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是否看過很多吉卜力風格的AI生成圖片呢?AI發展一日千里,但除了各種有趣的圖文影音生成,對企業來說,背後還有更深遠的意涵。
近期,許多企業開始運用AI工具提升客戶溝通與內容產製的效率。透過實際觀察與訪談,我看到了2025年數位行銷的新趨勢與實務應用的契機。
旗下擁有魏姐包心粉圓、台灣球芽棒球發展協會等知名客戶的黃一嘉電影工作室負責人,跟我分享一個有趣的案例:在與客戶的會談中,黃導演會利用ChatGPT快速記錄與整理對話內容,再進行客戶需求分析與提出後續溝通策略建議。這項做法不僅節省大量整理資料的時間,更準確地抓住客戶真正的需求痛點。以他所經營的粉絲專頁來看,觸及量至少成長三倍。
黃導演利用AI產出文案和搭配視覺化圖片,快速地進行內容行銷與社群媒體推廣,成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透過直播的推波助瀾,該公司的YouTube頻道「黃一嘉導演好好喝水」從農曆年後至今,訂閱數已成長一倍多。
當他完成直播之後,便把影片上傳到NotebookLM,讓AI自動生成摘要,再把相關資訊丟到ChatGPT變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之後,他再分享到企業家們的LINE群組,充分擴大內容產製的效益。
這種以單一內容透過AI工具不斷再製利用的模式,可以稱之為「一魚多吃」。就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背後隱藏著數位行銷領域的重大趨勢與突破口。
數位行銷AI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許多品牌與企業早已投入AI的行列。例如,星巴克就曾運用Deep Brew個性化推薦飲品給消費者,精準掌握每位消費者的喜好,成功提高消費頻率與顧客忠誠度。而知名美妝品牌Sephora也透過AI導入虛擬試妝工具,讓消費者能直接在線上體驗不同產品效果,進一步提升轉化率。
那麼,身為台灣的企業家、行銷從業者,面對這波AI浪潮,我們該如何掌握關鍵行動方針呢?
首先,我們必須積極擁抱並學習如何操作與導入新型AI工具。不要僅停留在概念上,更需要真正落地執行與實踐。
第二,善用AI實現內容多元再製化。「一魚多吃」策略之所以奏效,就是因為透過AI工具快速將單一內容轉換成影音圖文等多種形式,可有效擴大訊息觸及與傳播影響力。
第三,提升個人或團隊的AI素養,學習如何精準下達指令,讓AI生成更貼近真實需求與市場情境的內容,避免內容空洞或泛泛而談。
實際上,已有愈來愈多的案例證明AI工具能顯著提高數位行銷績效。好比最近我觀察到臺灣某個知名的健身品牌,開始運用ChatGPT設計美術圖片,大幅提高社群媒體貼文的效率與互動率。過去他們須花費大量時間構思並撰寫內容,如今AI迅速提供健身貼文,大幅提升用戶參與與品牌曝光。
數位行銷正經歷著從過去傳統製程,到今日AI賦能數位轉型的巨大變革,而這波變革才剛剛開始。台灣企業若想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保持領先,就必須主動且迅速地融入AI浪潮,打造屬於自己的數位溝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