有社區這個重要基層基礎,有能力也有實力實行動態清零政策,直至取得最後勝利」。

習近平指出,當前疫情還沒有見底,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還很大。「堅持就是勝利」。他要求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鬆勁心態,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同時要盡可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他同時信心喊話:「我們有信心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爭取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達到較好水平」。

但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持續表達對當前中國經濟的憂慮。新華社報導,李克強27日前往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考察,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報導稱,李克強十分關心穩就業。

李克強表示,就業穩是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重要標誌。受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當前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正加快落地見效,經濟總體有所恢復,但恢復的基礎還不穩固,穩就業任務依然繁重。

他強調,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繼續落實各項政策,推動經濟運行盡快回歸正常軌道,以發展促就業、以就業保民生,盡快把失業率降下來、控制住。

李克強還指出,受疫情、災情等影響,現在「困難群眾」增多。他要求民政部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失業人員和需納入低保的對象、臨時遇困人員等,在保障和救助上該擴圍的擴圍,防止發生衝擊道德底線的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將於7月12至14日舉辦 13日主論壇開幕
記者黃雅慧/北京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9日宣布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將在七月中旬於廈門舉辦,據本報記者獲得的消息,具體會議時間初步預計落於7月12日至14日間。另外,從受邀參會者提供的訊息,主論壇將於13日開幕。

今日稍早,馬曉光表示,本屆論壇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為深化兩岸民間交流、助推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據悉,海峽論壇是兩岸民間重要交流平台,首屆自2009年開始舉辦。去年的第十三屆海峽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結合,集中分散結合的舉辦方式。主會場設在廈門。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論壇大會並致辭。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通過視訊致辭方式參加論壇。此外,台灣知名人士新黨主席吳成典、新黨前主席郁慕明與媒體人黃智賢等出席該論壇活動。

   
3F溝通法則 讓你的提案通行無阻
業務銷售上,有一個3F法則,非常有助於成交,其基本原理,就是讓對方和你站在同一條船上。雖說是業務話術,但其基本原理,也適用在職場不同的領域,包括不同部門間的協調、和客戶爭取更好的條件,或者爭取加薪、解決員工爭端,都很適用。

7大健康效果!蜂蜜一天可以吃多少?
中東以及歐洲各地,視蜂蜜為「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蜂蜜對健康的好處有哪些?哪些人適合吃?哪些人不適合吃?另蜂蜜終究是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每日精製糖攝取量,應小於總熱量的5%。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