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08 第61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七七事變88周年…陸拉高規格紀念 習近平祭抗日陣亡將士
莫迪祝賀達賴90歲 北京怒批
香港2025年內發穩定幣牌照
關係緊張…歐中峰會前夕 歐盟拒簽氣候聲明
日美談判僵局之際…何立峰擬訪日 參加大阪世博
兩岸經濟脫鉤? 紐時:代價高難度大
北京瞭望/新高溫經濟的挑戰
京東方面板逆襲 躍MacBook最大供應商…首度超越LG
怪異路徑史上首次!丹娜絲髮夾彎後預計登陸浙閩沿海

兩岸新聞
七七事變88周年…陸拉高規格紀念 習近平祭抗日陣亡將士
特派記者廖士鋒/北京報導/聯合報

昨天是盧溝橋七七事變八十八周年,北京官方紀念規格明顯上升,由中共政治局常委蔡奇出席紀念活動,且強調「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共官媒昨也刊出大量文章與報導,講述抗戰有關內容。

中共官媒昨晚也釋出總書記習近平相關紀念行程,他到山西陽泉市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陣亡將士敬獻花籃,「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禦外侮的光輝歷史」。習近平還參觀紀念館,向學生發表談話。

今年是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中共將於九月舉辦閱兵,昨天的盧溝橋事變八十八周年,也提高紀念規格。據新華社報導,蔡奇昨天上午出席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八周年儀式暨主題展覽」開幕式。他指出,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中國軍民奮起抵抗,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並聲稱,「中國共產黨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引領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公開資料顯示,每年盧溝橋事變紀念日,中共都會在北京舉行儀式,近年除非是「逢五逢十」,一般年份都由兼任北京市委書記的中共政治局委員出席,但今年規格明顯拉高,除「正國級」蔡奇,還有多位「副國級」出席,包括王毅、李書磊、張又俠、王小洪、張慶偉、吳政隆、王勇和中央軍委委員劉振立等高官。

中共官媒昨天刊發的抗戰相關報導與文章,亦是顯著加強力度。指標性的央視新聞,截至昨天傍晚就刊出廿篇,為去年、前年的兩倍之多,相關報導新增不少八路軍與中共地下黨抗戰人物,以及日軍細菌戰內容。

公布七三一隊員認罪口述內容

位於哈爾濱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昨天公布了前「七三一部隊」隊員胡桃澤正邦的口述內容,他坦言一天要生產兩噸細菌、且曾解剖了三百人。新華社也刊文抨擊日本現行「初中教科書」美化侵華陰謀,如提到當時日軍於盧溝橋夜間演習時「遭不明槍擊」等,「與日本右翼洗腦機構靖國神社遊就館中的說辭完全一致」。

十一年前,習近平在盧溝橋事變七十七周年紀念儀式上曾表示,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

   
莫迪祝賀達賴90歲 北京怒批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十四世達賴喇嘛七月六日年滿九十歲,印度總理莫迪向達賴喇嘛獻上生日祝福,印方代表也出席達賴慶壽活動。大陸外交部對此回應,印方應謹言慎行,停止利用涉藏問題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已就此向印方提出交涉。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七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在涉藏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眾所周知,十四世達賴是一個披著宗教外衣,長期從事反華分裂活動,圖謀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政治流亡者」。

毛寧說,印方應當充分認識到涉藏問題的高度敏感性,認清十四世達賴的反華分裂本質,恪守在涉藏問題上的承諾,謹言慎行,停止利用涉藏問題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已就此向印方提出交涉。

據法新社報導,莫迪在聲明中表示,「在達賴喇嘛尊者九十歲生日之際,我和十四億印度人一起向他致以最熱情的祝福。」莫迪還說,「他是愛、慈悲、堅持和道德的永恆象徵」,祝願他「健康長壽」。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五日在一分聲明中稱,華盛頓致力於促進對西藏人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魯比歐並表示,美國支持藏人自由選擇宗教領袖的權利。

此外,包括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柯林頓、布希,以及長期支持達賴喇嘛事業的美國演員理查.吉爾,也對達賴喇嘛的貢獻表示敬意。

賴清德總統六日在社群平台X以中英文發文祝賀達賴喇嘛吉祥安康,並感謝達賴喇嘛畢生致力提倡和平與人權理念,與台灣人民所珍視的價值心心相印。

   
香港2025年內發穩定幣牌照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香港《穩定幣條例》今年8月1日生效,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昨(7)日表示,香港批出的穩定幣牌照數目會是「個位數」,盼於條例生效後能夠收到申請,目標今年內可發出牌照。

「穩定幣」(stablecoins)為一種數位資產,其設計目的在於維持穩定價值,通常透過與某種法定貨幣、商品或一籃子資產掛鉤,或透過演算法來調整供應量。

許正宇接受香港《明報》訪問時表示,香港金管局目前就落實條例指引諮詢市場,該指引本月內公布,具體內容將涉及反洗錢及其他相關要求。

許正宇也表明,批出的穩定幣牌照數目會是個位數,盼於條例生效後能夠收到申請,目標今年內可發出牌照。

至於有金融機構取得牌照後,是否能夠發行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他說若牽涉其他司法權區的貨幣,則要與相關機構討論。

許正宇表示,希望穩定幣著重處理在實體經濟中的難點和痛點,例如跨境支付,尤其是牽涉到「本幣」風險較高,又或當地金融體系不是那麼完備,而進行跨境支付時,則有一定的挑戰。「但若有以法定貨幣作為基礎的穩定幣,作為一個有效的支付工具,可便利跨境交易,及減省當中的交易成本。」

   
關係緊張…歐中峰會前夕 歐盟拒簽氣候聲明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歐中峰會前夕,雙方關係持續角力。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歐盟推遲與中國大陸簽署氣候行動聯合聲明的計畫,並稱除非中方承諾加大力度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否則不希望看到此聯合聲明提前簽署。中方則回應,中方始終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將繼續同各國一道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外媒此前報導,歐中峰會預計於七月廿四至廿五日在北京舉行。金融時報昨指,歐盟和中國原本將在紀念中歐建交五十周年的峰會上簽署氣候行動聯合聲明,但現在這一計畫已經推遲,這加劇了雙方在貿易、俄烏戰爭等問題上的緊張關係。

歐盟官員稱,布魯塞爾已多次拒絕中國提出在峰會後共同發布氣候承諾的請求,除非中方承諾採取更多措施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歐盟氣候行動委員沃普克胡克斯特拉說:「從我們的立場看,只有在聲明中有具體實質內容和展現雄心的計畫,它才有意義。」

陸外交部:碳排放強度降三成四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日在記者會上回應,中國始終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她並稱,過去十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增加至百分之十七點九,碳排放強度下降了超過百分之卅四,中方將繼續同各國一道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為綠色轉型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路透指出,目前中國正努力在推動經濟增長和實現環保目標間尋求平衡,但預計在今年底前,未能完成「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碳強度降低百分之十八目標。

陸排放量 仍占全球總量三分之一

金融時報指,中國在主要經濟體中推進潔淨能源和交通方面的進展最顯著,但由於中國仍高度依賴煤炭作為能源,其排放量仍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歐盟和中國都必須在十一月於巴西舉行的聯合國COP30峰會前,向聯合國提交二○三五年的中期目標。中國駐歐盟使團的一位代表表示,對峰會可能涉及的氣候討論議題沒有一手訊息。

另針對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結束歐洲訪問行程,毛寧昨轉述王毅意見強調,目前的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中、德、法做為世界主要大國,理應加強戰略溝通協作,共同實踐多邊主義、反對單邊霸凌、抵制陣營對抗,為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王毅稱,中方樂見法國、德國作為歐盟核心大國,帶動歐盟實現戰略自主,樹立客觀、理性、正確的對中認知,妥善處理中歐經貿分歧;並稱,兩國領導人均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日美談判僵局之際…何立峰擬訪日 參加大阪世博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媒報導,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本周擬訪問日本,參加大阪世博會活動。在日美貿易談判陷僵局之際,北京近期一連串對日外交行動引發關注。

據報導,擔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將在大阪與何立峰會談,預計再次向中方提出租借新的大貓熊的請求。

日本共同社六日援引多名日中外交消息人士指出,何立峰擬配合大阪關西世博會十一日的中國國家日活動而訪日,正在就此協調。何立峰計畫在十日抵達大阪。

在美國「解放日」關稅暫緩期九日到期前夕,日本對美談判態度堅決,強調不會輕易妥協,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調高對日關稅至百分之卅五。此刻中日關係也出現微妙變化,大陸上周先是有條件恢復福島、東京等十都縣以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本周又傳出何立峰將訪日,改善、拉近中日關係的意味濃厚。

日本讀賣新聞引述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著眼於與美國的衝突,大陸一直致力於改善對日關係,相信希望藉何立峰訪日來表明優先發展對日關係的決心。報導稱,何立峰還計畫與日本商業組織會面,將呼籲加大對大陸投資,並促進人文交流,「這或許是對在與美國關稅談判中舉步維艱的日本的暗示」。據報導,日本政府正在協調內閣級官員出席「中國國家日」活動。

共同社報導,隨著在和歌山縣飼養的四隻大貓熊六月下旬歸還大陸,目前日本國內飼養的大貓熊僅剩東京上野動物園的二隻,租約很快將在明年二月到期。報導稱,茨城縣和仙台市已開始為引進大貓熊採取行動。由於何立峰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密切,森山將直接勸說中方出借大貓熊。森山四月訪問北京與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會談時,也曾表達期盼再次租借大貓熊。

此外,報導稱,森山與何立峰會談時也將勸說中方恢復進口日本產牛肉。二○○一年日本爆發狂牛症後,大陸下令禁止進口。據稱,日本外務省四日與中方就日本產牛肉問題進行了磋商,雙方正協調相關協議的生效問題。

   
兩岸經濟脫鉤? 紐時:代價高難度大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七日以「台灣真的能在經濟上脫離中國嗎?」為題報導,台灣醞釀逐步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這條路的代價高昂且極為困難,中國不僅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也是台企投資與製造重鎮。

專家認為,台灣執政黨希望被華府視為可靠盟友,即便這代表需承受短期經濟代價,未來台灣對中銷售科技設備仍會是台美摩擦來源,這也凸顯台灣在兩大強權下夾縫求生的處境。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認為,台灣執政黨民進黨希望被華府視為可靠盟友,「即使這代表必須承受短期經濟代價」。

台灣數十年來,幾乎所有企業對外投資都流向中國。台灣最大的企業,包括台積電與鴻海,都是仰賴在中國生產的投資與對中銷售而壯大。

紐時說,兩岸經濟緊密連結過去在台灣被視為遏止中國進逼的「嚇阻力」,同時也是中國對台施加影響的管道。近十年來,部分台灣企業開始重新思考對中國的依賴。美中貿易緊張與新冠疫情,也讓台商減少對中投資。

儘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兩岸經濟要完全脫鉤仍極為困難。中國依然是台灣出口的最大買家,尤其是半導體產品。與此同時,台灣也仰賴美國在政治與軍事上的支持,以抵禦來自北京的壓力。

紐時指出,儘管美國建置了一張控制網,阻止中國購買或製造高階晶片,但去年華為的設備中仍被發現有台積電的晶片,此事激怒了美國官員。台灣主管機關上個月將華為、中芯國際等納入出口管制名單,台灣企業若要向這些公司出口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必須先申請並獲得許可證,這項規定就是朝切斷晶片流向中國邁出的一步。

然而,即使台灣面臨來自外部的脫鉤壓力,仍有強大誘因使企業持續前往中國發展。

   
北京瞭望/新高溫經濟的挑戰
香港特派員 李春/經濟日報

7月7日是節氣小暑。今年的小暑已沒蟬鳴初起、暑氣蒸騰那番浪漫,暑就是熱,小暑本是小熱,誰料熱浪提前襲來,這時已「上蒸下煮」。連日來中國大陸熱門事件,都跟一個「熱」字相關連。 進而經濟界有人提出「新高溫經濟」,有人留意到中國經濟腹地受到熱浪的威脅。

說起中國大陸一系列熱搜話題都跟「熱」字有關,最熱搜的一個是所謂「砸窗事件」,即高鐵壞在半路,沒有冷氣不准開門,悶了三小時終於有乘客砸窗求生,事後民眾叫好、官媒指斥,引來全社會性的大討論,熱度至今未消。

另一與「熱」字相關的事件,是多間大學因高溫熱出生命危險,其中青島有大學學生宿舍管理員因沒有空調,直接熱死;又有煙台高校學生報料,說宿舍高溫熱暈同學,一夜去了五、六輛救護車,有同學被抬到擔架上。

熱浪襲人事件頻發,到底有多熱,最新一說來自湖南長沙,有網友報料,說7月6日長沙天氣預報一度報出高溫54℃,其後很快改回到38℃。但中國中央氣象台7月7日再發布黃色高溫預警,說7日從北邊的新疆,到中部的安徽、南邊的福建,共有九省區的最高氣溫可達37℃至39℃,局部地區高溫可達40℃以上。

據中國中央氣象台預測,未來三天,河北南部及以南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仍達35至38℃,大範圍高溫天氣仍將持續,部分地區可達39至40℃。要到7月10日起,高溫範圍有所減小,但局地區仍可能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如此的酷暑難當,不僅影響到民眾生活,還會影響到經濟運行。有經濟學者注意到,高溫正籠罩中國人口最密集的中部和東部沿海,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這些地區正是中國經濟的腹地,中國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和重要的農業生產地,正飽受高溫的襲擾,經濟腹地在39℃的高溫下,能如何運行可想而知。

進而受到擾亂的,還有港口的運作,已經壓力重重的物流,以及滿負荷運作的醫療體系。還有中國電網,供電系統說在7月4日這天,全國最大用電負荷飆升至14.7億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5億千瓦。

有學者擔心,以高溫熱浪為主的極端天氣,會影響糧食生產,令秋糧收成減產,進一步受到影響的,還有鋼鐵行業、化工行業、化肥行業的生產。如果高溫持續下去,或者因接下來出現洪災等惡化,有可能影響到對全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

而中金公司的研究數據則說,極端高溫不僅會抑制工業用電與生產效率,拉低PPI水平,還預計將拉動鮮菜、水果等農副產品價格上行,短期內推動CPI上漲。但也有人認為變暖變熱,帶出一些好消息,比如說敦煌附近的戈壁灘,開始長出草來,延安附近的黃土高坡,樹木出現了新綠,這可能跟治沙和造林無關,而來自熱起來的氣候變化。

這時有財經自媒體提出「新高溫經濟」之說,說現在進入了「新氣候時代」,高溫帶來經濟挑戰,也在誘發新經濟形態。作者提出,「極端高溫不再只是氣象學意義上的事件,而是一種公共生活的背景板,滲透進每一個人的日常。」又預言經濟鏈條會「在熱浪中搖搖欲墜」。

   
京東方面板逆襲 躍MacBook最大供應商…首度超越LG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市場研究機構Omdia昨(7)日在微信公眾號指,京東方(BOE)今年在蘋果供應鏈中取得重大進展,料將為MacBook產品線供應約51%LCD面板,首超蘋果長期面板主力供應商LG顯示(LG Display),成為該系列最大供應商。

IT之家指,長期以來,蘋果與京東方之間的關係頗為複雜。蘋果一直希望能夠用京東方的面板來取代三星顯示和LG顯示的產品,以降低採購成本,但京東方經常無法滿足蘋果嚴苛的品質標準,因此蘋果公司在旗下所有產品線中採用了多種供應商方案以兼顧成本和品質。

今年京東方將首超LG顯示,預計供應逾半MacBook LCD面板,成為最大供應商,反映蘋果壓成本、控風險的策略。

Omdia最新報告指出,蘋果計劃從2026年開始,逐步將MacBook Pro的顯示技術從現有的mini-LED升級為OLED混合技術。分析指出,隨MacBook Pro需求轉弱、OLED時程延後,京東方短期地位穩固。

受此影響,LG顯示今年在MacBook面板供應占比將降至35%,年減九個百分點,主要因蘋果大幅轉單至京東方MacBook Air面板,及MacBook Pro市場需求持續疲軟。

Omdia分析師Linda Lin指,京東方正擴大MacBook Air面板訂單,特別是13.6與15.3英寸等熱門機型,這也是京東方首次在蘋果MacBook面板供應中占比超過一半。她透露,京東方目標在2025年供應1,150萬塊蘋果筆電面板,較去年顯著增長。她並稱,具更高性能與更輕薄設計的OLED技術預計將於2026年導入MacBook系列,屆時三星顯示有望加入供應鏈,顯示器市場將由LCD轉向OLED,廠商競爭將更加激烈。

快科技提到,蘋果原計劃2026年推出OLED版MacBook Pro,2027年再推OLED版MacBook Air,但因IT OLED市場低迷,計劃已調整,改為2027年推出採用氧化物背板(Oxide)LCD的MacBook Air作為過渡,OLED機型時程則視市場情況再定。這代表京東方在未來三年仍將穩居MacBook Air主要LCD供應商地位。

另,在供應鏈布局,依蘋果慣例每年4月更新的供應商名單,京東方安徽、重慶、四川等地的工廠位列其中,顯示京東方至少有三條產線被確認為蘋果供應商。

   
怪異路徑史上首次!丹娜絲髮夾彎後預計登陸浙閩沿海
大陸中心/即時報導/聯合報
根據大陸中央氣象台預報,重創南台灣的丹娜絲颱風將於今日下午到夜間在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再次登陸(9~10級,23~28米/秒),登陸後將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減弱。

杭州日報稱,丹娜絲「怪異路徑」史上首次!在給台灣帶來風雨後,丹娜絲隨後一路北上,或許轉個身,再次登陸浙閩沿海一帶,走出了奇葩的「Z字形」路徑。

大陸中央氣象台指出,丹娜絲的中心8日5時位於浙江溫嶺東偏南方約105公里的浙江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公里。

預計丹娜絲將以每小時5至1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維持或略有增強。

受丹娜絲影響,8日8時至9日8時,浙江中南部和東部、福建東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東南部、福建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230毫米)。

杭州日報指出,颱風出現大拐彎和副熱帶高壓位置的變化有關。在生成初始階段,丹娜絲的路徑主要受到副熱帶高壓南側的偏西風引導為主,路徑呈現西北行。而隨著副熱帶高壓減弱,丹娜絲在其西側的偏南風引導下,在台灣海峽內向偏北方向移動,形成第一個大拐彎。

在穿過台灣海峽進入東海後,因引導氣流不明,丹娜絲移速變慢,甚至不排除迴旋打轉的可能,再折向西或西南,登陸浙江南部或福建北部,出現第二個大拐彎,從而形成「Z字形」路徑。

中國天氣網指出,盡管丹娜絲二次登陸的強度可能不強,但登陸後其低壓環流可能與季風氣流、東側的低壓環流聯手製造大範圍降雨,不僅降雨波及範圍較廣、持續時間也會較長。

預計9日起,江南南部、華南以及西南多地將陸續出現中到大雨,局部地區恐有暴雨,影響波及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六省。

   
6歲蛀牙竟心臟瓣膜「被吃掉」,器官一半被破壞
「不過就是幾顆蛀牙…釀成重大疾病!」6歲女童患「感染性心內膜炎」,蛀牙細菌吃掉她的心臟瓣膜,器官一半以上都有被破壞……醫師發文,希望她能度過難關,也提醒大家,若有多天莫名發燒務必注意!

「當我有空」說When I am free,為何容易被老外誤會?
Amy的外國同事請她幫忙聯絡一些廠商,她太忙了於是回應:“I'll take care of it when I am free this afternoon.”,結果到了傍晚,同事就抱怨,不是說要處理,怎麼又沒有處理?“When I am free”,老外和老中有不同的解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