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03 第62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持陸籍或護照 今年約50人被除台籍
把台灣看光光的大陸衛星「吉林一號」 來頭曝光
業界憂斷供 安世中國保證庫存至少能滿足年底前需求
安世中國:年底前庫存無虞
從時效、稱謂到「通關密語」 解讀國共賀電字字玄機
受惠晶圓廠擴產、國貨替代推進 陸半導體設備廠業績爆發
陸股洗牌 電子業市值稱冠…投資人轉抱高「含科量」金雞
陸百城二手房價跌跌不休 新屋價格上漲2.6%

兩岸新聞
持陸籍或護照 今年約50人被除台籍
記者李隆揆/台北報導/聯合報
內政部日前預告修正辦法,因涉陸籍或領用大陸護照而喪失原生台籍者,要再申請台籍身分須符合三類情況之一;移民署指出,今年元旦至今約有五十人經調查確認,兩地設籍事證明確,已通報戶政機關廢止台灣戶籍。

兩岸條例第九條之一規定,台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據悉,過去並非沒有相關兩地設籍者,但近年兩岸關係緊張,政府作為強硬,今年遭通報廢止人數有所增加。

因應日前有民眾因設陸籍而喪失台籍,後續又想申請恢復台籍,內政部將修正「在台原有戶籍大陸地區人民申請回復台灣地區人民身分許可辦法」,規定相關申請人須符合三類情況之一,包含對台灣國防安全、國際形象、社會安定有重大特殊貢獻;或有助於台灣整體利益;或基於人道考量等。移民署說,此辦法適用「原」台籍人士。

至於陸籍配偶、陸籍親友等「原」陸籍人士持兩地戶籍部分,移民署專案清查後確認全國約有一萬二千人,至今已繳付喪失原籍證明者七八三五人,因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具結延期繳付者二三一七人,長期出境在外者經列冊管理一三八八人,處理進度約九成五。其中,有十六名陸籍配偶在移民署介入後決定放棄台灣身分。

   
把台灣看光光的大陸衛星「吉林一號」 來頭曝光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聯合報
在大陸官方訂定首個「台灣光復節紀念日」之際,大陸「吉林一號」衛星也刻意選擇在10月25日這天發布多張台灣高清衛星圖片,這些衛星相片台灣街道清晰可見一度引發熱議。但「吉林一號」究竟是什麼來頭?

「吉林一號」日前公布八張太空視角下涵蓋台灣各地的衛星影像圖片。圖片中不僅有日月潭、阿里山、鵝鑾鼻等著名觀光景點,還包括台北市、新竹科學園區等地景象。對於吉林一號拍攝台灣街道高清衛星圖,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10月3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的衛星看看中國的大好河山很正常,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央視報導,「吉林一號」是大陸首個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由長光衛星自主研製,於2015年10月成功發射,經過十年快速發展,該衛星系統已實現大規模組網,成為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報導稱,截至10月11日,「吉林一號」已完成第31次發射,在軌衛星數量增至141顆,形成強大的對地觀測能力。這些衛星涵蓋了高分衛星、視頻衛星、寬幅衛星、紅外衛星和多光譜衛星等,就像散布在太空的「攝像頭矩陣」。

「吉林一號」衛星可獲取全球任一地點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遙感衛星影像,每天能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38∼40次過境觀測,具備全球一年覆蓋六次、大陸全國半月覆蓋一次的能力。

長光衛星在2024年9月發布首個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吉林一號全球一張圖」。該圖累計覆蓋面積達1.3億平方公里,除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外,基本實現全球陸地區域亞米級影像全覆蓋。其中0.5米分辨率影像佔比超過90%,整體雲量低於2%,展現出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

目前,「吉林一號」衛星系統已在大陸國土安全、地理測繪、農林監測、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災害應急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服務提供高品質的遙感信息和產品服務。

長光衛星披露,未來其將持續投入「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建設,預計在2027年底前實現300顆衛星在軌,具備全球每天覆蓋一次的能力。

   
業界憂斷供 安世中國保證庫存至少能滿足年底前需求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聯合報
安世半導體風波仍在燃燒,業界憂慮供應鏈面對斷供,安世中國最新公告強調,已建立充足的成品與在製品庫存,能夠穩定、持續地滿足廣大客戶直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供應鏈安全可靠。

安世中國2日凌晨發布致客戶公告函稱,荷蘭安世半導體單方面決定自2025年10月26日起停止向位於東莞的封裝測試工廠(ATGD)供應晶圓。目前公司庫存充足能夠滿足客戶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

路透此前報導,由安世半導體臨時首席執行官蒂爾格簽署的致客戶信函顯示,該公司於10月26日暫停向東莞市的工廠供貨,指這是由「當地管理層近期未能履行約定的合約付款條款直接導致」。

對此,安世中國稱,荷蘭安世半導體提出的所謂「當地管理層近期未能遵守約定的合約付款條件」的斷供理由,完全是無中生有,惡意抹黑安世中國管理層。

公告稱,荷蘭安世半導體目前欠付ATGD的貨款高達人民幣10億元。 荷蘭安世半導體相關管理層在決策過程中嚴重失職失責,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公司整體利益之上,嚴重違背職業操守和公司治理要求,由此給公司、廣大員工造成的損失,應依法承擔責任。

安世中國稱,「為確保供應的長期性與韌性,我們已積極啟動多套預案,正在加緊驗證新的晶圓產能。公司對在短期內完成驗證、並自明年起無縫銜接滿足所有客戶需求充滿信心。」

荷蘭政府9月底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中方迅速做出回應,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佈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組件,該禁令直接導致全球汽車供應鏈產生斷供危機,大陸商務部1日稱,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安世風波導致的全球汽車業供應鏈危機已有轉機。

安世半導體母公司聞泰科技10月30日晚間公告新的人事異動,宣布聘任上市公司副總裁職務、安世半導體CEO辦公室首席事務官沈新佳為公司總裁。

   
安世中國:年底前庫存無虞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安世半導體風波仍在燃燒,業界憂慮供應鏈斷供,安世中國最新公告強調,已建立充足的成品與在製品庫存,能夠穩定、持續地滿足廣大客戶直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供應鏈安全可靠。

安世中國昨(2)日凌晨發布致客戶公告函稱,荷蘭安世半導體單方面決定自2025年10月26日起停止向位於東莞的封裝測試工廠(ATGD)供應晶圓。目前公司庫存充足能夠滿足客戶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

路透此前報導,由安世半導體臨時首席執行官蒂爾格簽署的致客戶信函顯示,該公司於10月26日暫停向東莞市的工廠供貨,指這是由「當地管理層近期未能履行約定的合約付款條款直接導致」。

對此,安世中國稱,荷蘭安世半導體提出的所謂「當地管理層近期未能遵守約定的合約付款條件」的斷供理由,完全是無中生有,惡意抹黑安世中國管理層。

公告稱,荷蘭安世半導體目前欠付ATGD的貨款高達人民幣10億元。

安世中國表示,荷蘭安世半導體相關管理層在決策過程中嚴重失職失責,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公司整體利益之上,嚴重的違背職業操守和公司治理要求,由此給公司、廣大員工造成的損失,應依法承擔責任。

安世中國稱,「為確保供應的長期性與韌性,我們已積極啟動多套預案,正在加緊驗證新的晶圓產能。公司對在短期內完成驗證、並自明年起無縫銜接滿足所有客戶需求充滿信心。」

荷蘭政府9月底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中方迅速做出回應,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組件,該禁令直接導致全球汽車供應鏈產生斷供危機。

在川習會後,大陸商務部1日稱,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安世風波導致的全球汽車業供應鏈危機已有轉機。

   
從時效、稱謂到「通關密語」 解讀國共賀電字字玄機
聯合報數位版/聯合報數位版
   
受惠晶圓廠擴產、國貨替代推進 陸半導體設備廠業績爆發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科創板半導體設備板塊整體業績持續增長,其中,中微公司第3季營收規模居首,拓荊科技增速領先。機構分析,板塊普遍受惠於晶圓廠擴產與國產設備替代進程推進,料未來三年間,大陸300毫米(12吋)晶圓設備投資總額將達940億美元。

科創板日報指,大陸科創板共有13家半導體設備企業,覆蓋蝕刻、薄膜沉積、偵測、封測等核心環節。其中多數公司延續上半年高增長態勢,實現營收與淨利同步攀升。統計顯示,第3季共有九家公司營收正增長,十家有盈利。

營收方面,中微公司、拓荊科技、盛美上海、屹唐股份與華海清科位居前五。其中,中微公司在刻蝕設備領域再次居首,第3季營收人民幣31.01億元(約新台幣134.2億元),年增50.62%;淨利人民幣5.05億元,年增27%。公司指出,新設備需求上升,高端刻蝕產品出貨量明顯提升,薄膜設備營收亦快速成長,LPCVD與ALD設備收入達人民幣4.03億元,年增逾13倍。

在增速上,拓荊科技增速居板塊首位,第3季營收人民幣22.66億元,年增124.15%;淨利人民幣4.62億元,年增225.07%。公司稱,多款PECVD與ALD新設備已通過驗證並量產,推動營收與利潤雙增。董事長呂光泉表示,先進製程機台逐步量產,在手訂單充足。

盛美上海、華海清科及華峰測控第3季營收均有增長。華海清科指,CMP設備市占率提高,帶動耗材與維保業務放量。中科飛測營收上升、虧損收窄;晶升股份受行業調整影響,營收年減73.8%,但稱碳化矽單晶爐訂單回暖。

多家企業加快研發與新品推出。中微公司發布六款新設備,涵蓋刻蝕、原子層沉積與外延等關鍵製程;盛美上海推出多款先進封裝設備,稱截至9月底在手訂單達人民幣90.72億元,年增34.1%。

   
陸股洗牌 電子業市值稱冠…投資人轉抱高「含科量」金雞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上市公司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截至今年第3季末,全市場總市值達人民幣107.32兆元,其中電子行業位列第一,市值規模首度超過銀行業,占比12.42%,較年初提升近三個百分點。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最新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大陸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3.46兆元,淨利人民幣4.7兆元,分別年增1.36%、5.5%。

分季度看,第3季上市公司營收、淨利分別按年增長3.82%、11.45%;按季來看,分別增長2.4%、14.12%,增速較上半年顯著提升,呈現逐季好轉態勢。

截至2025年10月,大陸上市公司中,電子行業總市值達人民幣13.6兆元(約新台幣58.8兆元),而銀行業總市值約人民幣11.5兆元(約新台幣49.7兆元)。

分析指出,電子行業成為大陸資本市場市值最高的產業,這一轉變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反映了大陸經濟結構的深層變革。投資人從青睞「大而穩」的銀行股轉向追求高「含科量」的電子股,這一投資者偏好的變化是必然選擇。

科技產業全面崛起,「十四五」期間,大陸資本市場結構經歷深刻變革。截至2025年第3季,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家數占比從42.6%升至52.3%,首次占據半壁江山。

以電子、通信、電力設備、汽車、醫藥生物等為代表的科技產業上市公司總市值占比從「十三五」末的40.5%提升至49.2%,逼近五成。同期,金融與地產行業總市值占比則由19.7%下降至17.2%。

從產業別觀察,今年前三季受到文生視頻模型加速迭代,AI數據存儲需求擴張等影響,存儲(記憶體)晶片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長16.08%,淨利增長26.44%;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有望躍升,兩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速超10%,淨利增速超20%;全球資源貿易擾動因素增多,超硬材料、稀土等核心產業營收增長10.48%、7.11%。

在研發投入上,前三季上市公司合計研發投入人民幣1.16兆元,年增3.88%,增速較上半年提升0.23個百分點,其中168家公司研發投入逾人民幣十億。

   
陸百城二手房價跌跌不休 新屋價格上漲2.6%
記者陳湘瑾/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昨(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大陸主要城市仍維持新建住宅價格總體上漲、二手住宅價格下跌態勢。分析指出,短期來看,二手房成交量有望維持一定規模,但短期價格或繼續承壓。

數據顯示,10月大陸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公尺人民幣16,973元,月增0.28%,年增2.67%。從地區來看,杭州、合肥、成都、上海等城市新房價格月漲幅較大。

二手住宅方面,百城平均價格為每平方公尺人民幣13,268元,月減0.84%,跌幅較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年減7.6%。一線到四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按月下跌的跌幅跟上月相比都有所擴大。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表示,上海、成都、南京等核心城市保持較高供應規模,多家房企借助大陸十一假期推出優質改善項目,帶動百城新房價格按月保持結構性上漲,但市場整體表現較為平淡;二手住宅在高掛牌量及預期偏弱影響下,二手房價格下行壓力仍較大,「以價換量」態勢延續。

華爾街見聞指出,相較於新房市場,二手房市場整體的供需失衡更加明顯,新增掛牌量帶來的拋售壓力是二手房價格持續回落的原因。3月以來,二手房掛牌量迅速增加,二手房價格加速下跌。由於二手房價格調整相較於新房更加靈活,面對供需失衡的壓力,以價換量成為必然的選擇。

曹晶晶認為,短期房地產政策預計將繼續聚焦推動市場止跌回穩,長期則錨定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從市場趨勢來看,年末房企將進入業績衝刺階段,核心城市新增供應增加有望對新房銷售形成一定支撐。

中指研究院指出,短期來看,二手房成交量也有望維持一定規模,但短期價格或繼續承壓。展望第4季,10月重點城市新房及二手房銷售量回落較明顯,預計年底銷售量增速將維持低位運行。

   
爆倉190億美元的一夜!加密貨幣迎來史上最大清算
10月10日至11日,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槓桿清算。根據數據追蹤機構CoinGlass統計,當天短短24小時內,全市場有超過190億美元的槓桿部位被強制平倉。市場震盪的導火線,是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中國增稅100%,美股聞訊重挫,避險情緒迅速蔓延至加密貨幣市場。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早期難察覺 醫:忽略可能釀致命風險
在心臟疾病當中,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最常見且危險的一種。它的可怕之處在於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一旦血管被斑塊或血栓瞬間堵住,就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臨床上就曾出現過一名28歲的年輕患者,身形纖瘦,卻因為家族遺傳的高膽固醇問題,突發心肌梗塞,最後在緊急接受心導管手術成功救回一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