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2/03 第60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台電撥補落空 電價恐漲6%…民生用電首當其衝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爭取台電2,000億元撥補預算恐落空,3月電價審議,民生電價將面臨調漲壓力。經濟部推演兩劇本,一個是電價按兵不動,先觀察國際能源價格走勢;其次是調漲電價,但事關重大,且若要讓台電財務上打平,平均電價要漲6.6%。

截至2024年底,台電累虧逾4,229億元,依據台電成本,電價平均仍需調漲約6.6%才能打平,因近年工業電價多次調漲現已超過台電發電成本,因此若這波調漲電價,預料將會以民生電價為主,包括住宅及小商店,若最後決定調漲,將是自2024年起電價連三漲。

經濟部在114年度編列撥補台電1,000億元,但在農曆年前,立法院已三讀、刪除這筆撥補預算;經濟部另編列113年度編列追加預算1,000億元,立法院對此案決議「由院長召集協商,協商後再行處理」,換言之,這筆千億撥補是否還有轉圜空間,立院本會期見真章,但外界並不樂觀。

此局勢令經濟部及台電進退兩難。一方面,台電去年虧損411億元、累虧4,229億元,但若仍有千億元救命錢支應,2024年將由虧轉盈餘589億元,累虧亦可降到3,229億元,台電尚可營運調度。二方面,該案如何處理,主動權仍是在野陣營,立院本會期開議,又適逢3月電價審議會前夕,因此難以決定是否要以調漲電價因應。

經濟部官員說,已要求台電先預測今年國際能源價格走勢,是否漲電價,「現還未到決定時候」。

據了解,對於2,000億元撥補未有著落,經濟部內部沙盤推演兩個方向。第一個選項是電價先按兵不動,再視國際能源價格走勢來判斷。惟在川普2.0時代,國際能源價格走勢不好預測,若由台電繼續舉債苦撐,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台電恐難以因應。

第二個選項就是調漲電價,但事關重大。若要讓台電打平,平均電價還要漲6.6%,若要讓台電有3%合理利潤,平均電價則要漲9.6%。外界預期,這波電價調漲將會以民生電價為主。

據台電財務報告評估,台電若未能拿到2,000億元撥補,以目前電價水準,預估2025年還要再虧損400多億元,建議適度調整「民生電價」,讓整體財務不再惡化。台電提及,民生電價330度以下用戶的每度單價比20年前低,以最低的120度來看,現行是1.68元,2004年則是2.1元。

俄烏戰爭後,國際燃料大漲,台電在2022年起陸續漲電價,民生電價多凍漲或採較低調幅,但產業電價漲了四次,單價已達每度4.29元,累計漲幅超過六成;而民生電價平均單價還在2.77元,台電是每賣一度就虧超過1元。

對於立法院刪除台電撥補預算,經濟部對外表示,此舉除弱化台電支持民生電價的財務狀況,更癱瘓台電更新汰換電力設備的財務能力,進而對國人用電造成衝擊。至於外界關切電價議題,台電會將相關財務情況及成本結構資料,提報至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簡言之,經濟部保留了電價調整空間。

 
台電今年舉債1500億 創新高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電財務告急,為維持公司營運所需現金,台電規畫今年舉債一千五百億元,將創台電舉債額度新高。不過,台電已是全台最大發債公司,市場投資意願恐不高,能否如期籌資也是變數。

台電舉債規模龐大,去年底公司債在外餘額高達五千四百億元,市占率高達百分之十五。台電今年繼續發債,除了市場投資意願已降低,還會推升利息負擔,台電推估,每年利息就增加廿億到四十億元。

台電曾在二○二三年向市場大舉債,一共發行六期公司債、合計一一六一億元。今年舉債額度達一千五百億元,超過二○二三年的水準。

據台電財報,去年底台電長短期借款已破一點六兆元,包括銀行借款及發債,隨舉債規模日益龐大,加上中央銀行多次升息,光利息支出就達三百億元,負債比來到百分之九十二點七。經濟部去年初增資台電千億元,才使得台電負債比較二○二三年略降低,但負債比仍在九成以上高水位。

對台電來說,政府撥補預算未有著落,台電必須額外舉債,將面臨籌資難,及融資成本高等困難,又會進一步惡化財務。

台電評估,今年在燃料成本、外購綠電支出與折舊費用仍居高不下,依現行電價試算,今年還要吞四百多億元虧損,到二○二七年底,台電的累積虧損將上看五千七百億元,淨值只剩五百億元,負債比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屆時將更難承受國際燃料價格波動風險。

 
電廠直供南科…興達電廠兩燃氣機組 今年上線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聯合報
AI浪潮推升電力需求,推升國內用電尖峰負載,台電已規畫興達電廠燃氣複循環機組新一號機及二號機組於今年上線,其中新一號機最快將於二月十日加入供電,新二號機於今年底上線,新三號機預計明年底前上線;興建電廠三部燃氣複循環機組每年貢獻逾二一七億度電力。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受訪表示,興達電廠三部新機組陸續上線後,未來更將拉線直供南科,增加科學園區供電裕度及品質。他說,興達電廠將是台南、台灣重要的穩定供電基地。

台電推動興達電廠燃氣複循環機組新建工程,總經費約一一六八億元,三部新機組總裝置容量達三九○萬瓩,自二○二○年十二月起動工,截至去年底工程進度已超過八成。

台電十年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中的「分散工程」,一大重點即是透過「電廠直供園區」降低電網集中風險,包括台中電廠直供中科;興達電廠直供南科、橋科;大潭電廠直供新北產業園區、桃園工業區;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等,合計將設置卅三條直供園區輸電線路,總量達十四點五GW,全數完成後,相當於全台三分之一電力直送用電大戶。

台電表示,只要路權取得順利,興達電廠到南科、台中電廠到中科工程有望在二○三二年完成。

由於南科園區持續擴大,台積電也在南部陸續設廠,因應用電成長的需求與淨零目標,興達電廠燃氣複循環機組將扮演要角。台電估計,今年用電尖峰負載四二○六萬瓩,夜尖峰負載三八三一萬瓩,雙創新高。為確保日尖峰備轉容量可維持百分之十、夜尖峰備轉容量百分之七以上,台電已規畫興達電廠複循環機組一號機組上線。

台電表示,新一號機去年九月點火加入發電陣線,現正進行試運轉測試,目標二月十日可接受調度,接續邁入商轉,正式上線後可望年增逾七十億度低碳電力;新二、三號機正進行機械儀電安裝作業。

 
赴墨投資逾300家 經部:協助台廠應變
記者江睿智、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開啟全球關稅戰,更揚言要對台灣晶片加徵關稅。經濟部昨(2)日表示,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台灣代工的晶片是半成品而非最終產品,主要合作對象也是美商,後續將與美方溝通合作,確保台美產業及國家利益互利發展。

總統府日前表示,台美雙方長期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領域上,互助合作且互信良好,關係緊密,共創雙贏,將持續關注美方政策,保持緊密聯繫與合作;行政院日前則表示,台灣在世界產業鏈的地位不容忽視,此外川普當選後,由副院長鄭麗君召集的台美專案小組會議也曾多次開會,持續關注美方政策進展。

川普已簽署行政命令,明(4)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關稅,對中國大陸加徵10%關稅。川普日前也說,要對台灣晶片加徵關稅,一連串關稅戰開打,引發產業界關注。

針對美國對墨西哥加徵關稅對台廠影響,經濟部昨日表示,將持續關注美方政策後續發展,2024年台灣對墨西哥投資項目及出口產品主要為電子製造服務(EMS)相關,且多數仍以美國市場為出口標的,據統計,台廠赴墨投資家數已經超過300家,包含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和英業達等。

經濟部表示,將協助我國業者,視情況進行產線調度與投資布局,例如透過今年度SelectUSA等活動籌組代表團,協助台商在布局美國市場時,能得到在地政府政策支持,創造台美供應鏈雙贏的商業模式。

外界關切我半導體可能被課徵關稅議題,經濟部表示,台美不僅是互信的民主供應鏈夥伴,也是商業上互惠的供應鏈夥伴,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所代工的晶片是半成品而非最終產品,主要合作對象也是美商。

 
國際財經要聞
電商賣非法商品 歐盟要究責…加強管控進口物品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打算要求陸廠拼多多旗下的Temu、希音(Shein)、以及美企亞馬遜等電商平台,為出售危險或非法商品負責,藉此管控從中國大陸湧入的進口物品。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亞洲直接運往歐洲的危險品與仿冒品日增,引發憂慮,催生此一海關改革案。據FT看到的草案,將要求電商平台在物品運抵當地前,提供相關資料,讓官員更能掌控與檢驗包裹。

目前歐盟民眾網購時,在海關作業時會被視為進口商。改革案若獲採納,責任將轉至電商平台。

依據新法,電商須徵收相關關稅與增值稅(VAT),並確保商品符合其他歐盟要求。草案也取消商品價值低於150歐元,無須課稅的規定,意味這些物品須接受海關檢查。

改革案同時要匯整歐盟27個會員國的海關資料,並成立新的歐盟海關總局(EUCA)。

EUCA將可依據資訊篩檢物品,甚至在商品裝運或實際抵達歐盟前,就能辨識潛在風險。

這份文件仍在進行內部討論,在2月5日公布前,仍可能出現變化。

草案寫道,危險品、仿冒品、不符規定產品的數量激增,對消費者構成嚴重的安全和健康風險、同時衝擊環境,並對合法業者造成不公平競爭,重創數個產業的競爭力。

歐盟去年進口了46億件低價包裹,數量是2022年的四倍,其中九成以上來自中國。數量之多對當局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

目前電商除非蓄意出售非法或危險商品、或發現此類商品卻未迅速下架,否則無須對第三方業者在自家網站販售的商品負責。

草案也指出,仿冒商品每年讓歐盟服飾業損失將近120億歐元(相當於整體營收的5%)、化妝品業損失30億歐元(5%的銷售額),玩具產業損失10億歐元(將近銷售額的9%)。

 
印度IPO熱潮 有望再迎高峰
編譯任君翔/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印度正準備在今年再度迎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熱潮,可望比去年的爆炸性表現更上一層樓。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今年印度至少有七間公司的IPO籌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其中包含網路券商Groww、由PayPal投資的金融科技公司Pine Labs,以及軟銀投資的眼鏡公司Lenskart等印度本土企業。南韓LG的印度子公司也預計在孟買公開上市。而亞洲首富安巴尼的信實集團(Reliance Group)旗下電信公司Jio也將掛牌,預計是今年最大IPO案。

去年,印度已在亞洲IPO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全球排名也僅落後於美國;籌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則有三間,包含南韓現代集團在印度的分公司,還有外送及商品遞送公司Swiggy。

根據印度股票經紀與資產管理集團Motilal Oswal的統計,今年透過IPO籌集的資金可能超過230億美元,而去年共336個IPO案的加總則達到196億美元。

 
英將禁AI生成兒少性影像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為加強保障兒少權益,英國政府宣布制定四項新法,打擊利用人工智慧(AI)生成的兒少性影像,有望使英國成為舉世第一個落實這類法律的國家。

BBC報導,英國內政部表示,這四項新法分別是:任何持有、或利用AI生成兒少性剝削影像者,或散布這類AI工具者,最高將判入獄五年。持有教導人們如何使用AI剝削兒童與青少年的手冊,也是非法行為,最高面臨三年刑期。

經營戀童癖可分享兒少性內容的網站、或提供如何誘騙兒童建議者,最重入獄十年。

政府也將賦予英國邊境執法隊權限,可指示入境者開啟數位裝置,檢查是否內含兒少性影像,因這類內容常在海外攝製;違者面臨十年刑期。

AI可部分、或完全生成兒少性影像,例如AI軟體可讓真實影像人物變成裸體,或「換臉」,嚴重影響兒少身心健全發展。

一些專家說,政府應該做得更多。相關領域的立法專家麥格林教授說,樂見政府的作為,但與所需採取的行動仍有「重大落差」。她說,英國政府應全面禁絕「裸體化」的應用程式(App),並打擊一般色情網站上常出現的少女樣貌女性的情色內容,因這些內容是在模擬兒少性剝削影像。

 
印度免徵手機關鍵零件關稅 蘋果、小米等將受惠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印度財長希塔菈曼1日公布新年度預算時宣布,自2日起,不再對部分關鍵手機零組件課徵進口稅,以壯大印度製造宏圖,有望嘉惠蘋果、小米等大廠。紡織品、礦物等也納入免徵關稅之列。

在美國對鄰近的加墨兩國與中國大陸祭出關稅之際,印度此舉釋出了認為產業不能倚賴保護主義的訊號。

路透報導,免課關稅的手機零組件包括印刷電路板、部分相機模組、以及USB線等,這些零件原先稅率為2.5%。希塔菈曼說:「為壯大國內的製造實力,(政府)將提供援助,使印度經濟整合進全球供應鏈」。

新德里當局的舉措,將協助印度更妥善因應川普關稅威脅而起的貿易動盪。在川普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以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之際,新德里當局正尋求抓緊美中貿易衝突的契機,以增進在全球供應鏈的比重。

在止於2024年的六年內,印度電子產品的銷售額已成長一倍多至1,150億美元,如今印度已是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生產國。根據研調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在2024年,蘋果以23%的占比稱霸印度手機營收榜,三星以22%的比重居次。

印度當局對部分電子零組件免徵關稅,將有助於蘋果等業者擴大印度製造。莫迪政府的補助,已成蘋果供應商在印度擴張的關鍵,也協助蘋果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蘋果逾14%的iPhone在印度組裝完成。

根據路透去年的報導,印度電子資訊科技部先前已示警,若未能降低關稅,可能在智慧手機出口大戰中落後中國大陸與越南。

智庫NITI Aayog表示,印度對電子零組件的關稅稅率可高達20%,比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等國多約5%–6%,導致在印度面對越南這類與數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陷入龐大的成本劣勢,也對打造龐大製造園區與繁盛零組件供應鏈的努力構成挑戰。

除了電子零組件外,新德里當局同日也宣布對紡織品等產業調降關稅;關鍵礦物鈷、鋅、鉛的關稅從現行的5%降至零,製造電動車鋰電池所需的工具機也免徵關稅。

 
華爾街誤解DeepSeek現象 專家看多蘋果後市
編譯陳苓、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DeepSeek打造出比美ChatGPT的AI模型,並號稱成本僅560萬美元,嚇得美國科技股市值一度蒸發1兆美元,但專家指出,華爾街誤解DeepSeek現象,對輝達其實反而是福不是禍。AI運算成本一旦壓低,將加速AI使用普及化,並催生出新的應用,輝達自然也受益,蘋果在科技七雄中可謂受惠最多。

DeepSeek在去年12月底發布的技術文件中估計,DeepSeek-V3模型「最後一輪」訓練成本僅約560萬美元。但重點是,此數不包含先前在架構、演算法或數據方面的研究和消融實驗相關成本。

Bernstein半導體分析師瑞斯岡表示,華爾街「徹底誤解」這個500萬美元數字,「絕對是虛妄不實」。科技基金Atreides經理人貝克也認為,五、六百萬美元訓練費這數目「深深誤導人」,即使是聰明絕頂的團隊,也不可能以區區幾百萬美元,就能從頭訓練出DeepSeek這種AI模型。

但在低成本的AI世界中,蘋果受益良多,該公司在AI基礎設施與雲端資料中心的支出一直低於對手、模型研發也落後,近來頻遭批評。如今看來蘋果對AI開支有所保留,也許反而是先見之明。

美國AI業者若能複製DeepSeek的最佳化技術,帶動更小、更有效率的AI模型崛起,有利蘋果和其他硬體公司。這代表用智慧手機或筆電來運作的更強大模型,有望提前問世。倘若大型語言模型能完全在iPhone上作業,將是蘋果利多,但大型雲端平台可能蒙受損失。

 
要聞
美加徵關稅 手機、筆電、遊戲機恐漲價
編譯盧思綸/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4日起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開徵25%關稅,另外在現有基礎上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道瓊社指出,這是美國加徵關稅首次波及智慧手機,可能導致美國手機價格上漲。

在川普第一任和拜登政府時期,儘管對大陸商品課徵重稅,但都未曾波及智慧手機。CNN引述聯邦貿易數據指出,美國去年從中國大陸進口最大宗的是消費電子商品,包含手機、電視、筆電、遊戲機、顯示器等。中國大陸也是家電的主要供應國,所以家電特別容易受川普關稅的影響。此外,在美國販售的鞋子99%都是進口,逾半是大陸製造。

另外,標普全球(S&P Global)經濟學家則分析,墨西哥的汽車和電子設備行業易受大規模關稅衝擊;加拿大的礦物加工業也同樣面臨風險。在美國,農業、漁業、金屬和汽車生產業的可能衝擊最大。

一些公司可能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商品價格上漲;非耐久財的價格可能在短期內便飆升,諸如食物、衛生紙等雜貨。美國的酪梨大部分來自墨西哥,因此酪梨價格可能會上漲。黃瓜、番茄、櫻桃、龍舌蘭和楓糖漿的價格也可能激增。

耐久財方面,如汽車,由於現有庫存或公司預期關稅是暫時性的,價格可能會較慢上漲。不過,杜克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騰特諾表示,「這些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如果新制關稅長期存在,那麼這些商品價格終究也會調漲」。

 
貿易戰升溫 網通廠神準、啟□等迎轉單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貿易壁壘大戰,加上白宮調查中國大陸「洗產地」更趨嚴格,台灣網通廠迎來新一波轉單,業者春節連假收假前夕歐美客戶瘋狂找上門,不僅原訂要在墨西哥廠生產的客戶要求緊急轉移訂單,也希望增加美國與東南亞製造產能,神準(3558)、啟□(6285)、中磊(5388)、明泰(3380)、展達、正文(4906)等受惠。

不具名的網通業者透露,川普拍板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大陸輸美產品課徵關稅,「擔憂關稅戰效應擴大的歐美客戶都來了」,擁有「美國製造」據點及東南亞產能的台廠更具優勢,成為歐美客戶轉單首選。

台灣網通廠當中,「族群營收王」智邦擁有美國生產線;展達、神準都正與夥伴啟動美國製造;達運光電具有美國據點,大家都在拚速度、搶商機。

啟□、中磊、智易、正文、明泰、建漢等也在泰國、越南或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建構產能,也觀察到來自客戶轉單的探詢商機。不僅美國客戶很積極,歐洲及印度客戶也有動作。

不具名的國內網通大廠高層透露,川普當選之後,網通業普遍「忙得不得了」,因為歐、美等十多組客戶都來了,要把原本在其他供應商墨西哥廠生產的單,轉到自家東南亞生產基地。

網通業者分析,美國對墨西哥進口產品課徵25%關稅之後,成本比大陸生產加關稅後還貴,對客戶來說,要客戶將本求利,但「安全」第一,成本與便宜都是關鍵,東南亞變成首選。

業者回憶,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台灣網通廠低調且快速地撤出中國大陸,不僅返台擴廠,也同步前進東南亞,新建非大陸產能的速度堪稱科技業數一數二快。近年網通廠更多元布局,印度、墨西哥甚至美國製造都有準備。

有網通業者形容,台灣網通廠就像遊牧民族,除了多個生產基地布局,隨時運籌調配全球產能,最快落地三到六個月內就可以量產,成台灣網通產業搶商機的最佳競爭力。

因應美方對陸企「洗產地」調查日趨嚴格,台灣網通廠也積極出招,透過布建美國製造產能爭取更多訂單。業者私下透露,過往大陸供應商透過在東南亞國家及墨西哥等設立公司及製造方式「洗產地」,但現在大型營運商等客戶發標案或下採購單,都會要求供應商自己提報公司股東、資金來源以及使用非中國料件比重,即使台灣網通廠是台資也怕被誤殺,因此申報上都非常謹慎,而美國製造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鴻海不甩紅色警戒 GB200出貨達標
記者林薏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無懼中國大陸DeepSeek來勢洶洶,輝達超級AI晶片GB200出貨持續穩步推進,鴻海(2317)台灣、越南等地廠區農曆年期間大動員,總計投入逾超過5,000人全力趕工,達成輝達為GB200截至元月底會計年度所設定的交付目標,呼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言:「鴻海Blackwell已順利量產,取得巨大成功」。

儘管歷年首季為傳統淡季,鴻海GB200伺服器元月下旬起已大量出貨,挹注營收將更顯著,有望帶動上半年業績淡季不淡。

法人指出,鴻海春節期間全力衝刺GB200機櫃交貨,透露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等客戶對AI資料中心需求持續強勁,即便DeepSeek橫空出世,短期內仍不會影響各大CSP資本支出,從近期美系CSP廠釋出的最新資本支出展望可見一斑。

面對市場質疑美系CSP廠砸重金投資AI領域的必要性,微軟與Meta於1月29日召開財報會議時,不約而同強調,在AI領域投入巨額支出有其必要,2025年資本支出絲毫未因AI「黑馬」DeepSeek竄起而受影響。

Meta執行長祖克柏重申,2025年將投入600億美元至650億美元(約新台幣1.98兆至2.14兆元)資本支出,用於AI開發,他認為隨著時間過去,在資本支出和基礎設施上的大量投資,將成為戰略優勢。

微軟重申2025年資本支出將持續增加,預計投資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63兆元)建立AI資料中心。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表示,隨著AI變得更有效率、更易於取得,需求將急遽成長,微軟將持續在全球擴展運算資源,並在訓練與推理資源分配間,取得適當平衡。

隨著AI應用成本下降,業界預期,未來AI服務除大語言模型外,將加速普及至各產業領域的效率提升相關應用,激發新一波AI需求成長動能,進一步帶動整體市場對AI雲端服務與GPU需求總量升溫。

法人認為,美系CSP資本支出持續擴增,除為採購GPU用於模型優化所需,預期部分也將用於為AI資料中心提供穩定的電力系統支援。

 
DeepSeek推白菜價AI服務 比OpenAI打對折還有找
記者黃雅慧、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DeepSeek橫空出世,在台股封關期間震撼全球科技業之際持續乘勝追擊,最新消息傳出攜手華為推出「白菜價」AI服務,每百萬tokens(符元) 輸入僅人民幣4元,每百萬tokens輸出只需人民幣16元,比OpenAI最新推理模型要價打對折有找,再次震撼市場。

法人指出,雖然業界普遍對DeepSeek宣稱以極低成本打造AI服務平台存疑,但DeepSeek持續結盟大陸本地大咖並以超低價搶市,快速累積用戶,確實讓全球AI巨頭們直冒冷汗,進一步影響市場對輝達、美超微、鴻海、廣達、老牌AI股的信心,儼然再次掀起一陣巨浪。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大模型雲服務平台矽基流動和華為雲雙方聯合首發並上線基於華為昇騰雲服務的DeepSeek R1/V3推理服務,同時實現「白菜價」,在該平台使用DeepSeek-R1,每百萬tokens輸入僅人民幣4元,每百萬tokens輸出需人民幣16元。

相較於OpenAI最新發布的推理模型o3-mini每百萬tokens的輸入/輸出價格為1.1美元/4.4美元,華為平台上DeepSeek推理服務性價比相當高,比o3-mini便宜50%以上。

分析師認為,華為與DeepSeek合作,能提供便捷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調用方式,除緩解DeepSeek官方伺服器壓力,透過API與本地客戶端結合,企業和開發者還可以進行個人知識庫配置等更多自定義操作,能更靈活,同時也是實現全(大陸)國產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雲也宣布已上線基於其雲服務的DeepSeek-R1相關服務。據悉,微軟、輝達、亞馬遜、英特爾、超微等科技巨頭也已於近日上線DeepSeek模型服務。

至於DeepSeek是否使用華為晶片?有大陸自媒體報導,DeepSeek已經成功適配並部署在華為昇騰(Ascend)NPU 平台上,具體使用的是昇騰910B3晶片。這一合作象徵著大陸國產AI晶片與高性能語言模型的強強聯合,在AI科技上突破西方圍堵。不過,該消息並未獲得證實。

河南日報旗下《大河網》則指,從DeepSeek技術報告來看,其技術在學術研究角度並未勝出一籌,但在工程上的確「非常有技巧」。考慮到超微已宣布整合DeepSeek-V3到MI300X GPU,因此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GPU廠商牽手DeepSeek。

 
台積1奈米傳落腳台南沙崙 業界:根留台灣的決心
記者簡永祥、萬于甄、林伯驊/台北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最先進的1奈米製程新廠傳將落腳台南沙崙,規劃打造可容納六座12吋廠的超大型晶圓廠(Giga-Fab),藉此放大現有南科先進製程生產聚落綜效,並北接嘉義,南連高雄、屏東等國科會積極推動的科學園區,成為 「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的核心指標投資。

對於1奈米新廠落腳台南沙崙的傳聞,台積電表示,設廠地點選擇有諸多考量因素,該公司以台灣作為主要基地,不排除任何可能。

台積電已在新竹寶山和高雄楠梓興建新廠,作為2奈米生產基地,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內部將台南沙崙1奈米新廠命名「晶圓25廠」。業界解讀,台積電在台灣投資最先進的製程,展現公司完成美、日、德等海外布局後,根留台灣的決心。

台積電在台投資不停歇,未來興建新廠重心將南移,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在主持法說會後受訪時證實此說法。此外,台積電本月中旬的董事會將「遠征」美國亞利桑那州舉行,據了解,屆時也可望通過新增屏東投資案。

台積電1奈米廠址撤離桃園龍潭後,其他縣市極力爭取。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感受到嘉義 、台南、高雄和屏東等綠營縣市提出的配合藍圖和整體規畫,尤其高雄極力打造從南科台南園區向南延伸高雄、白埔、橋頭、楠梓等科學園區或產業園區,連接仁武產業園區、和發產業園區再到高雄最南端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再與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及晶創計畫IC社計中心,形成完整的產業聚落,也就是高雄市長陳其邁不斷提倡的「半導體S廊帶」。

台積電1奈米落腳台南沙崙,等於擴大S廊帶的重要性,預料將吸引更多的材料和周邊設備供應鏈投資。

據了解,台積電已向南科管理局提出在台南沙崙設立1.4奈米及1奈米用地需求,這也意謂著六座廠的規畫,初期前三座廠、即P1到P3將作為1.4奈米生產使用,後三座為1奈米。若中科廠能順利交地,中科廠優先列入1.4奈米生產規畫藍圖後,台積電在台南沙崙建廠也可能改為前三座為1奈米,後三座為0.7奈米。

南市府經發局昨日回應,因應廠商建廠需求,南科管理局計畫在沙崙園區新設AI生態科學園區,目前相關土地仍在規畫中,詳細資訊以南科管理局說明為主。

南科管理局指出,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目前依「科學園區新設及擴建園區作業須知」規定辦理可行性評估並徵求民眾意見,將納入民眾意見審慎評估後持續推動。

 
新南向商機大 國銀去年新增放款2349億 史上次高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金管會統計,去年十二月底國銀對新南向十八國放款餘額一兆八二○四億元,累計去年新增放款量二三四九億元創史上次高,僅次於二○二二年二六五七億元;銀行圈指出,今年美國持續降息、川普關稅政策,兩大利多有助擴大新南向貸款商機,整體新南向市場看旺。

以各市場來看,去年新增放款量能前三大市場依序是印度、澳洲與新加坡,分別增加一二二四億元、七七九億元和五○七億元。金管會表示,主因受惠印度、澳洲經濟活絡,企業資金需求增加,有新增授信案帶動。

銀行主管表示,印度受惠消費、基礎建設動能最佳,市場看好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可維持百分之六點五高成長,預期印度市場可延續為新南向放款貢獻主力。

 
國銀新南向放款後續量能 緊盯兩事件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4年全年國銀新南向新增放款量2,349億元是史上次高,也是史上第二次放款量衝破兩千億元大關,有別於2022年疫後遞延資金需求紅利,2024年則受惠美國暫停升息、全球景氣復甦帶動。

銀行圈指出,即便2025年美中關係緊張,有利企業供應鏈轉赴新南向國家而帶動商機,但近期包括美方研擬反制陸方的DeepSeek AI模型、及各銀行高不動產水位等兩大事件,市場正高度關注是否波及新南向放款量能。

一是,為反制大陸低成本、高效能的DeepSeek AI模型,市場已傳出美方要求收緊輝達出口特供給大陸的H20晶片。

輝達最新季報顯示,有22%收入來自新加坡,美方呼籲輝達需強化管控轉運晶片的第三國。

一家銀行主管說,美國緊縮出口禁令,已讓輝達無法出口先進AI晶片到大陸,目前僅能出口低階的H20,一旦連H20都遭限,或是遭美方查獲DeepSeek透過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等轉運站,獲得先進AI晶片,無疑都是對新南向國家的打擊。

可能短期輝達事件會對新南向市場,尤其是「晶片轉運站」的新加坡,帶來一些震盪,長期是否真正產生影響,需視美方動作而定。

二是,各銀行2025年不動產水位仍屬高檔,在銀行法第72-2條不動產放款限額30%天條下,可能會略為排擠到各銀行承作海外廠房、數據中心等相關不動產聯貸案量能,2025年上半年恐會受到壓抑。

 
金錢信託質借 助力銀行財管…提高民眾資金運用彈性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配合金管會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中央銀行日前宣布放寬「指定銀行受理委託人,以外幣特定金錢信託受益權為擔保設定質權辦理借款的幣別,得不以外幣為限」。對此,信託業者表示,這對銀行授信業務及理財業務都有正面效益,對民眾來說,資金運用也會增加彈性。

信託業者指出,因應美元固定收益型因利率較高,部分高資產客群透過「外幣信託」持有外幣資產之情況日益繁多;開放外幣信託質借新台幣,則有助於一、民眾規劃長期投資預作退休準備時,增加短期資金質借之靈活運用需求,而無須影響長期退休計畫。

此外,第二大好處是,民眾如果質借目的是投資以外的資金周轉需求,即可免除再換匯的成本費用負擔。

據央行官員日前表示,「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作業規範」於2003年8月6日訂定,歷經十次修正,為配合金管會放寬兼營信託業務的銀行,得受理委託人以外幣特定金錢信託受益權為擔保設定質權,辦理新台幣借款,以利特定金錢信託自行質借業務發展。

這回特定金錢信託的放寬,簡單的說,過去以外幣為主,現在是開放可以以「外幣特定金錢信託受益權為擔保設定質權辦理借款的幣別」增加了新台幣。

銀行業者指出,開放的考量因素除了銀行業務發展與民眾需求外,應該也是跟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一樣,讓商品更多元、資金運用更具彈性,減少管制。

銀行主管解釋說,受益權質借意思是,民眾因為在銀行購買特定金錢信託的商品,也就是俗稱的買境外基金或是買債券,因為信託關係產生「受益權」,民眾就拿這個受益權去跟銀行質借,借出相當金額的款項。

依照規定,過去是用什麼幣別就必須借出何種幣別,現在增加新台幣。此外,特定金錢信託受益權業務,有規定最高貸放成數為五成、以及受理客戶對象為專業投資人,指專業機構投資人、總資產超過新台幣5,000萬元以上之法人或基金,以及財力達到新台幣3,000萬或單筆投資逾新台幣300萬元以上的自然人。

 
工廠房屋稅減半 有條件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中市稅務局表示,合法登記的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且符合三大條件之一,可適用減半徵收房屋稅,三條件包括房屋登記在公司或法人名下、為合夥事業所有、或登記在獨資工廠負責人名下。

依《房屋稅條例》規定,合法登記的工廠當中,供直接生產使用的自有房屋,房屋稅按營業用稅率課徵,但符合條件可減半徵收。

有民眾詢問,經營獨資工業社已取得合法工廠登記,廠房是否可申請減半徵收房屋稅?稅務局解釋,依規定,合法登記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且符合三種必要條件之一的「自有房屋」,即可適用。

所謂的「自有房屋」,須符合三大條件之一,才能適用減半徵收規定,第一,屬於公司或法人組織,房屋應登記於公司或法人名下;第二,若為合夥組織,房屋須為合夥事業所有,或登記於依《工廠管理輔導法》註冊的工廠營業負責人名下;第三,若為獨資經營,房屋須登記於依工輔法註冊的獨資工廠營業負責人名下。

稅務局提醒,符合條件的工廠房屋,須在每年房屋稅開徵日的40天前完成申報,通常為3月22日,若遇假日則順延,如於期限內完成申報,自當期起適用減半徵收優惠稅率,若逾期申報,則延至次期才生效。

舉例來說,某獨資工業社負責人為房屋登記所有權人,並使用房屋直接進行生產作業,則應於每年3月22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提出申請,確保享有稅率減半優惠,若未能在期限內申報,稅務優惠將延至下一期適用,影響稅負規劃。

稅務局強調,該規定主要為支持工業生產,降低營運成本,民眾可善加利用,不過若房屋實際用途與申報不符,或未依法申報,稽徵機關有權補稅並依法處罰,提醒納稅人特別注意。

此外官員也提醒,所謂的「合法登記工廠」,是指依工輔法登記的工廠,而且只有用於生產的面積可以減半課稅,意即,像是守衛室、辦公室、會議室、餐廳等空間,都仍要依一般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新聞中的法律/制定AI專法 必須再加速
簡陳中(商研院國際發展服務中心副經濟日報

人工智慧(AI)技術正以無可抵擋的速度席捲全球,不僅改變商業運作與人力需求方式,更推動產業生態系深刻重塑,預示市場競爭格局的典範轉移。掌握AI發展趨勢已成企業維持競爭力核心關鍵,錯失良機者恐將被迫退出市場舞台。全球在制定AI法規與政策上紛紛展現積極行動,以平衡技術創新與潛在風險,台灣也應在法制面加快腳步,才能迎頭趕上。

2023年6月歐洲議會通過「人工智慧法」(AI Act)草案,是全球首部完整的AI監管法規,也對未來全球AI治理設定基調,此法案以階級化監管方式,根據AI技術風險等級實施分級管理,並於2024年11月發布由獨立專家撰寫的第一版通用AI行為守則初稿,12月公布第二版通用AI模型行為準則。例如,對於高風險系統如醫療或能源領域AI,歐盟強調須實施嚴格透明度規範與合規評估。

隱私與透明度方面,例如義大利個資主管機關對OpenAI違反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處以1,500萬歐元高額罰款。各種措施顯示,AI發展須以隱私與數據保護為基石,台灣應強化法規,將AI倫理納入法律框架,並設立專責機構。

倫理與社會價值在AI應用中扮演關鍵角色。歐洲理事會針對監獄與緩刑服務的AI應用,明確指出AI技術應輔助而非取代人員工作,並要求整個應用過程符合合法性與比例原則。這提醒我們,AI技術應以服務人類社會為核心,避免因過度依賴技術而忽視人性價值。台灣應制定相關倫理準則,確保技術使用符合社會價值,同時推動AI應用於公共領域解決社會問題,例如教育、醫療及環境治理。

鄰近的南韓也在2024年12月通過《人工智慧發展和信任建立基本法》,成為繼歐盟後全球第二個為AI建立全面監管架構的國家。該法律重點規範高影響力AI的風險管理、透明度義務及倫理準則,並要求相關業者評估影響以降低風險。

此外南韓設立AI政策中心及AI安全研究所,透過國家層面的全面性監管體系,為技術發展提供支持,同時每三年制定國家AI計劃,提升國家競爭力。台灣可參考此一架構,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發展需求的AI基本法,並設立專責機構,強化跨部會合作與政策協調。

在支持AI產業發展方面,南韓政策亦具參考價值。透過指定AI群聚區域、支持中小企業與新創企業,並推動技術標準化,南韓有效構建創新友好的產業生態系統。我國可考慮提供更多AI專業資源與補助以吸引國內外企業參與投資,同時推動技術標準化工作,確保台灣AI技術符合國際市場需求。

台灣立法院曾在2017年提出「人工智慧發展基本法」草案,國科會也在2024年7月提出政院版修法,擬定七大基本原則,四大推動重點。台灣作為全球ICT供應鏈重要一環與AI科技創新重鎮,有必要深入研究南韓、歐盟及歐洲等國在AI監理上進展。(,記者葉卉軒採訪整理)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