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8/10 第49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智慧機械投抵延長 經部不鬆口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創條例第10條之1的智慧機械投資抵減租稅優惠,適用期間僅至明年底,為期三年的優惠將進入倒數計時。不過今年受到新冠疫情震盪,業界不少投資計畫被迫延宕,是否會修法延長這項租稅優惠?對此,經濟部官員不願鬆口,仍強調盼企業把握最後一年優惠,加速催動投資。

財政部官員則表示,產業主管機關若有通盤政策及完整稅式支出報告,財政部再來配合評估。

為鼓勵企業投資智慧機械及5G,立法院在2019年6月三讀通過產創條例修法新增第10條之1,納入企業投資智慧機械、5G,當年度支出金額達新台幣100萬元至10億元以下者,可在應納營所稅額30%內享抵減優惠。

其中,智慧機械投抵僅提供三年短期優惠,也就是自2019年元旦至2021年底止,當時立法目的是希望鼓勵企業加速投資布局智慧機械,早投資、早享受優稅。

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今年經濟發展停滯、部分投資暫緩,智慧機械投抵優惠卻在轉眼間僅剩一年多,就要關起租稅優惠大門。不少產業界都希望能夠延長此項優惠措施。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內部並未針對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展開討論,況且距離優惠截止還有一年多,現在言之過早,仍希望有需求的企業,能把握最後期限進行投資,以享受租稅優惠。

對於是否延長智慧機械投抵,經濟部不願鬆口。財政部官員則表示,產創條例主管機關在經濟部,須待工業局有完整政策評估,並依規定完成稅式支出報告,再來跨部會討論。

若根據當時立法時經濟部提出的稅式支出報告,採最終收入損失法計算,智慧機械投抵租稅優惠實施三年稅損合計約476億元,但隨之挹注的營所稅等稅收則達490億元左右,正負相抵仍有約14億元的稅收淨效益。

延伸閱讀》

購智慧機械、5G 享雙重優稅

 
網購成長飆速 估年增17.5%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網路購物已經是全球趨勢,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帶動各國網購營業額皆有一成以上成長。不過,網購成長速度飛快,並非僅因疫情影響,據經濟部統計,二○一八年、二○一九年我國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分別成長百分之十點三、十四點一,而今年上半年預估年增百分之十七點五,「跳躍速度」相近,網路銷售占比每年成長幅度也大致平均。

經濟部統計,二○一七年零售業網路銷售額二二八三億元,去年成長至二八七三億元,平均每年增百分之十二點二。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限縮民眾經濟活動,消費管道轉移,在實體零售業營業額下滑的情況下,零售業網路銷售額「逆勢成長」,年增達百分之十七點五。

同時,網路銷售額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也正在持續攀升,今年上半年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占全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百分之八點八,比二○一七年增加二點六個百分點。統計處表示,其中非店面零售業者因商品品項豐富、行動購物介面持續優化、業者「造節行銷」推升買氣,一年比一年表現更好。

全球主要國家網路銷售額也每年快速成長,以今年第一季來說,美國年增百分之十四點五,南韓線上購物金額也年增百分之十六點六。

 
不再叫外送…4成不想付運費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有超過半數網友曾使用餐飲外送服務,在這之中有逾七成網友願意在疫情過後繼續使用。調查其餘消費者的不續用原因,發現有四成是由於「不想額外支付外送服務費」。

分析師認為,台灣消費者對餐飲外送服務的需求逐漸提升同時,仍未養成「付運費」的習慣,考驗平台業者的創新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生活形態改變,餐飲外送等「宅經濟」商機隨之起飛。MIC調查台灣網友上半年疫情期間使用餐飲外送的狀況,發現有百分之五十三點三的網友曾使用過相關服務,其中有一成九在這段時間首次使用餐飲外送;在疫情期間使用頻率增加的消費者,則占了百分之二十二點一。

據調查,疫情期間曾使用美食外送服務的消費者,高達七成七表示未來會繼續使用,MIC認為,未來美食外送服務將成為一種新常態。不過,尚未使用過、或是不想再繼續使用的消費者,則因為「不想額外支付外送服務費」、「平台的商品單價比實體店家貴」等主要原因,不考慮使用餐飲外送服務。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王琬昀指出,台灣消費者對於美食外送的需求與接受度確實有逐漸提升,但距離消費者養成付運費的習慣仍需要更多時間。目前已有外送平台業者發展訂閱模式,她強調,要留住訂閱客戶的關鍵,包含持續強化如餐廳選項的獨特性、外送員的素質與態度,也可透過評分機制累積更多數據,發展餐點推薦系統,或根據不同地域的消費者飲食偏好,為餐廳打造適合的外送餐點等創新商業模式。

MIC表示,疫情期間用戶平均每次美食外送服務訂購金額為三四五元,王琬昀建議,有意投入外送平台的餐飲業者,制定組合餐價格或考量上架餐點品項時,不妨參考此價格區間。

另外,疫情期間使用餐飲外送服務的消費者使用動機,過半數是因為「省去外出與排隊時間」,也有近四成用戶看好「減少外出接觸人群的機會」、「折扣優惠」、「不想出門」等。其中,「首次使用」與「頻率增加」者動機,「減少接觸機會」為最主要的驅動力。

 
專家看本周指標/美製造、服務業復甦停滯
吳樺昌、謝力衡(康利亞太董事及投虜g濟日報
本周美國將公布的經濟數據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零售銷售數據、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工業生產指數。由於德州、佛州、加州等人口稠密的南部與西部各州新冠肺炎新增確診案例再度攀升,因此接下來美國製造業與服務業復甦的進度料將受阻停滯。

美國7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率預估為0.3%,低於前一個月0.6%的成長幅度。而汽油價格從4月的谷底大幅攀升至6月,然而,隨著國際油價進入盤整格局,7月汽油價格漲勢因而停滯。此外,經濟持續疲軟與高失業率將平抑核心商品與服務的物價水準。

由於新增確診案例攀升,將對7月零售銷售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7月零售銷售的月增率料將下滑至5%,低於6月的7.3%與5月的12.4%成長率。此外,聯邦政府每周提供600美元的失業津貼在7月31日結束,且近期內看不到延長發放時間或推出替代方案的跡象,因此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料將自7月的72.5點,8月微幅下降至71點。以製造業活動而言,6月美國的工廠陸續復工、製造業活動開始復甦,令6月美國工業生產指數的月增率達5.4%;然而,7月新增確診案例攀升,製造業活動將受影響,因此7月工業生產指數的月增率料將僅3%。

歐洲本周將公布經濟調查數字,例如各項ZEW經濟景氣指數,以及零售銷售與通膨等經濟統計數字。由於歐元區疫情控制有成,且各個已開發國家逐漸重啟經濟活動。歐洲先前公布良好的製造業與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反映經濟成長改善的前景,因此8月ZEW歐元區經濟成長預期指數料將隨之表現改善。

隨工廠復工,6月工業生產指數料將反映製造業復甦的表現。但在高基期效應影響下,7月工業生產指數的增幅將低於6月寫下的12.4%月增率。法國與德國即將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屆時將驗證兩國是否有通膨壓力。中期而言,歐元區的通膨料將持續低於歐洲央行的2%目標,因為經濟活動仍低於疫情發生前的水準,且歐元區第2季GDP季減12.1%。相對其他已開發國家,未來歐洲的經濟活動能否從谷底復甦,將取決於歐洲能否控制第二波疫情爆發。

中國大陸經濟於第2季出現V型反彈,GDP季增率11.5%,主要受惠於境內疫情控制得宜,製造業復工復產,出口增長加速所致。展望下半年,財政政策持續支持經濟成長,經濟反彈力道將取決於消費活動是否復甦。儘管如此,貨幣與金融政策可能保持現狀,進一步大幅鬆綁政策的機率降低。

下半年大陸經濟政策著重在有效實施已宣布的財政政策,以及針對性的貨幣政策。在7月底大陸增加新的措辭,例如「財政政策應更加積極主動,注重有效性」,以及「貨幣政策應更加靈活、適當、和有針對性」,並以擴大內需和確保穩定就業為施政方向。中期而言,消費升級、生產性投資、和新型城市化將發揮關鍵作用。

下周大陸將公布7月社會融資成長幅度,市場預估社會融資總量將增加人民幣1.8兆元,其中新增人民幣放款達1.2兆元,顯示流通在外的總體社會融資年增13.0%,成長率符合中國人民銀行的預期。

 
國際財經要聞
美股投資人 押寶房產股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美股標普500指數逼近歷史新高之際,部分投資人開始希望,今年來股價重挫的美國不動產類股也能獲得拉抬,接著可能積極在房地產類股尋求「撿便宜」的好機會。

標普500指數上周收漲2.5%,報3,351.28點,距離今年2月所創下的歷史高峰3,386.15點僅1%。該指數今年來漲3%,相較下,新冠疫情導致的封鎖措施和在家上班等趨勢,對美國住宅與零售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造成重壓,今年來已跌7%,好幾家房地產類股大企業的股價今年來更已腰斬。

但投資人表示,如果有疫苗問世,鬆綁因疫情受到限制的美國經濟,不動產類股可望躍漲。美國傳染病最高官員佛奇5日表示,藥廠可望在明年上半年製造出數以千萬計的新冠病毒疫苗。

Duff & Phelps投資管理公司執行總經理克瑞斯威爾表示,這種突破將對像購物中心營運商賽門房地產集團(Simon Property Group)等企業是一大福音。Green Street美國REIT研究主管諾特表示,當局延長發放加碼的失業津貼、或推出新一輪刺激方案,也有望大幅提振美國REITs。

不過,美股本周也可能受到兩大因素的干擾,分別為國會遲未打破新一輪刺激措施的協商僵局、以及美中緊張關係升高。

專家指出,華府對北京持續抱持敵意,將是企業界的一大利空,而未來幾周市場走勢的關鍵更將繫於美元匯率。

 
散戶大軍 炒熱各國股市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為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所實施的居家避疫令,已為美股養出一批「散戶大軍」:一群出不了門的年輕人、投資新手紛紛到Robinhood等線上券商平台,開戶投資股票。如今這股浪潮也蔓延至各地,推升世界各地的股價水準。

散戶的交易足跡四處可見。在英國Interactive投資人公司,25-34歲投資人所開設的免稅儲蓄帳戶數量於4到5月躍增238%;印度新一群投資人搶購股價不到7美分的股票,也帶動這些股票的股價水漲船高;俄羅斯散戶6月買進的股票數量幾乎是4月的兩倍。

馬來西亞散戶的買盤也助長了當地醫療口罩製造商的凌厲漲勢,日本一家業務不明、連虧七年的生技新創公司,因為有望研發新冠肺炎療程而受到散戶追捧,股價漲了將近11倍,即便療程的效用還不確定。

零手續費的交易應用程式(App)愈來愈多,也助長了這股趨勢。Interactive經紀商公司亞太區執行董事傅里蘭德指出,法人和散戶之間的界線日益模糊,散戶也展現出能夠影響市場走勢的能耐。

 
彭博:亞洲科技股 買點到
編譯田思怡/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下令封殺騰訊的通訊軟體微信,導致亞洲科技類股賣壓湧現,但看好亞洲科技股的基金經理人卻表示,股價下跌正是買進的好時機。

蘇黎世GAM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人科特西7日買進一些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公司股票。她說,若股價繼續拉回,還會增加持股,「美國的禁令對多數上市的大陸網路公司的營收和獲利影響甚小」,但「此舉傷害信心,可能使股價進一步下挫,創造買進機會」。

川普將禁止美國居民使用TikTok與微信做生意,造成亞洲四大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騰訊、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的市值蒸發逾600億美元,凸顯亞洲科技公司面臨的政治風險。這些公司本益比平均為25倍,而標普500指數科技巨擘的本益比平均為34倍。

但亞洲科技股的牛市並未退縮。新加坡Global CIO Office執行長杜甘表示,川普的封殺令剛好提供一個買進機會,相較於歐美等國際科技股票,亞洲科技公司的股價被低估,許多公司在全球極具競爭力。

 
首爾房價失控 文在寅政策方向有誤
記者宋秉謙╱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南韓房價一般人高不可攀,文在寅上任的打房宣言毫無作用!文在寅17年上任時就主打「辛勤的人能養家糊口」的社會公平競爭口號,然而,他上任的3年中,首爾房價卻飆出史詩級的34%增幅、公寓更達50%,貸款政策限制最高借貸為房價40%,加上首爾不斷高升的房價,被批評者認為是投機客的天堂,利於金湯匙的富二代們用現金搶房,而原本該保護的一般人買房夢,更顯遙遠。

在首爾買房更難了!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南韓總統文在寅任內拿出20多個房地產降溫政策,高呼口號、希望讓辛勤的一般人能養家糊口,在社會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但數據顯示,南韓精華區房價已經失控,在文在寅上任的3年以來,首爾房價飆漲34%、公寓更近50%,三年內的房價漲幅已是全球最高速,對比上任前還主打「打房」政策,顯得相當諷刺。

對此,首爾的NGO組織公民經濟正義聯盟表示,文在寅上任前8年,房價僅上漲24%,現在首爾房價失控絕對與文在寅失敗的政策有關。文在寅政策邏輯是把房價上漲視為「投機客的傑作」,所以他打房政策是針對投機客,才會提高更大的首付要求、限制最高借貸額度(以防投資客廣泛買房來賣),但這些也提高買房門檻,讓一般人難以負擔。

簡言之,文在寅政策是大範圍打擊,也打擊到原本該保護的市井小民,讓中產階級的買房夢更加遙遠。

施政錯誤、該打多房戶

公民經濟正義聯盟認為,南韓的問題在於公共住房量過小,政府很難保護一般小民的買房權益,基本上擋不了投資客或是富二代用現金搶購多房,若要大打這些「資本大」的金湯匙(南韓對富二代的稱呼),應該轉而針對多房戶,增加嚴厲的多房稅收,才有效果。

《路透社》就補充報導,文在寅無力控制攀升的房價,也重挫自己的聲望,讓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好表現通通付之東流,滿意度回歸近9個月的低點(44.5%),不過,團隊仍未放棄,財政部長洪南奇(音譯)表態,穩定房價是當局的優先政策,應該會透過增加建造首爾房屋,漸緩房價攀升的速度。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英國計畫裁員企業達去年同期5倍 經濟前景蒙陰影
倫敦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取得的官方數據,6月計畫裁員的英國企業家數和計畫裁員人數是去年同期的5倍多,暗示新冠肺炎疫情對英國經濟的衝擊前景不樂觀。

數據顯示,6月通知英國政府計畫裁員的企業家數,由去年同期的345家暴增至1778家;合計宣布的裁員規模,也由2萬4000人激增至13萬9000人。

美聯社報導,按照英國政府規定,企業計畫裁員20人以上就必須通知破產管理局(Insolvency Service)。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英國共有近1000萬名放無薪假的勞工獲得政府支薪。但經濟學家目前預料,這項援助計畫10月期滿後,英國失業人口將激增。

英國今年上半年經濟萎縮達20%多。儘管英國經濟已出現若干復甦跡象,但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現在仍預估,英國今年經濟將萎縮9.5%。

 
疫情效應 全球生產基地轉移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麥肯錫(Mckinsey)的最新研究報告警告,貿易戰、網路攻擊、傳染病疫情及氣候變遷的威脅下,企業未來三到五年可能會將全球25%的產品,移往新的國家生產。報告也指出,供應鏈所受的威脅日益嚴重,將重創企業獲利,估計新冠肺炎可能造成全球逾5兆美元的經濟損失。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的報告估計,將移往新地區生產的產品,約占2018年全球貿易的16%至26%,總價值約2.9兆至4.6兆美元。報告說,通訊設備、服裝、石油產品、運輸設備及採礦等五種產業,最易暴露於六種衝擊,包括傳染病疫情、大規模網攻、地球物理事件、熱壓、洪水及貿易紛爭,年出口額總計4.4兆美元,約占全球貿易的四分之一。

報告指出,成本考量與及政府要求企業要更自給自足的壓力,可能迫使製藥及服飾業把半數以上的生產轉移到新的國家。例如,紡織 、服飾與家具等勞力密集產業,有充分理由把生產從中國大陸移往孟加拉、越南、印度或是衣索匹亞等國家。

但MGI的合夥人隆德(Susan Lund)說,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正好相反,「在台灣和南韓以外的既有尖端科技聚落之外,沒有商業案子可投資,因為這是規模龐大的資本投資、巨大的規模經濟,以及高度的專業化」。

隆德說,貿易緊張、網絡攻擊以及從熱浪到颶風等氣候風險,都使企業面臨營運中斷的風險,且代價日漸龐大。企業平均每3.7年就能遭受一到兩個月的營運中斷,每十年就會有一年獲利損失40%以上。她說,新冠病毒疫情可謂「所有供應鏈衝擊之母」,若出現模擬的最嚴重情境,可能造成全球逾5兆美元的損失。

這份報告分析13種產業的325家公司,量化了2011年海嘯襲擊日本以來各種衝擊事件的影響,發現人為和自然災害變得愈發嚴重、頻繁和代價高昂,而跨越全球的供應鏈需要調整以減少這些威脅對企業生存的衝擊。這項研究凸顯了新冠危機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全球經濟依賴即時供應鏈的程度。

 
要聞
央行暗示 台幣有貶值壓力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公布7月外匯存底4,961.71億美元創新高,並曝光外資持有台股、債券等新台幣資產金額已達外匯存底99.7%;匯銀人士表示,央行此舉可能想釋放的訊號是,不要單一方向看新台幣只會升,新台幣其實是有貶值壓力的。根據央行統計資料,7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4,949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99.7%。外資停泊在新台幣資產如此的高,除了台股太誘人之外,也和美國聯準會(Fed)QE政策造成資金全球亂竄有關。

對於外資進來又快又急,也許央行不是很喜歡,但是人家按規矩來,央行也沒辦法拒絕。

新台幣6月來走高,央行持續尾盤調節動作,上周隨亞洲股市漲高回檔,外資落袋為安,上周五(7日)收29.514元,貶值1.1分,周貶0.04%,終結連三周升勢。

匯銀人士表示,央行外匯存底續創新高,7月又增加了74.80億美元,外匯存底的累積也是來自外資的進來。現在,外資持有台股債券等新台幣資產合計4,949億美元,更讓人體認到,原來外資在台灣的量很大,大到跟外匯存底一樣,任何外資的移動都會影響到新台幣匯率。

就如同央行官員強調的,外資不會一下子就走,有進有出、會調節,也無需去解讀外資匯出,外匯存底就消失。匯銀人士表示,外資確實不會一下子就走光,但是二年多前,外資撤離中國大陸市場,人民銀行消耗了1兆阻貶人民幣,讓外匯存底從4兆變成3兆。

儘管央行掛保證,外匯存底不會消失,但是匯銀人士解讀,央行此次不無故意釋放訊息,不要以為新台幣只會升值,如果外資要大舉走人,央行得花很大力氣,才能阻貶新台幣,而這會讓外匯存底下降很快;央行打預防針,呼籲不要貪心,不要以為台股漲,新台幣就一定會升。

 
氣候風險 財報要揭露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引導上市櫃公司重視永續發展,金管會研擬要求上市櫃公司及金融機構,必須在財報中揭露氣候變遷風險及因應措施,企業在因應過程可能需融資投入相關設備,也將衍生金融業新商機。

今年1月,國際清算銀行一篇論文警告,氣候變遷威脅可能引起「綠天鵝」事件,除非政府當局採取應對措施,否則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金管會研擬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中,也相當重視氣候變遷相關風險,研議要求上市櫃公司及金融機構在財報中揭露氣候變遷風險,及如何因應。

知情官員表示,以金融機構為例,在揭露氣候變遷相關風險後,因應措施可能包括如何強化資本、相關業務如何避開等。

以授信業務為例,客戶擔保品若位於低窪地區,因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可能有損失風險,擔保品的選擇就要改變等。

至於一般企業,在面臨氣候變遷相關風險,為減緩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可能會投入強化再生能源設備等作因應,也衍生更多的融資需求,對金融業也會帶來新商機。除此,氣候變遷相關風險納入財報後,如何將風險進一步量化,則列入長期目標。

 
車市向上 零組件廠踩油門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三因素助攻,車展、促銷加上政府政策刺激,汽車零組件族群都感受到車市動能向上,包括智伸科(4551)、廣華-KY、橙的電子等均預期,後續車市需求持續增溫,族群營收也可望逐步爬升。

汽車零組件業界指出,第3季向來是汽車產業淡季,近期,因應新車款推出,全球多地開始車展活動,各大品牌車廠也祭出促銷優惠,再加上政府優惠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帶動消費者報復性購車大潮襲向市場。

受到新冠肺炎、各國封城影響,汽車零組件產業第2季市況嚴峻,營收大受衝擊。但隨著市場陸續恢復,已有多家業者7月營收回到去年同期水準,再加上車廠希望加快復原速度,零組件廠出貨動能將大幅拉升。

從汽車內飾件大廠廣華的營運來看,主力生產據點在大陸,其營收衰退幅度在6月大幅收斂,若以人民幣計,7月營收年增率已來到2.7%,顯示大陸市場需求回穩。

胎壓偵測器業者橙的電子,7月營收相較去年同期動能轉正,年增0.6%,受惠於日本AM客戶定期出貨、台灣與中國OEM市場客戶保持良好且穩定的拉貨力道。

還有汽車輪圈大廠巧新表示,7、8月為車廠的傳統暑休淡季,加上目前疫情蔓延造成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新台幣匯率升值影響,因此整體營收動能較上月趨緩。

巧新觀察,全球新車銷售表現持續回復軌道,豪華汽車品牌車廠搶占市場份額的態勢不變,巧新主要超跑、豪華汽車車廠客戶有機會在暑休後加速備貨力道提升,將推進公司雲林、德國兩個生產基地的產能利用率,並有助於巧新今年下半年整體營運有機會繳出優於上半年的成長表現。

 
保德信未來十年增資額 上看60億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保德信國際人壽出售案,形成聯邦銀行、台新金控雙龍搶珠,消息人士透露,這兩家買方不但聘金出價接近,對於未來十年需要增資保德信的金額,看法也接近、約在50億到60億元間。

國內保險界用來評估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指標,最常見為RBC(資本適足率),其標準源自美國,全球新標準為ICS(國際資本標準),金管會已政策宣示我國將在2026年接軌,屆時會有台灣版的ICS標準產生。

消息人士指出,聯邦銀與台新金都注意到這項監理趨勢,並納入出價考量。聯邦銀委託的財務顧問評估,未來十年若要符合ICS與各種監理規範,用保德信人壽的RBC維持在300%來試算,還需要注資約50億元。

聯邦銀為已故聯邦集團創辦人林榮三家族持有的企業,可控制性持股八成以上,聯邦集團財力雄厚,林榮三長子、現任聯邦銀總座林鴻聯已做好規畫,倘若得標,將以金管會最能接受的發行普通股方式來增資保德信。

 
企業股東過世 遺產稅二盲點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小企業股東過世後,家人申報遺產稅常忽略兩大重點,台北國稅局指出,未上市櫃公司股份掌握在私人手中,因此股東過世遺有股權遺產,常被家人漏報;另一方面,有時公司虧損而由股東出資借款,此類股東往來會記在公司帳上,股東家人若是漏報,也會有補稅罰款風險。

官員表示,股東生前借款給公司,如果截至死亡日當天,公司都仍然沒有清償完畢,這筆借款的性質屬於股東對公司的債權,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規定,依然算是這位股東的財產,應該列入遺產申報遺產稅。

這類股東往來資訊其實很容易發現,不論公司上市櫃與否,每年申報營所稅時,政府都能掌握資產負債表,通常會記載為股東往來、應收付款等,比對發現有問題的款項,就會主動追查,因此過世股東所遺留的股東往來,很容易查到,並且提醒股東家屬應將債權併入遺產總額申報遺產稅,很多案件也都是後續對帳發現,因而向繼承人補稅並加罰的案例。

官員表示,其實在申報遺產稅時,國稅局看到被繼承人留有股權,就會要求繼承人申報股權淨值,並一併提供資產負債表,且國稅局也能幫納稅義務人查詢被繼承人的財產、所得及二年內贈與財產資料清單。

除了股東往來債務之外,官員指出,未上市櫃公司的股票,也常常成為遺產申報的疏漏之處;不過,不是漏報,而是出在股價計算的問題,上市櫃公司有公開的股價可以估算,但是未上市櫃的股票或出資額,則要繼承開始當天,該公司的資產淨值來估定股票時價。

官員指出,如果公司、行號在股東過世當期,還沒編製資產負債表,可藉由前期資產負債表及本期營業額,按同業利潤標準換算所得額,估算其遺產價值。

又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29條規定,公司資產中的土地或房屋,其帳面價值低於公告土地現值或房屋評定標準價格,要依公告現值或房屋評定現值估價。

然而國稅局資料來源有限,主要都是從各政府機關所提供的資料匯整而成,官員說,國稅局給的參考清單仍會有時間落差,並非被繼承人死亡當日的實際財產資料狀態,甚至也沒包含被繼承人投保的各項保險資料或各種債權。

因此只能當作申報遺產稅的參考,如果被繼承人尚有其他財產,還是要請繼承人主動查明、據實申報遺產稅,以免漏報遭補稅並處罰鍰。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