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22 第618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2025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 63%不滿意賴總統表現
美中台博弈/美提台灣未定論 「霧底洞」謎團
嚴震生:美國「窮台」 民眾對增加軍費態度保留
雙城論壇禁談觀光 藍批雙標
北韓籌備十月閱兵 是否邀習近平受矚目
美眾議員訪問團會李強 尋求美中破冰
中俄合作開發北極航道 拚6年內通航
喜馬拉雅山煙火「炸山」 蔡國強引眾怒

兩岸新聞
2025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 63%不滿意賴總統表現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上任一年多來,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發現,不滿意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表現比率由四成三上升到六成三,好評則由四成四降至二成六;展望兩岸關係,八成八民眾認為兩岸有必要繼續維持溝通管道,四成六民眾期待兩岸經貿關係持續加強,雙雙創近四年調查新高。

賴總統表現和去年相比較 不滿意比率增20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去年調查民眾對於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評價分歧,四成四滿意,四成三不滿意;今年調查則轉為負面評價居多,不滿意比率攀升到六成三,增加廿個百分點,好評降至二成六,減少十八個百分點。

從政黨傾向來看,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都有超過九成不滿意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民進黨支持者雖有六成七給予好評,但也有二成六不滿意;無政黨傾向的中立民眾,則以負面評價居多,二成三滿意,五成八不滿意,一成九無意見。

「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論 六成三認為帶來負面影響

針對賴總統就任後,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指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的論述,有六成三民眾認為此言論對兩岸關係帶來較多負面影響,僅一成八認為影響偏向正面,百分之八認為正負影響差不多。

至於賴政府上任後,要求陸配補繳除籍證明和追究台灣藝人在大陸相關言行等兩岸管理政策,有六成一民眾認為對兩岸關係是負面影響居多,僅二成三覺得正面影響居多,百分之八認為正負影響差不多。

對於兩岸未來政經關係的發展,調查發現,儘管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居高不下,但希望雙方持續加強經貿合作的比率仍由去年的四成一增加到四成六,覺得應減少交流者則由一成九降至一成三,主張維持現狀的比率近四年變化不大,比率維持三成五左右。

儘管中共軍機軍艦頻繁對我騷擾並展開圍台軍事演習,多數民眾仍主張兩岸溝通管道不能因此關閉,其中覺得非常需要和還算需要維持溝通管道者各占五成三及三成五,合計比率達八成八,僅百分之八的人主張兩岸無溝通必要。分析顯示,即便是民進黨支持者,也有七成五認為兩岸需要維持溝通管道。

台部分農漁產品暫停輸陸 五成八憂慮產業受到影響

調查也發現,民眾對於大陸近年陸續公告暫停台灣部分農漁產品輸入大陸的憂慮日增,擔心台灣農漁業或其他產業會因此受到影響的比率由前年的四成二、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今年的五成八,無此顧慮者則由前年的五成一、去年的四成五,降至今年的三成六。

這次調查於九月十日至十五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一千零一十二位廿歲以上民眾;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一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調查結果依台灣地區廿歲以上人口之性別、年齡及縣市結構進行加權。

   
美中台博弈/美提台灣未定論 「霧底洞」謎團
本報記者郭崇倫/聯合報

就在中美馬德里會談前,美國在台灣的代表機構「美國在台協會」(AIT)在美中台之間丟出了一枚炸彈,不具名的發言人在應媒體詢問時表示,中國持續扭曲二戰時期文件,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試圖支持其脅迫台灣的行動,北京的敘事完全是錯誤的,「這些文件從未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

誠如美國對台政策權威、前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所稱,雖然措辭背後的理念與美國過去政策一致,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具體的措辭」。這不僅是駐台代表機構的說法,兩天後,美國國務院也予以確認,讓兩岸政學界陷入空前的混亂與猜疑。

中方也小心翼翼在確認美方真正意圖,顧忌川習會將召開,不願打亂布局,所以大陸外交部以發言人林劍回應記者的方式表示,「美方謬論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以任何形式縱容支持『台獨』分裂勢力」。

這次AIT的新說法,起因為何?有三種可能說法,其一是籌碼陰謀論,馬德里談判十四日開始,中方會在美中會談中加入台灣問題,十二日由AIT發布未定論,是為美方在談判中增加籌碼。

其二是,內部派系說,AIT是國務院系統,國務卿魯比歐是對華鷹派,憂心川普會全盤「出賣」台灣利益,先拋出地位未定論,以此為談判定錨。

其三是,純粹美國官僚體系,太平洋島國論壇中,中方阻撓美國與台灣與會,中下層官員以此反制,在AIT原始聲明有一段表示,對於索羅門決定將對話和發展夥伴排除在今年的PIF領導人會議之外感到失望;這也是一個多月來,台海兩岸外交部,由於日本戰敗八十周年,重啟是否依照「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將「台灣歸還中國」的爭議,隔空互槓,美方助拳的結果。

可是以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辦事之老練,不可能擅作主張,AIT的聲明其實直接來自華府的指示,究竟層級有多高?只有霧底洞(Foggy Bottom 國務院所在地)?還是牽涉國安會?

職司溝通的國安會諮詢委員黃重諺,藉網路節目訪談的機會緩頰,AIT說法與美國長期政策一致,「有些人說這個叫做未定論,不是那麼準確」,美方重點在於中方所提出的論據不足以代表擁有台灣。黃重諺的說法,相信不是出自賴政府,而是出自美國的要求,生怕事情失控。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在北京香山論壇開幕致詞強調,台灣屬於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置疑,解放軍絕不允許任何台獨分裂的圖謀得逞,隨時準備著挫敗任何「外部武力干涉」。這番話被認為是針對AIT日前提出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川普政府現在對中國的政策,還抓不到主軸,有時對抗,有時妥協,部分人士未經深思熟慮的表態,會使得局勢更加嚴峻,這不是我們所熟知美國的外交手腕。

   
嚴震生:美國「窮台」 民眾對增加軍費態度保留
記者陳宥菘、陳政錄、鄭□/綜合報/聯合報

今年和戰天平民調顯示,相信美國派兵協防比率逆轉降,顯示疑美論升高,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指出,顯然民眾對兩岸和平建立在「大國可能介入」的可能性,持保留態度。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指出,台灣人民對於兩岸如果發生衝突,美國軍事安全援助的可靠性升高質疑,是出於這段時間的經驗法則。

嚴震生說,民調顯示,民眾對於預防性的國防經費投資,已難創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再怎麼花錢提升嚇阻力量,也難與對岸軍事實力抗衡,多數民眾於是對美國是否會出兵介入有所疑慮。

嚴震生指出,執政黨總說大陸要「窮台」,但美國也變成窮台的加害者,台灣若真有特殊戰略地位、可作為遏阻中國的棋子,在軍事援助上為何仍要花大錢,甚至關稅也未享受到豁免待遇?朝野可能認為,提高經費或許會讓美國感受到「台灣有自我防衛的決心」,但顯然民眾持保留態度。

川習十九日通話,通稿未提及台灣問題,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分析,北京對於當前的美台關係並不具有高度的迫切跟疑慮,他認為,川普第二任期迄今仍未打出「台灣牌」,包含賴總統過境美國本土、派遣高級別官員來台、對台軍售對北京具高度攻擊性或象徵性的武器等都沒有。不過,在十一月川習APEC場邊會晤時,習近平一定會提出對美中關係最關鍵、最敏感的台灣問題。

張五岳表示,由於美中太平洋的「大兩岸」高度決定台海「小兩岸」,當前這段時間反而是兩岸可在交流上,以不失立場、多點善意的方式面對政治分歧,進一步務實交流好時機。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認為,未來關鍵在於民進黨當局要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如果賴清德繼續在雙十、台灣光復節等重要時間節點挑起兩岸關係,走向對立,繼續把台獨政策放在優先位置,大陸也會就此表達立場,兩岸又會出現緊張。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美國是不可靠的」,相較其所謂五眼聯盟、北約,或與日本有安全條約,台灣應思考是美國的核心還是非核心盟友。

楊永明說,川普對雙邊與多邊關係的霸道言論和政策大幅增加各國人民不信任美國;加上無法結束俄烏戰爭、支持以色列攻打加薩,已使美國軍事盟邦質疑美國安全保障的可靠性。

楊說,台灣對美國與兩岸關係的態度轉變,其實還落後國際其他國家的態度變化,主要還是民進黨過度塑造「依美反中保台」論述,使民進黨支持者處在「親美反中的零和困境」。

   
雙城論壇禁談觀光 藍批雙標
記者洪子凱、林麗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將在本月廿五至廿七日登場,據了解,北市府截至上周五尚未收到陸委會審核通過公文。不過對於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日前提醒市府,交流應避免涉及中央權責,如兩岸觀光等,引發藍議員不滿,他們以過去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例子,痛批賴政府雙標;綠議員則要求市府應公開行程,非全盤聽從上海意見。

雙城論壇舉辦在即,陸委會先前提醒北市府,論壇應聚焦市政交流,避免涉事屬中央事項,如兩岸觀光等議題,且不得參加中共三個八十周年等相關統戰活動等。

國民黨議員王欣儀質疑,監察院長陳菊、賴清德總統在高雄、台南執政時,也曾會見上海市長、國台辦主任等,也曾提及觀光合作、多交流等議題,如今卻限制北市府,就是「雙標」。她強調,觀光是城市命脈、民生養分,放眼國際,東京、首爾、新加坡都在拚觀光,用城市交流吸引更多人潮、更多商機,只有台灣的民進黨政府自己設限、綁手綁腳,「民進黨是得雙城論壇恐懼症,怕到只能禁止?」

民進黨議員許淑華指,雙城論壇已是行之有年的公開行程,但蔣萬安上任以來,市府都不願提早公開行程,完全沒有展現對等,搞得好像密室協商。她呼籲市府既然有心交流,就應公開要去談什麼、簽什麼合作,並適時表達盼中方可停止共機擾台,捍衛主權,否則現階段什麼都聽命於上海,恐讓蔣市府淪為中共的統戰樣板。

   
北韓籌備十月閱兵 是否邀習近平受矚目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南韓政府消息人士廿一日稱,政府捕捉到北韓在平壤美林機場附近籌備勞動黨建黨八十周年紀念閱兵式的跡象。在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出席中國大陸官方日前舉行的九三閱兵大典後,外界關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受邀參與北韓閱兵。

韓聯社引述消息人士指,衛星七月初起在美林機場附近閱兵訓練場的上空,捕捉到疑似為制式教練隊列、移動式發射台的車輛和設備等。據此推測,北韓可能正在籌備訂於下月十日舉行的勞動黨建黨八十周年紀念閱兵式。從人員和設備規模等來看,此次閱兵式規模將遠超以往,此次閱兵式也在夜間舉行的可能性較大。

北韓上一次閱兵式於二○二三年九月八日夜間舉行,直至次日淩晨。當時是紀念北韓建國七十五周年。

此外,前述人士稱,南韓政府還掌握到多國高層人士已接受邀請,預計出席相關紀念活動。據悉,北韓自年初起向多國政要發出邀請。

九月初金正恩搭乘專列訪問北京,出席大陸官方舉辦的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活動暨閱兵式,這也是金正恩首次出席多邊外交活動。習近平與其會見時,表達願與北韓加強高層交往。

   
美眾議員訪問團會李強 尋求美中破冰
編譯高詣軒、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路透報導,美國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史密斯領導的一群跨黨派眾議員廿一日訪問中國大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史密斯說,美中應加強往來,希望此行能讓雙邊關係破冰。

央視報導,李強廿一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史密斯一行。李強表示,中美關係保持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川普總統數次通話,一致認為中美應當加強對話與合作,為下階段中美關係發展作出戰略指引。中方願同美方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雙邊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就中美互動,李強指,中美應當做攜手發展的夥伴,真誠相待、相互賦能、彼此成就。中方願同美方本著平等、尊重、互惠的精神,通過溝通解決各自關切。希望美國國會為兩國友好和共同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美國眾議員上次正式訪問中國是在二○一九年。史密斯對李強說:「我們都承認,中美兩國都需要努力以加強兩國關係,美國眾議員不應每隔七年、六年才來訪。」

史密斯說,「我們需要更多此類交流,我們希望,正如你所說,這將打破僵局,我們將開始進行更多這類交流」。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九日曾報導,聯邦眾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議員史密斯本月將率領軍委會兩黨議員訪問中國,至於訪團是否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時他說正在洽詢,還不清楚。

   
中俄合作開發北極航道 拚6年內通航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俄近年加強北極航道合作,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州長齊布利斯基日前表示,北極航道開發具有戰略意義與物流潛力,將為全球貿易格局帶來積極影響,並預計未來五到六年內實現全年通航。

北極航道是俄羅斯北極地區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從喀拉海峽至普羅維傑尼亞灣全長約五千六百公里。作為連接歐亞的最短海上通道,較傳統航線可縮短九至十五天航程。

針對中俄北極航道的開發,先前有觀點認為,美國威脅「奪回」巴拿馬運河、吞併格陵蘭,意圖掌控全球海運隘口之際,中俄加強北極航道合作,是應對美國的「霸道」舉動,確保自身戰略利益。

新華社報導,齊布利斯基指出,北極航道作為連接亞、歐最短的海上航道,預計在未來五到六年內實現全年通航。

齊布利斯基提到,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先前推出「北極快線一號」海鐵聯運物流專線,連接莫斯科、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和中國港口,節省時間最多可達廿五天,大大縮短運輸時間、物流成本。

針對北極航道開發合作,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日前指,中方願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北冰洋沿岸國家,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國家一道,在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方面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

事實上,早在二○一七年七月,中俄即提出開展北極航道合作,共拓「冰上絲綢之路」。伴隨全球氣候暖化,北極航道夏季通航期逐漸變長。去年六月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中俄兩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計畫建造五艘Arc七級極地集裝箱船,部署在連接上海、寧波與聖彼得堡、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北極航線上,首船預計二○二七年投入營運。

今年五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簽署「關於進一步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即包含「加強北極航道互利合作」。

   
喜馬拉雅山煙火「炸山」 蔡國強引眾怒
記者黃雅慧、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煙火爆破藝術家蔡國強聯合戶外品牌始祖鳥,日前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燃放藝術煙火,引發破壞自然環境爭議。西藏日喀則已成立調查組,蔡國強、始祖鳥也發表聲明致歉,大陸輿論持續延燒,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綜合陸媒報導,始祖鳥十九日聯手蔡國強在喜馬拉雅山江孜熱龍地區(海拔約五千五百公尺)施放煙火。影片顯示,蔡國強透過火藥爆破在山脊點燃三幕煙花,形成「升龍」動態景觀。主辦方稱,項目所選用的煙火彩色粉均為生物可降解材料,燃放後並立即清理殘留物。

由於燃放地點在喜馬拉雅山脈,自然環境脆弱,引發不少網友和戶外運動愛好者批評,質疑該活動影響高原土壤與植被和野生動物,也會對大氣和水體造成潛在汙染。有網友批評,這是一場災難性的商業作秀,但也有人質疑官方監管不嚴,活動不應獲得批准。

事件很快引起官方重視,西藏「雲端珠峰」公眾號昨通報,中共日喀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核查,後續將根據核查結果依法依規處理。官媒也接連發文批判,人民日報稱,煙火散去不能僅剩下道歉,期待後續調查能夠回應公眾的疑問。新華社稱,真正的敬畏從不是在人間淨土搞行為藝術,而是學會在自然面前保持謙卑。

蔡國強昨發表聲明致歉,表示確實存在很多考慮不周之處,將主動配合第三方機構及相關部門,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品牌方始祖鳥也發布致歉信,表示將加快推進既定的藏地環境保護計畫。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理事顧有容指,青藏高原都是黃金脆弱區,以燃放地為例,海拔高度在四千五百公尺以上,屬典型高山草甸地貌。該地域海拔高、溫度低、無霜期較短,因此植物生長期也很短,一旦遭破壞,高原草甸的植被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可能長起來。

蔡國強在台灣也有一定知名度,二○一一年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台北一○一跨年煙火,就是由他擔任總設計。

   
Give or take,不是叫你「給」或「拿」!
公司的新產品要上市,Alex要召集一次conference call,邀請海外相關部門的同事參與,他問負責安排會議的外籍同事Belle,一共有多少人會參與會議?Belle回答:"Maybe 10 people, give or take." Give or take,Alex心裡納悶,什麼是「給」或「拿」,到底有多少人會參加?原來give or take是一個片語,和「給」或「拿」沒關係。

連吃5天高熱量會變笨?
一項刊登於「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證實,只要連續5天攝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肝臟脂肪明顯增加,可能影響大腦運作,且增加情緒陷入沮喪的機率。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食用這些高糖、高鹽、高脂等油炸、含糖等食物,也會讓腦袋變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