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1/16 第60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去年對外投資額創高 金額449億美元成長90%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台積電(2330)持續進行美國、日本海外布局,以及鴻海、世界先進等海外投資大案,經濟部投審司昨(15)日指出,2024年全年核准對外投資金額逾449億美元,繼2023年後,連續二年再創歷史新高,年增90.57%。

經濟部分析,近年對外投資金額大幅成長,是反映台商面對國際供應鏈重組局勢,強化國際供應鏈關鍵角色,2024年核准大案包含台積電增資美國亞利桑納州125億美元、日本熊本廠52億美元、英屬維京群島TSMC GLOBAL LTD. 80億美元進行外匯避險等案。

其他大案還有文曄科技以39億美元收購加拿大FUTURE ELECTRONICS INC.全數股權、鴻海精密26億美元增資新加坡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世界先進以24億美元投資新加坡VISIONPOW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PTE. LTD等。

經濟部指出,2024年全年核准對外投資件數為782件,年增37.68%;投資金額逾449億美元,年增90.57%。

2024年全年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326件,年增39.91%,投資金額計87億美元,年增57.42%,其中投資金額較大者為新加坡、越南及馬來西亞。

在對陸投資方面,經濟部投審司指出,2024年全年核准對大陸投資件數310件,年減5.49%;核准投資金額計36億美元,年增20.33%。

 
產創投抵支出上限升至20億 租稅優惠再加碼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15)日初審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擴大投資抵減租稅優惠適用範圍,其中針對投抵支出金額上限,原本為10億元,政院版草案提高至18億元,昨日朝野達成共識再拉高至20億元,盼促進業者加碼投資。

產創條例第10條之1(智慧機械、5G等投資抵減)已於2024年底屆期,立法院經委會昨日排審相關修法,朝野對修法立場歧異不大,主要癥結點在於支出上限是否再提高。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表示,產創條例第10條之1投抵的支出金額上限,經過政院協調後所提版本是從原本10億元提高至18億元,能不能再提高至20億元?只差2億元,對稅收是否會有很大影響?政府不能大方一點?

財政部次長李慶華表示,從過去執行結果,適用投抵支出金額在10億元以下,僅有少數大廠會超過,實際上多數廠商購置機器設備不會一次購足,都是分批、分階段購入,提高至18億元,應該是多數都夠用。李慶華表示,經過評估,若拉高至20億元,增加稅損約3億元。立委認為稅損不大,反而能吸引投資,朝野經過討論,決議拉高至20億元。

此外,有部分立委質詢是否擴大到人才投資抵減、以及第23條有關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投資新創租稅優惠、個人投資新創租稅優惠是否還要擴大等等,但經濟部及財政部皆認為,已給了相當優惠或者有重複之虞,不符合政策目的,因此其餘條文皆維持政院版本。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表示,為發展AI產業,國科會投入上百億元,還在台南沙崙建置算力中心,為何產創條例修正案預估帶動AI投資僅72億元,遠遠不如智慧機械的440億元?對此,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回應,72億元只是購置設備金額,帶動潛在投資可能多達十倍、20倍。

經濟部表示,為鼓勵加速產業雙軸轉型,第10條之1設備投資抵減配合產業數位化、低碳化所需,增加適用範圍,除保留智慧機械項目並提高智慧化層次、5G系統及資安項目外,也新增AI及節能減碳項目。

 
撥補台電經費恐被砍 經部:思考漲電價、舉債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2025年及2024年度追加預算共2,000億元撥補台電,在野黨揚言全數刪除,外界關切台電如何因應。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昨(15)日表示,調漲電價、舉債都是方向,但電費調漲事關重大,台電也舉債得差不多,空間有限,經濟部須再思考後續因應。

立法院經濟、財政委員會昨日聯席審議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朝野立委關切水電價調漲,連錦漳當場說明,過年前油、氣價格都是凍漲;至於水價是奉政院指示檢討,檢討不代表就會漲。他強調,水電價調漲都必須經過審議會同意,都要考量經濟及民生狀況。

民進黨立委李坤城表示,台電去年追加預算1,000億元及今年度撥補預算1,000億元,在野黨已揚言全數刪除,經濟部要用最壞打算應對,他問「要電費調漲,要舉債嗎?」

連錦漳說,「這個都是一個方向」,經濟部要好好思考,電費調漲事關重大,台電也舉債得差不多了。

李坤城又問,台電會不會倒?連錦漳說,「不可能讓台電倒」,台電已提財務改善計劃。

 
縮小對美貿易順差 我將擴大採購天然氣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川普2.0來了,我對美國貿易順差大幅擴大,恐被川普盯上,朝野立委關切我國如何因應。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昨(15)日表示,現研議擴大對美採購天然氣,我國也會擴大參與今年5月舉辦「Select USA」活動,同時協助受關稅衝擊的台廠轉移陣地。

立法院經濟、財政委員會昨日審議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質詢,川普即將上任,將祭出高關稅,2024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到649億美元、創新高,成長83.5%,恐會被列為提高關稅對象,他問經濟部如何因應。

連錦漳表示,我方會向美方溝通,因為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主要是中間財,對於美國經濟是有利的。

郭國文則說,這根本無法縮減川普在意的貿易順差,經濟部要去思考能去跟美國買什麼東西?連錦漳回答,有在研議買天然氣。

連錦漳也提及,我國很多ICT、汽車零組件業者先前配合客戶要求,將生產線遷移到墨西哥,現在墨西哥也要被加徵關稅,經濟部協助業者將生產線遷移至美墨邊境,向美國靠近。

此外美國政府近日宣布將進一步限制AI晶片和技術出口,將分三級管制,第一級關鍵盟友和夥伴包括台灣等18國,不受任何限制。

經濟部昨日對此回應表示,美方應該是對我政府的管制作為以及業者法遵情況具有信心,經濟部會持續協助我國業者,了解美方相關管制法規以及趨勢。

 
台美經貿新局 經部挨批因應慢
記者林海、賴昭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於下周就職,朝野立委關切經濟部對於台美經貿新局是否已有所預判因應,但經貿官員表示仍在評估中,至於要如何擴大對美採購減少我對美貿易順差,官員則說除了採購天然氣,目前沒有其他方式。立委對經濟部的態度大呼訝異,提醒此事是重中之重,否則台灣可能被(川普)鎖定。

立法院經濟、財政委員會聯席會議昨審議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質詢指出,川普廿日就要上任,而拜登政府與台灣簽署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方向是要走向自由化,但川普卻可能拉高關稅,牴觸自由化,台美貿易倡議即將走向第二階段深水區,包括勞工、環保、農業等方面,是否還走得下去?

曾任駐美代表處經濟組長的貿易署副署長劉威廉說,這部分要等川普上任後才知道。郭國文回問,「你都沒有評估,不會吧,還在等?」你已預期到人家政策方向是這樣,還無法回答台美貿易倡議能否持續,「沒有做評估,我有點訝異耶。」

下月底將退休的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則說,面對川普可能提升關稅,經濟部都有做研議,但主要是針對哪些廠商會受影響。

郭國文質疑,拜登和川普一個是自由化、一個是提高關稅壁壘,一個採取自由化方式、一個走經濟民族主義,兩者完全不同,怎麼會毫無政策判斷?川普會想調高關稅,主要是要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去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六四九億美元,比前年成長百分之八十三點五,台灣是否會成美國針對的對象?劉威廉說,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都是中間品,對美國經濟發展有利,經濟部也會盡力與美方溝通。

但郭國文說,中央銀行在立院財委會對此已提出明確評估,要平衡貿易順逆差,一個是買武器、一個是買農產品,一個是買能源天然氣。連錦漳指出,我方和美國的能源合作有在研議,五月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也會擴大投資團赴美,而除了購買、投資,也會有ICT(資通訊)、電動車產業在美墨之間投資的討論。

縮小順差 目前只有買天然氣

郭國文追問,除了對美購買天然氣以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連錦漳說,「目前沒有」。郭一聽,拉高音調連續三次反問「目前都沒有」,接著對連錦漳說,你退休前要告訴部長郭智輝,這個問題是最重要的,「否則我們很可能被鎖定」。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則說,郭智輝曾說,川普任期僅四年,影響不大,是否看衰共和黨不會繼續執政,還是認為川普政策影響全球不大?部長言論令人擔憂。

連錦漳回應,身為國際的一員,任何國際情勢改變都要戒慎恐懼的好好評估,川普有他的想法,台灣有既定政策。但他也說,沒有評估川普的影響力有多大,只有根據國際情勢走向,評估國內政策要按照原來步驟往下走。

 
水價漲4成? 經部次長:檢討不代表會漲
記者江睿智、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規畫撥補台電兩千億元,在野黨揚言全數刪除,針對台電如何因應,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昨說,調漲電價、舉債都是方向,但電費調漲事關重大,台電也舉債得差不多,空間有限,經濟部須再思考後續要怎麼因應。

立法院經濟、財政委員會昨開聯席會議審議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朝野立委關切水電雙漲,連錦漳說,過年前油、氣價格都凍漲;至於水價是奉政院指示進行檢討,但檢討不代表就會漲。他強調,水電價調漲都必須經過審議會同意,都要考量經濟及民生狀況。

民進黨立委李坤城表示,台電去年的追加預算一千億元及今年度撥補預算一千億元,在野黨已揚言全數刪除,經濟部「要電費調漲,要舉債嗎」?連錦漳說,「這個都是一個方向」,經濟部要好好思考。

李坤城追問,台電會不會倒?連錦漳說,「不可能讓台電倒」。台電已提財務改善計畫,包括調整燃料成本;會觀察川普上任後國際能源價格有沒有下降空間,也會責成台電提升行政效率、資產重整。

連錦漳指出,這兩千億元是要補貼民生用電,若沒有這兩千億元撥補,台電「財務上會很困難」。水價方面,朝野立委關切,媒體報導指將漲四成,經濟部有調整方案嗎?連錦漳說,水價已卅一年沒漲,行政院長卓榮泰是說去研究,要調漲一定是審慎規畫檢討,水公司在三個月內提方案,且須經審議會討論,沒有像外界說要漲到多少,漲四成是空穴來風、臆測。

 
為CoWoS站台!黃仁勳今訪矽品 傳將私下拜會台積電
記者李孟珊、簡永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3711)投控旗下矽品潭子新廠今(16)日下午開幕,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成為揭牌特別來賓,是黃仁勳首度來台灣為供應鏈夥伴新廠開幕揭牌。業界認為,近期CoWoS砍單傳聞四起,黃仁勳現身矽品新廠開幕力挺供應鏈,棒打空頭意味濃。

日月光投控昨(15)日證實黃仁勳將參與今天下午矽品台中潭科新廠開幕典禮,成為黃仁勳此次台灣行第一場公開行程。有消息傳出,黃仁勳今天上午也會率領輝達研發團隊私下拜會台積電,由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及領導研發和北美業務的共同營運長米玉傑,與副共同營運長張曉強等人負責接待,但未獲得證實。

消息人士指出,黃仁勳私下拜會台積電,聚焦輝達急欲加快時程的矽光子及CPO(光學元件封裝)時程,同時交換台積電布建CoWoS的進度,並在矽品新廠開幕典禮公開現身,在在顯示輝達對台灣半導體夥伴的重視,而先進封裝成為黃仁勳此行與供應鏈交流的重點,在近期CoWoS砍單傳聞不斷下,棒打空頭意味濃。

業界指出,黃仁勳過往都是在國外和台灣封測廠接觸訂單等事宜,此次是第一次親自來台拜訪日月光集團台灣廠區,並與矽品董事長蔡祺文共同為新廠啟用揭牌,透露日月光集團與輝達密切合作的關係,將攜手共創AI晶片的新時代。

矽品與輝達長期合作,除了是輝達指定先進封裝的外包供應商,近期也積極切入先進測試領域,目前已經有部分機台進駐,搶食晶圓測試與老化測試的相關訂單,期望爭取一條龍式的服務,有助日月光集團今年先進封測業績更上層樓。

法人分析,AI晶片需求暢旺,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搭配CoWoS先進封裝供不應求,即便積極擴產仍無法即時滿足客戶需求,因此台積電將部分產能訂單外包專業封測廠,矽品與輝達是長期合作夥伴,預期可承接較多來自台積電的外溢訂單。

矽品近期也積極獵地,包括斥資37.02億元,取得明徽能源的雲林斗六廠房與土地,以及中科彰化二林園區土地使用權。去年10月以來,矽品持續建置產能,包括花費61億元取得愛德萬測試設備、17.32億元取得東京威力科創(TEL)設備、17.76億元取得萬潤17.76億元設備,其他還有廠務與機電等工程。

 
國際財經要聞
馬斯克挨告 當年逾時披露推特持股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十四日向法院控告億萬富豪馬斯克,指他在二○二二年收購推特公司(Twitter)股權達百分之五時,隱匿消息逾時不公布,損及大眾投資人權益。

路透報導,美國證管會向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提告表示,馬斯克隱匿逾時十一天才公布最初所購買的推特百分之五普通股,已違反聯邦證券法。

美國證管會規定,投資人對一家公司持股比率超過百分之五時,須在十天內公布資訊;在馬斯克的案例中,依規定他應在二○二二年三月廿四日之前揭露消息。

證管會表示,馬斯克以犧牲毫無戒心的投資人為代價,以人為操作低價,購買了價值逾五億美元的推特公司股票,到二○二二年四月四日才披露他買股消息,而那時他已擁有百分之九點二的推特股分。

美國證管會表示,消息披露後,推特股價上漲百分之廿七以上。

證管會提起訴訟,旨在迫使馬斯克支付民事罰款,並返還他的不當得利。

馬斯克最終在二○二二年十月以四百四十億美元收購推特。

馬斯克的律師史派洛表示,證管會的訴訟是對馬斯克多年騷擾行動的結果。他說,「馬斯克沒有做錯任何事」。

 
印尼突降息 放手拚經濟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印尼央行15日意外宣布降息,儘管金融市場波動導致印尼盾大幅貶值,央行仍恢復貨幣寬鬆路線,以刺激這個東南亞最大經濟體成長。

路透報導,印尼央行把基準利率調降1碼至5.75%,為去年9月來首次降息,且降至逾一年來最低。

這出乎路透訪調的30名經濟學家所有人預料,由於美元走升對印尼盾構成向下壓力,30名經濟學家都預測央行將按兵不動。央行同日也分別將存款機制利率和貸款機制利率調降1碼至5%和6.5%。

央行總裁瓦瑞耀表示:「現在是降息的時候,以創造更好的成長。」他並表示,央行將「監看是否有進一步支持經濟成長的空間」,暗示央行可能還會採取更多措施,來刺激經濟。

瓦瑞耀表示,這次降息的主因是因為有跡象顯示,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且到2026年為止的低通膨展望,也提供了政策寬鬆的空間。雖然美國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在,但央行已更能夠評估印尼經濟會受到的影響。

印尼通膨率持續保持溫和,12月年增率為1.57%,接近央行目標區間1.5%-3.5%的下緣。

央行表示,2024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料將略低於央行預期區間4.7%-5.5%的中點,2025年的預測區間也從原來的4.8%-5.6%,下修至4.7%-5.5%,因為家庭消費和出口預料將疲軟。

 
英特爾創投分家 拚募資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特爾(Intel)表示,計劃將旗下創投事業「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獨立出去並更名,便於向外部投資人募資,但英特爾仍將是「新公司的主要投資人」。

英特爾14日在新聞稿中說,「獨立營運預料將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屆時英特爾資本將冠以新名運作。現有的英特爾資本團隊將轉移至新公司,並在過渡期間維持正常的業務運作。」

英特爾資本成立於1991年,目前持有逾50億美元資產。是矽谷聞名的創投機構。大企業之下設立創投部門,預算來自集團內部,這種作法在當年堪稱獨樹一幟。英特爾資本過去30年間對其他企業的投資超過200億美元,重心擺在支持能推動PC和伺服器產業發展的技術,這兩大領域仍是英特爾主要的營收來源,投資對象包括艾司摩爾(ASML)、紅帽(Red Hat)和VMware公司。

這種模式在矽谷以及其他產業中也被廣泛複製,包括Google、微軟、Salesforce等科技公司,連聯合利華和BMW等非科技企業都紛紛投入這個領域。

但英特爾也不是第一家將投資部門分拆出去的科技公司。

早在2011年,德企思愛普(SAP)就將旗下創投部門SAP Ventures獨立為一家新公司,後來更名為Sapphire Ventures。

 
Meta裁員5% 瞄準墊底員工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臉書母公司Meta正在裁員約5%,主要裁撤績效表現最差的員工,但也計劃聘僱新人補上空缺職位。

在一份發給所有員工的內部備忘錄中,執行長祖克柏表示:「我已決定提高績效管理標準,更快地淘汰表現不佳的員工。」他還說,要讓公司邁向聚焦於AI、智慧眼鏡和未來社群媒體的「高強度年」(intense year)。

截至9月,Meta聘僱約7.2萬人,代表這一波裁員將影響3,600人。

祖克柏說:「我們通常會讓在一年內未達預期者出局,但在這一輪,我們會進行更廣泛基於績效表現的裁員。」知情人士透露,這輪績效考核周期預期會在2月結束。

在美國被裁的員工預期會在2月10日收到通知,至於在其他國家的員工則會較晚被告知。祖克柏說,公司將依過去的做法,發給一大筆遣散費。

祖克柏曾宣告,2023年是Meta的「效率年」,接著宣布裁員1萬人的計畫。現在他調整說法,表示基於績效的裁員目標是確保公司擁有「最強的人才」,且能「引入新人」。

備忘錄顯示,Meta預期在當前績效周期結束前縮減人力10%,其中包含2024年約5%的裁員。

祖克柏上周宣布一系列政策調整,包括停止平台上的事實查核機制、終止許多員工多元化與包容措施,並且調整「仇恨行為」政策,允許有關討論移民、女性、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者的措辭更有彈性。祖克柏此時正努力改善與候任總統川普的關係。

今年開年以來,Meta並非是唯一宣布進行績效裁員的公司。微軟據報也在裁員,裁撤表現不佳的員工。另有消息人士透露,連負責資安、體驗與裝置、銷售、以及遊戲等部門的人員,也將丟掉飯碗。

 
麥肯錫示警:富國生育率崩跌 勞動力告急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許多最富裕經濟體近年來出生率驟減,若欲維持過去數十年來生活水準成長速度,其勞動生產力必須比現在提升至少一倍。

麥肯錫15日公布報告,調查出生率下滑對經濟的影響後發現,英國、德國和美國的勞動生產力增速必須提升至過去十年來的一倍,才能維持1990年代以來生活水準的成長速度。

另外,法國和義大利若要維持1997-2023年間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增速,生產力得在未來30年提高至目前的三倍,西班牙則須在2050年前將生產力提高至目前的四倍。

這份報告凸顯出生率下滑對全球最富裕經濟體的無情衝擊,這些國家將難以招架工作年齡人口縮減所帶來的影響。根據麥肯錫計算,西歐國家工作年齡人口比率下滑,將在未來25年使人均GDP減少1萬美元。

報導指出,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目前住在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率2.1的國家,而包含日本、義大利和希臘在內的幾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以及中國大陸和許多中、東歐國家,人口也均在萎縮。

OECD去年也曾警告,出生率下滑形成對「未來世代繁榮的風險」,並敦促各國政府為「低生育率未來」預做準備。

麥肯錫表示,更多國家必須借鏡日本,鼓勵人民延長工作壽命。

日本65歲以上人口的勞動參與率為26%,高於美國的19%和法國的4%。然而,日本人雖然工作壽命較長,其人均GDP過去25年的成長幅度,僅略高於美國的三分之一。

據麥肯錫計算,德國若要保持生活水準目前增速,每位工作人口每周工時需增加5.2小時,或者,15-64歲的工作人口的比率,必須比目前的近80%增加約10%。西班牙和義大利則必須將勞動人口占整體人口比率提升10%以上。

相較下,由於英國和美國的人口數據展望較佳,欲維持生活水準增速所需增加的工時較少。

這份報告指出,「人口下滑殘酷且嚴峻,一旦發生,提升勞動生產力就變得至關緊要」。而儘管一些經濟學家相信,生成式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技術將提高生產力,但至今仍無這方面的顯著跡象。

 
美通膨趨緩…降息機率增 市場押注聯準會6月有動作
編譯湯淑君、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上月通膨率回升,反映汽油價格大漲,但其他物價和服務價格漲勢趨緩,使剔除食物與能源的核心通膨率低於預期,激勵美股15日早盤開高走高,道瓊指數大漲逾600點,美債殖利率應聲下滑。

勞動統計局15日公布,美國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11月攀升0.4%,過去一年來升幅達2.9%,兩個數據都與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家原先所預估的一致。

整體CPI不論是月升幅或年升幅,都比前一個月的數據高,不過剔除食物和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從前月的3.3%趨緩至3.2%,低於預期的3.3%。核心CPI月增率為0.2%,也比預期低0.1個百分點。

聯邦資金利率期貨顯示,投資人15日估計,Fed今年底前有接近五成機率將降息兩次,首次行動可能在6月。

美股三大指數15日早盤齊揚,道瓊一度勁揚620點,美債殖利率跌破4.7%。

上月整體CPI升高,主因是能源價格勁升2.6%,尤其受汽油價格大漲4.4%驅動。食物價格同步上漲,上月漲幅達0.3%。食物價格在2024年漲2.5%,能源價格全年則下跌0.5%。

約占CPI三分之一權重的居住成本,上月漲0.3%,全年漲4.6%是2022年1月來最小年增幅。

整體而言,這份CPI報告優於預期,但仍顯示聯準會(Fed)要把通膨率壓回2%目標,尚待努力。一年前的此時,整體通膨率為3.3%、核心通膨率為3.9%。

本周的通膨數據,包括日前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可望使Fed本月稍後舉行決策會議時維持利率不變。

去年夏末,失業率升高和招聘趨緩,促使Fed啟動降息循環,把聯邦資金目標區間降至4.25%~4.5%。但上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大幅超越預期,失業率降至4.1%,加上通膨數據持續數月頑強不屈,近期降息機率渺茫。

同於15日公布通膨數據的英國,同樣出現通膨降溫的趨勢,緩解今年以來困擾英國資產的擔憂,英國公債價格也反彈回升。 去年12月CPI年升2.5%,比前月的2.6%減速,是三個月來首見,也符合市場預期。

10年期英債殖利率下跌16個基點,創2023年以來最大跌幅,至4.74%。美國通膨數據低於預期,也加劇了英債的漲勢。數據公布後,交易員也提高對英國央行今年降息的押注,預計今年全年料降息54個基點,而前一天僅預期調降不到40個基點。

 
要聞
輝達積極推動實體 AI 首度投資本土新創
記者李珣瑛、鐘惠玲/新竹、台北報經濟日報
輝達積極推動實體AI發展,台灣新創公司宇見智能科技(MetAI)近期完成400萬美元的種子輪募資,獲得輝達青睞注資,成為輝達首次直接投資的台灣新創。

宇見智能科技成立於2023年1月,同年6月即加入輝達Inception新創計畫。此次宇見智能科技募資,自動化設備大廠廣運(6125)與通路商所羅門(2359)也參與認購,其中,廣運投資4,800萬元,所羅門則沒有對外評論這項投資案。

宇見智能科技標榜利用獨創的生成式演算法,結合AI和3D技術,打造專為智慧製造、智慧物流與產業數位轉型設計的AI解決方案。

宇見智能科技去年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與廣運、所羅門等夥伴,共同展示創新生成式模型技術「即時 3D 模擬生成智慧物流場域」。該公司的技術可在短短數分鐘內自動生成擁有物理正確性的合成資料,以及可模擬的數位孿生環境,協助產業解決智慧製造和物流產業中數據不足及模擬整合的難題,加速實現工業4.0、工業元宇宙落地數位轉型。

宇見智能科技透過獨家的生成式模型,將廣運結合自主操控機器人、移動機器人與視覺 AI 系統所設計的智慧物流中心,在輝達Omniverse 平台上實現。透過將廣運、所羅門和中光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全面整合,打造全新的數位孿生智慧物流模擬場域。

宇見智能科技表示,其技術可快速、自動生成可直接模擬的虛擬環境,僅需輸入2D規劃圖檔或CAD檔案,以及相關使用者自定義參數,即可自動生成對應的可模擬物件在正確規劃位置上,在完整可模擬的數位孿生環境中,生成具物理特性的倉儲物流設備。

廣運總經理柯智鈞表示,有鑑於人形機器人將於未來三至五年發展成熟,該公司勢必將在此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廣運今年在「智能搬運部」建置機器人小組。

 
鴻海衝機器人結盟陸指標廠 攜手優必選大搶商機
記者林宸誼、吳凱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集團衝刺機器人再出招,昨(15)日宣布攜手大陸機器人製造大廠優必選,就人形機器人在智慧製造領域應用建立全方位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投入人形機器人在真實製造場景的測試驗證及技術創新等工作。

業界看好,鴻海集團透過「廣結盟」的方式,大力投入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望擴大搶食商機。

優必選為大陸人形機器人指標大廠,獲騰訊、科大訊飛等AI大廠入股。IT之家報導,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 ,目前已在鴻海旗下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實訓」工作,成功驗證人形機器人在物流場景中的應用可行性,在接下來第二階段,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將進入富士康河南鄭州車廠實訓。

根據協定內容,基於富士康當前需求,優必選進行應用場景選擇和技術適用性研判,在搬運、分揀、打膠、品質檢查、影響勞工健康,或者其它合適工位進行測試及落地應用。

此外,針對建立未來「關燈工廠」,富士康與優必選將共同成立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聯合攻關專案。雙方致力於進一步提升人形機器人運動、感知和決策能力,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智慧製造行業解決方案落地。

同時,優必選利用在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方面的領先技術,協助富士康升級製造智慧化,打造高度智慧化、柔性化的生產線,推動機器人工廠建設。富士康致力於將優必選工業級人形機器人解決方案引入生產線,以進行生產製造過程中的相關工作智慧化。

最後,富士康與優必選,還將共同建立專注於智慧製造業的人形機器人聯合實驗室,雙方共同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建設人形機器人聯合實驗室,進一步探索和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製造產業中的應用。

鴻海是台灣大型電子代工廠中,最早大規模布局機器人領域的廠商,由於用工需求龐大、中國大陸勞動成本持續上升及招工不易等原因,讓當時執掌鴻海集團的創辦人郭台銘豪氣喊出,希望在2014年打造百萬機器人大軍的目標;而在服務領域,鴻海先前也與日本大廠軟銀(SoftBank)合作,推出類人機器人「Pepper」。

此外,鴻海與凌華合資的法博智能(FARobot),推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軟硬體方案。據悉,法博智能的機器人已打進台灣最大化纖業者的工廠產線,並導入面板廠。海外市場也切入美系半導體廠位於馬來西亞的後段封裝測試產線。

 
16奈米以下製程晶片 拜登擬列管
編譯劉忠勇、易起宇、記者鐘惠玲/聯合報

知情人士透露,距離卸任只剩幾天的美國總統拜登,計畫最快十五日公布加強管制先進晶片的更多規定,這次將矛頭對準台積電、三星電子及英特爾(Intel)等晶片製造商。

彭博資訊報導,根據規範草案,所有以十四奈米或十六奈米以下製程生產的晶片,都將納入三級制的的全球晶片管制之列,必須先取得政府許可證,才能銷往中國大陸和其他受管制的國家。

除此之外,荷蘭政府昨天宣布,將從四月一日起擴大對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荷蘭貿易部發言人說,偶爾會因技術發展而小幅修改規則,並未在聲明中提及美國的出口管制,但消息人士表示,這些措施就是為了配合美國去年十二月更新的管制措施,包括擴大限制技術範圍至度量衡和軟體,以及對以大陸為主多家晶片廠施以限制。半導體設備製造公司荷商艾司摩爾(ASML)表示,預計不會影響其業務。

針對華府有意擴大半導體製程出口管制範圍,由七奈米擴及至十六/十四奈米成熟製程,國內業界關注對台積電拓展大陸業務的影響之際,也憂心不少台灣IC設計廠也恐掃到颱風尾。業界人士分析,由於七奈米製程成本較高,確實還有不少應用產品現在仍採用十六/十四奈米製程生產,基本上也未區分是否含有美國相關技術成分才受管制,大部分業者都遵照美國政策安排。

知情人士指出,新規範主要針對更高階的處理器,特別是中國大陸企業設計的AI加速器,只不過這次規範的範圍比美國政府官員原先告知台積電所涵蓋的更廣。最新措施將尋求鼓勵台積電、三星電子、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需更審慎評估客戶,並且增加實地查核。

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先前意外遭祕密轉售給被列黑名單的華為。知情人士透露,華為裝置中發現台積電晶片後,美國商務部已要求台積電停止為大陸客戶生產七奈米以下製程的晶片。

 
祥碩砸129億併購日本Techpoint 壯大車用布局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華碩(2357)集團旗下高速傳輸介面業者祥碩(5269)昨(15)日宣布以每股20美元併購日本IC設計公司Techpoint, Inc.全數股權,以Techpoint昨日收盤價1,160日圓推算,溢價幅度170%,合計斥資3.9億美元(約新台幣129億元),預計第2季至第3季完成交割,正式揮軍車用市場。

祥碩總經理林哲偉表示,收購Techpoint是公司策略發展中的關鍵一步,將擴展公司的業務組合並加速獲利成長,且由於Techpoint團隊在車用和安防產業建立領先的影像連接技術,與祥碩的高速傳翰解決方案相輔相成,期待與Techpoint團隊的人才密切合作,共同創新,推動技術進步。

祥碩昨收在平盤的2,045元,成交量1,108張。

林哲偉說明,由於Techpoint在美國有據點,可以讓祥碩市場布局更寬廣,同時使公司跨出PC、消費性電子領域,進入車用領域,加上Techpoint是每年穩定獲利的公司,將挹注祥碩業績動能。法人估計,待成功收購後,Techpoint每年將可貢獻祥碩EPS約7-8元。

Techpoint主要從事監控攝影機和車用攝影機系統的混合訊號IC的設計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安裝在攝影機上的傳輸半導體和安裝在數位錄影機(DVR)上的接收半導體,公司也參與設計和銷售高解析度影像傳輸介面(HD-TVI)半導體(Tx)和圖像接收半導體(Rx),主要用於監控攝影機和車用攝影機的高解析(HD)類比式攝影機系統。

祥碩看好,此次併購將擴展公司的產品組合,為客戶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在車用和安防等具有吸引力及成長潛力的終端領域創造新機會增加海外研發團隊及業務據點,貼近市場及客戶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提升祥碩的經濟規模,拓展新產業及新據點。

祥碩指出,此次將收購Techpoint的所有已發行股份,包括日本存託股份JDS的普通股,對應的完全稀釋後股權價值約3.9億美元,此交易獲得祥碩董事會和Techpoint董事會一致核准。

祥碩計畫以帳上現金作為此次交易資金來源,在獲得所需各國主管機關核准並滿足其他慣常的交割條件,包括取得Techpoint股東會核准後,交易規劃將在2025年第2季或第3季初完成。作為交易的一部分,Techpoint 的日本存託股份將停止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Techpoint將成為祥碩的全資子公司。

 
美擴大晶片禁令業界憂心 IC設計廠恐掃到颱風尾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媒披露美國拜登政府卸任前,有意擴大半導體製程出口管制範圍,由現行7奈米擴及至16/14奈米成熟製程,業界關注對台積電(2330)拓展大陸業務的影響之際,憂心不少台灣IC設計廠也恐掃到颱風尾。

業界人士分析,由於7奈米製程成本較高,因此現在確實還有不少應用產品是採用16/14奈米製程生產,而現在基本上也沒有區分是否含有美國相關技術成分才受管制,大部分業者都得乖乖遵照美國政策安排。

業者坦言,政治與經濟議題總是分不開,現在處於地緣政治環境之中,不只要看廠商本身的市場地位與技術實力,還要看後面的政治實體是誰撐腰。

而台灣的國際地位並不強,甚至某程度必須要倚靠更強而有力的支柱,所以對於台廠來說,雖然理論上並不直接受美國政府管轄,但形勢比人強,如果還想繼續做生意,對於美國政府的管制措施,實在是不能不理會,必須聽命遵守。

據了解,目前業界對於中國大陸供應16奈米或更先進製程的晶片,只要是偏向消費性應用,也沒有超過算力與晶片面積限制,其實仍可進行,並沒有受到太多箝制。

部分有受到管制者,產品於申請通過後也能夠放行。但若未來16奈米以下製程生產的晶片,都要經過有關單位審查才能出口,實際上恐怕等於其中大部分都不准供應給對岸,業者認為影響範圍可能不小,惟衝擊程度還是要等美方公布管制細節後,才能進一步評估。

另外,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同早先已經管制的更先進製程技術,業者提到,不管美方祭出再怎麼嚴格的把關措施,其實現在的漏洞還是在於白手套公司,也就是受到管制的廠商,部分透過在東南亞或美國等地設置公司,再迂迴下單,以取得落入管制條件的晶片,這足以讓美國政府相關防堵政策破功。

其實要提高強度,對於投片廠商進行更嚴謹的查核,並非全然做不到的事情,但半導體業者夾在兩頭打架的大象中間,還要面對自家股東,就會陷入更加為難的境地,美國再出招,恐怕會為相關半導體供應鏈的營運帶來不少挑戰與變數。

 
美AI資料中心大建設須採購本土半導體 台積電吃香
記者林薏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拜登政府14日發布的行政命令,助力美國本土AI資料中心進入屯墾大建設時代,也力推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量能,要求AI資料中心供應商採購「適當比率」的美國製造半導體,法人看好,將助威台積電(2330)美國廠產能利用率向上。

業界看好,台積電美國廠先進製程順利推進,良率優於預期,並坐擁輝達、超微等AI晶片廠大單,將成為AI資料中心供應商首選,受惠大。

外電報導,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為蘋果生產的晶片驗證已進入最後階段,最快本季啟動商用量產首批晶片。

 
美晶片禁令盯上成熟製程 台積、三星、英特爾恐受影響
編譯劉忠勇、記者鐘惠玲/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知情人士透露,距離卸任只剩幾天的美國總統拜登又要再針對晶片管制出招,這次將矛頭對準台積電(2330)、三星電子及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要把原本限制出口的晶片製程從現有7奈米以下,擴大至16/14奈米以下等成熟製程,意味將有更多種類的晶片銷售大陸將受限。

根據台積電上次法說會公布的資料,在去年第3季時,16奈米是其銷售占比第四大的製程,比重約為8%,僅低於3/5/7奈米製程。業界憂心,美國若把半導體製程出口管制範圍擴大至16奈米等成熟製程,台積電難逃影響。台積電今(16)日下午將舉行法說會,美方相關管制措施,也將成為法人關注焦點。

16奈米製程發展至今已是成熟技術,當初台積電是於2013年11月試產16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後續於2014年產出16奈米FinFET製程網通處理器。

之後台積電進一步推出16奈米FinFET強效版製程16FF+,並於2015年7月量產,並從2017年起為客戶開始生產汽車產業應用產品。而更具成本效益的16奈米精簡型製程技術16FFC是於2016年第1季進入量產,該製程同時進行晶片線寬微縮及製程簡化,因此可降低晶片成本。

彭博資訊報導,根據規範草案,所有以14奈米或16奈米以下製程生產的晶片,都將納入三級制的全球晶片管制之列,必須先取得政府許可證,才能銷往中國大陸和其他受管制的國家。

一般來說,以14至16奈米為門檻,將超出現有銷售限制所涵蓋的先進晶片的範圍。但知情人士透露,根據所擬規範,若晶片製造商的客戶屬於授權名單內的企業,且晶片設計符合相關條件,例如製造商位於美國、盟國或台灣,這些客戶可以證明其晶片設計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的約束。

或者,如果晶片的電晶體數量少於300億個,並且由規範中明確列出的可信公司負責封裝,這類晶片也不會視為受管制的高階晶片。

知情人士指出,從以上種種條件來看,新規範主要針對更高階的處理器,特別是中國大陸企業設計的AI加速器,只不過這次規範的範圍比美國政府官員原先告知台積電所涵蓋的更廣。

最新措施將尋求鼓勵台積電、三星電子、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需更審慎評估客戶,並且增加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此前,台積電生產的晶片意外遭祕密轉售給被列入黑名單的華為。

 
美AI資料中心啟動大建設 鴻海、廣達可望受惠
編譯簡國帆、記者林薏茹/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拜登政府AI政策「右手拿棍子、左手持蘿蔔」,繼日前對AI晶片出口設下三級新管制後,美國總統拜登14日再發布行政命令,將釋出六處聯邦土地供興建AI資料中心,並確保供電無虞,形同「傾聯邦之力」,要讓美國進入AI資料中心屯墾大建設時代。

業界認為,美國政府大動作強化本土AI基礎建設,宣告啟動AI資料中心大建設,在「美國製造」優先大方向下,鴻海(2317)在美製造量能最大,廣達(2382)也積極布局美國,兩大廠具地利優勢,率先受惠。

其中,鴻海深耕美國40年,設置近50座廠區,美國主要生產基地包括德州、威斯康辛州與俄亥俄州,並在加州聖荷西設立AI伺服器研發中心。

廣達也很早就進入美國設立生產基地,廣達執行副總楊麒令先前強調:「客戶在哪裡,廣達就接近客戶生產。」目前廣達在加州與田納西州的廠房都還有土地,可能會繼續擴產。

拜登政府卸任前夕,祭出AI晶片出口三級管制,給予業界約一年緩衝調整。多家法人機構發出美國新管制影響報告,直言對台積電及台積電大客戶如輝達(NVIDIA)、超微(AMD)、英特爾、邁威爾、博通等AI晶片廠構成壓力,需關注後續影響。

就在AI晶片出口管制進一步升溫,震撼全球之際,拜登14日再發布一道行政命令,要求國防部和能源部各釋出三處適合場址,供企業租賃、興建及營運資料中心,並確保這些資料中心取得充足潔淨能源供應,在美國境內「給出蘿蔔」。

拜登政府此舉目的是要加速AI基礎設施興建,強化AI國家安全,聯邦政府也將承諾加速資料中心興建審批流程。

這項行政命令內容指出,AI開發商使用聯邦釋出的土地,不只要全額負擔興建、營運及維持資料中心費用,也必須以潔淨能源滿足所需運算能力,避免用電成本增加。

 
國泰集團四公司 永續寫佳績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公布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結果,國泰金控(2882)旗下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從眾多金融業者中脫穎而出,獲選為排名前25%的業者,持續發揮金融業永續影響力。

國泰人壽為亞洲首家自主遵循聯合國「PSI永續保險原則」的壽險公司,亦作為「綠房東」為集團內外轉供超過3,000萬度綠電;國泰世華銀行推出亞洲唯一「永續績效連結薪轉」,創金融服務里程碑;國泰產險為產險業第一家取得「碳標籤」、「減碳標籤」雙標籤認證;國泰證券於「國泰證券App」設立永續專區、針對投資人推動「金融知識理財教育」。

國壽作為亞洲首家遵循聯合國「PSI永續保險原則」的壽險公司,於2024年成立董事會轄下「永續發展委員會」及「永續與品牌策略部」,強化永續治理架構;同時也是壽險業唯一連續六年蟬聯「公平待客績優」的業者。國壽作為「綠房東」,2024年為集團各總部、據點與辦公大樓「租客」轉供超過3,000萬度綠電,今年目標為全台50棟商業大樓提供使用綠電服務;指標性的台中烏日大樓為全台首棟「Net Zero淨零建築」。

國泰世華銀行透過議合、財務專業及各式商品服務,幫助海內外夥伴落實永續行動,成功於台灣、越南、新加坡、香港等地完成永續授信服務,更在台灣推出亞洲首見且唯一的「永續績效連結薪轉」商品,銀行與薪轉企業雙方決議永續指標,企業響應達標後,員工就能享受金融回饋(如存款利率更高等)。

國泰產險為台灣首家自行遵循聯合國 「永續保險原則(PSI)」之產險公司,將ESG議題之因應納入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推動綠色永續保險商品,為產險業第一家取得「碳標籤」、「減碳標籤」雙標籤認證的公司。

國泰證券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持續關注國際永續發展趨勢,並結合券商核心職能,落實多項ESG實際作為,如推出「台美股定期定額」、「國泰證券App」設立永續專區等。

 
產險去年保費2,702億創高 今年總額有望挑戰3,000億元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險業2024年簽單保費出爐,產險公會昨(15)日公布產險簽單保費2024年達2,702億元,創新高紀錄。相較2023年2,437億元,年增10.9%,其中,簽單保費成長率最高的是工程險168億元、年增五成以上。

此外,去年成長率第二高的是車險中的電動二輪車,簽單保費1.7億元,亦較前一年成長率超過五成。產險業者預估,今年全年簽單保費有機會挑戰3,000億元,其中火災保險、汽車保險、工程險以及責任保險成長幅度較高,約在5%至10%。

觀察全年各險種成績單,車險簽單保費達到1,148億元,占總產險保費2,702億元的47%。2024年新車銷售約45.78萬輛,雖較2023年微幅下滑,但產險業車險保費依然是持續在上漲。

產險業者分析,以每一年產險市場的成長率來看,今年的業績要衝上一成不難,且數字會非常接近3,000億元,若要突破3,000億元大關,恐要借助大環境的經濟表現,當經濟成長,例如房市佳時,買房人潮變多,住宅火險、地震險的投保率會明顯成長,或是買車人變多、投保車險也會增加。

另也有產險業者保守指出,今年以個人險部分如車險、住宅火險及旅遊平安險,可以樂觀期待成長,不過成長幅度應該會比2024年趨緩,以車險來說,2024年成長率約7.5%,今年可能會再下修。

另一方面,去年網路投保金額共計48億元,較前一年38億元增加10億,年增26%,其中旅平險表現最突出,全年達13.3億元,年增4.9億元、年成長58%。產險業者預估,隨著去年台股大漲超過兩成、旅遊熱度持續,業績不俗,預估今年會持續,網投旅平險業績銷售將有機會全年突破20億元。

自防疫險過後,產險業全力衝刺業績,產險公會理事長李松季曾指出,產險業花70年時間保費達1,700億元,從2019至2024年僅花五年時間,產險業保單收入增加千億元,今年產險業整體簽單保費年度可望達3,000億元,並喊話「3,000億元對產險業是起碼的成績。」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