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4/08 第606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前政院副院長看五大策略 施俊吉:未正面處理匯率問題
記者林莉、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提出五大策略,並表示不採報復措施,將與美國從零關稅談起。對此,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昨(7)日表示,美國在意的關鍵「匯率」問題尚未正面處理,匯率問題才是全局性的解方。

施俊吉昨日接受網路節目專訪,他肯定,賴總統所提的因應方針,大致涵蓋了95%重點,但遺漏的5%就是匯率問題。

施俊吉表示,賴總統提出從零關稅談起是正確方向,但美國未必會接受此條件,因為須看清美國真正目的。除縮小貿易逆差外,美方也希望藉由加徵關稅創造稅收,年收入可能達7、8千億美元;因此與美國的關稅協商本質上是在與其財政部門談稅收,合理的談判空間應設定在15%至20%稅率區間。

針對與美協商,施俊吉提出三大方向,作為台灣在談判中可調整的策略。首先,增加自美國進口商品,縮小雙邊貿易逆差;其次,合理調整出口結構,並強化對具爭議商品管理,嚴格把關業者是否涉及「洗產地」,確保出口合乎規範;最後是分散出口市場,降低對美國依賴,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施俊吉指出,真正被忽略的關鍵在於台幣匯率,台幣長期貶下去,就算關稅是負的,都無法解決對美貿易順差問題,匯率才是全面性解決貿易赤字的方法,對各種商品、貨品都會有變化。

 
X平台推文 賴總統:增加對美進口
記者張文馨/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賴清德總統6日在社群平台臉書發布影片回應美國對等關稅,昨(7)日又在社群平台X(推特Twitter)上以英文推文,重申台灣政府在關稅議題不尋求對抗立場,為確保台灣競爭力,台灣將增加對美進口,台美可以共享繁榮黃金時代。

賴總統6日指出,台灣未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並提出五大策略。其中將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USMCA),朝台美零關稅開始談,並將積極解決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順利。

賴總統昨日進一步在X上推文表示,台灣不尋求對抗立場,取而代之的是,台灣將與美方雙方談判零稅率,確保台灣競爭力,並增加對美進口及採取其他工具。他喊話,台美可一起共享繁榮黃金時代。

賴總統連兩日與產業代表座談後,6日晚間發表8分鐘錄影談話,並轉發到臉書,不到24小時突破萬則留言,有民眾表達認同,認為賴總統清楚說明應對策略及方針,此時台灣應更加團結;但也有網友留言批評,認為賴總統說了這麼多仍無重點。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 非關稅障礙盤點七大類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昨(7)日指出,未來談判重點方面,台灣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並盤點出七大類,包含數量限制、海關障礙、技術性貿易障礙、檢疫措施、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業障礙、投資障礙,都將積極處理,以利雙方談判。

經貿辦指出,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方評估貿易夥伴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標,將積極解決台美多年來非關稅貿易障礙。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日前公布「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在提及台灣部分,除說明台美間設有「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等討論機制及相關進展,繼而分別依關稅、非關稅障礙等說明美方關切事項。其中美方點名台灣對美國汽車、美豬、美牛等設限。報告指出,台灣對美國豬肉與汽車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指出台灣對美國豬肉的標示要求,錯誤地暗示美國豬肉產品有食安問題;部分美國車商希望定期引進新款美製車型來促進消費者對自家品牌的興趣,但在台灣遭總量管控等問題。

經貿辦當時回應,對於美方所提貿易障礙評估,政府一向秉持善意與各國溝通,各主管機關會以專業態度與美方持續溝通討論。

不過當時這份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公布時,對等關稅政策尚未揭曉,隨著台灣將遭美國加徵32%關稅,賴總統已表明,台灣將不採報復措施,而是要與美國展開零關稅談判,其中更表態要積極處理非關稅貿易障礙,是否會如外界預期,調降汽車關稅、或有其他鬆綁措施,仍待觀察。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台灣已提出五項應變策略,包含透過談判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提出產業支持計畫、推動產業升級、推動台灣加1、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川普對等關稅 工總六建言籲產官齊心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國工業總會昨(7)日表示,針對美國總統川普以「對等關稅」加徵關稅,行政院已研擬並提出因應方案,賴總統並於6日提出五項應變策略,面對全世界因應關稅課題,工總呼籲各產業與政府努力齊心,共同因應美國加徵關稅變局。

工總建議各項支持與補助方案、除應力求快速、簡化與有效外,亦應放寬產業困申請門檻。為此,工總會提出六項建議。

一、 建議政府在補助措施之內容與申請程序與申請門檻上,務求簡化與便民,協助產業度過難關。

二、建議政府儘快依產業別,例如:機械、工具機、電機電子、石化、手工具、紡織、車輛、科學園區公會等進行座談,針對各項政策與方案細部說明及了解產業意見,掌握進度與滾動式修正。

三、經濟部及有關單位成立「對美採購團」,工總可以協助在產業界響應擴大對美採購,降低台美貿易逆差。

四、升級轉型或布局多元市場很重要,工總呼籲各產業應持續研發,多元布局海外市場。

五、各產業面對數位轉型與AI應用、淨零轉型等之培訓資源,政府在因應關稅影響時仍應加強產業人才培養與缺工議題的人力補充。

六、值此艱困時刻,希望政府能夠透過財政部與金管會的行政協助,維持資金流動,勿抽銀根。

 
經貿辦推演「零關稅」…一旦拿掉保護傘 衝擊四產業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7)日邀集立法院朝野黨團共商美國對等關稅,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於會中報告指出,台灣去年自美國進口465億美元,其中38%並非零關稅。據悉,包含農漁產品、汽車、保健食品、紡織品,關稅稅率多數落在10%至30%間。

也就是說,若未來對美進口全面降至零關稅,失去關稅保護傘後,前述四產業受影響最重。

經貿辦報告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動「美國優先」貿易與投資政策,盼從貿易、投資兩面向調整美國經濟結構與體質,其中美方提出對全球各國課徵「對等關稅」,以解決貨品貿易赤字,達到貿易公平互惠、美國再工業化等。

台灣因應方向,經貿辦表示,將組成談判小組向美方開啟談判外,在關稅談判上也會比照美加墨協定,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經盤點美方加徵關稅後將對我國產業影響,影響層面包括農產品、工業產品等,而工業產品中又以運輸工具、鋼鐵、石化、塑橡膠等為主要受關稅衝擊的對象,將是政府關注及協助重點。

根據統計,台灣自美國進口金額約465億美元,如半導體設備、鋼鐵廢料等產品,其中有62%為零關稅,剩餘38%目前仍對美課徵關稅,主要包含農漁產品、汽車、保健食品、紡織品等,以38%推算,粗估約176億美元(約新台幣5,817億元)。但經貿辦表示,實際金額仍需詳細估算。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昨日在朝野會商後表示,會中除向國人說明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評估及因應措施外,也請各部會全面性檢討產業影響評估,並根據衝擊評估,備妥880億元支持方案,期盼在行政、立法兩院共同努力下,儘速通過預算審查,透過短期救急,挺住國內產業,政府會在預算額度內核實動支每筆預算,倘後續有所不足,也會再評估增加預算的可能。

卓揆會中提到,政府後續將以關稅與非關稅談判,以及擴大採購、擴大投資為任務,並密切關注其他國家或地區從事低價傾銷及違規轉運等問題,適時採取合理管制,最重要是希望降低關稅,朝有利台灣方向發展,並形成台美新合作關係。

李慧芝表示,談判是一動態過程,政府會做好相對應衝擊評估,並積極與朝野、產業及社會溝通討論,尋求共識。其中針對非關稅貿易措施,及擴大採購如達一定量額,可能涉及特別預算編列部分,有賴國會支持。

 
國際財經要聞
若陸不撤銷對美報復關稅…川普擬對陸再增關稅 中止雙方會談
編譯劉忠勇、高詣軒、盧思綸/綜合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七日在社群媒體發文說,中國大陸若不在八日前撤銷對美國課徵的百分之卅四報復關稅,美國將對大陸額外加徵百分之五十關稅,在九日生效。此外,美國將中止所有與中方要求的會談。

川普說,中國在其已創紀錄的關稅、非貨幣關稅、對公司的非法補貼以及長期大規模的貨幣操縱之外,又罔顧警告加徵百分之卅四報復性關稅。

川普說,他已表明任何國家如果通過加徵額外關稅對美國進行報復,將立即被課徵新的、更高的實質關稅。

因此,如果中國在八日之前,不撤銷對美國課徵的百分之卅四關稅,美國將從九日起對中國加徵百分之五十的關稅,並中止大陸要求的會談,與其他國家的談判則將立即展開。

川普表示,他並非刻意引發股市拋售潮,「我也不希望讓什麼下跌,但有時要治病就得吃藥。」

對於美股市值蒸發數兆美元,他迄今未透露一絲收回關稅措施的跡象。

美國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到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均口徑一致表明,對多國開徵關稅不會延期。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訪問時展現強硬態度,他強調關稅措施將會持續實施。

川普上周末在佛州打完高爾夫後,搭乘空軍一號返回華府。他在專機上向記者表示,若要和受關稅影響的國家達成關稅協議,前提必須是消除美國的貿易逆差。

川普表示,他已和多位世界領袖通話,重申關稅目的是要完全消除美國的雙邊貿易逆差。但對以消費和便宜貨品帶動經濟的全球最大經濟體而言,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日相通話川普:應尋求擴大投資
編譯羅方妤/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向全球加徵對等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七日與川普通話,石破對川普表示,關稅會削弱日本的投資能力,雙方將繼續磋商。

電話會談中,石破表明,「不應採取片面的關稅措施,而是應尋求包含擴大投資在內、對日美雙方都有利的廣泛合作」。

日相石破茂七日表示,會持續要求川普降低對日加徵的關稅,但石破承認結果不會在「一夜之間」出爐。

路透報導,石破向國會表示,「政府因此必須採取一些可用手段」,緩解美國關稅造成的經濟打擊,提供國內企業資金援助及採取措施保護就業。

石破表示,川普決定對日本產品加徵關稅,「令人極為失望和遺憾」,日本會持續解釋沒有對美國做出任何不公平的事情。

石破說,願意盡快訪美和川普會面,「同時我們必須準備一套日本可採取的相關措施」。共同社報導,石破茂五日就表示,希望本周和川普通話。

川普對日本產品課徵百分之廿四對等關稅,日本經濟恐遭重大打擊。分析師預測,這項關稅恐導致日本經濟成長下滑百分之○點八。日本股市日經七日收盤暴跌超過百分之七。

韓聯社報導,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七日表示,通商交涉本部長鄭仁教將於八日、九日訪美,會晤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等官員,針對降低關稅進行磋商。

 
陸專家:組「零關稅同盟」包圍美國
記者潘維庭/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關稅風暴引發全球股市震盪,陸媒訪問專家看法認為,世界貿易體系將重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煜輝表示,要破關稅戰,最好的進攻是「零關稅」,形成「零關稅同盟」對美國的包圍態勢。

銀柿財經報導,劉煜輝表示,與二○一八年時相較,目前的美國遠比那時脆弱,面臨股市高估值、高通膨、高利息等一系列問題,大陸則是在二○一六年就啟動金融去槓桿,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該爆的雷早爆了,今天中國的供應鏈遠比那時候強大」。

劉煜輝認為,要破關稅戰,最好的進攻是「零關稅」,可以率先對東南亞、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行零關稅談判,有意識形成「零關稅同盟」對美國的包圍態勢。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姚洋則稱,大陸政府工具箱裡有足夠工具使用,以刺激國內需求,只要政策得當,並不需要特別擔心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會對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產生非常大的負面衝擊。

北京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講座教授鞠建東表示,接下來,中美將直接競爭,互拉朋友圈,美國已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開始與各國談判。談判的目的之一是建立「圍堵中國的百分之六十的關稅牆」,大陸須快速行動建設大陸的朋友圈,打破美國的包圍。

 
逾50國與美談關稅 越印馬表態不報復
記者顏伶如、編譯劉忠勇/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六日表示,已有五十多國接觸白宮,希望針對解除關稅展開協商。川普上周宣布開徵對等關稅措施後,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國近日先後表明不會實施報復關稅。

越南(對等關稅稅率百分之四十六)

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向川普提議,將對美國進口貨品取消所有關稅,以換取美國不要對越南貨品徵收任何額外關稅,並要求將川普將關稅措施實施日期從四月九日延後至少四十五天。

中國大陸(稅率百分之卅四)

大陸宣布自十日起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百分之卅四關稅,實施稀土出口管制,並在世貿組織對美國提起訴訟等多項反制。

印度(稅率百分之廿六)

印度政府表示不會對美國對等關稅採取報復行動,而是將重點放在和川普政府進行談判,以達成降低關稅的雙邊貿易協議。印度政府也正接觸出口商,以評估關稅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可以為企業提供的支持。

日本(稅率百分之廿四)

日本決策官員表示,不排除任何因應選項,但目前還沒有明確跡象顯示東京是否會採取報復措施。

馬來西亞(稅率百分之廿四)

馬來西亞不考慮實施關稅報復。總理安華表示,馬來西亞身為東協輪值主席國,將主導東南亞國家「提出一致區域性立場,維持開放且有韌性的供應鏈,並確保東協的集體聲音能清楚且堅定地在國際舞台上被聽見」。安華表示他已經和越南總理范明政通話,討論區域集體因應方式,他也和來訪的印尼總統普拉博沃會談。

英國(稅率百分之十)

英國首相施凱爾表示,他將在本周宣布支持英國經濟和企業的措施,提升競爭力並動用產業政策來協助英國企業免遭風暴,最快在本周公布的措施可能包括緊急監管改革,減少繁複作業,並針對陷入困境的產業提供減稅優惠。英國政府也計畫提前宣布放寬電動車目標,以減輕汽車產業邁向淨零排放過程中的負擔。

 
美股劇震 亞歐股倒一片…日圓、公債等避險資產走高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措施可能顛覆全球經濟,市場恐慌不止,賣壓稍早從亞股蔓延至歐股,銅與咖啡等大宗商品也未能倖免,日圓、瑞郎、公債等避險資產則走高。美股三大指數繼上周五崩跌逾5%後,7日早盤隨川普是否對部分國家暫停90天關稅措施的消息而劇烈震盪,道瓊挫跌逾千點後短暫翻紅大漲2%,隨後又下跌。

道瓊指數7日盤初一度跌逾1,700點,但隨後市場傳出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受訪時透露,川普考慮暫停關稅措施90天,美股應聲翻紅大漲,但沒多久白宮又證實此為假消息,漲幅全數回吐。從上周四關稅公布至今三日,全球股市市值已跌約9.5兆美元。

道瓊7日盤初即重摔逾1,700點,跌幅逾4%,標普500、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和費半跌幅均超過4%。

美股「恐慌指數」VIX一度竄升至60之上,是2024年8月5日至今最高。

亞股中最慘的是恆生指數,終場暴跌3,021點或13%,是199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其次是大跌9.7%的台股,日經225指數跌7.8%或2,644點,開盤後一度跌逾2,900點,為日股史上第三大跌幅;大阪交易所日經指數期貨甚至一度觸發熔斷機制。南韓KOSPI指數收跌5.6%;東南亞股市則以新加坡最慘,跌7.5%。歐洲股市同樣慘烈。

資金紛紛躲進避險資產,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4日跌破4%,7日一度再跌至3.869%,是半年最低,公債價格走高。日圓和瑞士法郎走強,日圓一度升值1.4%至144.82日圓、瑞郎盤中曾勁揚1.8%。

現貨金價7日開低震盪,在亞洲盤一度跌逾1%,反映在市場極端錯位的情況下,黃金也會遭遇拋售,主要是投資人賣掉手上的黃金彌補其他虧損。□

 
川普「核彈級」對等關稅措施…未來一周 觀察五重點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核彈級」對等關稅措施,引爆全球股災,使投資人惴惴不安,路透整理出未來一周的五大觀察重點。

美元喪失避險功能

川普關稅使市場進入恐慌模式,投資人擔憂美國可能陷入衰退,紛紛拋售持股,使美股遭遇近30年來最重的賣壓,資金也急尋避險資產。然而,向來具避險功能的美元這次卻未發揮作用,主因是市場憂慮關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以及美國的孤立傾向加深。

各國可能展開報復

全球市場已感受到川普「解放日」的震撼,如今美國的貿易夥伴可能以牙還牙,對付100多來最高的美國關稅稅率,導致市場恐迎接「報復日」。

各國的具體行動將在未來一周逐步明朗,市場尤其關注歐盟與中國大陸的動向。為減緩緊張局勢,歐盟預料將採取循序漸進的應對方式,以保留談判空間;中國大陸則已在4日宣布,將自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貨品加徵34%的關稅。

亞洲工廠首當其衝

川普新關稅措施對亞洲工廠的衝擊最為嚴重。在川普關稅名單所涉及的九個東南亞國家中,有六國的稅率落在32%至49%。剛擺脫數十年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的斯里蘭卡,面臨44%的高關稅。

消息拖累亞幣重貶,斯里蘭卡主權美元債券跌至去年債務重組以來的低點。

美企財報登場

美國重量級企業本周將迎來關鍵的財報季,由大型銀行財報打頭陣。在標普500指數即將創下2022年以來最差單季表現之際,投資人期盼企業的亮眼財報能重燃市場動能。

聚焦中國通膨

中國大陸將於10日公布3月通膨數據。在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表現疲軟後,投資人期盼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能於3月展現更積極的消費力道。

 
要聞
央行砸8億美元阻貶 台幣轉升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川普關稅政策重擊,台股昨狂跌逾兩千點,匯市則在中央銀行鐵腕阻貶下,戲劇化上演「豬羊變色」,由重貶一點四二角翻為升值三點三分,收在卅三點○五五元,為兩周高點;匯銀主管預估,央行昨天至少拋出八億美元抑制台幣貶幅,加上外資匯出、投信海外基金贖回潮等需求湧現,市場交易熱滾滾,單日爆出廿五點三九五億美元的成交巨量。

台股昨天雪崩式下跌,央行外匯局局長蔡□民說,主要是消化清明連假期間兩天的賣壓,台股與美股的連動性非常高,但台灣經濟基本面還不錯,外資昨天還買超台股逾百億元。他表示,匯市昨天上午觀望氣氛濃厚、交易略見失衡,「央行確實有進場調節」,不過到了下午,匯市供需已轉為平衡,並強調「匯市由貶轉升,是市場供需決定」。

為防範熱錢大撤出釀災,蔡□民說,「央行絕對有足夠能力因應匯市波動」,將採四大穩匯機制,包括利用大額結匯即時通報系統,掌握資金進出情形;若遇市場供需失衡致新台幣匯率過度波動,央行將進場調節;備妥充沛外幣流動性;提供國內金融市場資金流動性。

台股昨逾千家跌停,可能導致外資無法賣股,接下來仍有大舉匯出可能性,恐衝擊匯市;蔡□民指出,外資是匯市很大主導力量,但出口商會視國際匯市走勢操作。

 
誠信金融論壇10日登場/金管會打詐 五面向進擊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詐騙手法推陳出新,政府跨部會打詐動起來,金管會透過五大方向精進金融阻詐,其中在科技阻詐部分,近期透過兩大途徑,包括行動銀行及ATM轉帳進行檢核機制,以及鼓勵銀行升級ATM設備,當不法份子未露全臉將無法提款或轉帳,阻止不法金流匯出。

經濟日報與第一金控(2892)將於周四(10日)共同舉辦「誠信金融論壇-金融打詐 科技出擊」,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與第一金暨第一銀董事長邱月琴將出席致詞。

金管會推動「打詐新四法」以來,從科技阻詐、精準阻詐、協力阻詐、臨櫃阻詐及責任阻詐等五大方向持續精進金融阻詐措施。包括:

一、科技阻詐:為防止疑似不法金流匯至境外或流入虛擬資產,金管會已督導財金公司及銀行成立專案小組,提出控管機制;另從源頭避免有轉帳錯誤或受詐,已請銀行公會及財金公司規劃增加民眾利用網路(行動)銀行及ATM轉帳,進行檢核交易受款人戶名機制;另外,也鼓勵銀行提升ATM設備,當不法份子未露出全臉則無法提款或轉帳。

二、精準阻詐:由證交所加速蒐集投資詐騙廣告,並報送警察機關通知業者下架;另逐步納管虛擬資產業(VASP),實施VASP洗錢防制登記制度,專法預計6月報送行政院。

三、協力阻詐:強化第三方支付業者使用虛擬帳號服務管控,與警政署、台灣高等檢察署等單位聯繫交流,共同推動疑涉詐欺境內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各地檢署預警中心機制;另金融機構間協力合作,除聯防通報機制,即時攔阻並圈存可疑金流。

四、臨櫃阻詐:根據金管會統計,金融機構臨櫃關懷攔阻,近二年攔阻金額已超過177億元,攔阻件數達2.4萬件。五、責任阻詐:金管會已督導全體本國銀行、信用卡機構、電子支付機構及VASP業者指定副總層級的打詐專責主管,設置打詐專責單位。

立即報名

 
防範熱錢大撤出釀災 四大穩匯機制備戰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防範熱錢大撤出釀災,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民昨(7)日表示,「央行絕對有足夠能力因應匯市波動」,將採四大穩匯機制,包括利用大額結匯即時通報系統,掌握資金進出情形;若遇市場供需失衡致新台幣匯率過度波動,央行將進場調節;備妥充沛外幣流動性;提供國內金融市場資金流動性。

台股昨天逾千家跌停,可能導致外資無法出售股票,接下來仍有大舉匯出的可能性,恐對匯市造成衝擊。蔡□民說,外資是匯市很大的主導力量,但出口商手中握有大量美元,廠商會視國際匯市走勢來操作。

蔡□民指出,自2016年至昨天為止,台股累計上漲130.7%,在全球主要股市名列前茅,顯示我國經濟基本面表現良好;同期間BIS編製的新台幣一籃子貨幣指數(NEER)上漲10.39%,且2010年迄今新台幣一籃子貨幣指數亦上漲19.4%,均顯示新台幣匯率反映經濟基本面而升值。

另外,我國對外貿易長期呈現順差,國際收支健全,且外債極低;3月底我國外匯存底有5,780.2億美元,2024年12月底外幣流動性更高達6,942億美元。

為避免熱錢大量撤出,導致國內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緊縮問題,央行透過拆款、換匯、公開市場操作及調整存款準備金等措施,提供金融體系台、外幣流動性,其中透過外匯存底提撥200億美元、10億歐元及800億日圓的外匯「種籽基金」,可隨時挹注外幣流動性。

 
關稅風暴重挫全球股市 面板業喊檢討產業政策
記者李珣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關稅風暴重挫全球股市,友達(2409)及群創(3481)總經理柯富仁、楊柱祥昨(7)日坦言,台灣被課32%關稅令人錯愕,品牌客戶大多尚未弄清稅率究竟多少,「目前並沒有暫停出貨狀況。」

柯富仁及楊柱祥昨天分別以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理事長及副理事長身分,出席Touch Taiwan 2025展前記者會。柯富仁指出,供應商現在完全摸不著關稅頭緒,沒辦法第一時間反映,只能先密切觀察。楊柱祥則建言,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大挑戰,也是政府重新檢討產業政策的好時機,不要只偏重半導體。

柯富仁表示,顯示器產業屬於上下游關係,面對關稅的衝擊,從終端產品被課稅,到溯及上游將難以避免。面板是零組件,被直接課稅的影響不大,也很少直接運送面板赴美國,大多是在他國製造成終端產品才輸美。

楊柱祥估計,至少要一個月到一季情況才會比較明朗,終端產品漲價趨勢恐怕是難以避免,對面板業衝擊多大?他說:「現在問客戶也答不出來」。

柯富仁強調,供應鏈調整至少需要8至12個月,現在談赴美生產其實已太晚。然而美國加徵關稅的執行細節尚待近日公布,其中仍有討論空間,個別產業的實際關稅也有可能生變。柯富仁指出,當關稅開徵後產品漲價,大家最擔心的是終端市場需求受到影響。他認為,只有持續創新讓消費者認為值得購買,才能再次帶動消費回流,而這也是讓品牌、客戶重新取得定價的機會。

楊柱祥表示,面板業對美國而言不是競爭對手,更不是威脅,卻可讓美國產業加分且互補,不該對面板業加稅。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政府長期政策偏向扶植半導體產業,造成更大逆差,面板產業、傳統產業卻得共同應對32%關稅衝擊,希望政府制定更健全、更有韌性的長期政策目標。

 
川普政府發動關稅戰…半導體衝擊 延後一季浮現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川普政府發動關稅戰,半導體雖暫時豁免,但仍衝擊市場信心,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等指標股昨(7)日開盤跳空跌停。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團隊昨天發布川普關稅戰對半導體業影響報告,預期對產業影響可能延後一季、約在下半年開始浮現。

該機構分析,雖然半導體目前未被列入川普關稅加徵項目,但作為智慧手機等產品的上游關鍵,供應鏈一旦受擾,仍將間接受創。印度積極爭取成為全球半導體新樞紐,許多企業已啟動在地投資布局。

不過,建廠周期長、資金與技術門檻高,短期成效仍待觀察。

談到關稅戰對半導體產業的衝擊,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副總裁Peter Richardson表示,半導體產業衝擊可能延後一季浮現,取決於目前庫存水位。

此外,由於大陸祭出反制措施,半導體領域也可能再受波及,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總監 Bob O’Brien提到,英特爾已因PC市場低迷面臨挑戰,若再受中國大陸報復性關稅打擊,可能被迫讓出部分市占。

PC品牌則可能轉向使用不在美國生產的超微(AMD) 或高通晶片。

對消費者而言,該機構分析,全球供應鏈進入不確定新常態。從消費性電子如iPhone,到SUV汽車售價全面上調恐難避免。

對科技與汽車企業高層來說,短期波動勢不可免,唯有持續聚焦創新、發展ADAS、自駕車與次世代晶片技術,才能於長期競局中勝出。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關稅或許是一種談判工具,但從經濟永續性角度看,通膨壓力恐迫使政策短期內修正。

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此輪關稅政策無論是短期談判策略或長期保護主義的延伸,其最終成效仍需幾個月才能見分曉,但對全球貿易與科技產業的深遠影響已逐步浮現。

 
美關稅大刀砍向全球…成衣雙雄 放緩擴產腳步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對等關稅大刀砍向全球,主要成衣出口國無一倖免,在新產能建置上,面對關稅變局,成衣大廠儒鴻(1476)坦言,印尼三期廠不排除計畫往後延;聚陽(1477)也說,將因應市場需求,機動調整擴產腳步。

成衣雙雄儒鴻、聚陽高度仰賴美國市場,且重要產地越南與柬埔寨面臨沉重關稅。對此,儒鴻、聚陽皆回應,目前出貨正常,未受關稅影響,因各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因此將靜觀其變。

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成衣業為重災區,儒鴻、聚陽股價昨(7)日雙雙跳空跌停、一路鎖死。儒鴻以跌停價作收,股價來到395.5元、下跌43.5元,委賣高掛逾1,300張。聚陽同樣收在跌停,股價來到285元、下跌31.5元,委賣高達近7,000張。

聚陽表示,美國擬對越南徵收46%超高關稅,但在未正式生效前,都還存在變數。就長遠來看,美國雖然祭出重稅,但因當地無法建構規模化成衣工廠,只要終端需求不變,品牌商勢必仍須依賴海外供應鏈。未來誰能在關稅新制下取得優勢,將擁有更高議價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十件美國成衣中仍有兩件來自中國市場,目前唯獨中國未釋出與美國談判的意向,在高關稅的壓力下,未來有機會進一步釋出市場份額,為其他國家及廠商帶來轉單機會。

儒鴻則表示,關稅一般是由品牌客戶負擔,不過,目前看來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都還在變化中。至於出貨則不受影響,公司近期已加速把做好的成衣運輸至美國交貨。

針對未來是否另尋其他生產基地,儒鴻表示,確實與品牌客戶有討論過,但目前傾向按兵不動。主要是新的關稅政策如何落地,未來還有哪些變化,都還有變數,因此先等待後續進展。

此外,儒鴻印尼三期廠原先預計第2季董事會將拍板定案,但目前決策有可能往後延。公司坦言,可能不會那麼快啟動,要待整體市況明朗化,才會進一步布局。

 
台新金亮牌 配股息0.9元、現金殖利率近5.8%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新金控(2887)昨(7)日公告董事會決議分派2024年盈餘,全數配發現金股利,每股配發0.9元,以7日收盤價15.6元計算,現金殖利率近5.8%,為目前已公布的金控中最高。總經理林維俊指出,台新金與新光金逾82萬名股東都可領到,發放時機點約落在8月底或9月初。

台新金表示,因考量已於3月31日取得金管會核准函並訂定合併基準日為7月24日,故擬規劃於合併基準日前訂定特別股股利除權息基準日及發放特別股股利,並於合併基準日後再進行普通股除權息基準日之訂定,屆時普通股股利將發放給合併後台新新光金控全體股東,無需調整換股比率;以今年3月底按約定換股比計算,合併後台新新光金控之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為248.66億股,普通股每股可分派約0.9元。

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說明,由於合併基準日為7月24日,台新金要增發股票換新光金股票,這部分要多一點時間,發放時機點約落在8月底或9月初,配發對象包括目前台新金跟新光金股東,但新光金股票有換股比例,將以0.672換股比例來換算,因此每一股新光金普通股可拿0.6048元,換算新光金7日收盤價11.25元,現金殖利率約5.4%。另外,新光金股東每一股還會收到0.175股的辛種特別股,由於每股10元,因此辛種特別股的每股價值為1.75元,每年還有1.665%利息,合計三年後可一次拿到1.84元。

對於此次沒有股票股利,林維俊指出,考量合併後股本膨脹太大,接近248.66億股,為避免日後再稀釋盈餘,加上很多投資人的意見都希望拿現金,尤其外資股東要求更強烈,因此今年董事會決議全以現金股利配發。

林維俊強調,配息講求穩定性,且有競爭力,「我們也不希望讓股東覺得是為了慶祝合併而發出高股利」,因此雖然有發出超過1元的能力,但同時要考慮金控資本需求,做適當調配,加上配太高也會傷害金控資本適足率,配發0.9元以目前來看現金殖利率為全市場最高,明年也能維持相當的配發實力。

林維俊指出,目前金控帳上的現金子彈還是要留著辛種特別股三年後贖回,約需要310億元的資金,再加上利息是325.5億元。至於面對台股股災,是否有買庫藏股護盤自家股票的打算?林維俊說,現階段金控的資金仍以為子公司增資和三年後贖回特別股為主。

 
報稅眉角報你知/海外賣房獲利 課最低稅負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許多民眾基於分散風險、地緣政治考量,紛紛赴海外置產,5月報稅季來臨,國稅局提醒,國人去年若有交易海外房地產獲利,屬海外財產交易所得,須依法申報,並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計算最低稅負。

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銘鴻指出,海外不動產利得應以實際利潤計算,若無法提供成本證明,則可依12%推估後納入申報,適用20%的最低稅負。

不過洪銘鴻提醒,若出售的是大陸地區的不動產,其所得屬於「大陸來源所得」,應併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而非海外所得,最高稅率可能達40%,不可忽視。

根據《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境內居住者若全年海外所得總額超過100萬元,就必須納入基本所得額申報,扣除免稅額後,超出部分須按20%稅率計算最低稅負。

舉例來說,陳先生2023年雖無其他所得,但在美國出售一筆不動產,交易金額約6,000萬元,卻未辦理最低稅負申報,也無法提出成本資料。國稅局因此依成交金額的12%核定其所得為720萬元,扣除當年免稅額670萬元後,仍需補稅10萬元,並可能加計最高三倍的罰鍰。2024年最低稅負免稅額已提高至750萬元,對有較多海外所得的納稅人來說,可望減輕稅負壓力。

國稅局官員表示,民眾在海外出售不動產,在當地已繳納的所得稅,回到台灣時也能在限額內扣抵,若在海外已經繳納高額所得稅,仍要記得申報,並證明已在國外繳稅的事實。

 
報稅眉角報你知/房東漏報租金 牽動兩種稅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近年緊盯囤房大戶,租金所得是否誠實申報,也成為稅局查核焦點。財政部官員表示,房東是否誠實報稅,除了攸關所得稅查處外,在囤房稅2.0新制上路後,更牽動房屋稅能否適用較低稅率,提醒房東勿因一時僥倖,因為一次漏報而連帶影響綜所稅、房屋稅。

囤房稅2.0去年7月上路,將首度反映在今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單。其中,為鼓勵民眾釋出空屋到租屋市場,針對出租房屋、且申報所得達租金標準者,適用房屋稅率1.5%至2.4%,低於一般囤房稅率的2%至4.8%。若刻意漏報租金所得,很可能一次牽動綜所稅、房屋稅,影響相當大。

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銘鴻提醒,隨著房地合一2.0、平均地權條例與囤房稅等新制上路,個人擁有不動產所涉的稅負與成本已大幅提升。建議房東從家族傳承與資產配置的角度思考,才能合法節稅並兼顧資產效益。

此外國稅局也提醒,房東申報所得稅時,可扣除必要費用,包含可採用財政部頒定的必要費用率,直接扣除年租金收入的43%;不過如果實際必要費用更多,例如修繕費、地價稅、房屋稅、保險費、貸款利息等,都可核實減除。

另外,國稅局提醒房東,押金也會產生「利息收入」,別忽略押金的稅務影響,房東收到押金,雖不算租金收入,但依規定應按郵局1年期定期儲金利率計算利息,視為租賃所得的一部分,同樣須納入報稅計算。

 
報稅眉角報你知/出售中古豪宅 申報有撇步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5月報稅季,去年若有出售中古豪宅,應留意申報規定,會計師提醒「實際利得為原則、設算利得為例外」,也就是說,民眾出售適用舊制房屋,只有當無法提出原始取得成本時,才能按財政部設算標準來計稅,不能任意選擇申報方式。

財政部表示,個人出售2015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房地,適用舊制課稅,僅房屋交易部分要課所得稅,土地部分免所得稅。應依規定計算財產交易所得,在過戶隔年5月一併申報綜所稅;至於出售2016年元旦後取得房地,屬於房地合一新制,則是在過戶次日起30日內申報,不須在5月報稅時申報。

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銘鴻表示,財政部公布去年舊制房屋所得稅設算標準,分為豪宅、一般宅,其中豪宅影響特別顯著。出售房屋含車位成交總價達標,如台北市為6,000萬元、新北市為4,000萬元,其他四都及新竹縣市為3,000萬元,剩餘縣市為2,200萬元以上,即視為豪宅。

坪數價格也首次納入豪宅標準中,像是台北市每坪120萬元以上、新北市每坪75萬元以上、四都加新竹縣市50萬元以上,其餘縣市每坪35萬元以上,也同樣視為豪宅。

這類豪宅若無法提出原始取得成本,財政部規定應以總成交價為基準,按「房屋評定現值占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合計」的比例,計算房屋歸屬收入,再以該金額的20%計為所得額。

若非屬豪宅且無法舉證原始取得成本,則改採房屋評定現值的既定比例來設算。

洪銘鴻提醒,財政部有提出設算標準,有種情況可能是設算所得比實際所得還划算,但記得應以「實際利得為原則、設算利得為例外」,不能任意選擇計稅方式,如果被國稅局查出實際取得成本,可能面臨補稅、處罰。

舉例來說,小明出售台北市松山區一處成交價1.5億元的房屋(適用舊制課稅),因超過6,000萬元門檻、屬豪宅,小明用財政部標準設算所得,其土地現值4,000萬元、房屋現值2,000萬元,房屋占房地比率為三分之一,因此有5,000萬元屬於房屋,再以20%獲利率計算,以1,000萬元計算所得。

但國稅局查到小明原始取得成本為6,000萬元,等於實際上是賺了9,000萬元,屬於房屋部分為三分之一,實際所得應為3,000萬元,因已查到實際利得,不能以財政部標準來設算,小明因此被國稅局補稅。

洪銘鴻提醒,許多民眾出售老宅時常遺失原始購屋資料,導致誤以為可採設算申報,其實,可以嘗試向原本的貸款銀行或建商查詢,找回原始資料,有助正確計算利得、避免錯誤申報挨罰。

 
聯發科非手機應用再出擊 聚焦邊緣AI能力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晶片大廠聯發科(2454)除了手機晶片之外,在非手機應用領域也持續推出新品。聯發科昨(7)日宣布,推出其首款以3奈米製程打造的Chromebook處理器Kompanio Ultra,搶攻高效能AI Chromebook商機,標榜可以50 TOPS的AI處理效能,於裝置端實現生成式AI體驗。

聯發科指出,Kompanio Ultra可為最新Chromebook Plus帶來極佳的邊緣AI能力、卓越的運算效能,與業界領先的能效。

聯發科客戶運算事業部總經理亞當□ 金(Adam King)表示,Kompanio Ultra充分展現聯發科多年來致力於突破行動運算效能與效率的承諾。聯發科與Google密切合作,確保最新的Chromebook Plus享有新一代邊緣AI能力、卓越的每瓦效能及沉浸式多媒體功能。

產品規格方面,Kompanio Ultra內建聯發科第八代NPU,強調可於裝置端離線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率的AI運算處理能力,且採用全大核CPU架構,並包含最高頻率達3.62GHz的Arm Cortex-X925處理器,具備優異的多任務處理能力。聯發科提到,搭載Kompanio Ultra的Chromebook預計將於未來幾個月內上市。

每年約有20億台內建聯發科晶片的終端產品在全球上市。目前聯發科的應用布局領域包括智慧型手機、智慧電視、語音助理裝置、Arm架構Chromebook、Android平板電腦等,還有Wi-Fi、智慧車載相關解決方案。

除Chromebook外,聯發科在PC領域的布局也愈來愈進階,AI晶片霸主輝達日前宣布推出個人AI超級電腦,其中一款是搭載Grace Blackwell平台的DGX個人AI超級電腦DGX Spark,標榜是世界上最小的AI超級電腦。

 
工具機業應變關稅「暫不出貨」 程泰、高鋒等強調性價比與不可替代性高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抗川普關稅,工具機擬暫不出貨。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國內工具機大廠包括程泰(1583)、高鋒(4510)及和大(1536)等,都強調台灣產品的性價比與不可替代性高,如果關稅稅率轉嫁談不下來,或是客戶無法共同分攤多出來的成本,不排除以「暫不出貨」來因應。

美國宣布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台中市長盧秀燕昨(7)日表示,台中是產業重鎮,包括機械、手工具、自行車等影響很大,有廠商已反應被棄單或暫停出貨,而國內工具機大廠也陸續提出因應策略。

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指出,面對美國關稅大幅調高,集團已作好相關因應策略。他首先強調,目前集團在美國有五、六千坪的土地與倉庫,並有約1,500萬美元庫存,可滿足到今年底前的市場需求,如果關稅稅率談不下來,集團也不排除到美國設廠。

至於已出貨的產品,公司已和客戶達成協議,由客戶自行吸收;而未出貨的產品,也將跟客戶協商「一人一半」。目前台灣工具機出口到美國課徵的關稅稅率約4.7%,以調高32%計算,多出來的27.3%,一半約13.6%。

楊德華強調,台灣工具機的品質與性價比都高,如果客戶不同意出一半以上,集團將考慮不出貨。另外,大陸廠除內需市場外,也將訴求「台灣品質、大陸價格」,積極搶攻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以及西班牙、墨西哥等非美市場。

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指出,「跟客戶協調分攤關稅成本,這個並不適用於和大」他強調,和大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國,但中國的關稅比台灣重,且汽車零組件認證最短時間都要一年,所以和大仍有全額轉稼的空間。

對於旗下工具機大廠高鋒而言,由於毛利率只有20%至25%,不可能跟客戶分攤一半的關稅成本,否則連銷管研費用都不夠,而且高鋒銷美比率僅約3%,最差狀況,高鋒可以選擇放棄美國市場,轉而搶攻歐洲、亞洲及土耳其等其他非美市場。

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表示,上銀銷美的比重不到4%,而且主要銷售產品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等,都是高度客製化產品,替代性很低,目前上銀已和客戶展開協商,分攤增加的關稅成本,初步評估,相關衝擊並不大。

 
科技富豪身家大縮水 郭台銘一天蒸發261億元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昨(7)日無量崩跌2,065點,國內億萬富豪資產大失血。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成最大受災戶,單日身家縮水261億元;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持股市值也大減117.5億元,兩位科技大老身家遭「黑色星期一」重擊,單日都蒸發超過百億元。

郭台銘名列富比世2025年全球富豪榜中,台灣富豪第二位,持股鴻海股票174.21萬張,以去年7月9日鴻海歷史最高價234.5元來計算,當時郭台銘持股價值一度達4,085億元。不過鴻海昨日受台股崩跌衝擊,收在跌停價138.5元,下跌15元,導致郭台銘單日持股價值蒸發261億元,縮水至2,412億元。

台積電昨日罕見跌停,張忠謀2018年6月退休前持有台積電1.25億股,若迄今一股未賣,以昨日收盤價848元換算,持股價值約1,060億元,相較清明連假前收盤價942元持股市值1,177.5億元,單日縮水117.5億元。

台積電元老曾繁城為富比世2025年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台灣富豪第50位。曾繁城持有台積電2萬9,473張股票,昨天持股市值由清明連假前的277.64億元降至249.93億元,單日持股價值共蒸發約27.7億元。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持股台積電約6,392萬股,持股市值降至54.2億元,單日縮水約6億元。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退休前持股1萬2,910張股票,若未出脫持股,換算價值約109.47億元,單日大減約12.14億元。

廣達昨日同樣遭摜殺至跌停價位,下跌23元,收在210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名列富比世台灣首富,名下持股廣達41萬5,738張股票,另透過宇誠投資公司持有4,400張,合計持股廣達42萬138張,昨日持股市值大幅縮水約96.63億元;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持股8萬2,645張,帳面財富也縮水約19億元。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持股自家股票約4.17萬張。聯發科昨日股價重挫,收盤下跌140元,導致其身價也縮水約58.46億元。

散熱股王健策昨日股價受到台股崩盤影響,跌破千元大關,下跌103元,收932元。以健策董事長趙宗信個人持股2,032張股票以及其弟趙永昌個人持股2,068張股票計算,健策創辦人趙氏兄弟一天內身家分別蒸發2.1億元、2.13億元。(記者蕭君暉、鐘惠玲、尹慧中、陳昱翔、林薏茹)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