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9/16 第574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台灣拚氫能經濟 地緣政治挑戰大
國際周報
氫分3大類 愈環保愈難生產
普設加氫站 卡在硬體與民意
氫能車效率差一截 馬斯克喊愚蠢
全球氫能發展…美日韓競氫能 陸爭搶第一
美總統大選情勢膠著 兩黨爭取海外選民支持
本周開盤前 五件國際事不可不知

焦點新聞
台灣拚氫能經濟 地緣政治挑戰大
記者馬瑞璿/專題報導/聯合報
台灣目前的氫能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隨著氫能技術愈來愈成熟,工研院預估,2050年台灣氫氣需求將達到406萬噸。

全球都在發展氫能,台灣也不落人後,只不過,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稀少,在氫能發展路上,亦應考慮環境與地緣政治挑戰。

根據工研院氫應用小組規畫,2050年時,台灣使用的氫氣之中,有40%屬於自產,60%屬於進口。

自產綠氫 卡在技術與電價

台灣發展自產氫氣有兩個變數,工業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指出,一個是技術發展的挑戰,第二個則是產氫的「綠電」供應。

綠氫生產原理來自「水電解技術」,但是此技術的電解效率、電解設備成本,目前還在加速發展,尤其現在電解系統主要透過貴重金屬觸媒,但未來朝向採用非貴重金屬觸媒,可大幅降低成本,但相關系統仍在研發。

第二個變數則來自「綠電供應」,綠氫採用的是綠電,但目前再生能源一度電約2至6元,若用這樣高成本的綠電產氫,成本就會很高。因此,台灣發展自產綠氫,應朝再生能源電網調節餘電產氫,高值化氫應用,及長時儲能需求等方向規畫。

為何有些國家可生產便宜綠氫,例如美國、澳洲、巴西、智利、加拿大,目前都宣稱要成為產氫大國,主因是他們有豐沛天然資源,無論是太陽光電、風力或水力發電,除能滿足國內電力需求,也能以低成本綠電生產綠氫,並出口給其他國家。

然而,專家也表示,台灣因為資源有限,若不能持續提升自產能力,未來絕大部分的綠氫也仍得採取進口方式,然而,地緣政治議題仍將影響世界,恐也對台灣進口綠氫時的價格成本、交通運輸帶來影響。

力拚減碳 聚焦三大領域

正因為台灣發展氫能受限大,政府已定調,台灣氫能發展以「減碳」為主,產業發展為輔,氫能技術應用有望聚焦在工業減碳、發電、交通運輸等三大領域。

隨著氫能技術愈趨成熟,工研院也預估,2050年時,台灣氫氣需求將達406萬噸,台灣自產的藍、綠氫可望來到171萬噸,進口氫或氫載體則約在235萬噸之譜。

發電機組 導入混氫、混氨

發電應用方面,氫能有兩個層面的發展,一是定置型燃料電池,另一則是在大型發電機組中導入混氫技術。

定置型燃料電池主要應用在偏遠地區及防災備援電力,近年來,也有電子業者建置燃料電池系統作為廠區基載電力,以確保電力穩定性,並達到低碳電力目標。

大型發電機組導入混氫、混氨技術,則以台電公司為主。近幾年,台電開始積極與德國、日本、台灣中研院等國內外單位合作,進行氫能發電示範驗證。2023年完成5%混氫測試,預計2028年開始混氨測試,並與中研院合作以去碳燃氫進行發電測試,希望藉由這些新技術,降低發電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業製程 灰氫換成藍、綠氫

鋼鐵業、化肥業、部分電子業都是碳排大戶,如何積極減排也成企業關注重點。

對於鋼鐵業來說,由於煉鋼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多,鋼鐵業中,已有企業積極發展氫能冶鐵製程;而對於電子業來說,分製程會採用到氫氣,但大多仍是灰氫,假若企業能將灰氫替換成藍氫或者綠氫,企業就有機會藉此達成減碳目標。

推氫能車 估年底設加氫站

交通部去年對外提出「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過去在推動電動公車過程中,鋰電池有續航力、載重等問題,而從現有技術來看,氫能動力確實更強、更有力,若未來國道客運、貨櫃車都走向無碳化,氫能會是一個選擇。中油也將配合政府政策,預計2024年底在高雄完成台灣第一座加氫站,支應交通運具需求。

   
國際周報
本報記者郭崇倫、記者許珮絨整理/聯合報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領讀,帶讀者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美中台關係/美中軍事溝通互動增多 聚焦南海局勢

今年以來美中兩軍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明顯增多,11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與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吳亞南,舉行近兩年來首次戰區指揮官級視訊通話,以穩定美中軍方關係,降低在南海等熱點地區發生誤判或衝突的風險。美國派出國防部副助理部長蔡斯,出席12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的第11屆香山軍事論壇,則是兩國重新開始軍事接觸的另一跡象。

此次美中指揮官會談正是與中國大陸與菲律賓的一連串摩擦有關。美方亟欲重啟軍事對話是擔心誤判導致擦槍走火的風險,雙方需要有一個及時溝通的管道來降低緊張局勢;不過從中方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一個政治性的決定,大陸考慮到目前政治氣氛較為和緩的情況下願意配合。

亞太局勢/教宗亞太之旅 中梵互動升溫台梵邦交受關注

87歲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的12天亞太之旅,是其就任11年以來時間最長及旅途最遠的海外訪問。梵蒂岡近年積極尋求與中國政府對話,中梵互動升溫,最受關注的是台梵邦交的存續危機。梵蒂岡是台灣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如果中國大陸同意教廷成立常設辦事處,甚至讓教宗訪問中國,就意味可能建交;不過最大障礙還是在愛國教會,其神職人員和信徒長久以來持有一定的立場,中梵會不會走到建交那步還很難說。

國際焦點/辯論後賀錦麗支持率微升 領先川普5個百分點

美國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與川普辯論會後,儘管各界多認為賀錦麗表現優於川普,但有分析提醒,辯論勝利不一定會轉化為選票。路透/易普索(Reuters/Ipsos)12日公布民調顯示,賀錦麗支持率微幅上升至47%,領先川普5個百分點,超過前次在8月21日至28日調查的4個百分點。賀錦麗這波領先態勢能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從2016年川普選贏來看,賀錦麗在全國民調要領先至少5個百分點才可能確保勝利。

   
氫分3大類 愈環保愈難生產
記者馬瑞璿/專題報導/聯合報
全球積極發展氫能,氫雖然無色無味,不過,按照製程、減碳效益不同,氫能還被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等3大類,最大宗的是灰氫,占比高達6成。

氫,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一位,它是所有原子中最細小的,通常以「氫氣」形態存在,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常溫下,氫比較不活潑,但在高溫下,氫則會變得非常活潑,除了稀有氣體元素之外,幾乎所有的元素都能與氫生成化合物。

氫能目前被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灰氫主要是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透過高溫重組的方式產生氫氣,製造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捕捉、就直接排放到大氣之中,因此被稱作灰氫。世界上目前使用的氫氣,大多都是灰氫,占全球氫氣產量約60%左右。

藍氫的製造方式與灰氫相同,同樣是使用化石原料製氫,但製造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會被捕捉下來,亦或者封存、再利用,讓二氧化碳不致散逸至大氣中。

而綠氫生產技術則主要來自「水電解技術」,即透過再生能源電力,藉由電的化學反應,將水分解成氫氣及氧氣。由於是使用綠電進行電解,而且副產物無碳排,因此被稱作為綠氫。

雖然水電解技術看起來更能保護環境,但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水電解技術目前仍在發展中。

目前的水電解技術,主要是以鹼性水電解(AE)、質子交換膜電解(PEM)為主,市場上另外還有兩種新型態的水電解技術廣受關注,分別是固體氧化物電解技術(SOEC)、鹼性膜電解技術(AEM)。

工研院指出,鹼性膜電解技術有望結合鹼性水電解、質子交換膜電解二者的優點,占地面積少,且能降低貴金屬用量,近年獲得研究領域關注;固態氧化物電解技術可在高溫條件下運行,具工業餘熱應用利基,可提高整體系統效率。這兩種技術在市場上雖然都有討論聲量,但現在僅在小規模商業化發展階段。

各類氫能不同,生產成本也不同。根據IEA(國際能源總署)2023年估算,2021年灰氫生產價格約為每公斤1-3美元,藍氫生產成本約為每公斤1.5-3.2美元,以低碳電力所產生的綠氫價格則為每公斤3.1-9美元。

從生產成本看得出來,帶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灰氫製造成本最低,藍氫成本稍高,而綠氫因採用低碳電力,生產成本最高,幾乎是灰氫、藍氫生產成本的2至3倍。

藍氫、灰氫目前成本較低,但都受天然氣、碳費價格影響,相關原物料有時也因地緣政治波動幅度較大,因此部分歐洲國家為能源穩定與安全,已積極發展綠氫。

   
普設加氫站 卡在硬體與民意
記者林海/專題報導/聯合報
淨零減碳大趨勢下,環保的新能源成為各國研究的重點,其中光電、風電的發展已略有基礎,而氫能則被認為是下一個須著重開發的重點,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要全力發展氫能,讓台灣擁有自己的能源且「可控」,但氫能的應用在實務上,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近幾年來,氫能議題屢受注目,先進國家也大量投入氫能研發,而目前在應用上,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氫能車,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等,都已經初具雛形,而在台灣,氫能車至今都仍無法上路,只是即使是美、日、韓等國,都面臨加氫站、儲氫槽等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

而在台灣,要進入氫能時代,廣設加氫站勢在必行,但雖然經濟部能源署已公告修法,首座加氫站則要到年底才可能真正落地。其中很難迴避的,就是居民反對的問題,中油原規畫設在高雄前鎮區,就是因民代、地方反彈而中止。

聯華林德氣體綜合產業事業群副總經理沈欣儒表示,加氫站面臨的問題與加油站相同,過去要設置加油站,周遭居民一定會認為有安全問題而反對,現在要設置加氫站,民眾同樣也會因為了解不夠深入而出現反對聲浪,這就必須要多加溝通,才能慢慢消弭民眾的不安感。

事實上,油罐車、天然氣運輸車目前在路上跑,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沈欣儒認為,氫氣槽車運輸也已相當成熟且普遍,還未聽過氫氣槽車運送期間,因槽車本體出現狀況而發生意外。

此外,而就算能設立加氫站,包括儲存槽、管線等硬體設備都需要重新建構,也需要花費不少。沈欣儒坦言,加氫站的建置成本,目前單座大約在1億元左右,而且要虧至少5年,若要大規模的設置,勢必需要補助政策,才會有更多業者願意投入這個產業。

有汽車業者表示,與電動車不同,氫能車的能源補充速度與燃油車加油差不了多少,會讓民眾更有意願,同時,更需加氫站要能夠「遍地開花」,才能讓車主有購買氫能車誘因,降低里程焦慮。而氫能價格雖相對較高,但初期若是能得到政府補助,等到技術更進步、應用更廣泛,形成經濟規模後,自然就會是成熟產業。

   
氫能車效率差一截 馬斯克喊愚蠢
編譯高詣軒、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氫氣燃燒不會排碳還能產生充分能量,使部分國際汽車大廠高層相信,氫能車可能取代純電動車成為零碳排車輛首選。兩種車輛都要用電驅動電動馬達,差別是氫能車是利用氫燃料電池發電,純電動車則是使用電池儲存的電力。

但在去年,兩者的銷量差距顯著:氫能車全球銷量僅約1.4萬輛,反觀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共達1400萬輛。部分氫能車主購車時自認站在時代尖端,後來卻開始抱怨加氫站太過稀少,甚至為此提告車廠。有專家指出,氫能車能源轉換效率不及純電動車,車廠大舉投資氫能車可能將大失所望。

推出氫燃料電池車「Mirai」的豐田汽車,7月在美國遭提起集體訴訟。原告指控,豐田的銷售員誤導消費者、聲稱加州的加氫站相當便利,現實卻天差地遠。洛杉磯時報8月報導,出庭律師諾里說,該訴訟原告已達到20多人,且人數還在增加,「在加州,被這款車輛拖累的人士數以千計」。

加州政府估計,到2035年時氫能車會占該州新車銷售10%,2045年時占20%;若以加州去年售出178萬輛新車來算,這個數字不少。但實際上隨著加氫站數量停滯及氫價高漲,去年上半年只售出1700多輛,今年上半年更僅不到300輛。

豐田的Mirai和南韓現代汽車的「Nexo」SUV是目前市面較常見的氫能車。豐田的社長豐田章男今年稍早說,他認為純電動車市占率頂多將達3成,其餘7成仍會由油電混合車、氫能車和內燃機汽車占據。去年德國BMW執行長齊普策也說,氫是零排放交通還缺少的一塊拼圖。BMW除大舉投資電池科技,也在測試使用豐田燃料電池的iX5氫能車。

但近年市場對氫能車反應較冷淡。除了在加州銷量停滯,英國衛報2月報導引述數據顯示,過去20年英國售出的氫能車不到300輛,電動車卻售出約100萬輛。在澳洲,今年4月到6月賣出逾2.5萬輛電動車、逾4.6萬輛混合動力車,但氫能車只賣出5輛。在中國大陸,官方設定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5萬輛,但目前這一數字僅有約2萬輛。

氫的質量輕,氫能車可續航里程也長,一次加氫也不到5至10分鐘,不必像在電動車充電站等那麼久。但氫能車不像純電動車可在自家充電,必須到特定加氫站。專家指氫能車的能源效率和純電動車差一截,能進步的幅度也有限。

劍橋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塞邦說,若要製造「綠氫」來為車輛供氫,耗電量會是直接用電幫純電動車充電的3倍。縱使氫能車效率未來提升,也很難大有突破。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更曾稱氫能車「愚蠢」,與其消耗綠電製造氫能車,不如直接用電驅動車輛。

澳洲工業部前首席科學家方柯認為,氫在製造鐵、氨和飛機燃料上大有可為,但在客車方面難有太多發揮。

   
全球氫能發展…美日韓競氫能 陸爭搶第一
編譯高詣軒、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和消費國是中國大陸。北京制定至2035年的中長程計畫,目標2025年實現5萬輛氫燃料電池車輛上路,並建造多座加氫站。

氫氣燃燒產物是水,被視為實現淨零排放的助力。中技社今年3月的報告指出,全球截至去年7月已有44國設置氫能戰略圖。但氫氣大多需要人工製造,低碳氫能的商業市場也尚在萌芽,其發展有賴補助或政策誘因。日本被視為最積極發展氫能技術的國家,南韓、中國大陸及歐美也紛投入,以期提供長途運輸、鋼鐵等較難減排產業低碳供能選項。

多人工製造 綠氫唯一「氣候中和」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氫氣不算是能源,而是「能量載體」。世界經濟論壇網站說明,氫雖然是宇宙最簡單且最豐富的元素,但在地球上,氫很少作為氣體存在,需要從其他物質分離出來。天然氫偶爾可在地底尋獲,但能加以提取的可行方式很少,因此專家會設法用人工製造。

但氫氣製造方式不一而足,有些方式可能產生大量碳排。依據氫氣生產過程的排放量高低,產出的氫主要可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最常見的是使用天然氣「蒸氣重組」製成灰氫,此過程會產生碳排。若再將產生的碳排加以捕捉存,就成為相對低碳排的「藍氫」。使用再生能源來電解水而產生的氫氣即是「綠氫」,被認為是唯一「氣候中和」的氫能。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低排放的氫氣產量占2022年所有氫氣產量比率還不到1%,不過比起2021年增加5%。

日韓汽車業積極 聚焦氫氣燃料電池

各國氫能技術發展上,氫氣製造的科技是重點之一。2011年至2020年氫能相關國際專利家族(IPF)件數上,與生產氫氣相關的科技占了多數。轉以低排放方式製氫,已蔚為趨勢。

若以國家地區分,日本在前述時期占所有氫能相關IPF申請的24%,高於南韓的7%和中國的4%。以運輸業來說,汽車業的相關IPF申請數成長最多,聚焦的是製造能驅動車輛的氫氣燃料電池,日韓的汽車業者在這方面可算佼佼者。

財團法人中技社報告指出,日本在氫能相關技術、基礎建設建置速度和相關應用的規畫與發展上,是世界最具規模的國家。日本在2017年就制定氫能基本戰略,點出9大關鍵科技並決定在未來15年投入逾15兆日圓(約台幣3.3兆元)。

日本也以2040年為期,提升氫氣使用量到1200萬噸。去年更新的氫能戰略圖也設定「低碳氫」在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標準。

至於南韓,2019年時任總統文在寅發布直至2040年的氫能戰略圖,欲以國家資源大力推動各種氫應用技術。中央社報導,南韓後來並在2021年實施氫能專法「氫經濟促進及氫安全管理法」,該國國會去年3月更通過租稅特例限制法修法,將氫能相關技術設施及電動車製造設施等,納入可享租稅減免優惠的範圍,減免額最高可達投資金額35%。

目前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和消費國則是中國大陸。北京就氫能產業發展制定了2021年至2035年的中程、長程計畫,目標在2025年實現5萬輛氫燃料電池車輛上路,並建造多座加氫站。中國也放眼在2025年,將使用可再生原料資源的製氫量達到10萬噸至20萬噸。

美國潔淨氫戰略 目標綠氫年產1000萬噸

亞洲之外,美國和歐洲也正在發展氫能。中技院報告指出,美國能源部在2002年就發布過國家氫氣發展路線圖。現任拜登政府去年6月也再發布國家潔淨氫戰略和路線圖。今年3月美國能源部宣布,將提撥7.5億美元資金用於24個州的52項計畫,希望幫助達成路線圖設立的目標,包括在2030年底前,綠氫年產能達1000萬噸。

歐洲方面,中技院指出歐盟各國2008年即發表歐洲氫能路線圖。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後,歐盟同年5月提出REPowerEU計畫;歐盟的氫能策略和前述計畫提供全面的框架,支持可再生和低碳氫氣採用。

   
美總統大選情勢膠著 兩黨爭取海外選民支持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和川普在11月總統大選的民調支持率不相上下,選情膠著,如今約900萬名海外選民可能牽動搖擺州的選舉結果,左右大選勝敗,成為兩黨的兵家必爭之地。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美國國務院估計,約900萬美國人居住異鄉。美國選舉協助委員會(EAC)針對2020年總統選票所做的報告指出,約寄出120萬張選票給合格的海外選民,超過90萬張選票寄回,並交付點票。

加拿大民主黨僑胞組織主席寇特基薇絲說,目前的要務是盡可能鼓勵海外的美國選民登記投票,盡速寄回選票,僑民「肯定是選戰的決定因素,許多人不清楚箇中重要性。」她說,2020年總統大選時,將近1.9萬名喬治亞州民眾在海外投票,拜登以僅11,779票之差奪下該州。同樣地,亞歷桑那州僑胞寄回18,453張選票,拜登以10,457票的差距囊括該州。

   
本周開盤前 五件國際事不可不知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上周五(13日)普遍收漲,標普500指數創今年來最大單周漲幅,距離歷史新高紀錄只差不到1%的幅度。投資人重燃聯準會(Fed)本周降息2碼(50個基點)的希望,紛紛加碼小型股等降息受惠族群。由於美股價位偏高,Fed本周只要稍微不順投資人心意,很容易讓投資人失望。以下是本周開盤前,最值得留意的五件國際和兩岸要聞:

美股氣盛 期待Fed 降息秀 標普500創今年最大單周漲幅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上周五漲0.7%和0.5%,連五天上漲,一周下來分別勁揚6%和4%。道瓊工業指數周線漲2.6%。

費城半導體指數也氣勢如虹,上周五上漲1.7%,台積電漲0.6%,較台北交易溢價16.6%兩者周線雙雙大漲10%。對經濟敏感的小型股羅素2000指數勁揚2.5%。

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利率期貨交易推算降息2碼,利率降至4.75%-5%區間的機率為47%,高於上周四的28%。

對利率動向敏感的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5個基點至3.59%,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到3.648%,連兩周下跌。

Fed台北時間本周四凌晨的決策受全球關注,投資人同時緊盯Fed「點狀圖」釋出的利率展望。

根據LSEG,市場預料到今年底將降息115個基點;相較下,Fed在6月的預測僅只計劃在今年降息25個基點。

主要央行利率決策關鍵36小時 Fed 篤定降息、日將按兵不動

全球金融市場本周將迎接主要央行決策的關鍵36小時,從聯準會(Fed)決策揭開序幕,接著巴西、英國、南非、台灣、挪威、土耳其及日本都將陸續發布決策,其中又以美日央行最受矚目,Fed幾乎篤定降息,日本銀行(央行)則可能按兵不動。

Fed預定美東時間18日下午2時(台灣時間周四凌晨2時)宣布利率決策,市場預期降息1碼與2碼的機率各為50%。英國金融時報(FT)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訪調的90%以上經濟學者都預測,Fed將降息1碼。

美、日利差有望縮小 日圓最快本周升破140

日圓兌美元匯價已強升至去年底來最高,因日本銀行(央行)年底前可能再度升息,而美國聯準會(Fed)則預料本周展開降息行動,促使美、日利差有望縮小。專家預估,日圓匯率最快本周升破140關卡。

日圓兌美元上周五盤中一度勁升1.1%至140.29日圓,升抵去年12月28日以來最強價位,收盤報140.85日圓,連續四日收紅。

川普在高球場疑遭未遂暗殺 持槍者逃離後被捕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周日下午在佛羅里達州的高爾夫球場打球,現場傳出槍響。執法人員說,特勤看到川普附近有持槍者而開槍,持槍者已被逮。美國聯邦調查局朝企圖暗殺川普調查。川普平安。

有官員說,川普距持步槍者相距可能在300到500碼(450公尺)。

CNN報導,聯邦調查局(FBI)人員已在佛州調查這起「疑似未遂暗殺」川普事件。

大陸經濟成長目標面臨風險 工業增加值和零售數據令人失望

由於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溫速度超過預期,中國經濟在8月失去動能,表明政府年成長達標愈來愈不容易。工業增加值連續四個月成長放緩,為2021年9月以來放緩時間最長的一次。

這些不佳的數據也引發市場希望官方祭出更積極刺激措施的呼聲。由於中國大陸今逢中秋節長假休市,香港股市可以看出市場對大陸經濟數據的反應。

   
全美校園相繼禁用智慧手機 加州跟進
州長紐森周二呼籲,就加州校內使用智慧手機制定全州禁令,加入愈來愈多全國性作為,藉限制使用裝置,抑制網路霸凌跟課堂分心。紐森說,他將在今年夏季跟州議員合作,在全國人口最多的加州,大幅限制學校上課期間的手機使用。在他發出指示幾個小時前,全美第二大學區、洛杉磯聯合學區的教育委員會委員投票決定,推行自己的智慧手機禁令可以在一月開始。

谷歌壟斷搜尋廣告市場
本月初,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梅塔,裁定谷歌的確濫用非法的反競爭手段鞏固其搜尋引擎市場的壟斷地位。這是自一九九八年美國政府成功定罪微軟獨占個人電腦市場以來,規模最大也最有影響力的反壟斷訴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