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07 第602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美審理關稅案 多位大法官質疑川普越權
傳統廣告商瑟瑟發抖、AI助陣 科技巨擘加速稱霸廣告市場
美大法官審關稅案 貝森特聽審:有信心不會敗訴
美國堵東協幫中國 貿易協議藏「毒丸條款」
對等關稅面臨敗訴危機 川普:對美國是災難性的結果
裴洛西不拚連任 感謝影片見專機夜間抵台、獲頒勳章
釋憲戰若敗…川普有B計畫 關稅戰恐更久
民主黨拿下紐約 經濟學人潑冷水:別被勝選沖昏頭
安世半導體僵局未解 德國車廠再拉晶片荒警報
美政府停擺37天創紀錄…全國前40大機場 7日起砍1成航班

焦點新聞
美審理關稅案 多位大法官質疑川普越權
記者陳熙文、編譯劉忠勇、周辰陽//聯合報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五日就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訴訟進行口頭辯論;包括川普提名的幾位保守派大法官,都提問質疑關稅適法性和川普這項政策是否越權。

訂定關稅屬於國會職權;不過川普今年上任後,援引一九七七年制定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宣稱美國與外國貿易逆差已形成緊急狀態,因此總統有權課徵關稅因應,但遭企業提告越權。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已先後裁定川普政府違法,現在上訴至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五日辯論近三小時,暗示可能首度出手限制川普政策。最高法院由六位保守派和三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多名保守派大法官質疑川普課徵關稅做法。

首席大法官:徵稅屬國會職權

首席大法官羅伯茲說,關稅實際上是「對美國人徵稅,而這一權力歷來屬於國會核心職權」。

大法官戈薩奇也認為川普政府擴張權限不妥,質疑國會是否已將憲法賦予的關稅權力全盤交給總統。他問到:「照政府的邏輯,國會是否也能把一切監管對外貿易的責任甚至宣戰權,都交給總統?」他認為這將導致行政部門的權力逐漸且持續增長,而國會權力則逐漸喪失,總統若能任意課徵關稅,未來的總統可能以氣候變遷構成緊急狀態為由,對汽油車課徵高關稅。

川普引用的IEEPA授權美國總統針對國家緊急狀態「管制」進口,但由川普任命的大法官巴瑞特說,過去有沒有任何法律,以「管制進口」這段關鍵文字,就授予總統課徵關稅權力。

代表聯邦政府的司法部訟務次長沙爾五日引用前總統尼克森的案例,為關稅辯護;尼克森曾在一九七一年援引「與敵國貿易法」宣布緊急狀態,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百分之十從價稅。沙爾說,關稅符合IEEPA的管制手段,主要目的是用來管制,增加稅收只是附帶功能。

自由派大法官:關稅榨公民錢

自由派大法官薩多馬友當場質疑,「你想說關稅不是稅,但它們本質上就是稅,正在從美國公民身上榨取金錢」。

羅伯茲和其他幾位大法官也探討「重大問題原則」。該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制定重大政策時,必須有明確的國會授權。最高法院曾運用這項原則,禁止拜登政府減免學生貸款,認為行政部門不能以含糊不清的法律條文來解決國會可能未曾預料到的聯邦政策「重大問題」,羅伯茲說,「這似乎可以直接應用於關稅制度」。

不過川普政府的代表回應,這項原則不適用外交事務。

辯論後半段,一些大法官也為川普辯護,讓最終會如何判決無法預測。大法官卡瓦諾就表示,國會通過IEEPA,「想必是希望賦予總統應對緊急情況的適當工具」,既然立法者賦予總統實施制裁等許多工具,為何又禁止他使用關稅?

大法官艾里托也說,川普可能還有其他法律手段來推行他的大部分計畫。

川普:提高關稅是為了全世界

最高法院辯論結束後,川普表示,最高法院若推翻他的關稅政策,將「帶給國家極大破壞」。

川普說,他聽說該案「進展順利」,但如果他不能實施關稅,「全世界都會陷入蕭條」。川普說,他威脅提高關稅,才迫使中國撤回稀土出口管制,「那不是針對我們的威脅,是針對全世界的威脅。我這麼做是為了全世界」。

   
傳統廣告商瑟瑟發抖、AI助陣 科技巨擘加速稱霸廣告市場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臉書、Instagram、YouTube等數位平台蒐集用戶資料,讓企業能精準投放廣告,賺進大量廣告財。人工智慧(AI)的問世,讓這些科技巨擘更加強化廣告投放能力。外界估計,Meta、Google、亞馬遜原本已掌控美國逾半廣告市場,今年可望加速稱霸這個領域。

Madison & Wall公司的分析師魏斯估計,今年美國廣告支出將提高8.5%以上。倘若科技業廣告的成長趨勢持續,今年廣告支出最多可能大增10%。廣告業高層和廣告買家,原本以為關稅戰、消費力下滑,會導致廣告業務下滑,但結果並非如此。Madison & Wall同時預測,Meta、Google、亞馬遜,今年在美國廣告市場的合併市占,將突破56%,高於兩年前的約51%。

AI有助改善推薦系統,延長用戶使用Instagram和YouTube的時間。臉書母公司Meta表示,AI推薦系統促使用戶的臉書使用時間,在第3季提高5%。民眾花愈多時間用臉書,業者能投放愈多廣告。Meta執行長祖克柏在財報會議表示,AI釋放更高效率和獲益,有助強化公司的廣告表現。

Google母公司字母也說,投資Google搜尋的AI摘要功能,帶動更多搜尋和詢問,有助購物和廣告業績。

研究公司MoffettNathanson媒體分析師納森桑說,儘管仍在AI早期階段,但已目睹到AI讓這些大型平台的廣告成長,加速到空前水位。

   
美大法官審關稅案 貝森特聽審:有信心不會敗訴
記者陳熙文/華盛頓報導/聯合報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五日針對川普總統的關稅訴訟舉行口頭辯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對辯論的情況表示樂觀,認為代表聯邦政府的司法部訟務次長沙爾表現很好。

貝森特說,他有信心總統具應變緊急狀況權力,有權課關稅,聽完辯論後,相信訴訟結果會讓川普政府滿意。

儘管多名大法官質疑川普政府是否越權,貝森特五日接受福斯商業新聞訪問時,對訴訟表達樂觀;貝森特說,原告不懂貿易政策,其表現幾乎讓自己難堪。貝森特表示,美國確實面對緊急狀況,他有信心總統具有應變緊急狀況的權力,有信心不會敗訴。

   
美國堵東協幫中國 貿易協議藏「毒丸條款」
編譯葉亭均/綜合報導/聯合報

川普政府在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貿易協議中加入「毒丸條款」,規定如果對方簽署「危及美國基本利益」或「對美國國安構成實質威脅」的類似協議,美方可終止該協議。這形同美國在與中國大陸的戰略競爭中,創造一項新的外交武器。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類「毒丸條款」被納入美國上周與馬來西亞、柬埔寨簽署的兩項新協議中。貿易專家指出,這些極不尋常且範圍廣泛的條款,相當於對這些與大陸保持密切貿易關係的國家進行「忠誠度測試」,可能重塑未來美國與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貿易談判。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教授伊文奈特表示,這類條款範圍很廣,賦予美國單方面終止協議權力,讓美國在東南亞獲得新的使力工具。與馬來西亞簽署的協議還包含一項條款,要求配合美國的制裁及其他經濟限制措施。

伊文奈特說:「毒丸條款將貿易協議從純粹商業工具,轉變為管理夥伴國對外經濟的工具。」

智庫「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經濟戰略中心主任狄梅齊茲說,這些毒丸條款是「多邊主義棺材上再釘一根釘子」,反映美國擔心中國試圖主導區域供應鏈,但這種條款效用仍有待觀察。

她說:「這是川普在說:『我是老大,你必須跟我做生意。』其目的就是防止中國透過這些東協國家滲透美國市場。」

這些毒丸條款是附加在百分之四十的「轉運關稅」上,也就是美國會對經由東南亞港口轉運的中國商品徵收「轉運關稅」。

分析家正密切關注美國與泰國、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關稅協議,看看是否也會納入毒丸條件。

   
對等關稅面臨敗訴危機 川普:對美國是災難性的結果
記者陳熙文/華盛頓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在高等法院審理,川普6日稱關稅是國家的防衛機制,他透過關稅來維護國家安全;川普認為說,如果政府在高等法院敗訴,對國家來說災難性的結果。不過,川普也鬆口說,美國民眾可能會支付部分的關稅成本。

川普今年上任後,援引1977年制定的「國際經濟權力法」(IEEPA),宣稱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已形成緊急狀態,因此授權總統制定關稅政策,但遭企業提告無權這麼做;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已先後裁定川普違法,現在上訴至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5日舉行口頭辯論,大法官在辯論中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提出質疑,聚焦關稅的適法性和總統的權限等,就連部分保守派大法官也對關稅表現出懷疑的態度。

對此,川普6日受訪時表示,他希望川普政府能夠贏得勝訴,指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訴訟之一;川普稱關稅是美國的防衛機制,用來維護國家安全。

川普表示,因為他威脅中國要額外課徵100%的關稅,中國才會坐上談判桌,最後與美國達成很好的協議,也為美國農民帶來很大的利益,指中國承諾採購大量的美國黃豆;川普說,如果美國沒有關稅,就做不到這件事。

川普認為說,他們5日在最高法院的法律攻防上表現得很好,很多人也這麼說;川普希望政府能夠獲得勝訴,否則對國家是很大的傷害。

川普也提到,關稅政策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必須能馬上生效,不可能等幾個月的時間讓國會做決定;川普說,他們現在甚至都無法說服國會,讓政府繼續運作,未來怎麼可能讓國會來做決定。

川普指出,關稅攸關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安全,如果政府在最高法院敗訴,恐怕會為美國帶來有些災難性的結果;川普說,美國不但必須繳還數兆美元,美國也在關稅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議;川普說,如果美國沒有關稅,美國面對其他國家將毫無招架之力。

媒體也提到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5日在最高法院稱關稅是課稅,最後會由美國民眾負擔,川普則說,包括中國、歐盟等國家都向美國課徵關稅,讓美國產品無法輸入他們的市場,但他不同意民眾會支付關稅。

川普表示,美國民眾可能負擔一部分的成本,但從整體的影響來看,美國人民在經濟、安全,以及對自己國家的尊重上都獲利。

   
裴洛西不拚連任 感謝影片見專機夜間抵台、獲頒勳章
華盛頓6日專電/中央社
美國眾院首位女議長裴洛西今天宣布不拚連任眾議員,並於社群平台X釋出近6分鐘的感謝影片,回顧傳奇政治路以外,也重現2022年8月2日晚間從訪台專機走下、在總統府獲頒「特種大綬卿雲勳章」的畫面。

民主黨在地方選舉「全壘打」後,85歲的裴洛西(Nancy Pelosi)上午宣布,她的國會生涯將於明年任期結束後劃下句點。裴洛西曾任聯邦眾議院議長,即使卸下議長身份,她仍是美國政壇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政壇「鐵娘子」在感謝影片中向選民們喊話,呼籲在美國和在全球繼續傳承理念。影片並帶到她2022年8月2日訪台,成為繼1997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後,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政要。當時中國已祭出數次警告。

時任總統蔡英文隔天於總統府頒授裴洛西「特種大綬卿雲勳章」,代表台灣對她多年支持的感謝,裴洛西則說,訪台意在向外界清楚表達,「我們絕對不會背棄對台灣的承諾」。

北京接著軍事挑釁不斷,包括向台灣周邊海域發射11枚飛彈,當中數枚落在日本鄰近海域。時任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去年指出,裴洛西飛機落地前一分鐘他被中國外交部召見,之後中方8次在不同場合都向他抗議。

時任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范納(Jon Finer)今年4月在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座談時回憶,「我們寧可那趟訪問沒有發生。話雖如此,我們不會、也無法告訴眾議院議長她可以或不能做什麼。」

范納說,那段時間令人不安,但美國與台灣一起度過難關。台灣在後續的處理上非常負責任,整體事態本來可能會發展成更糟的局面,但「人們都挺過來了」。

他說,過去已有議長訪問台灣的前例,美國國會的一位政治官員訪台,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不穩定;當美國代表走訪其他國家並談到這起事件時,大多數國家都理解,裴洛西訪台不代表美國對中國或台灣的政策有任何改變,而是中國反應過度。

雖然拜登政府內有數位官員對裴洛西訪台不滿,認為裴洛西等於給北京發作的理由,但當時有超過參院1/4人數、26名共和黨籍參議員在她專機抵台後隨即發出聯合聲明,公開表態挺她訪台。

聯名議員包含多位參院重量級成員,包括共和黨麥康奈(Mitch McConnell)、時任參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現任外委會主席里契(Jim Risch),及已故參院軍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殷荷菲(Jim Inhofe)等。

訪台並非裴洛西第一次狠踩北京紅線。裴洛西的感謝影片也可見她1991年9月,在六四事件爆發兩年後,於天安門廣場上拉開寫有「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之烈士」的布條,聲援中國民主運動的畫面。當年的她,還只是新科國會議員。

裴洛西與前任總統拜登的友誼長達50年,兩人雖然在拜登去年競選連任時關係跌至冰點。裴洛西當時憂心拜登無法擊敗川普,私下勸拜登退出大選,讓拜登夫婦不滿,感覺被多年盟友背叛。

拜登今天仍推文祝福老友,讚裴洛西是「美國歷史上最好的眾議院議長」。

「這就是我授予她總統自由勳章的原因。」

   
釋憲戰若敗…川普有B計畫 關稅戰恐更久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最高法院五日審理川普徵收對等關稅是否合法,川普若敗訴,白宮發言人李維特表示,「總統團隊已準備B計畫」,並強調對訴訟「百分之百有信心」。

最高法院若認為川普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課徵關稅不合法,將迫使川普尋找其他法源維持關稅政策。

美國商務部前官員馬傑瑞斯告訴紐約時報,川普仍可依一九七四年「貿易法」第一二二條暫時課徵百分之十五全球關稅,為期一百五十天,理由是「矯正重大貿易逆差」。此條文雖限制期程,卻提供法律依據。川普另可動用第三○一條,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後再課稅,該機制曾用於對中貿易戰,且歷經法院檢驗,被視為「經過戰場實證」。

馬傑瑞斯認為,即使不能動用IEEPA,川普仍能「以更繁瑣程序」達成同樣效果。另一選項是一九六二年「貿易擴張法」第二三二條,允許「國安理由」課徵關稅。此機制需經數月調查,但法院過去認為總統在國安領域有廣泛裁量權,一旦引發訴訟將有利川普。川普首任期即以此對汽車、金屬及醫療設備加稅。

更早的一九三○年「關稅法」第三三八條亦可動用,授權對歧視美國的國家課最高百分之五十報復性關稅。這些潛在法源顯示,白宮握有多重後備工具。

法律專家警告,這些條文雖具正當性,卻可能造成「更慢但更持久」的全球關稅壁壘。

值得注意是,川普的貿易決策幾乎完全繞過國會。依憲法課稅權屬國會,但川普透過行政命令推動關稅與協定,使立法機關淪旁觀者。民主黨與部分共和黨人皆對此不滿,參院已通過法案認為應終止對巴西和加拿大的關稅,但法案在眾院被擱置,因多數共和黨人不願公開對抗川普,導致制度性制衡失能。

   
民主黨拿下紐約 經濟學人潑冷水:別被勝選沖昏頭
編譯梁采蘩/綜合報導/聯合報

民主黨四日贏得美國紐約市、維吉尼亞州與新澤西州等地首長選舉,一吐去年總統大選慘敗的怨氣。經濟學人指出,整體而言民主黨表現超出預期,但無法解決該黨長期存在的問題。民主黨最好別因為紐約市選出首位穆斯林市長曼達尼,就被勝選沖昏頭。

經濟學人指出,卅四歲的曼達尼明年上任將掌管高達一千一百七十億美元預算,這是民主黨內主張打擊富豪階層左派的大勝,然而曼達尼在民主黨的票倉紐約獲勝,並未解答民主黨應如何反制川普,也沒有說明他們要如何重新奪回全國政權。

若要尋找啟發,民主黨應該望向維吉尼亞與新澤西。兩地都舉行州長選舉。維州的史潘柏格獲勝,結果也不令人意外。共和黨上回在白宮執政時拿下維州州長,已經要回溯到一九七三年。

然而,史潘柏格以十五個百分點的差距取勝,遠超預期。新澤西情況類似,原先民調預測薛瑞爾僅以些微差距擊敗實力堅強的共和黨候選人西塔瑞利,最終卻輕鬆勝出。

一些民主黨人可能會認為,紐約市長選舉顯示選民被極左派政策所激勵,民主黨的實力其實比預期更強,明年的期中選舉幾乎已經勝券在握。那將是錯誤結論。

那麼正確的教訓是什麼?第一,要聚焦經濟與生活負擔問題;曼達尼、薛瑞爾與史潘柏格都這麼做。第二,要挑選符合地方特性的候選人。史潘柏格曾在中情局任職,薛瑞爾則是前海軍直升機飛行員。她們都展現愛國精神,有助於化解共和黨宣傳「民主黨人憎恨美國」的攻擊。第三,不要在動盪時代扮演體制捍衛者。紐約客或許並不真的想要社會主義,曼達尼政策也將受到法規嚴格限制,根本難以推行。

民主黨在明年期中選舉仍面對相同難題。該黨的移民、氣候變遷與種族政策立場,與他們爭取全國勝選所需的選民觀點仍相去甚遠,曼達尼只會加深這問題,他的勝選恐怕會讓共和黨選戰幕僚暗自竊喜。

   
安世半導體僵局未解 德國車廠再拉晶片荒警報
柏林6日專電/中央社
中國對荷蘭安世半導體部分晶片與組件實施出口許可管制,波及德國汽車供應鏈。德媒指出,歐洲車廠製造的每輛汽車平均含有約600個安世生產的晶片,若出口限制持續,車廠恐面臨疫情後新一波晶片荒。

安世半導體(Nexperia)原為飛利浦分拆出的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旗下部門,2017年獨立運作,2019年被中國聞泰科技以36億美元(約新台幣1115億元)收購。

該公司生產大量應用於消費性電子與汽車電子系統的低價大宗晶片,如電晶體、二極體等。由於產品數量龐大、單價低廉,被德國業界俗稱為「雞飼料晶片」。

隨著美中科技角力加劇,歐洲對中資掌控的半導體製造商日益警惕。荷蘭政府9月底以防止技術外流為由,首次動用冷戰時期制定的「關鍵物資可用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接管安世半導體歐洲業務並解除中國籍執行長張學政職務。

作為反制,中國商務部宣布,安世中國工廠生產的部分標準晶片與組件出口須事先申請許可。由於安世在全球標準型分離式半導體市場市占率約有4成,出口管制迅速衝擊德國汽車產業。

根據德國產經媒體商報(Handelsblatt),BMW、賓士(Mercedes-Benz)與福斯(Volkswagen)等主要車廠暫時仍能依靠庫存維持生產,但因情勢不確定,車廠須每日追蹤供應狀況。

BMW採購長馬丁(Nicolai Martin)坦言,「這件事每天都在困擾我們」,目前公司已啟動專責小組,也透過現貨市場採購晶片,並積極尋找替代供應商。

福斯汽車發言人表示,公司至少可確保下週晶片供應,但形勢仍在動態變化中,不排除短期內對生產造成影響。

賓士生產與供應鏈管理負責人博澤(Joerg Burzer)則指出,這次問題與以往的晶片危機不同,並非產能不足,而是政治因素造成的供應中斷。他說,企業雖可嘗試分散供應商,但無法百分之百去風險,「只缺兩顆小晶片,我們也無法組裝整輛車」。

德國媒體警告,若中國出口管制持續,歐洲汽車製造商恐再陷疫情後新一波晶片荒。

明鏡週刊(Der Spiegel)即以「安世半導體可能讓德國一半經濟陷入癱瘓」為題報導指出,德國汽車業長期忽視小型零件供應鏈的脆弱性。

報導分析,雖然疫情期間的晶片短缺危機已促使產業重新檢視供應鏈依賴,但每輛歐洲製造的車平均仍含有約600個安世生產的微型晶片。

這些「雞飼料晶片」雖單價低、應用廣,卻是汽車電子系統不可或缺的核心元件。也正因價格低廉與品項繁多,建立雙重供應鏈以分散風險在經濟上並不具可行性,使車廠在實務上更難擺脫對中國供應的依賴。

川習會後,中國商務部宣布,受供應中斷影響的安世半導體客戶可申請出口許可,以獲取所需晶片,讓德國汽車製造商暫時鬆一口氣,然而這項新制度能否順利運作仍是一個問號。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勒(HildegardM□ller)即表示,目前仍有多項關鍵問題如「新規何時生效?」未釐清,無法確定德國車廠近期能否順利解除晶片短缺警報。

   
美政府停擺37天創紀錄…全國前40大機場 7日起砍1成航班
記者陳熙文、編譯陳韻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六日邁入第卅七天,已打破美國政治史上最長紀錄;川普政府宣布,全美四十座主要機場自七日起削減約百分之十航班,以因應航管人力短缺。

美國政府十月起關門後,航管人員從十月中開始領不到薪水,一直無薪工作。

川普政府五日宣布將調降全美疏運量最高的前四十座機場約百分之十的航班,以減輕航管員壓力。該措施預定七日生效,恐導致航班延誤與取消情況惡化。

華盛頓郵報報導,這項史無前例的措施勢必波及貨運業務,也可能打亂原訂月底感恩節連假出遊的旅客規畫。

以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為例,若削減百分之十航班,意味每日減少一二一個航班,等於少了逾一萬四千五百個座位。

運輸部長達菲表示:「肯定會有人感到不滿,但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空域安全。」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局長貝德福與達菲共同宣布這項措施。貝德福強調,美國航空系統依然安全,營運效率與政府關門前無異。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政府此舉是試圖施壓民主黨結束政府停擺。參院民主黨人堅持讓政府恢復運作的撥款法案必須納入延長健保補貼條款,要求與川普總統對話。

這次停擺時間已打破川普第一任期創下的卅五天舊紀錄。川普五日在邁阿密舉行的美國商業論壇批評極左派民主黨議員杯葛撥款法案,讓上百萬美國人無法獲得營養補充計畫補貼,聯邦政府員工領不到薪資,成千上萬旅客困在機場。

川普要求共和黨終結參院杯葛議事的冗長辯論程序,獨力通過撥款法案。這項議事規則允許一百名參議員中的四十一人阻止任何法案進入辯論或表決程序,迫使兩黨尋求跨黨派協議,過去兩黨都曾利用這項制度作為制衡手段。

參院共和黨領袖熊恩等人反對廢除這項議事規則。廢除冗長辯論短期內有助於共和黨,但黨內不少人警告,若民主黨未來重返執政,共和黨將失去制衡工具。

另外,民主黨四日贏得紐約市長、新澤西州長、維吉尼亞州州長選舉,川普五日說,聯邦政府關門是共和黨失敗的主因之一。民調顯示,愈來愈多民眾認為川普和共和黨要為政府停擺負責。

   
從花蓮風災看台灣:10個關鍵詞教你掌握新聞英語!
英文新聞報導中,有些詞彙看似艱澀,卻是理解這類時事議題的關鍵。9月23日下午2點50分,馬太鞍溪的堰塞湖因雷格薩颱風帶來的豪雨而潰堤,數百萬噸的洪水傾瀉而下,於下午4點左右抵達花蓮縣光復鄉。截至本文撰寫時,這場洪水已造成18人死亡。

金黃閃耀的浪漫山城 絢燦與質樸並存的九份
你心中的九份是什麼模樣?是石階旁高掛紅燈籠,摩肩擦踵的熱鬧?還是有著動畫《神隱少女》相似場景的奇幻?也許是電影《悲情城市》裡的淒美?又或是夜晚遠眺海上漁火的靜謐?九份的美,千變萬化,一百個人就可以說出一百種迷人的樣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