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次日、川習會登場前夕,新華社廿六日晚發表署名「鍾台文」文章稱,只要不分裂國家,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對話溝通,化解矛盾,累積互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翻開新的一頁。
「鍾台文」意指中共中央台辦刊文,可視為北京對台政策立場。文章稱,雖然兩岸長期政治對立,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並稱,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的邏輯前提正是「台灣屬於中國」,一中原則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文章就九二共識的說法是,卅多年前,海峽兩岸雙方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文章強調,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堅持之,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反之則緊張動盪。
新華社廿七日晚再發「鍾台文」文章,聲稱「兩岸統一的好處」,連續兩天以「鍾台文」對兩岸議題表態。
文章中將兩岸統一的好處分成五點,包含尊重生活方式、保障合法權益;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分享國家發展紅利;財政盡可用之於民,盡享國家整體資源;共享大國尊嚴,及遠離戰爭風險。
針對「統一後」社會制度,文章稱,大陸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現行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實行「愛國者治台」、高度自治。
經濟方面,文章稱,兩岸共同市場建成後,台灣商品進入大陸將全部實現零關稅。並稱,台灣財政稅收盡可用於改善民生,現行防務預算不再為「台獨」分裂埋單,將可大量投入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對外關係上,經「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外國可在台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國際組織可在台設立辦事機構。
政大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分析,該文層級高,清楚呈現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一脈相承於近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給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賀電、人大常委會通過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講話,一定都是事先準備好的;北京持續推進統一進程。他並指文章內容調性偏軟,但仍設有政治前提,台灣方面要接球的難度很高。
陸委會:民主、專制不能相融
針對「鍾台文」文章,陸委會昨回應,兩岸關係的本質在於體制之爭,民主與專制不能相融。
陸委會透過書面表示,台灣人民向來堅持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香港經驗也已證明,「一國兩制」最終就是中共專制統治,中共所謂「統一」後發展前景對台灣人民毫無吸引力;希望中共放棄對台恫嚇壓迫,和平共處,才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