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6/25 第587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5月工業生產指數 連三紅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4)日發布5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8.2,年增16.06%,連三紅,且已連兩個月雙位數成長,年增幅為34個月以來新高。

其中,受惠於AI需求強勁,積體電路業較去年同期大彈跳40.99%,增速創逾四年來最高;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生產較去年同期也大增31.84%,連11個月正成長,指數134.33則創單月新高。

經濟部預估今年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可望年增12.5%至17.3%,上半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率可望逾一成。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工業生產指數連二月呈雙位數成長,很大動能是因為基期,依目前觀察,下半年確定會往好的方向,至於能否挺住雙位數成長,得看下半年旺季有多旺。

黃偉傑表示,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98.05,年增16.7%,同樣是連三紅,年增幅也是34個月以來最大。不過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國際經濟情勢轉好的外需,對國內訂單有所挹注,至於這些訂單能否成為長單則仍須觀察。

 
陸印刷版材反傾銷稅 排除特定品
記者呂俊儀/台北報導聯合報
太普高精密影像公司申請對中國大陸製進口平面印刷用版材課徵反傾銷稅案,財政部關務署昨天公告確定課徵反傾銷稅,並回溯至去年十二月七日實施,為期五年。

不過,關務署表示,因申請人不反對,特定光敏CTP版將排除,且若已繳納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檢具文件可向海關申請退還。

關務署指出,由於接獲利害關係人主張國內產業未生產的特定光敏CTP版應排除課徵,在申請人不反對下,且依經濟部提供諮詢意見,經排除特定光敏CTP版後,無充分證據顯示採行反傾銷措施對國家經濟整體利益有明顯負面效果,因此應稅貨物範圍確定排除特定光敏CTP版。

 
經長訪美 盼速簽避免雙重課稅
記者張文馨、江睿智/連線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後首度率團訪美,參加由美國商務部舉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他於美東時間廿三日出席歡迎酒會,致詞呼籲台美盡快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降低企業跨國投資的成本,促進台美經濟連結。

此外據了解,郭智輝此行,已排定將在舊金山與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會面。

即將卸任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孫曉雅表示,今年有超過一二○位企業代表與會,台灣代表團持續成為選擇美國峰會的最大團之一,其中更不乏新創企業代表。

美國商務部次長拉格說,從外商直接投資數字看,台灣企業前年對美投資超過二二○億美元,支持了二點二萬個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同一年度,美國企業對台投資近一七○億美元。

 
AI基本法草案八月底預告 將明訂不得侵犯項目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伴隨人工智慧發展,歐洲議會先前通過人工智慧法案,是全球首個監管人工智慧且具約束力的法律,國科會今年底也將提出國內首部AI基本法草案,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今年八月就會先對外預告,會顧及產業創新與人權保障,基本法將明訂如肖像權等不得侵犯項目。

國科會已於去年提出「行政院及所屬機關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內容包括明定製作機密文書應由業務承辦人親自撰寫,禁止使用生成式AI,亦不得向生成式AI詢問涉及機密業務等問題。

目前各國對AI法案嚴謹程度不一,部分國家仍傾向較開放的立法方式,不過份影響產業發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針對AI基本法草案,先前已和產業界開過二次溝通會議,並展開跨部會、國會溝通,預計草案十月底將送行政院,八月就會先對外預告,會兼顧產業發展、創新以及人權保障。

吳誠文指出,目前產業表態比較急迫,若不制定法案其無所適從,產業憂心若先展開研發則後續可能觸法甚至遭處罰,為此,基本法草案將會明定不可侵犯的人權項目,譬如不得利用真人肖像做不當應用。

吳誠文也說明,又部分規範其實多已見於民法、刑法、個資法、著作權法等,既有法令規範的內容屆時草案不必再重複,但生成式AI應用可能侵犯他人原作或既有資料,則都會給予原則性的規範。

又近期如衛福部等部會均已陸續推出生成式AI指引,吳誠文也說,未來也會與各部會的作用法搭配成一完整的法系。目前的時程規劃都未變,希望屆時能按部就班進行。

 
國科會主委喊話輝達、超微引進人才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針對輝達(NVIDIA)及超微(AMD)加碼投資台灣並來台設研發中心,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國科會和經濟部已有共識,他並已向兩家公司表示,希望引進50%海外系統人才,協助台灣發展AI應用系統,從研發、設計到整合一起串起來,提升台灣產業價值。

他表示,輝達跟AMD接受經濟部補助,在台設立研發中心,不但使用台灣土地、電力及人才資源,台灣又幫它們製造那麼好的晶片,因此希望回饋台灣多一些,不要對本土廠商造成資源排擠;兩家公司也正面回應,希望與台灣合作一起成長。

吳誠文表示,賴總統就職演說提及,希望將台灣建設為人工智慧之島,盼台灣不只有硬體製造,希望AI運用到各行各業,促進百工百業發展。由於輝達和AMD強項都在於伺服器端晶片,協助台灣發展AI應用系統,不僅不會與之競爭,反而雙方互蒙其利。

 
5月零售餐飲 同期最旺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4)日發布,5月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雙創歷年同月新高,其中零售業年增2.4%、連33紅,為零售業史上最長的正成長周期,凸顯內需動能強。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受惠內需消費市場熱絡,5月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收雙創同期新高,且扣除漲價效果後,皆為實質正成長。

黃偉傑表示,若無意外,今年內需成長動能將可持續到下半年,預計今年零售、餐飲業營業額能續創新高。

批發方面,5月營業額1兆759億元,為歷年同月次高,年增12.6%,連三月正成長,主因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持續拓展,加上部分傳產庫存回補需求漸顯。若接下來沒有出現黑天鵝,批發業營業額預計可以持續往正向發展。前五月批發業營業額5兆1,807億元,為歷年同月次高,僅次於2022年,年增10.1%。

黃偉傑表示,今年外需隨著全球經濟好轉,批發業營收已有往愈來愈好的趨勢在走,只是目前廠商去化庫存回補的動機多不是長單,短單居多。何時能真正復甦,仍須謹慎看待。

 
國際財經要聞
綠能基建保險金 上看10兆美元
編譯劉忠勇、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一份報告指出,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保險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在2023至2030年間,對能源、道路運輸和建築業的19兆美元投資中,至少需要10兆美元的新保險來為離岸風電、太陽能場等大型基礎建設,以及現有房屋隔熱工程提供保障。

業界和決策官員漸漸留意到,在能源轉型所需的基礎建設和技術中保險所扮演的促進角色,但懷疑保險業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承保這些龐大而複雜的風險。

目前保險公司已經在氫動力、電動車到離岸風電和混合建材等許多領域提供額外的保障,並計劃擴展到更新的技術領域。但同時,在缺乏歷史損失數據的領域,保險業對要承擔多少新增的風險戒慎恐懼。

豪德氣候小組負責人道格拉斯(Rowan Douglas)說,這份報告的目的在於敲響一記「警鐘」,提醒承保範圍在能源轉型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帶來的挑戰。他並表示,市場上的壓力「無所不在」。

這份報告由保險經紀公司豪德(Howden)和波士頓顧問集團(BCG)合撰,目的在提醒各界意識到保險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功用和考驗。

道格拉斯還告訴金融時報,新能源技術在創新方面正在挑戰極限,風險也隨之升高,因此不易承保,「如果產能出現短缺,產能可能會流向那些更容易被理解且更有利可圖的領域」。

報告也認為,在2030年以前化石燃料項目的保險金額不會大幅下降,不能指望從中釋出更多的資源來承保綠能項目。此外,為天災提供更多保障的需求,也將增添保險業者的壓力。

 
加拿大擬對中國製電動車加關稅 將展開30天諮詢期
渥太華2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加拿大當局今天宣布計劃對中國製的電動車及電池加徵關稅,並會啟動為期30天的公眾諮詢期,跟進美國和歐盟(EU)近來遏止從中國進口大量廉價產品的相關舉措。

法新社報導,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Freeland)於記者會表示,加國汽車業「面臨中國刻意並由國家主導產能過剩政策的不公平競爭,這削弱了加拿大電動車產業在國內與全球市場的競爭能力」。

她還說:「中國生產商有意造成全球供應過剩,這損害到世界各地的電動車製造商。」

加拿大將於7月2日開始跟業界和工會進行為期30天的諮詢,討論可能採取的行動,例如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進口附加稅、使中國製電動車沒有資格獲得聯邦的消費者激勵措施以及外國投資限制等舉措。

方慧蘭矢言,要採取行動「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避免供應過剩」,她更強調「一切選項都擺在檯面上」。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美國上個月已宣布針對中國製電動車提高近3倍關稅的計畫,最高稅率達到102.5%。

歐盟也計劃對中國電動車提高關稅,部分車輛被課徵的關稅將高達48%。

 
日本放話 24小時干預匯市…官員強調準備展開行動
編譯劉忠勇、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主管外匯事務最高官員神田真人24日表示,如有必要,日本準備好對外匯市場進行一天24小時全天候的干預。日圓一度勁升0.6%,但漲幅很快又收斂,反映出日圓來到緊要關頭,市場繃緊神經。神田並告訴記者,美國將日本列入外匯「觀察名單」,對日本貨幣政策「沒有影響」。

神田發表談話後,日圓兌美元變動不大,在亞洲早盤一度微跌0.08%至159.92,逼近160日圓兌1美元大關,且臨近4月29日盤中創下的34年谷底160.17日圓;日本當局4月底和5月初曾進場捍衛日圓。到亞洲下午盤日圓轉強,一度升值0.6%,報158.82。分析師表示,目前這個價位讓市場忐忑不安。

Pepperstone資深研究策略師布朗表示,目前看不出來是干預造成的波動,但這確實說明了市場對日本當局可能進場的預期有多麼緊張。

不過神田24日強調,財務省並沒有具體的干預價位。

IG Australia的市場分析師塞卡摩爾評道:「上周美元兌日圓收高於159.80,受到上周五美國PMI數據強於預期、及日銀不願提供有關減少購債細節的支撐。我們猜測,日銀要等到美元兌日圓高於4月底的160.20左右觸發買盤時,才會干預。」

日圓為何會如此疲軟?彭博資訊提出三大因素:一、市場未能充分理解日銀進一步升息以擺脫零利率下限的決心;二、日銀本月開會時決定再花一個月時間制定縮表計畫,這可能導致投資人暫時不將資金匯回日本;三、投機人士加大日圓拋售也可能是一個因素,他們希望將日圓壓至迫使當局出手干預的區間。

日銀24日也公布了本月政策會議的意見摘要,日銀理事們討論了升息的可能性,原因是通膨的上行風險「變得更加明顯」,「央行有必要持續密切觀察相關數據,為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做準備。若是合適的,央行必須在為時已晚之前調升政策利率」。

這代表在日銀下次於7月底開會時,升息的選項會在檯面上,也將讓市場對日銀下月會議的可能行動保持警戒。

一些認為日銀下月將按兵不動的人士主張,日銀的鷹派說法只是要支撐日圓匯率。日圓匯率24日維持在接近160日圓大關,也讓外匯交易人士慎防政府可能插手干預。

這份會議紀錄也反映出一些對於進一步升息必須審慎的意見。日本上季經濟萎縮,因消費支出疲弱,且汽車業爆發安全醜聞,導致一些車款暫停生產。

 
歐盟:蘋果違反數位市場法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執委會24日初步認定,蘋果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的條款,違反數位市場法(DMA),因為其規定阻撓了其他App開發商自由引導消費者到替代的付費管道。這項指控可能使蘋果面臨巨額罰款。

身兼歐盟反壟斷監管機關的歐盟執委會,今年3月依數位市場法對蘋果啟動調查,初步結果24日出爐,顯示蘋果違反這項科技規範。歐盟已將調查結果送交這家iPhone製造商。

這是歐盟執委會首次依據數位市場法指控一家公司違法。數位市場法的立法宗旨,在於抑制大型科技公司的權力,並確保能為較小的競爭同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執委會表示,在許多情況下,蘋果限制了App開發商向客戶提供連結的能力。根據大多數商業條款,蘋果僅允許透過「連結輸出」進行引導,這意味著App開發商可以在其應用程式中納入一個連結,將客戶重新導向一個網頁來訂立合約。執委會還說,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相關的費用,超出了必要的範圍。

蘋果則回應,在接獲開發商和執委會的回饋後,已在過去幾個月做出了一些改變,以遵守歐盟的數位市場法。蘋果在一封電郵中表示:「我們相信我們的方案符合法規,而且根據我們制定的新商業條款,估計有超過99%的開發商支付給本公司相同或更少的費用。」

這項歐盟對蘋果發動的調查,必須在一年內完成,也就是明年3月之前會發布最終結果。如果屆時蘋果遭歐盟正式認定違反數位市場法,將必須上繳全球年營業額10%作為罰款,若累犯,罰款可能增至20%。

歐盟同日也宣布,將調查蘋果向開發商徵收的費用,是否違規。例如,開發商的軟體在蘋果App Store上面如果用戶超過100萬人,用戶每次下載App,開發商就要繳0.5美元給蘋果。

 
道指連升5日…收漲260點 輝達再跌6.7%
財經新聞組編譯張大仁 / 綜合整理世界日報
道瓊工業指數攀升,因投資人拋售大型科技股,轉而青睞銀行和能源等其他部門。

道指上漲260.88點或0.67%收3萬9411.21點,連漲5個交易日。史坦普500指數下跌16.75點或0.31%至5447.87點;而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92.54點或1.09%至1萬7496.82點,為那指自4月以來最糟單日走勢。

資訊科技是史指跌幅最大的類股,下跌超過2%。同時,能源股上漲2.7%,金融和公用事業股上漲約1%。道指成分股摩根大通上漲1.31%,高盛和雪佛龍均上漲超過2%。

輝達股價下跌6.68%,上周跌幅為4%,結束8周連漲,正式跌入修正區。在上周短暫取代微軟成為美國最有價值公司的寶座之後,分析師也點出輝達近日交易的悲觀走勢。

即使遭到拋售,該股今年來仍上漲近140%。

Blue Chip Daily Trend Report首席技術策略師德塔瑞利(Larry Tentarelli)表示,輝達的回檔「相當健康」,「上周和現在,我們看到健康的輪轉。這實際上是科技領域的一個非常好的暫停,並且輪回到其他一些一直在回落的行業。」

雖然投資者努力應對降息和經濟放緩的預期變化,但今年圍繞人工智慧(AI)的熱情顯著提振了市場。史指創下31次收盤新高紀錄,今年來上漲14%。

投資人本周將觀察5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來判斷通膨走勢;這個聯準會首選通膨指標將於28日發布。

隨著華爾街進入6月最後一周和2024年上半年末,股市正經歷創紀錄的一周,史指和那指創下歷史新高。

道指本季至今下跌1%。如果最終出現虧損,這將是過去三季首次出現負成長。英特爾和Salesforce本季分別下跌超過30%和19%,領跌道指。

在此同時,史指和那指本季分別上漲4%和7.3%。

美國商銀大宗商品策略師表示,如果大型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增加,金價可能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觸及每盎司3000元。

策略師們寫道:「我們相信金價在未來12-18個月內可能會達到每盎司3000元,不過目前的資金流並不能證明這個價格水平是合理的。」「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非商業需求從當前水平回升,而這反過來又需要聯準會降息。」

舊金山Fed行長戴利表示,聯準會在降低通膨的努力中已取得進展,但仍無法放鬆,「我們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仍有工作要做。」她在家鄉選區發表演講時說,「貨幣政策正在發揮作用,但我們需要完成這項工作。」

她補充說,還有多種場景可能出現,每種場景都在「合理範圍內」。其中包括通膨緩慢下降,這需要對利率採取長期較高的政策;如果下降速度更快,就需要削減開支,或「勞動市場逐漸減少和重新平衡,這意味著「正如許多人所期望的,我們可以隨著時間的過去使政策正常化」。

戴利說,「我們需要做好應對經濟發展的準備。」

高盛表示,Affirm一流的基本面將使其比同業更具競爭優勢。

該銀行給予該股買入評級,目標價為42元,相當於該股可能還有再上漲 40%的空間。

分析師南思(Will Nance)指出,Affirm的差異化承保方式是催化劑之一。其他優勢包括該公司在管理收入減去交易成本獲利方面的記錄。

原油期貨上漲1%,並預計本月收漲,因為跡象顯示美國汽油需求增加,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次加劇。

石油經紀商PVM分析師瓦加(Tamas Varga)在最新報告中表示,「話雖如此,價格走強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人們越來越相信北半球夏季全球石油庫存將不可避免地大幅下降。」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資深大宗商品策略師麥凱(Ryan McKay)表示,隨著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緊張局勢加劇,供應風險現在重新成為焦點。最近幾周,以色列和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真主黨互相發出戰爭威脅。

美國商銀表示,大型科技股進一步疲軟的跡象可能會刺激一些大型交易公司大量拋售。

 
科技類股領跌 美股多收挫
紐約2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股市主要指數今天大多收跌,主因是部分熱門科技股下挫拖累那斯達克指數,但工業類股揚升讓道瓊指數收漲。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60.88點或0.67%,收39411.21點。

標準普爾500指數小跌16.75點或0.31%,收5447.87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92.54點或1.09%,收17496.82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167.02點或3.02%,收5371.52點。

 
要聞
電動車保費估漲6~9% 專屬保險7月1日上路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幾年電動車領牌數持續創高,為了滿足電動車主投保需求,電動車專屬保險也將於7月1日正式上路,而保發中心擬定電動車車體險參考費率也已出爐,預估較原先傳統車體險調漲6%至9%。但產險業者透露,部分續保單因為作業時間問題,將維持原先費率,預計9月1日之後電動車保單市場的調漲幅度才會明朗化。

2024年堪稱是台灣電動車市場正式起飛的一年,今年前五月的電動車累積掛牌來到11,568輛。由於電動車愈趨普遍,但電動車的結構、動能與維修技術均與傳統汽車不同,因此金管會核定「電動車專屬保單參考條款」,7月1日上路。屆時電動車車主無論新投保或保險到期辦理續保,即必須選擇電動車車體險,不能再投保一般傳統車體險。

依金管會核定「電動車保單專屬條款」,僅承保純電動車(不含油電混合車),主險比照一般車險,包括甲乙丙式等車體險、竊盜險、意外險、第三人責任險,額外加保險種則有三項,分別為「車體險電池自燃附加條款」、「車體險充電期間附加條款」、「汽車第三人責任險充電期間附加條款」。

保發中心參考國內經驗資料,最新參考費率已出爐,據了解,電動車甲式車險保費與現行的燃油車費率相同,乙式漲幅約6.7%、丙式漲幅約9.1%,但最終仍回歸各產險公司依自家經驗資料訂定電動車車體險實際費率。

以一輛要價新台幣170萬元的特斯拉 Model 3 新車為例,若以漲幅最大的丙式車體險估算,原先年保費約1.5至1.7萬元,待電動車專屬險上路後,以參考費率估算,年保費約1.63至1.85萬元,等於一年保費支出將增加1,300至1,500元不等。

產險業者透露,保發的參考費率是以整體產險的資料作為依據,但最終費率還是會依產險公司為準,而在考量費率競爭性的問題,應不至於一下子調漲太多。另外,部分續保單由於是5月出7月的保單,包含精算、出單系統、印刷、寄送給客戶等作業時間的問題,因此將維持原先費率,預計9月1日之後電動車保單市場的調漲幅度才會明朗化。

 
專家看日圓 換匯時點到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元續強,日圓兌美元續貶逼近160,臺銀日圓現鈔賣出價昨(24)日早上第一盤以「0.2063」開出,再創34年新低價,若與年初換匯高點1月2日的0.2217元相較,換新台幣10萬元,可多換到3.3萬日圓,相當於省下快一家四口東京迪士尼門票錢。

富邦金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分析,160可以說是日本財務省的底線,因此預測會下令進場干預。對於想換匯的台灣民眾,現在是一個不錯的時間點。

由於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延後降息,日圓兌美元匯率逼近160大關,且臨近4月29日創下160.17日圓的34年來谷底,日本當局出手介入市場,昨日早盤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度來到159.926。

羅瑋分析,日圓從上周開始一路下滑,主因有兩個,第一是市場原預期日本央行可能會宣布縮減購債規模,7月可能進一步升息,沒想到日本央行沒有任何表示,市場期待落空,導致日圓快速走貶;第二是中國大陸調整人民幣中間價,使得人民幣貶破7.25元,相互影響下,導致昨日的局勢出現。

 
國銀Q1員工貢獻284萬 增11%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24)日公布今年第1季本國銀行主要財務以及營運表現,季底全體本國銀行稅前盈餘1,413.1億元,以全體國銀員工人數計算,每位員工貢獻284.2萬元,較去年同期255.5萬元,年成長11%,也較去年年底的231.2萬元大幅成長。

據央行統計,今年銀行員工貢獻度,以花旗銀的1,514.4萬元最多,京城銀(2809)910.9萬元居次,如果排除中國輸出入銀行,上海商銀則以686.9萬元居第三,第四名後依序為□豐銀672.6萬元、兆豐銀624.9萬元。等同前五名中,就有兩名為外商銀行,兆豐銀是唯一公股行庫。

國銀業者認為,花旗銀出售台灣消金業務後,留下企金業務,撇除消金獲客成本較高,而企金主要為聯貸獲利及客戶都為國際型供應鏈的大型上市櫃台灣公司,加以員工數減少,才使花旗銀員工貢獻度更加突出。

臺灣銀行以509.3萬元位於第六名,第七名後依序為泰世華銀的461萬元、北富銀的426.5萬元、中信銀的423.6萬元、王道銀的408.1萬元。

總計第1季前五大員工貢獻度銀行,平均每位員工貢獻金額都超過600萬元,第六名到第十名也都超過400萬元。整體來看,每一位銀行員平均貢獻獲利超過200萬元的國銀,共有27家,去年同期則僅有25家。

另外,京城銀以及上海商銀也因為員工人數較大型金控來得少,使員工貢獻度過往都排名在前段班。

 
外幣存款連三月寫新高 4月底餘額衝14.5兆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降息預期淡化,美元雙率持續高位,推升國銀外幣存款量。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4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4兆5,002億元,已連三個月「月月寫新高」,累計前四月大增4,756億元刷史上同期次高。史上新高是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時,當年前四月暴增了7,082.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若以4月期底美元匯率32.542元換算,美元計價的外幣存款量卻是不增反減。

據數據顯示,4月底外幣存款餘額是4,456億美元,4月續減17億美元,連二衰,累計前四月減少107億美元,意味這波外幣存款量飆升,恐都是美元升值而推升的「虛胖」。

金管會官員解釋,4月美元計價的外幣存款量持續衰退,主因是客戶支付貨款、財務操作及資金調度,如各企業戶開始因應配發股利而將美元存款,改為配置新台幣存款,壓抑了外幣存款量能;銀行主管則說,也觀察到企業戶將部分外幣存款轉向投資高收益海外債。

那麼,外幣存款量後市會續增嗎?一家大型民營銀行認為,市場對聯準會降息預期淡化,美元利率仍處高檔下,估外幣存款量將維持高水位或緩升;但另一家公股行庫則表態,5月美元已略為回檔,後市仍有諸多變數。

金管會從2004年開始統計國銀外幣存款數字,這18年來,以2022年美國開啟暴力升息,使外存全年大增1兆7,584億元,年增額創史上最大量;2023年暫停升息後,全年外存量僅增加2,285億元,增額僅是2022年全年的13%。

2024年市場預期美元雙率將續持高位,似有重現2022年外存量大增光景。4月底外幣存款餘額14兆5,002億元,月增1,918億元或1.3%,年增7,962.8億元是2023年一整年的3.4倍,更達到2022年高峰的四成,年增攀升到5.81%的近八個月最高。

再進一步以前十大外幣存款行來看,4月底年增率持續雙位數成長者,是中信銀、北富銀、臺銀和合庫四家銀行,又以中信銀年增16.4%、北富銀15.5%、臺銀13.5%較上月走升,成長動能未減。

4月底前五大外幣存款行,全擠入「兆元俱樂部」,是史上單月最多家登上「兆元榜」者。前五大是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臺銀和玉山銀,其中臺銀以221.5億元擠掉玉山銀排名第四大。

4月底前五大外幣存款行是,中信銀1兆4,560億元居冠,兆豐銀1兆1,862億元,北富銀1兆1,284億元,臺銀1兆325.6億元,玉山銀是1兆104億元。

 
以物抵債 開發票有眉角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債權人為保全債權,自行拍賣或變賣債務人的動產抵押物,若債權人、債務人都是使用統一發票的營業人,都應開立銷貨發票給買受人及債權人。

高雄國稅局舉例,債權人甲貿易商為保全債權,將乙貿易商設定動產抵押權的車輛,公開拍賣給丙公司,拍定價格100萬元。

甲、乙皆為使用統一發票的營業人,甲公司應開立銷售金額(含稅)100萬元的發票交給丙公司;在收到丙公司支付價金時,則要通知乙公司,開立銷售金額統一發票100萬元給甲公司,作為進項憑證。

國稅局解釋,依規定,債權人為保全債權,自行拍賣或變賣債務人的動產抵押物或質押物,屬於《營業稅法》規定,將貨物所有權移轉給他人以取得代價,屬於銷售貨物行為,應依法開立銷售憑證交給買受人(即前述案例的丙公司)。

 
華航永續環境 挺山林共生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華航空(2610)昨(24)日宣布再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合作,擴大認養南庄5.25公頃山林地15,000棵台灣櫸及台灣杉,並新增加里山步道維護與志工合作,以行動支持山林共生及與原住民社群共好共榮理念,不僅呼應國際強化碳匯功能趨勢,亦落實里山倡議精神。

為積極部署擴大認養計畫,華航總經理高星潢曾於今年2月訪察南庄造林地,資深副總經理賴銘輝也於昨天率團隊前往,主持認養標誌揭牌暨植樹儀式,透過親手植樹象,徵全體員工支持台灣永續林業及森林環境。

華航支持國家永續林業政策,維護環境生態永續,實質幫助原民部落工作機會與經濟穩定,不僅促進原鄉部落發展里山經濟,也增加原民青年回歸部落及文化傳承,兼具環境面、社會面、經濟面、文化面等多重ESG永續效益。

2022年華航響應「森愛桃園-桃園市生態城市造林計畫」,2023年首次參與國家級永續林業專案,認養苗栗南庄近2公頃林地,種植超過4,000棵碳吸附能力佳的台灣原生樹種「台灣杉」。根據國內研究資料顯示,林木成熟為林後,一年碳吸附量可達32公噸。

華航今年再與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合作,擴大認養面積5.25公頃,為2023年三倍之多、種植株數達15,000棵 ,為豐富生態樣貌,種植樹種從「台灣杉」擴及至「台灣櫸」,全力支持國產材暨永續林業政策、生物多樣性保育,共計造林約2萬棵樹植,華航全球員工平均每人種下超過一棵樹苗。

華航今年新增認養「加里山步道大坪段0-0.3K」步道維護與設施新設任務。加里山步道為熱門登山健行地點,長年吸引大批遊客,部分路段因踩踏有土石流失、樹根裸露情形,華航將與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當地賽夏族運用原住民傳統智慧與自然工法,以就地取材、融入自然環境方式進行修復,期盼提升遊客對森林保護的認識,進而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