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10 第60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COP30巴西揭幕 島國求救:我們正活在噩夢中
葉克膜之父巴特利久病纏身逝世 享壽86歲
日相談「台灣有事」 中國總領事揚言斬首挨批野蠻
氣候變遷大會 各國減碳目標成關鍵
學者:台灣應積極取得國際碳權
俄大規模空襲 壓垮烏克蘭空防
月產千架無人機 俄扭轉戰局
敘利亞總統夏拉 歷史性訪美
俄外長:準備好見魯比歐 修補美俄關係

焦點新聞
COP30巴西揭幕 島國求救:我們正活在噩夢中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第卅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自十日起在巴西貝倫揭幕。東道主巴西希望,今年大會能回歸初心,各國應致力兌現過去承諾而非又做新承諾,並關注原住民等氣候變遷下的弱勢群體。

COP30全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卅次締約方會議,該公約卅三年前就是在巴西舉辦的「里約地球峰會」簽署。這次巴西選在亞馬遜雨林周邊城市貝倫舉辦COP30,旨在強調森林的重要性,因為全球森林仍是伐木、採礦、農業和化石燃料開採等產業的目標。

多數國家政府都會派代表團與會,利益相近國家時常結隊發言,最受矚目包括開發中國家組成的「七十七國集團加中國」,以及生存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小島嶼國家聯盟」,「BASIC集團」和「非洲集團」(AG)等也有影響力。一月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的美國已讓出以往主導地位,中國大陸和巴西等國著手取而代之。

熱帶雨林基金 多國允諾注資

COP30正式開始前,「聯合國氣候峰會」(U.N.climate summit)於六、七日在巴西貝倫召開,與會者已說在支持瀕危森林和全球共同碳市場等計畫取得進展。其中,巴西提倡的「熱帶雨林永存基金」於六日就吸引五十五億美元(約台幣一七二一億元)注資承諾,挪威和法國都加入巴西與印尼的投資行列,德國七日也承諾提供支持。

美聯社七日報導,上述基金最終希望募集一二五○億美元(約台幣三點九兆元),將用於強化雨林保護。巴西總統魯拉七日會晤德國總理梅爾茨以爭取支持,梅爾茨會後說,德國將做出可觀承諾,但未透露金額。

巴西及歐盟七日也宣布,將與中國等國合作建立聯盟,旨在統一全球不同的排放交易系統,成為單一個全球碳市場。共同的碳定價框架將激勵各國和企業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允許排放量低於其規定上限的企業向排放量超過上限的企業出售碳信用。

川普退出巴黎協定 挨批可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印度總理莫迪等主要國家領袖均未出席,但代表與會的官員都藉機重燃全球能源轉型熱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稱讚自家大規模設置風電、光電。他說,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遠超其他國家,仍是轉向更潔淨能源形式的領頭羊,乃信守氣候承諾的國家。

數國代表也在會上訴說氣候變遷的傷害。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環境部長塔利亞批評,美國總統川普退出巴黎協定是罔顧他國的可恥舉措;馬紹爾群島外交部長卡內克說,該國正活在噩夢中,隨著海面上升與珊瑚死亡,魚群正離開該國沿岸到更冷的海域。

聯合國氣候峰會落幕後,COP30緊接著十日至廿一日登場,也將延續各項議題的討論。聯合報採訪團隊前進現場,將持續為讀者帶回最新動態。

   
葉克膜之父巴特利久病纏身逝世 享壽86歲
編譯羅方妤/即時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葉克膜之父、美國密西根大學外科榮休教授巴特利(Robert H.Bartlett)10月20日在密西根州安娜堡(Ann Arbor)的家中逝世,享壽86歲。他的女兒凱倫.費雪(Karen Fischer)表示,巴特利多年來疾病纏身。

除了女兒費雪,巴特利身後留下妻子旺達(Wanda),兒子卡爾( Karl)和基思(Keith),及四名孫子女。

葉克膜為「體外維生循環系統」(ECMO),是由體外管路、模心臟功能的幫浦以及模擬人工肺的膜片組成。裝置會持續將患者血液泵出體外,接著加氧、去除二氧化碳、加溫,再將其送回體內。葉克膜療法可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更長時間,讓心肺休息,並試圖從急性呼吸窘迫、血栓、心臟病和車禍傷害等恢復。葉克膜也可用於等待心肺移植的患者,並愈來愈常用於發生緊急狀況的心臟驟停患者。

葉克膜的概念在1965年出現,巴特利當時是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外科住院醫師。在那個年代,患者在接受心臟手術期間只能使用人工心肺機約一小時,這是因為使用該設備長時間將氧氣輸送到血液中,可能破壞血球。

在1971年,首名成年患者在裝「葉克膜」後存活。巴特利和其外科團隊又在1975年首次成功將葉克膜用於一名肺衰竭的新生兒。

巴特利創設「體外維生支援組織」(ELSO)的登錄檔案顯示,全球超過26萬名重症新生兒、孩童和成人接受了葉克膜治療,且約有66個國家共800個醫療中心提供此療法;裝過葉克膜的患者中,約54%能存活並出院,超過10萬人得以保命。

   
日相談「台灣有事」 中國總領事揚言斬首挨批野蠻
東京9日專電/中央社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8日深夜,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關於台灣有事的答詢,在X發文「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挨批發言不適當。他隨後刪除該則具爭議性貼文,但仍繼續發文稱「台灣問題與日本無關,應由中國人自行解決」。

高市早苗7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發生緊急狀況)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

她表示,「要看實際情況發生時的個別具體情況,由政府綜合考量所有資訊來判斷。如果出現武力攻擊,那麼被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的可能性很高」。

產經新聞報導,向來以「戰狼外交」著稱的薛劍轉發「朝日新聞」的相關報導寫說,「那種擅自闖入的骯髒頭顱,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你們做好覺悟了嗎」,並附上憤怒的表情符號。

他的貼文迅速掀起波瀾,被批評「可以解讀為對高市首相的殺害預告,性質極為惡劣」。

薛劍9日傍晚前後已刪除該則貼文,產經新聞致電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想要詢問該起事件,但無法取得連絡。

不過,薛劍仍繼續張貼其他激烈言論,像是「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部分愚蠢政治家選擇的死亡之路」,並表示「這是違反作為戰敗國應該履行的義務」、「請務必恢復最低限度的理性與守法精神,不要再遭遇如同戰敗的民族性滅亡」。

他的貼文遭到憤怒的日本網友洗版。網友稱,「說要斬首日本首相,這完全就是殺人預告吧?中國的外交官是連基本常識都不懂的野蠻人嗎」、「作為派駐到某國的代表,竟然宣稱要殺害對方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簡直前所未聞」。

薛劍過去有過多次激烈發言。2021年,他曾經發文說「台灣獨立=戰爭。中國對此毫無妥協餘地」,他的言論後來被日本眾議員松原仁以書面質詢方式譴責。

長期在國會批評薛劍的松原仁這次也轉發薛劍的貼文表示,他已經多次在國會主張薛劍應該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拉丁文:Persona non grata),應該依照「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將他驅逐出境。

薛劍曾任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2021年11月出任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言論被外界視為「戰狼大使」,時常在社交媒體發表強硬言論。

   
氣候變遷大會 各國減碳目標成關鍵
特派記者洪欣慈/貝倫報導/聯合報

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長期關注氣候議題,第五年派採訪團全程參與氣候峰會,提供讀者最即時談判進展,並深入探討對台影響。本次採訪由國泰金控擔任共同倡議夥伴,不干預選題與採訪寫作,支持新聞獨立性、一同為氣候危機發聲。

第卅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今(十日)起在巴西亞馬遜雨林港口城市貝倫登場,今年不僅是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也是各國提交最新版本「國家自定貢獻」減碳目標(NDC)的關鍵年,將影響全球能否挽救攝氏一點五度升溫幅度目標,主辦方特別將今年定調為「落實峰會」,呼籲各國加速履行巴黎協定。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美方不派高階談判代表出席情況下,地緣政治將為今年談判增添哪些變數,也是本屆峰會關注焦點。美國總統川普九月在聯合國演講中稱氣候變遷是「史上最大騙局」,白宮官員也透露美方將不會派高階官員參與COP30。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執行長達斯古普塔認為,全球氣候秩序正在面臨改變,中國、巴西、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正在補上美國的空缺,COP30或許將是全球南方掌握氣候行動主導權的轉折點。

此外,峰會開幕前也風波不斷。今年在「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舉辦,地點極具象徵意義,但開始前屢傳哄抬房價等亂象,飯店住宿曾一晚飆漲至八萬台幣,巴西政府甚至需要租用兩艘郵輪才能確保代表團住宿無虞;為迎接人潮而建的「自由大道」高速公路也因穿越雨林引發環保人士批評。

減碳目標是今年峰會首要重點。為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升溫幅度,巴黎協定締約方每五年須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提交新版減碳目標,今年是第三版(NDC3.0)提交年,但各國交卷緩慢,截至十一月九日,一九四個締約方(含歐盟)中僅七十九國提交,且減碳量遠不足以守住攝氏一點五度目標,預計將成為今年會議上各國談判和討論重點。

台灣今年也首度與國際同步提出減碳目標,喊出二○三五年碳排減量百分之卅六至百分之四十。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認為,台灣減碳目標還有強化的空間,模型評估顯示,台灣如果要落實二○五○年淨零排放,二○三五年至少需要減碳百分之五十二才有辦法做到,今年會議將是台灣借鏡和尋求國際合作的契機。

   
學者:台灣應積極取得國際碳權
特派記者林奐成/貝倫報導/聯合報
巴西氣候峰會登場,台灣民間團體參與全球氣候行動不缺席,本月初先在台北發起破千人響應的氣候遊行,接著前進巴西貝倫,包括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以及追求永續的國泰金控、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將參與周邊活動,與國際交流並為台灣發聲。

長年參與峰會的清大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說,攸關全球碳市場的「巴黎協定」第六條規則通過後,台灣雖然不在聯合國框架內,仍可透過與友邦簽訂條約,取得國際碳權來做抵換,降低自身減碳壓力,「有嚴格的盤查驗證和管制許可,符合國際認定標準」。

環境部也與友邦巴拉圭簽合作備忘錄,盼在巴黎協定機制下展開減碳合作,落實國家自定貢獻減碳目標(NDC)。

環境部長彭□明表示,巴拉圭再生能源有天然優勢,並建立法規架構,使兩國合作具備高度互補性,台灣已提出自身NDC,盼與國際夥伴攜手達成。

台灣現有碳定價包括企業繳「碳費」及自願性碳權交易,台大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分析,國際碳市場形成,可幫助台灣企業從國際間取得碳權,尤其台灣二○二六年要開始收碳費,「若國際碳權交易市場開始連結,法規在未來三到五年能準備到位,碳權合作對台灣來說將有重大意義」。

   
俄大規模空襲 壓垮烏克蘭空防
編譯盧思綸、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烏克蘭官員八日說,俄羅斯對烏克蘭徹夜發動密集且猛烈的無人機及飛彈攻擊,鎖定供電給兩座核電廠:烏西的赫梅利尼茨基市和瑞夫尼市幾個變電所,共造成七人喪生、廿六人受傷。

美聯社九日報導指出,在美歐設法藉由外交途徑推動俄烏和談的進展已陷入停滯後,交戰雙方俄烏兩國對彼此能源基礎設施的空襲,幾乎成為這場戰爭的日常。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俄國共發射逾四五○架無人機與四十五枚飛彈;烏克蘭外長西比哈說,俄國又一次鎖定這些變電所,這些是精心策畫的攻擊,並非偶然,俄國正蓄意危害歐洲的核安。

澤倫斯基表示,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對莫斯科的制裁力道,俄軍襲擊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旨在令烏克蘭民眾難以過冬。

烏克蘭成功攔截或摧毀四○六架無人機與九枚飛彈,但仍有廿六枚飛彈和五十二架無人機擊中廿五處地點。上述七名罹難者中,三人在第聶伯羅、三人在札波羅熱地區、一人在哈爾科夫地區。英國金融時報八日報導說,由於俄國彈道飛彈性能提升,且烏克蘭武器庫中的先進防空系統數量有限,才導致攔截率大幅下降。

西比哈呼籲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全球重視核安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與印度,都應敦促俄國停止對核能設施的魯莽攻擊,以免釀成核災事故。

烏克蘭總理思維里登科及副總理庫列巴指稱,基輔、波塔瓦與哈爾科夫等地區的能源設施受損,共約十萬人因此遭斷水斷電,建築物內的暖氣供應也中斷,正盡力搶修和調度能源。

烏克蘭國營電力公司Tsentrenergo說,這次是自二○二二年二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該公司設施遭受的最大規模攻擊,發電量一度降至零,多數地區九日將分區輪流停電,一天停電八至十六小時不等,並已暫停該公司的基輔與哈爾科夫電廠運作。

之後情況雖已稍有穩定,但烏克蘭能源部長八日表明,基輔、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頓內次克、哈爾科夫、波塔瓦、切爾尼戈夫及蘇米等地,恐仍面臨輪流停電。

俄國國防部八日表示,稍早發動高精準的長程陸基、海基與空基三棲大規模攻擊,鎖定烏克蘭的兵工廠及天然氣等能源設施,作為對烏軍襲擊俄羅斯的報復。

烏克蘭也隨即做出回應。俄國地方官員九日說,俄烏邊界附近的兩座俄國主要城市:佛洛尼斯和貝爾哥羅德,均一度發生停電與供暖中斷的情況。俄烏雙方在社媒TG的新聞頻道皆聲稱,對佛洛尼斯的襲擊是鎖定當地一座火力發電廠;貝爾哥羅德則有約兩萬戶的供電及供暖受影響,而根據上次、即俄烏開戰前的二○二一年所做人口普查,當地共卅四萬戶。

俄國國防部九日聲明,在兩個地區:布揚斯克和羅斯托夫成功攔截或摧毀四十四架烏軍無人機。

   
月產千架無人機 俄扭轉戰局
編譯茅毅、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此前報導,俄國正加強對烏克蘭城市及民用基礎設施的夜襲,隨著俄國迅速增加無人機產量,對烏克蘭的攻勢正在增強。

專家指出,儘管俄國許多無人機的速度並非特別快或技術水準很高,但造價低廉,讓俄國得以在一夜之間發射七百多架,以壓垮烏克蘭的空防,並打擊烏克蘭人民的士氣。俄國在獲得伊朗「見證者」攻擊無人機的設計圖後,建立本國的大型工廠,每月量產數千架。

俄烏致力提升無人機能力旨在彌補其空軍能力不足,但並非所有西方國家都符合此趨勢。不過專家指出,美國及其在歐洲的北約(NATO)盟國也正積極增進無人機和反無人機作戰能力,以在未來衝突保持優勢。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專注陸戰的研究員托拉斯特說,北約最後大概也將大規模使用無人機,只是規模將不比俄烏,因為北約擁有龐大空軍並加以投資,但無人機可作為對空軍的補充。他也提到,台灣已在考慮開發大量廉價攻擊無人機。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說,俄國正邁向每月生產逾六千架「見證者」類型無人機的目標。相較於莫斯科在戰爭較早階段向德黑蘭購買無人機,在俄境生產這些攻擊無人機的成本低很多。該局一位消息人士說,俄國二○二二年時要取得一架此類無人機平均得花廿萬美元,到今年,由於俄國在阿拉布加的無人機工廠大規模生產,已降至約七萬美元。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現,「見證者136」無人機的成本估算介於每架二萬至五萬美元,反觀一枚地對空飛彈攔截器成本可能逾三百萬美元。

無人機成本相對較低,使得克里姆林宮能加劇無人機夜襲並更頻繁發動大規模襲擊。俄烏戰爭較早階段,大約每個月發生一次飛彈和無人機大規模齊發,但根據CSIS分析,到今年中期,俄國平均每八天就發動一次。

CSIS資料研究員阿塔蘭說,無人機擊中目標的比率也大致翻倍,從去年平均命中率不到一成,自四月以來命中率已提升到接近兩成。CSIS分析家也在其分析報告寫道,單架見證者是否擊中目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恐怖武器對平民產生的複合效應,以及對防空系統的壓力。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指出,俄烏也在致力研發可在戰場自主決策的AI驅動無人機,同時開發攔截無人機,以作為比發射飛彈更便宜的防空方法。

   
敘利亞總統夏拉 歷史性訪美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敘利亞國家通訊社八日報導,敘利亞總統夏拉同日抵美國展開歷史性訪問。聯合國安理會此前已通過美國提議,解除對他的制裁。夏拉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HTS)去年推翻長期執政的阿塞德。夏拉十日將赴白宮和川普會面,這是敘利亞自一九四六年從法國獨立以來,總統首度訪問華府。

敘利亞內政部八日證實,對全敘的伊斯蘭國(IS)分支實施先制攻擊,維安部隊共執行六十一次行動、逮捕七十一人,並查獲爆炸物與武器。夏拉訪美時可望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全球打擊伊斯蘭國聯盟」。

安理會六日通過美國起草的一項決議,解除對夏拉及其政府成員的一系列制裁,十五個理事國除中國大陸基於反恐擔憂投棄權票,均投贊成。美國國務院也在七日將夏拉移出全球恐怖分子名單。

一位發言人表示,夏拉政府近來積極配合美方要求,包括協尋失蹤的美國公民,以及銷毀敘利亞境內殘餘的化學武器。

此前敘利亞與美國共六位消息人士對路透說,華府研擬在大馬士革空軍基地設立軍事據點,以利推動敘利亞和以色列的安全協議。這項美軍部署計畫此前從未曝光,若成真,將象徵前總統阿塞德政權去年十二月倒台後,敘美關係出現戰略重整,敘利亞逐漸脫離伊朗陣營。

敘利亞外交部消息人士向國營的敘利亞新聞社(SANA)否認,稱其「不屬實」,但未進一步說明哪一部分有誤。

SANA引述該消息人士報導,正著手把過去與臨時組織達成的合作與協議,轉由大馬士革政府接手,納入統一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協調體系。敘利亞外交部、總統府與國防部及五角大廈均尚未置評。

一位美國官員說,美方持續評估在敘利亞的必要部署,以有效打擊伊斯蘭國,但不會評論駐軍地點或可能地點。一位西方軍事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廈過去二個月加快進駐規畫,多次派遣偵察小組前往該基地,確認當地長跑道可立即啟用。

川普在五月中東行已於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首次會晤夏拉,夏拉九月也成為數十年來首位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演說的敘利亞總統。

   
俄外長:準備好見魯比歐 修補美俄關係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九日稱,準備好和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會面,除商討俄烏戰爭,也修補美俄關係。

俄羅斯新聞社(RIA)及美聯社等外媒九日報導,拉夫羅夫表示,與魯比歐都了解保持定期溝通的必要性;這種溝通對討論烏克蘭問題和推進雙邊議程具重要意義;美俄外長不僅保持通話聯絡,也準備好在必要時舉行面對面會談。

然而拉夫羅夫也坦言,美俄仍持續進行雙邊對話,但進程不如預期。他表示,釐清相關的懸而未決問題仍需大量時間,自美國總統川普一月回任以來,俄方感受到美方願重啟對話;俄方已向美方提出關於解決外交財產與航空交通問題的方案,華府和莫斯科的工作小組正就保持對話的可能性保持接觸。

拉夫羅夫重申,若不考慮俄羅斯利益、不消除俄烏衝突的根源,就不可能讓衝突畫下句點、也無法達成和平,且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歸屬問題,對莫斯科而言早已結束。

俄國二○一四年兼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拒絕承認。

川普十月十六日與普亭通話後宣布,很可能兩周內在布達佩斯舉行雙普會,但同月稍晚改口稱,除非普亭真的想達成停戰協議,否則不會浪費時間與他會晤。克里姆林宮十月下旬也說,不能為見面而見面。十月底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由於俄國堅持強硬立場,美國已取消雙普會。

不過川普上周最新說法是,總有機會且很可能又一次會晤普亭,且仍希望在原計畫的匈牙利布達佩斯。「雙普會」上次是八月在美國阿拉斯加。

   
《他們將化作塵埃》人遲早要面對自己或親人的離世
《他們將化作塵埃》是一部談安樂死的電影,沒有太多的故事劇情,聚焦在人身上,當事人、以及當事人周邊的人,有不同的觀點,沒有對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狀況,但它可以帶來不少思考。

安世之亂 供應鏈紅色警報
最近因為中國商務部對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在中國的部門與包商發布出口管制,禁止在中國生產的最終元件或模組出口,恐將衝擊安世半導體在歐洲的供應鏈的斷鏈風險,掀起歐洲車用半導體供應鏈的混亂情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