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6/16 第48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消化預算?政府撒幣獎勵就業 畢業生不領情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勞動部「青年就業獎勵計畫」昨正式上路,只要是今年(一○八學年度)應屆畢業的十五至廿九歲青年,持續受雇於同一雇主滿三個月,便可獲得兩萬元的就業獎勵金;滿六個月,再加發一萬元。等於畢業生進入職場,上班滿六個月便可加薪三萬元,預估逾十一萬名的社會新鮮人受惠。

勞團:此政策只是消化預算

勞團批評,此政策只是「消化預算」,無助於改善青年就業結構。許多應屆畢業生也不領情,認為疫後求職難,有人投了上百封履歷表,多數已讀不回,要在三個月內找到工作不易,獎勵金解決不了求職難的問題,何況政府還限期;也有學生質疑,應屆畢業生定義不明,男生有兵役問題,都會讓獎勵金無福消受。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長陳世昌表示,為鼓勵應屆畢業生不因疫情卻步職場,因此推出「青年就業獎勵計畫」,鼓勵初次求職的社會新鮮人。此一計畫預算為廿四億元,但不管畢業青年有多少,只要穩定就業,都可以拿到獎金,不受預算規模影響。

勞動部表示,應屆畢業青年於六月十五日至九月卅日間就業,連續受雇於同一雇主滿九十日,一次發給兩萬元就業獎勵金;如持續受雇於同一雇主滿一八○日,再加發一萬元,合計最高發給三萬元。

排除自營工作者、打工族

另外,考量青年於畢業前可能已陸續開始尋職就業,並參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日期,將一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五日期間就業且持續受雇中(自六月十五日起算受雇期間)的青年,也納為適用對象。

不過此一計畫排除包括未在今年九月底前取得畢業證書的青年、自營工作者、打工族、公職,以及參加青年職得好評、青年就業儲蓄方案的青年。

估11萬人三個月找到工作

今年應屆畢業生預估廿八萬人,扣掉升學、服役、公職等,約十九萬名投入職場。陳世昌指出,根據往年就業流向推估,扣除打工族,約有十一萬人會在畢業三個月內找到工作,可享有此項獎勵金。

此外,勞動部另推動「特定行業就業獎勵津貼」。青年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諮詢及推介至特定製造業或照顧服務業工作,於同一雇主連續就業達卅日,每月發給五千元至七千元的就業獎勵,最長發給十八個月,最高發給十萬八千元。若加上青年就業獎勵計畫,應屆畢業生最高可拿到十三萬八千元的就業獎勵。

勞動部指出,應屆畢業青年可先到台灣就業通網站登錄參加「青年就業獎勵計畫」,在連續受雇於同一雇主的三個月內,備妥身分證、畢業證書、工作證明文件、帳戶等資料提出申請,經審查通過後,就業獎勵金會直接匯入青年指定金融帳戶。

 
職缺最少的一年! 畢業生嘆:疫後求職「逆天難」
記者章凱閎/台北報導聯合報

畢業季即將來臨,勞動部針對今年應屆畢業生推出「青年就業獎助計畫」,強調就職滿六個月,最高可領三萬元就業獎勵金。不過準社會新鮮人卻不太埋單,認為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不少公司暫緩徵才,要在畢業三個月內順利求職「逆天難」;另外也有應屆畢業生認為應屆畢業標準不明確,呼籲把延畢生、役畢生也納入補助行列。

投148封履歷 僅4次面試…

廿七歲周姓成大碩士生表示,自己就讀設計相關研究所,原本鎖定藝文、設計或廣告相關產業,最後連「行銷、客服、業務都投履歷了」,過去二個月投出一百四十八封履歷,卻只有四次面試,多數公司都已讀不回。推測可能是因為疫情衝擊就業市場,且青年缺乏工作經驗,導致求職不易。

周姓碩士生表示,今年應屆畢業生求職遇疫情攪局,「確實有點衰」,不少公司凍結內部人事,尤其像是旅遊業、航空業等特定產業,連現任員工都工作難保,更輪不到新人替補。自己則是這段期間當成給自己的「gap month」,在求職挫折中繼續努力。

延畢生、役畢生盼納補助

今年應屆畢業的中正大學李姓大四生則認為,勞動部政策對青年求職算是「及時雨」,但應屆畢業標準不明確,尤其男性應屆畢業生多有四個月兵役,根本趕不上九月卅日就業期限;上屆畢業、目前已役畢的男性學生也不適用,質疑此一政策「性別歧視」。

李姓學生表示,部分學士生、碩博士生因雙主修、出國交換、或是撰寫論文等有延畢需求,雖然在一○八學年畢業,但「延畢,算不算應屆?」

在疫情衝擊下,人力銀行業者表示,「今年是近四、五年中,畢業生職缺最少的一年」。一○四人力銀行資深副總鍾文雄表示,勞動部「青年就業獎勵計畫」開辦主要目的為降低失業率和留住人才,但未來如何爭取更理想的工作和薪資,仍是畢業生自己要面對的課題。

根據yes一二三求職網調查,今年的新鮮人認為平均要二點七個月才能找到工作,比去年多了快廿天,由於求職不確定因素多,今年一畢業或退伍就要投入職場的比率,大減約百分之十四,創下八年以來新低,已經去求職但未果的新鮮人中,有六成五以上認為沒有獲得企業錄取,且與疫情衝擊有關。

 
青年就業獎勵…勞團:砸錢短打 邏輯奇怪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勞動部為鼓勵青年勇敢跨進職場,祭出「就業滿三個月就加薪」的獎勵計畫。不過勞團批評,此政策只是「消化預算」,無助於改善青年就業結構;勞動學者則認為,「撒錢」確可有效刺激社會新鮮人邁入職場,但若無後續的職訓計畫,效果也只是曇花一現。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長周于萱表示,勞動部花錢獎勵青年「工作滿三個月」,而不是協助他找到自己的興趣或規畫職涯發展,讓他可以長期穩定就業,一旦青年拿到獎勵金就辭職,這筆錢就白白浪費了。

周于萱說,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工作、流動率高,問題在於低薪與產業結構、職業技能等,勞動部不解決根本問題,卻只想到「短打」砸補助金,這政策「邏輯奇怪」,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周于萱更質疑,勞部是為消化「就業安定基金」的龐大預算才推該獎勵計畫嗎,這筆錢拿來提升勞檢員待遇、實施勞動教育或補貼工會,不是更有效益?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畢業生若怯於疫情不敢求職,選擇延畢或在家啃老,此一空白期往往成為履歷上的汙點,影響職涯發展。他肯定勞動部推動此一政策的用意,但認為能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還須與後續職業訓練搭配,才能真正幫助年輕人在職場站穩腳跟。

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表示,青年就業獎勵計畫和行之有年的「就業穩定津貼」或「初次尋職青年就業服務」類似,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均曾實施,當時均有效提升就業穩定率。此一「短打」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失業恐慌潮有其意義。

李健鴻表示,長期失業者容易成為放棄尋職的「怯志者」,影響國家的人力資源發展。根據主計處調查,今年四月台灣的「怯志者」比去年同期多了九千人,評估是受了疫情影響。

 
冷眼集/發錢容易 低薪解決了嗎?
本報記者陳宛茜聯合報

經濟學中的「怯志者(discouraged worker)」,指的是「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多半是因尋職受挫以致退出勞動市場者。台灣的「怯志者」人數往往跟隨景氣變化,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十四萬、金融海嘯時達十八萬,此次新冠肺炎風暴恐將創下另一個高峰。

但為消除「怯志者」,勞動部沒解決勞動市場供需失衡、青年低薪等問題,卻只是「發錢」而已,如此短視近利,不禁令人要問「發完錢之後呢?」

實際上,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不少行業都在放無薪假,裁員、資遣、倒閉、收攤的消息層出不窮,人力銀行更預估,低薪、職缺少,「新冠世代」恐怕會成為最慘準畢業生。但勞動部沒有想著怎麼解決就業市場源頭問題,卻認為年輕人只要勇敢踏出第一步就能找到工作,想法也太天真。

再者,社會新鮮人為什麼第一份工作做不久、職場流動率高?這幾年的勞動研究,認為最大關鍵是「低薪」。然而,政府幫老闆六個月加薪三萬元、還僅限一次,就能改善「低薪」問題嗎?大家都知道低薪、工時高才是職場新人被迫不斷流動、最後成為「怯志者」的關鍵原因,但在「青年就業獎勵計畫」中,看不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相關規畫。

第一份工作對社會新鮮人確實重要。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台灣應屆畢業生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如何因此立定志向找到自己在職場的角色,政府當然要伸出援手,其影響對於隨著疫情劇烈變動、台灣在世界經濟版圖重新找到的立足點,更是舉足輕重。然而,在勞動部相關計畫中,卻看不到細緻的研究與完善的配套規畫,唯一能看到的,就只有錢,政府花錢容易,卻消不了年輕人與失業的災,這種政策手法的簡單與粗糙令人搖頭。

 
境外資金匯回申請 突破千億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賦稅署昨(15)日公布境外資金專法申請匯回情形,申請金額正式突破千億大關。官員表示,自去年專法上路至今年6月14日止,申請匯回共488案、金額共1,055億元,已核准460件、共1,028億元,實際匯回金額917億元。

此外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6月14日止,循專法回台並申請實質投資的申請案件共111件,金額近380億元,約占總申請金額的36%,申請實資投資主要以企業申請案件為主。

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在去年8月15日上路,當初財政部預估上路後每年誘發申請匯回金額,低推估為1,333億元,中推估為4,272億元,高推估達8,907億元,不過距離專法上路滿一年僅剩約兩個月,目前僅申請匯回1,055億元,與先前推估有不小的落差。

若要至少達到1,333億元低推估,接下來兩個月,平均每月至少須有近140億元申請透過專法匯回,才有機會達標。

對此,財政部官員仍表示樂觀期待,尤其第一年8%優惠稅率即將到期,預估仍有台商會把握這兩個月期間申請,搶搭最優惠稅率末班車。

官員表示,觀察近期台商申請狀況,確實較過去踴躍不少。今年5月15日至6月14日期間,申請件數共87件,較前期(4月15日至5月14日)的74件成長不少,相較於過去每月平均約四、五十件申請案量,呈現明顯升溫。

不過若觀察匯回金額,本期共匯回118億元,與前期的119億元大致持平。官員表示,近期申請案件多是1億或千萬級的小案,較缺乏像前期大案,不過在申請情況漸趨踴躍下,仍樂觀期待上路首年能達到1,300億元。

會計師表示,專法上路將要滿周年,8%優惠稅率進入倒數計時,有規劃透過專法讓資金回台的台商,一定會把握這兩個月,接下來申請熱度升溫在預料之中。

不過今年8月15日後,進入專法施行第二年,稅率從8%變為10%,資金透過專法回台的誘因更低,第二年申請案件及金額可能會明顯「冷淡」許多,建議財政部及相關部會,若希望延續資金回台熱度,可考量適度修法放寬投資限制。

 
國際財經要聞
疫情拖累原油需求 英國石油損失恐達5200億元
倫敦1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英國石油公司(BP)今天預警,第2季將承受最多175億美元(約新台幣5200億元)損失。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持續」經濟衝擊,重創全球石油需求。

受疫情影響,英國石油日前才公布裁減1萬個職位的計畫,今天又發布聲明表示,現行季將承受130億到175億美元的非現金資產減值和沖銷。

英國石油說:「由於今年第2季疫情持續延燒,因此我們目前預期,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會更持久,導致能源需求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疲軟。」

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全球經濟成長急踩煞車,今年油價也被打趴,如今英國石油也調降對長期油價的預估值。

 
憂2波疫情再度衝擊經濟 歐股收黑
倫敦1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市場擔心,2019冠狀病毒疾病若出現第2波疫情恐迫使各國再次採取封鎖措施,進而扼殺經濟復甦,歐股今天收黑。

倫敦FTSE 100 指數滑落40.48點或0.66%,以6064.70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下挫37.93點或0.32%,收在11911.35點。

巴黎CAC 40指數跌23.54點或0.49%,收4815.72點。

 
怎麼漲就怎麼跌 油輪費率急墜 簽長租約者大失血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過去幾周租用超級油輪來運輸或貯放原油的成本驟降,讓今年稍早用長期協議來固定費率的交易商和租船業者得不償失。

彭博資訊報導,根據油輪經紀商、分析師和交易商,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其盟國(OPEC+)達成歷史性的減產協議,導致全球原油運量減少,油輪即期租用費率隨之下降,在3、4月油輪費率飆高期間以定期合約租用油輪者,如今開始血流成河。

定期租船合約曾在今年稍早引發一波熱潮,因為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俄國原油出口創高之際,油輪運費節節高升,煉油業者和交易商因而尋求鎖定費率。油滿為患再加上疫情拖累,煉油廠開工率劇降,導致陸上儲油槽爆滿,並產生油價的超級「正價差」,亦即期貨價高於現貨價。

自OPEC+減產以來,油市恢復供需平衡的速度出人意料之外。由於原油產量減少和正價差持續縮小,讓在海上貯放原油的誘因減少,部分油輪租用者已發現,他們擁有的油輪空間比貨物量還多,促使他們把油輪放到即期租用市場,以較低利率租借出去。

IHS Maritime & Trade研究與分析主管卡普爾(Rahul Kapoor)說,「租用者不再需要這麼多噸位,他們已試圖縮減成本」,「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現在每天都在承受損失」。

 
大摩分析師有信心 看好全球經濟將在年底前V型復甦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摩根士丹利(大摩)經濟學家預測,全球經濟已進入新的擴張周期,今年第4季前將回到新冠疫情前的水準。

以Chetan Ahya為首的經濟學家在14日的年中展望研究報告表示:「鑒於近期有許多意外好轉的成長數據和政策動作,我們對所謂的V型復甦更有信心。」

大摩經濟學家預期將有一段「猛烈但短暫」衰退,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第2季將為負8.6%,但2021年第1季將恢復到正成長3%。

大摩之所以認為經濟只會短暫衰退是因為:

●這次並非是龐大不平衡所引發的內生性衝擊

●去槓桿壓力將變得溫和

●目前的政策支援都具有決斷力和足夠規模,將有效推動復甦

大摩報告指出,各國政府的支援不可能太快解除,因為各國央行和財政部都已投入資金到其各自的經濟體系內。

當然,各國未來前景仍有風險,包括疫情和疫苗的發展,「我們基本上假設第二波感染潮將在秋季前降臨,但疫情將得以控管,只會選擇性採取封鎖措施。」對於疫苗,大摩認為2021年夏季前將能廣泛供應。

「不過,我們也假設最壞的情況,會再度進入如今年稍早的嚴格封鎖狀態,導致二度萎縮。」

大摩和其他多家機構的觀點顯然幾乎可說背道而馳;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都紛紛警告,全球經濟目前復甦速度比預期還慢,且前景仍有深刻的不確定性。

摩根大通(小摩)分析師的報告倒是點出另一項風險,那就是各國政府高漲的債務和赤字,可能迫使其撤回財政刺激措施,「在預期央行手段有限下,這樣的財政政策撤回,是讓我們預期全球經濟無法在2021年達到完全復甦的一項根本因素。」

 
投資大咖:美股風險高
編譯葉亭均、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過去幾個交易日跌多漲少,令許多投資人對股市能否延續強勁反彈走勢持疑,紛紛抱持審慎立場,可能對股市未來幾周的走勢構成挑戰。

儘管經濟有望自疫後迅速復甦,加上各國逐步解封以及全球央行推出空前刺激措施等因素已拉抬股市,甚至帶動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創新高,但懷疑人士仍有許多理由保持審慎,包括不少預測顯示經濟復甦之路不平坦、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11月總統與國會大選展望不明。這些疑慮拖累美股上周重挫,在大漲數周之後出現罕見的大跌,道瓊與標普500周線分別收跌5.55%及4.78%。

包括雙線資本公司執行長岡雷克和古根漢合夥公司全球投資長米納德等知名投資人,在最近幾周都公開表示股市估值過高。此外,知名基金經理人、GMO公司共同創辦人葛蘭森日前致函投資人說:「當前市場顯然迷失在片面的樂觀情緒中。」

儘管知名投資人發出諸多警告訊息,且股市上周重挫,但標普500指數仍已自3月低點上漲36%,今年來跌幅縮小至5.9%,主要受微軟、臉書等科技巨擘的支撐。MFS投資管理公司全球投資策略師歐梅達表示:「我對這次的漲勢感到驚訝。速度是如此之快。」

歐梅達表示,MFS在4月已調降其多/空策略「MFS管理財富基金」的股票部位至歷來最低。與此同時,MFS多元化收益基金則利用與9月將到期的iShares美國房地產ETF連結的賣權來放空房地產產業。

不過,仍有一些分析師表示,隨著更多投資人被吸引入股市,審慎布局實際上代表股市還可能進一步上漲。分析師說,投資人持有的現金水位相當高,可投入股市。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最新展望報告中說,股市還會有一波漲勢,投資人仍低估了全球疫情復甦的規模,未來12個月股票將溫和上漲,預測標普500指數將漲至3,350點,該指數12日收3,041點。

 
第二波感染警訊...美股震盪
編譯葉亭均、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15日開低走低,道瓊指數早盤一度跌近700點,美國重啟經濟後頻頻冒出可能爆發第二波感染潮的訊號,加上中國大陸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全球經濟將再受衝擊的疑慮深深困擾投資人。

道瓊指數15日早盤跌近700點或2.7%,標普500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至少跌1.5%,費城半導體指數跌1.9%,台積電ADR跌2.25%。

原本最受益於重啟經濟的幾家公司,15日卻帶領大盤下挫。嘉年華和皇家加勒比兩家郵輪公司皆重挫逾8%,聯合航空大跌7.8%,零售商柯爾百貨和Gap也都跌低。這幾支股票在投資人5月認為疫情最壞的時機已經結束時,都曾經大漲。

北京在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土確診病例後,上周末又出現新增病例。繼13日激增36例後,北京市官方在14日下午宣布,全市凌晨0時至早上7時又新增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計11日以來共新增51例。官方並表示,北京這波疫情的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

Yamada技術研究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雅曼達指出,整體來看,美股已進入整理階段,建議投資人謹慎以對,至少要運用「腦子裡的停損單」做風險控管。

凱投宏觀(Capital)分析師希金斯表示,現在美股最大的風險是第二波疫情來襲,即使疫苗果如樂觀預期在年底前問世,短期內疫情也難平息;但疫情大致受到控制,卻是美股進一步大漲的必要條件。

外匯交易商萬達亞太部門資深市場分析師霍爾利說:「隨著新的一周到來,這絕對是亞洲金融市場在今天早上尋求避險的市場氛圍。」

 
要聞
「藏富於民」 我穩居第五大債權國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藏富於民」,對外淨資產規模續創歷史新高,並蟬聯全球第五大債權國。中央銀行昨(15)日公布去(2019)年底國際投資部位,不論是對外資產、對外負債與對外淨資產均締造歷史新高,在日本、德國、中國大陸、香港之後,排名全球第五大淨債權國。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民指出,淨資產的增加,通常是反應一國有經常帳順差,以及股價、匯價等價格因素。台灣淨資產排名在全球名列前茅,對國家主權債信為正面因素,且經常帳順差與超額儲蓄為一體兩面,因此也可說是「藏富於民」。

受到國內投信基金及保險公司投資國外債券增加影響,去年底,台灣對外資產總額為2兆2,528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年增2,026.6億美元、年增幅為9.9%。

對外負債方面,去年底外資增持國內股票,加上股票價格上漲,對外負債總額計9,100.2億美元,創新高,年增1,514.5億美元,年增幅20%。蔡□民表示,去年底,台股指數較前年底上漲23.3%,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市值也相對上漲。

我國對外資產高於負債,兩相互抵後,國際投資的淨資產部位達1兆3,427.8億美元,同樣為新高水準,年增512.1億美元、年增幅4%,為全球第五大淨債權國。

國際投資部位表為記載一國中央銀行、銀行部門、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對外持有的金融資產與負債的存量統計。

央行資料顯示,全球國際投資部位淨負債排名,美國長期以來均居冠,去年底也不例外;美國淨負債規模在去年底首度突破10兆美元、達10兆9,914億美元,主要是經常帳逆差擴大,顯示該國「入不敷出」,須不斷對外融資,金融帳也呈現淨負債。

 
台電離岸風場 正崴集團標下
記者林于蘅/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位於彰化外海的台電離岸二期計畫,在超過一年時間、九次招標,昨(15)日終於以628.88億元決標,由國內廠商富崴能源得標,新加坡海事工程TERAS OFFSHORE任分包商,預計採用西門子歌美颯的8MW(百萬瓦)離岸風力機組。

富崴能源是正崴集團旗下永崴投控的轉投資公司,主要投資大型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水力電廠等業務。富崴能源將與本土性企業籌組離岸風電產業工程在地化團隊,成員包括中鼎、世紀鋼構、華城電機等,並與新加坡海事工程TERAS OFFSHORE、荷蘭商 Seaway7等公司合作,讓台灣團隊與國際海事工程公司合作累積相關經驗。

台電表示,離岸二期計畫預計2025年9月底前完成「全部機組接受安全調度」,完工併聯後,年發電量是離岸一期計畫的三倍,預計年發電量超過10億度電,可供給27萬家戶一年的用電。

台電指出,台灣海峽被評為全球最佳風場之一,尤其彰化外海更匯集本島最大風能;台電離岸二期計畫申請參與場址遴選時,獲分配在彰化縣鹿港西側約14.7公里處建置裝置容量300MW風場。台電說明,該計畫為台電獨立開發,為達成本土自建案場營運,去年5月首度上網公告,期間歷經八次流標,今年6月3日第九度上網公告,預算為640.5億元,經資格、規格及價格審查均符合規範,離岸風電二期計畫終於在昨天以628.88億元決標。

台電表示,離岸二期計畫是依據經濟部「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申請參與遴選而獲配案場,依照該作業要點及遴選契約規定,負有高度產業關聯在地化之承諾與義務。

台電強調,將偕同得標廠商與相關產業廠商,針對該計畫之「產業關聯執行方案」進行檢討整合,達成離岸風力發電任務,協助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

台電表示,富崴能源預計今年開始進行風機設置的海域調查及地質鑽探,明年進行細部設計作業,2022年起從事下部結構、風力發電機及相關設備等製造,以便2024及2025年執行海纜布纜、水下基礎及風力發電機組安裝等工作,待全部機組接受安全調度後,再執行為期五年的機組運轉維護工作。

 
央行戰熱錢 台幣升翻貶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熱錢滯台加上出口商蜂擁拋匯,使新台幣匯率相對強勢,中央銀行尾盤頻頻進場作價,進而導致新台幣盤中強升、尾盤卻翻貶作收。

匯銀主管指出,外資昨(15)日早盤匯入,推升新台幣盤中強升1.06角、最高升抵29.656元,午後台股翻黑,外資見風轉舵撤出資金,央行不樂見新台幣匯率過度強勢,收盤前半小時進場,令新台幣翻貶0.8分,收在29.77元,連三貶,總成交量14.195億美元。

「外資昨日雙向操作,早盤大舉匯入、午後因股市大跌轉為匯出,但全天看下來,匯入金額仍大於匯出」,匯銀主管說。即使外資昨日在台股轉買為賣,但6月以來累計買超金額仍逾600億元,以此推估,6月至今,外資累計淨匯入金額仍有2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市場擔憂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美股期貨午後重挫,帶動台股由紅翻黑,外資大舉拋售台股逾156億元,台股指數終場重挫123.68點。

按理說,台股大跌、外資拋售台股後匯出資金,新台幣匯率應該也會跟著貶,但午後新台幣匯率卻在出口商積極拋匯下,表現超「抗跌」,收盤前半小時,央行再度進場調節,令新台幣匯率翻貶作收。

央行資料顯示,主要貨幣對美元昨日幾乎全下挫,其中主要貿易對手國韓元單日重貶1%,星元貶值0.39%,人民幣貶值0.28%,新台幣則在央行作價下微幅貶值0.03%,接近平盤作收。

匯銀主管說,「新台幣匯價在29.7元價位附近,就有很多出口商湧進賣美元、顯示在這個價位,美元賣壓滿重的,這也會讓新台幣匯率相對有撐、貶不太下去」,以此研判,新台幣匯率短期內仍將維持升值趨勢,震盪區間約在29.6~29.8元。

 
黃天牧:五招強化金融戰力
記者葉憶如、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將推動五項金融基礎措施,包括放寬負責人資格積極條件,增列金融科技、資安、行銷等專才,也可擔任負責人,以廣納金融人才,以及在「黑天鵝」、「綠天鵝」及「灰犀牛」愈來愈多情況下,要強化金融業的風險管理。

黃天牧昨(15)日接受平面媒體聯訪時,提出五項金融基礎措施,包括第一,廣納金融人才;調適金融法規;強化風險管理;鼓勵商品研發;及推動金融教育。

首先,針對廣納金融人才,他表示,目前銀行負責人資格條件,對專業資格等積極條件,均採正面表列,例如在銀行服務什麼位子、多少年等,以及經金管會認可擔任職位等。

隨著外在環境不斷變化,尤其數位化發展,他請銀行、保險及證券三局,檢討各自規範的負責人積極資格條件,跟業者溝通後看有無需調整的;預計一、二個月檢討修正完成。

例如金融科技專長,目前經金管會認定就可以擔任銀行負責人,若認定金融科技是金融業發展必須的人才,以後就直接列出,不需再另外經金管會認定了。

黃天牧說,早期美國金融機構董事會會用行銷人才,在賣可樂、化妝品的行銷人才,在國外也可考量其專才,若金融業未來因異業結盟有需求,應用更開放的心胸來吸納各種專才。

第二,調適金融法規。檢討鬆綁不合時宜的法規,預計一個月內,提出通盤檢討的可行方案,逐步推動。

第三,強化風險管理。黃天牧說,因應國際黑天鵝,灰犀牛,還有氣候變遷對金融業帶來的風險,是另一種「綠天鵝」,除了傳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外,包括低利率、國際地政治、氣候變遷等,都對金融機構帶來風險,現在風險管理跟過去不同,金融業對區域及海外風險管理都要更加重視。

氣候變遷對金融業帶來風險,例如授信擔保品在海邊、土石流地區,易受氣候影響,就可能面臨損失,相關風險都要評估。

第四,鼓勵商品研發。他表示,會跟業者討論,如何進一步提升商品研發能力。

第五,推動金融教育。隨著數位化發展,金融教育也要符合不同時代需求,深化金融教育,可以讓民眾在不同階有能力選擇符合自己的商品,民眾除判斷那些商品符合外,也要有承擔作決定的責任。

 
合一新藥上市…要過三關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合一糖尿病足潰瘍新藥ON101解盲成功,挑戰才正要開始。該藥物要邁向上市銷售前,須從各國藥證申請、布局全球市場,到國際授權談判,每一個關卡都要過。

誠如中天集團總裁路孔明所說,「我對ON101有信心,ON101數據相當漂亮!」但他也說,有信心但是否能取證,結果還是要看主管機關。數據漂亮,但准駁權在官方,官方給不給藥證,沒人能保證。

從競爭力來看,ON101與對照組Aquacel比較,傷口完全癒合率呈現顯著差異(P值為0.0001),成功達成試驗計劃書所訂的療效目標。

目前,合一沒有被要求補件,或許最快2021年ON101就能在四大目標市場,大陸、美國、歐洲、印度正式上市。

因全球市場布局的策略考量,美國市場計畫將以醫材進入,合一表示,規劃於7月15日依美國醫材法規510(k)申請上市許可,依三到六個月的審查期來看,期許2021年上半年取證,而若美國順利取證,期許用美國的上市優勢,順勢推進歐洲、印度市場。

最關鍵的是,拿到美國醫材上市許可後,國際授權案也可望敲定。合一內部透露,目前已經有多家國際大廠與合一談ON101的授權,但內部坦言,取得美國上市許可,更能為產品的價值加分,因此,推進美國市場成為第一要務。至於中國大陸、台灣,最快2021年就能取證上市。

但無論如何,取證上市仍須看官方審查結果而定。路孔明指出,為了國際布局與規劃,未來台灣和中國方面,ON101將以外敷藥物申請藥證,而美國、歐洲及印度則先以醫材方式申請上市許可。

最後是市場訂價問題,路孔明指出,藥物定價是個大學問,定得好藥廠與患者雙贏,定的不好,可能做白工。根據J&J的Regranex一條定價600美元來看,ON101的價格會相對合理,但也會為股東創造利潤。

十年磨一劍,合一旗下糖尿病足潰瘍新藥ON101成功解盲,市場上相當矚目,生技指標股合一接下來的發展,期待繼今年4月間的國際授權大案後,2021年再傳出授權好消息。

 
人民幣優利定存 年息最高2.48%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放眼全體國銀,哪家人民幣存款利率最優?根據中央銀行蒐集的最新資料,目前市場上,人民幣定存最高水準為上海商銀的6個月期優利定存,利率為2.48%。

央行昨(15)日指出,人民幣1個月期定存利率最高為日盛銀行,年息1.5%;3個月期同樣為日盛銀行,利率1.9%;6個月期為上海商銀,年息2.48%,9個月期為合作金庫銀行,利率為1.45%,1年期也是合庫銀,利率為1.45%。

至於人民幣清算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給予國銀參加行的轉存款利率,各天期全面上調,上修幅度為0.42個百分點至0.88個百分點。

央行外匯局行務委員陳婉寧昨日指出,中銀台北給予參加行的轉存利率全面上調,與大陸境內的資金鬆緊度有關,4月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出手寬鬆貨幣、挹注市場流動性,使人民幣利率下挫,不過,5月人行沒有進一步寬鬆,推測是疫情趨緩、國內經濟活動轉趨熱絡,對資金需求也明顯提升,利率水準逐步恢復先前水準。

 
大同澄清 沒有債留台灣
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同將於6月30日召開股東會,全面改選九席董事,市場派邀請前立委黃國昌參選獨立董事,兩派除在委託書徵求卯足全力,言論攻防戰也不斷上演,針對黃國昌的臉書發文,大同除兩度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公告澄清,更發出書面聲明駁斥,避免造成投資人的誤解。

大同聲明,過去承接許多政府標案,甚至涉及國安機密資訊,此次股東會不僅是經營權之爭,也涉及國家安全,不可不慎。

大同指出,黃國昌在臉書最近發文,指控華映投資中國華映科技,保證中國華映科技每年獲利10%;且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將吃下華映對中國華映科技持股,所以中國華映科技將成中國國有公司,因此華映是「錢進中國,結果竟成中共國企」、「錢進中國、債留台灣的荒謬連環套」。

針對黃國昌臉書專頁所述,大同在6月11日及13日兩度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澄清,強調大同與華映為各自獨立公司,不能混為一談,大同這項駁斥,是擔心投資人因黃國昌的指控造成誤解。

大同表示,華映當時是以旗下四家模組廠資產併入中國華映科技,取得借殼上市資格,華映本身沒有現金支出,即獲得A股上市的資金平台。但中國證監會於核准前,曾要求在關聯方交易金額比例下降至30%以前,必須確保中國華映科技每年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以避免華映以75%股權實控人身份,影響中國華映科技的損益及小股東權益。

華映當時認為,10%成數與四家模組廠平均資產報酬率相當,符合市場行情,且至2018年度,淨資產收益率均有達標,華映並無違反承諾。

華映以持有的中國華映科技股票在大陸質押借款,拿錢回台,2006年至2018年累計償還台灣各銀行借款約新台幣759億元,沒有「錢進中國、債留台灣」,反而是在大陸借錢,回台償還銀行貸款及充實營運資金。

華映百慕達先前曾以中國華映科技股票質押借款,因無力清償而遭質押債權人渤海信託拍賣,這是債權人的權利,目前已依當地司法程序進行拍賣。 信息集團以華映科技集團股東身分向渤海邀約「以股還債」,也是其決定,非華映所能置喙,遑論大同。

大同公告強調,面板業因產能過剩及大陸以國家資本補貼,日本、南韓、台灣面板廠都很辛苦,華映的經營困境,讓大股東承受很大投資虧損,不應把經營責任指摘到大同。

大同認為,黃國昌具備法律專業,又是公眾人物,如未經查證即發表不實言論,恐怕無法如同過去受到言論免責權的保護。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