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4/09 第60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關稅戰…美對台開解方 米倫提出助美五方式
記者陳熙文/華盛頓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全面生效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Stephen Miran)7日發表演說時,提出各國能以五種方式協助美方分擔責任,並鼓勵各國持續與白宮聯繫。

米倫認為,台灣應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和白宮繼續溝通。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受訪時證實,台灣前晚曾聯繫美方。

米倫還說,白宮近來電話響個不停,他對各國建議是繼續打電話給白宮,他也表示,台灣應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和白宮繼續溝通。

米倫7日受邀至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說,針對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米倫認為,美國應該要讓國際一起分攤負擔,如果其他國家想在美國撐起的地緣政治和金融大傘下獲得利益,他們應該要做好分內的事情,平分責任。

對於其他國家要如何分攤負擔,米倫提出五種途經,首先是出口產品接受美國關稅,同時不開徵報復性關稅;二是打開國內市場,停止不公平且有傷害性的貿易行為,並向美國購買更多產品;三為提高國防支出和美國軍購;四是投資美國並在美國設工廠;第五是直接捐款給美國財政部。

米倫也捍衛川普關稅政策,表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關稅是適得其反,但這是在沒有貿易逆差的情況下才成立,與現實不符。他說,美國過去50年來不斷承受貿易逆差,近幾年更持續擴大。

米倫指出,川普拍板對等關稅所使用的公式,更聚焦消除貿易逆差,但他澄清不是提出公式的人。川普宣告貿易逆差是國家緊急狀況,所簽署的行政命令也是要對付貿易逆差,貿易逆差當然會用來計算關稅稅率。

 
美國貿易代表署十項不公平貿易 我未上榜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開徵關稅引發全球動盪,美國貿易代表署7日又強調「十項不公平貿易行為」,開頭就點名中國,日本及歐盟也入列,在2日關稅清單表列第四的台灣則未上榜。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透過社群媒體X宣布「十項不公平貿易行為」,列出美國承受的損失。推文開頭就指中國,表示單在一個電子商務平台上,每個月就有超過10萬面中國製造的美國國旗售出。

中央社報導,USTR指出,這導致美國製造商損失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600萬元)銷售額,最終造成就業機會流失和企業倒閉,「美國國旗應該是美國製」。

USTR批評日本對美國海鮮維持10.5%關稅,並對多種魚類實施複雜的進口配額制度,讓美國出口商難以穩定進入市場,造成美國海鮮業約1.89億美元出口損失。

歐盟的「反砍伐森林產品規則」也被美國點名,指這項規則禁止進口牛、可可、橡膠及木材等七種產品「估計可能影響美國每年價值86億美元的農業及工業出口」。

USTR這次未點名台灣,但貼文附上3月301日上架的年度「國家貿易評估報告」連結,這份報告指責美國近60個貿易夥伴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其中指台灣對美規車設置技術性貿易障礙,並關切台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及對某些美牛產品實施繁瑣檢查。

 
3月物價漲幅 近7月新高…CPI年增率再破通膨警戒線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二九,再度升破百分之二的通膨警戒線,排除春節因素後,創去年九月以來、近七個月最高。主計總處官員說,主要是受到蔬果、外食及房租等費用漲幅偏高所致。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農業部門認為五月水果復耕後價格可平穩,預估四月價格可望慢慢回穩,四月CPI漲幅會較三月縮小,但低於百分之二機會不大。針對台鐵六月廿三日開始漲價百分之廿六點八,曹志弘估對今年全年CPI影響低於○點○二個百分點,影響不大。

主計總處調查,三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二點二九,其中水果價格續漲,食用油、肉類及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上漲,蔬菜及水產品價格相對上年同月仍高,加上房租、掛號費、補習及學習費、汽車保養及修理等費用調升,蛋類、油料費、成衣及機票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的核心CPI漲幅百分之一點六三。

曹志弘分析,今年一至二月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一三,三月CPI年增率擴大到百分之二點二九,原因是水果受去年豪雨影響,復耕期較長,供給量不足,價格漲幅達百分之卅點七八、創八年半最高,是擴大主因。

此外,蔬菜供給雖連續四個月增加,但去年三月基期低,因此菜價上漲百分之五點一,合計蔬果影響整體CPI共○點七四個百分點,占三分之一強。從三月核心商品漲幅百分之一點一六相對平穩,可以看出蔬果短期因素影響整體CPI因素大。

此外,三月外食類年漲百分之三點二六,漲幅不僅高於上月的百分之三點一四,連續五個月漲幅高於百分之三,創一年來最高,曹志弘說,外食連續五個月大於百分之三的確比較高,可能是之前有些業者營運成本提升,例如電價上漲,但是台電這次沒有漲電價,後續業者或許不會再漲價,但外食費是否低於百分之三仍需再觀察。

對於三月房租年增百分之二點四九,只比上月的百分之二點五六略為縮小,還在高檔,曹志弘表示,房租上漲原因仍未消失,是否會繼續縮小,也還要觀察。

曹志弘表示,由於民眾每月購買一次物品的CPI年增率高達百分之三點七八,因此民眾對物價壓力感受特別深。

不過,三月核心CPI年增率百分之一點六三,已經連續十二個月低於百分之二,當前物價情勢尚稱平穩。四月水果價格可望慢慢回穩,加上最近國際油價跌幅很大,四月CPI漲幅會較三月縮小,但低於百分之二機會不大。

三月高齡家庭CPI較上年同月漲百分之二點五,漲幅較全體家庭的百分之二點二九高,主因為高齡家庭在食物類及居住類支出占比較高。

 
主計總處:暫無停滯性通膨疑慮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川普總統揮舞對等關稅大刀,美國一旦引發停滯性通膨危機是否波及台灣引發關切?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昨說,對等關稅雖可能造成進口消費品價格上漲,但也會造成全球需求疲弱,導致相關原物料走跌,判斷今年國內物價不會有明顯波動風險,短期暫無停滯性通膨疑慮。

主計總處原本預測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一點九四,是否會因此擴大?曹志弘表示,由於原油占權重極高,各產業投入成本影響範圍大,今年未必會大於百分之二,五月會有最新預測。

曹志弘指出,他無法估算美國狀況,國內進口消費品價格上漲可能推升國內物價,但全球都被課關稅也會影響美國及全球經濟活動,造成全球需求疲弱,原物料價格走跌,例如最近國際油價已剩每桶六十六點二五美元,其他基本金屬等原物料價格也走跌,兩者是否抵銷還要再觀察,判斷國內物價短期沒有明顯攀升風險,國內物價短期應算平穩,「短期暫無停滯性通膨疑慮」。

曹志弘說,如果美國對等關稅如期實施,進口價格一定會受影響,目前政府積極對外協商,也提出特別預算補貼政策,政府一定會有作為,之前已也延長貨物稅減稅期間,因此即使物價有波動,也會有措施因應,應可降低衝擊,對我國物價不會造成明顯波動。

他說,他的推斷並未假設台灣的對等關稅最終稅率是多少,因政府還在爭取協商。至於他指的短期物價不會明顯攀升,也不會停滯性通膨,僅針對今年情勢研判。

 
八縣市首長發聲 解關稅危機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面對川普關稅戰,台中市長盧秀燕邀集中部八縣市首長,昨(8)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將攜手擴大非美市場拓銷參展補助、跨縣市制定照顧勞工方案,期盼中央關稅談判避免犧牲農業等弱勢產業。

為協助業者,盧秀燕啟動中台灣治理平台,主動邀其餘七縣市首長召開線上會議共商對策,包含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苗栗縣長鍾東錦、彰化縣長王惠美、南投縣長許淑華、雲林縣長張麗善及嘉義市長黃敏惠,並發表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建議行政院,及早掌握關稅細節提供因應決策、盼公股行庫短期內不要抽銀根、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880億元補助方案、重新審視其他國家關稅障礙問題。

盧秀燕說明,美國對台灣課徵高達32%關稅,對台中製造業帶來巨大衝擊。台中目前有1.9萬家製造業,廠商陸續傳出遭暫時停止出貨、停產,甚至可能減班。

為此,中市府整合提出多項因應對策,包括一周內完成各產業公協會美方訂單受影響樣態;積極擴大非美市場的拓銷參展補助,協助業者分散市場;推動勞工扶助方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失業問題;成立專案小組提供即時諮詢與輔導。

 
國際財經要聞
美對等關稅今生效 將課大陸商品高達104%
記者陳熙文、陳政錄、編譯盧思綸、聯合報
美國對各國徵收對等關稅在台灣時間今天中午十二時一分生效,美國總統川普七日要求中國大陸撤銷對美國的報復關稅,否則將再加徵百分之五十關稅,大陸昨天回應奉陪到底。

70國與美關稅協商 激勵美股早盤大漲

美中關稅戰可能火車對撞的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八日受訪時說,約有七十國與美國展開關稅協商,美國正在討論優先與哪些國家達成關稅協議,川普將參與相關談判。受到談判可能有進展的消息激勵,美股昨天早盤大漲,道瓊、費半等指數漲幅均逾百分之三。

大陸商品被美課徵的關稅將達104%

對於大陸開徵百分之卅四報復性關稅,回應美國對等關稅,川普七日表示,如果大陸不撤回,美國九日將對大陸加徵百分之五十關稅;川普表示,他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很好,希望能繼續維持這樣的關係。川普第二任期已對大陸加徵百分之廿關稅與百分之卅四對等關稅,加上最新的百分之五十,大陸商品被美國課徵的關稅將高達百分之一○四。

川普稱他非常尊重中國大陸,不過大陸不能繼續剝削美國。他說,他在第一任期曾希望與大陸達成協議,讓美國企業進入大陸市場,讓美國企業得以與中國和其他國家企業競爭,不過最後協議沒有成功。

對於川普的威脅,大陸外交部、商務部昨均表示,中方必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並稱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陸促美方糾正錯誤、停止經貿打壓

大陸商務部昨回應,美方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毫無根據,是典型的單邊霸凌作法,中方已採取的反制措施是為了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完全是正當之舉;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作法,取消所有對陸單邊關稅措施,停止對陸經貿打壓。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聲稱,如果美方置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於不顧,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川普:中國想達協議 我們在等電話

對於中方強硬回應,川普八日在社群平台發文,提到他與南韓代總統韓□洙剛就關稅問題進行了一次「很棒的通話」。川普還表示,「中國也非常想達成協議,但他們不知道如何讓它開始,我們正在等待他們的電話,它會發生!上帝保佑美國」。

美國對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將在美東九日凌晨零時一分(台灣時間九日中午十二時一分)生效。被問及關稅是永久或取決於談判結果時,川普表示,永久關稅或取決於談判調整都有可能,他說:「兩者都有可能都是真的。可以是永久關稅,也可以同時有談判,因為我們需要的不只關稅。」

貝森特表示,已有近七十個國家尋求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但他預期在九日開始對約六十國課徵對等關稅前,不會與其他國家達成任何協議。

 
美喊加重徵稅 陸嗆奉陪到底
國際中心、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針對中國大陸開徵34%的報復性關稅,美國總統川普7日表示,如果中國大陸不撤銷報復性關稅,美國9日將回敬額外加徵50%的關稅;大陸外交部、商務部昨(8)日表示,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不過,川普也重申,他與習近平關係非常好,希望未來能保持這樣的關係;川普並稱自己非常尊重中國,但中國不能繼續剝削美國。

彭博資訊報導,一位白宮官員稱,川普最新說的50%關稅,將是在9日生效的34%「對等」關稅及今年稍早已實施的20%關稅的基礎上再疊加。如此一來,今年宣布的關稅累計達到104%,相當於所有中國大陸輸美商品的進口價格,實際上都翻了一倍。

川普7日在社群網路Truth Social上表示,如果中國大陸8日不撤回34%的報復性關稅,美國9日將會再加徵50%的關稅,而且所有中國要求與美國的會面都將取消,而美國將與所有要求會面的國家,立即展開談判。

他還說,他已提出警告,若有國家向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將被立即回敬更高的關稅,但中國忽略他的警告。

川普說,他在第一任總統任期中曾希望與中國達成協議,打開中國大陸市場,讓美國企業能夠進入,讓美國企業得以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企業競爭,不過最後協議沒有成功;川普並稱中國是個封閉的國家。

大陸商務部昨天就「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指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如果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中方對此絕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停止對大陸經貿打壓,與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

緊張局勢升級使得中美領導人近期通話的可能性愈來愈小,同時增加了雙方陷入長期衝突的可能性。川普重返白宮後,至今尚未與習近平通話,這是20年來美國總統在就職後未與中國大陸領導人對話時間最長的一次。

法國興業銀行大中華經濟學家林紫瓊指出,大陸這次語氣強硬,川普如果不肯讓步,投資人可能需要為兩國貿易脫鉤做好準備。

 
日爭取關稅優先談判 日股強漲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美國總統川普7日通電話後,成為第一個爭取到關稅談判「優先地位」的首要夥伴國,將為美國對等關稅談判「設定嚴格但公平的因子」,激勵各方對美日將優先針對雙邊關稅達成協議的期待,日股8日應聲狂漲6%。

川普和石破茂通話後,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抱怨日本在貿易上給美國的待遇「很差」,「他們沒買我們的汽車,而我們有上百萬輛日本車,還有農業,跟許多其他東西」。

不過,美國財長貝森特說,「我預期日本因為快速行動,取得貿易夥伴國之間的優先(談判)地位」。他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表示,日本仍維持相當高的非關稅壁壘,但他預料和日本的協商將非常有建設性。

受到關稅可能有轉圜餘地的激勵,日本股市8日大幅反彈。日經225指數收盤大漲1,876點,漲幅6%。Ortus顧問公司日本股票策略主管傑克森認為,相較於中國,美國對日本並沒有太大不滿,日本也能輕易進口更多美製軍備。

石破茂在內閣會議前再度表達遺憾,並對關稅對日本汽車產業可能造成的衝擊表示憂心。他會前說:「不用多說…汽車產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這些關稅可能對很多產業造成深遠影響」。

美方將由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引領美方協商,日本將由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領導日方協商。

 
川普駁回歐盟零關稅提案 要求先買美能源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川普7日駁回了歐盟「零關稅換零關稅」的提案,表示歐盟所提對美汽車和其他工業產品的關稅豁免方案,並不足以解決跨大西洋貿易逆差的問題,歐盟還須購買美國能源。

川普告訴媒體:「歐盟一直對我們很惡劣,他們不買我們的汽車,就像日本不買我們的農產品。他們實際上什麼都沒買」;他們必須「承諾購買3,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才能從全面關稅中獲得喘息的機會」。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當日稍早宣布,向美國提出汽車和其他工業產品雙邊關稅豁免方案,「我們已提議工業產品零關稅…歐洲始終準備好(與美國)達成良好的協議。」但她同時警告,「我們也準備好以反制措施回應川普的貿易攻勢,捍衛我方利益」。

川普還說,如果歐洲國家開始購買美國能源,美國對歐盟貿易逆差將「迅速消失」,「他們需要購買並承諾購買相當於(此貿易逆差)數量的能源」。

另據路透報導,針對美國對鋁和鋼課徵關稅,歐盟提議對一系列美國製產品徵收25%的反制關稅,但因法國、義大利和愛爾蘭的大力遊說,波旁威士忌將獲豁免,以協助這些國家保護其酒業免受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影響。歐盟執委會先前曾打算對波旁威士忌徵收50%的關稅,但川普揚言,若歐盟真的這樣做,將對歐盟酒精飲料報復性徵收200%關稅。

 
川普改口 關稅戰立場鬆動
國際中心、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8日在社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寫道,與南韓代總統韓□洙電話熱線後,認為兩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前景「看來很好」,並說中國大陸也急切想達成協議。川普最新說法顯然他的立場已有所鬆動,道瓊指數早盤一度大漲1,300點。

財長貝森特同日受訪時說,約有70國與美國展開關稅協商,要是他們的提案切實可行,可望達成一些不錯的協議。

美國股市8日開高走高,道瓊指數早盤一度大漲逾1,300點或3%,暫時擺脫先前狂瀉三天的陰霾。部分交易者認為,這也許暗示川普願意緩和立場,因此願意放手一試,重回高風險資產。

川普8日寫道,南韓的頂尖團隊正搭機飛往美國,情況看來不錯,「我們也會像這樣和許多國家談判,大家都想和美國達成協議。」

他還說,願意和各國協商貿易及關稅以外的問題,並表示正在等待北京當局的來電,「中國也想達成協議,非常想,但他們不知從何開始。我們正等著他們來電,會打來的。」

美國對約60國課徵更高對等關稅的政策,預定台灣時間9日中午12時1分起生效,川普7日被問及關稅是永久或取決於談判結果時,還說目前不打算暫緩實施大規模對等關稅。

美國財長貝森特7日即已表示,可能已有多達70個國家尋求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8日則說,在關稅談判中以日本和南韓為優先。

川普7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時表示,「我們沒有考慮這個(暫停實施對等關稅計畫),有很多國家前來跟我們談判,這些協議將是公平的」。

談到其他國家時傳浦表示,「他們現在願意向我們提供一些我們之前沒想過要他們提供的東西」,「除了我,沒人辦得到」。他在被問到是否有國家能將他們面臨的關稅稅率降到10%以下時,避免正面回答,只強調他見到關稅的好處,「關稅將讓這個國家變得非常富裕」。

另外,被問及政府在談判關稅一事上給出矛盾訊號時,川普表示,永久關稅或取決於談判「都有可能」,他說:「兩者都有可能都是真的。可以是永久關稅,也可以同時有談判,因為我們需要的不只關稅。」

華爾街日報指出,白宮貿易與製造業資深顧問納瓦羅7日在金融時報撰文聲明,關於關稅問題「這不是一場談判」。而此前,財政部長貝森特卻在X表示,政府「將與日本展開談判」。貝森特透露,現在可能有約70個國家與美國接觸,「所以4、5月會很忙,可能要一直持續到6月」。

 
要聞
蘋果擬增加印度製iPhone輸美
編譯黃淑玲/綜合報導聯合報
蘋果公司(Apple)傳出計畫自印度供應更多iPhone到美國,以抵銷自中國大陸供貨的高關稅成本。

道瓊社報導,知情人士說,這是短期權宜之計,蘋果仍力圖爭取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豁免。蘋果執行長庫克在川普第一任期與中國關稅戰時,曾經成功獲得豁免。

消息來源指出,蘋果認為目前狀況太不確定,不宜因此推翻供應鏈長期投資,也就是製造中心放在中國大陸的現狀。

iPhone是蘋果招牌產品,約占蘋果一半營收。由於蘋果依賴大陸製造,投資人害怕蘋果在對等關稅上高度曝險,對等關稅宣布後三個交易日,蘋果股價崩跌百分之十九,是近廿五年來最差的三日表現。

美銀分析師莫漢表示,川普關稅宣布前,蘋果原本計畫今年印度iPhone產量約兩千五百萬支,其中約一千萬支要供應當地市場。如果蘋果將所有在印度製造的iPhone都送到美國,大約可滿足今年美國市場需求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TechInsight估計,在美國售價一一○○美元的iPhone 16 Pro,目前硬體成本約五五○美元。Wedbush在最近的分析報告提到,「若消費者想買一支三五○○美元(約台幣十一點五萬元)的iPhone,就該在德州或其他州製造」。

 
川普對全球加徵對等關稅 品牌廠兩手策略應對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NB品牌廠應對美國總統川普最新對等關稅多決定漲價因應,但更怕漲幅太高嚇跑消費者。品牌廠兩手策略想達成平衡,一手是先拉貨、以空運緊急將筆電輸往美國、囤積庫存,另一手作法是暫停工廠出貨,先以庫存支應銷售需求。

供應鏈傳出,川普對全球加徵對等關稅,包含蘋果、惠普(HP)、聯想、台灣品牌雙A宏□(2353)、華碩(2357)等一線品牌近期罕見出現採用空運,在9日關稅生效前將NB緊急拉貨至美國市場囤庫存。

但空運容量有限,加上各品牌廠都採取相似行動,要在美國累積相當庫存具有很大難度,部分品牌商現在也同步停止出貨,觀察後續行動。

不具名的供應鏈指出,川普現階段對等關稅基本已經遍及所有NB生產基地,有些客戶希望先釐清美國關稅課徵方式,釐清後再採取動作,再決定輸美國產品要從哪一區域供應鏈生產,出現暫時停止出貨情況。

儘管各家廠商緊急應變,今年市況仍不樂觀,TrendForce最新調查顯示,PC OEM已從2024年第4季起提前出貨至美國,因應潛在關稅衝擊,但今年4月2日新規定公布後,在東南亞擁有成熟組裝基地的美系品牌持續出貨,非美系品牌則暫緩以觀察政策變化。預期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將限縮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商用換機需求。

 
美國關稅風暴 螺絲業買家要求分攤費用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關稅風暴,台灣螺絲廠首當其衝,部分業者已接到美國買家要求分攤關稅,相關廠家因難以承受而拒絕,後市承壓。

據了解,目前台灣螺絲扣件業者中,指標上市公司面對美國關稅戰,多「按兵不動」,將先觀察市況發展,再做因應。聚亨(2022)董事長黃文松表示,美國全面提高關稅,市場一定會受影響,以聚亨來說,今年首季產銷平衡,原期待漸入佳境,如今遇到關稅風暴,自己練好基本功,見招拆招化解難關。

不具名上市鋼廠主管指出,市場傳出美國買家要求螺絲廠共同分攤高關稅成本,但由於近二、三年來台灣螺絲業普遍陷入深度低迷,已有廠商最後決定放棄美國訂單,不願再硬撐。

螺絲界大老、朝友工業董事長孫得人說,螺絲業不景氣尚未恢復,又遇到關稅風暴,現在堪稱是雪上加霜。美國、歐洲與日本是朝友主要市場,目前尚未接到客戶要求談判價格,如何持盈保泰,維持產銷穩定是核心關鍵。

高雄為台灣螺絲生產重鎮。據統計,高雄相關金屬加工製品產值約2,330億元,出口美國約564億元,占比24%,其中,螺絲、螺帽等扣件業輸美產值約523億元,占所有金屬加工製品出口美國比重高達92%。

面對業者遭逢難題,高雄市長陳其邁昨(8)日表示,高附加價值、替代性低的產品有「孤行獨市」優勢,讓美國買家非買不可,如此台灣製造商議價能力相對提高,美方買家議價能力就會比較低,因此美方自然要自行支付關稅。

 
2025報稅/買賣股票損失 不得扣除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來台股殺聲隆隆,投資人買賣股票有損失,是否可用來抵減所得、降低所得稅負擔?國稅局官員表示,2016年起已停徵證所稅,因此,證券交易損失也不能從所得額中減除。

官員解釋,民眾買賣上市櫃股票,因目前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因此投資人身分若為個人,無須計入綜所稅申報,也不必申報個人最低稅負制,但證券交易損失也不能從所得額中減除。

不過如果是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情況就不一樣了。官員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起,這部分所得就應計入個人最低稅負計稅,也就是與綜合所得淨額、海外所得等應計入項目,合計超過免稅額部分,以20%稅率計算最低稅負。

若當年最低稅負的基本稅額超過一般所得稅額,個人須補繳這筆差額稅款;反之則無須補繳。

另外為鼓勵與培植新創事業,個人出售符合一定條件,成立五年內台灣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的未上市櫃股票,可排除適用前述規定,交易所得免計入最低稅負。

官員也提醒,因股權移轉免徵證所稅,過去有「假賣股、真賣房」的避稅方式,也就是藉由出售受其控制的股權或出資額,表面上賣股,實質是移轉受其控制營利事業的境內房屋、土地,不過在房地合一2.0上路後,這招已經行不通,這類特定股權交易視為房地合一稅課稅範圍。

 
2025報稅/財產交易收益 記得報稅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許多民眾趕在報稅季前整理過去一年買賣資產紀錄,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歐陽泓說明,個人透過黃金存摺買賣黃金,或是其他種類財產交易,若資產位於台灣境內,並於交易中產生獲利,屬於財產交易所得,應依法納入綜合所得稅一併申報。

據規定,財產交易所得計算方式為,以出價所取得的財產和權利,以出售時的成交價額,減去原始取得成本,及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該項財產或權利而支付之一切費用後的餘額為所得額。

舉例來說,民眾在2024年出售黃金存摺,售價為50萬元,當初購入成本為40萬元,再扣除手續費等必要費用後淨所得為9萬元,該9萬元即為財產交易所得,須納入當年度綜所稅計算。

歐陽泓說明,個人綜所稅率範圍在5%至40%,若納稅人本身已有其他薪資、利息或租賃收入,則財產交易所得將與其他所得合併計算,適用的稅率也會因總所得額上升而提高。

歐陽泓提醒,許多民眾誤以為黃金或其他動產交易「沒有憑證」就不需要報稅,實際上,稅法所規範的是交易行為本身是否產生所得,只要符合課稅條件,皆有申報義務。

除了常見的黃金存摺外,出售高爾夫球證有賺錢,也要列入財產交易所得申報。

例如民眾出售高爾夫球證一張,價格500萬元,支付佣金20萬元,當初購入成本是200萬元,那麼其財產交易所得為280萬元,應併入所得申報。

 
2025報稅/股利所得申報 節稅有門道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報稅季將至,對於投資人而言,股利所得應採合併計稅或分開計稅,是每年報稅時的重要考量之一。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歐陽泓表示,兩種方式各有適用情境,選擇合適計稅方式,才能達到節稅效果。

歐陽泓解釋,根據現行所得稅制,個人取得股利所得可選擇採「合併計稅」或「分開計稅」方式申報,若選擇合併計稅,股利所得將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一併課稅,並可享有8.5%的股利可扣抵稅額優惠,每一申報戶最高可抵減稅額為8萬元,對於長期存股的投資人而言,此方式具有一定吸引力。

若選擇分開計稅,則是將股利所得獨立出來,以28%單一稅率課稅,與其他類型所得分開計算後,再合併繳納應納稅額,這種方式可能較適合高所得者,避免因股利併入綜所稅後,使整體所得落入更高稅率區間。

納稅人該如何撥算盤?歐陽泓分析,若納稅人所得偏低,稅率落在20%以下,則合併計稅通常較為有利,因為股利併入綜合所得,除了比分開計稅的稅率低,另搭配8.5%抵稅機制,可有效節稅。

但對於年收入較高、綜所稅率已達40%的高所得者而言,選擇分開計稅可能更有利。歐陽泓說,這類納稅人若將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申報,可能導致股利所得適用稅率達40%,實際稅負較分開計稅高;若改分開計稅,則以28%固定稅率處理股利所得,不僅簡化申報流程,也具節稅效果。

舉例來說,納稅人大華2024年不含股利所得的綜合所得淨額為110萬元,股利所得30萬元,若無其他扣除額外情形,綜所稅適用稅率20%,若選擇合併計稅,總所得淨額為140萬元,應納稅額13.23萬元,可適用股利可扣抵稅額為2.55萬元(30萬元×8.5%),實際應繳稅額為10.68萬元。

若大華採分開計稅,股利所得單獨以28%計算,稅額為8.4萬元,其餘110萬元的綜合所得淨額,則適用12%稅率,稅額為9.07萬元,合計稅額為17.47萬元,兩者相比,採合併計稅可省稅6.79萬元。

反之,若納稅人小花年所得淨額為500萬元,股利所得同樣為30萬元,適用綜所稅率40%。若選擇合併計稅,總所得為530萬元,扣除8.5%股利抵減稅額後,合計應納稅額將達118.28萬元。

若小花採分開計稅,股利部分稅額同樣是8.4萬元,其餘所得適用累進稅率,稅額為108.83萬元,合計117.23萬元,採分開計稅較為省稅。

歐陽泓建議,納稅人應在報稅前完整評估個人或家庭整體所得與支出,並比較合併、分開計稅兩種方式,選擇最有利方案。

 
台股下挫牽動金控獲利表現 元大金第1季每股賺0.59元
記者夏淑賢、任珮云、戴玉翔/台北經濟日報

四家上市金控公布今年第1季自結獲利,受到3月台股下挫衝擊,影響3月獲利表現不一,累計第1季稅後純益以玉山金年增逾四成的成長幅度最佳,累計第1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則以元大金(2885)0.59元最佳,其次為玉山金0.55元,兆豐金為0.54元、台新金0.33元。

至昨(8)日為止,共有元大、玉山、兆豐與台新等四家上市金控公布第1季自結獲利,受到3月資本市場動盪影響,四家公司3月單月表現以玉山、元大較佳,單月獲利較前月續增,兆豐與台新則比前月衰退,累計第1季獲利則是只有玉山金比去年同期成長。

元大金自結3月單月稅後純益25.2億元,3月單月稅後純益月增持平,累計第1季稅後純益76.3億元,EPS為0.59元。主要子公司中,元大證券3月稅後純益12.9億元,較前月略減,證券經紀手收為主要獲利來源,銀行稅後純益8.5億元,人壽3月稅後純益3.5億元。

兆豐金控3月自結稅後純益17.7億元,較前月下滑約四成,累計今年第1季稅後純益80.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成,EPS為0.54元。兆豐金表示,台股3月行情欠佳,影響股票類投資評價損益,以及換匯交易收益減少等,使得兆豐銀行財務操作相關收益較前月少了10億元以上,兆豐證券3月也虧損,因此兆豐金3月稅後純益大減至17.7億元,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也衰減。

台新金控3月自結稅後純益11.3億元,月減43.7%,年減17.5%,累積前三月稅後純益47.3億元,年減5.5%,每股稅後純益0.33元。主力獲利引擎台新銀行3月稅後純益17.3億元,月增7.4%,累積稅後純益49.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7%,創同期新高。另外,台新證券前三月稅後純益2.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是因證券市場指數下滑,致公司營業證券評價損失增加。

 
興富發拿下南港都更案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興富發(2542)整合超過16年,拿下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一段都更案逾2,700坪基地面積,昨(8)日公告,簽訂南港區南港段720地號等105筆土地都市更新暨權利變換開發案 ,預計合建分配比例為地主60%至63%、建方37%至40%,預計投入金額約93.55億元。

該案為興富發集團在台北市的最大都更案。興富發副總廖昭雄指出,該案位在南港三鐵共構正對面,全案共609戶,可分回約260戶,全案總銷約262億元,可分回約105億元,規劃興建三棟地上22層樓、地下四樓。

廖昭雄指出,該案整合超過16年,當時配合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都更政策,也就是俗稱的「老公寓條款」,因此申請到100%獎勵容積,但因地主有二、三百人,花很多時間溝通,目前已簽了近九成同意書,目前等待權利變換的程序,預計行政流程約一年半,最快2027年才會推案。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估,南港因AI企業、商場及指標大案成為近期話題,當地目前新案行情平均單價約在120多萬元。

 
兩股資金挹注 台幣升升升…榮登最強亞幣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重擊股市,台股指數連兩天下殺2,838點,昨(8)日收在18,459點;但匯市與股市背道而馳、上演「大驚奇」戲碼,熱錢與投信聯手匯入近10億美元,激勵新台幣匯率開低走高,盤中閃見32字頭,收盤前中央銀行出手買匯,讓升值金額縮至4.8分,收在33.007元,總成交量達19.665億美元。

央行統計顯示,新台幣匯率已連三日升值,並寫逾兩周新高,近三日累計升值1.89角。

央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昨天上漲0.73%,新台幣匯率走勢一枝獨秀、升值0.15%,登上「最強亞幣」寶座。

除了新台幣之外,其餘主要亞幣走勢全盤皆墨,日圓匯率昨天重貶1.09%,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也下跌0.85%,星元與人民幣匯率同步貶值0.29%。

對於新台幣匯率昨天先貶後升,大型國銀外匯交易員說,「和原先的預期不同,我們也看傻了眼」,早上台股開低,新台幣匯率一度貶至33.09元,之後熱錢與投信業同步大匯入,令新台幣匯率一路走揚,最高升抵32.954元。

匯銀主管透露,因熱錢與投信業的匯入力道太大,讓央行得反手敲進美元,避免新台幣匯率過度升值;和央行一同站在美元買方的還有軍備款與政府基金的海外投資款,市場上演美元「你丟我撿」、交投十分熱絡,全日總成交量逼近20億美元。

匯銀主管表示,全球爆股災,國內連日來湧現海外基金贖回潮,是投信業大舉匯回資金的主因;更令人意外的是,外資昨天也加入投信業的拋匯行列,熱錢與投信合計匯入近10億美元,是推升新台幣匯率由貶翻升的關鍵力量。

熱錢昨天大舉回流,是否代表國內股市將迎來「V」型反轉行情?

匯銀主管說,股市何時能止跌,目前還很難說,但熱錢滾滾入台,確實可能是先來「卡位」,畢竟台股基本面良好,連兩日大跌近3,000點後股價變得更加「划算」。

一旦美國關稅政策出現正面消息,外資就能在第一時間低接台股、進行中長期布局。

 
對等關稅拉高成本…筆電銷美國漲價 箭在弦上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拉高電子產品成本,業界傳出筆電業品牌醞釀漲價。華碩(2357)昨(8)日發出三點聲明,表達密切關注政策與稅制變化,動態調整各項營運要素,「如庫存管理、供應鏈配置與定價策略」,市場認為銷往美國產品漲價已箭在弦上。

川普對中國大陸輸美產品課徵對等關稅34%,加計先前的20%稅率,總稅率高達54%,電腦代工廠在東南亞主要基地越南、泰國,也被分別課徵46%與36%的高關稅。9日正式實施後,全球輸往美國筆電關稅至少新增三成起跳,品牌商不得不考慮漲價可能性。

華碩發出三點聲明,強調密切關注稅制變化,將動態調整各項營運要素,如庫存管理、供應鏈配置與定價策略,以維持營運韌性與相對競爭優勢。

其次,因美國市場占華碩營收比重約為low-teens(11%至13%) 至mid-teens(11%至13%),華碩已因應稅制法規的不確定性,提前進行合理範圍的策略性備貨。

華碩也表示,作為電競筆電與顯示卡主要品牌廠,從全球市場角度觀察,繪圖晶片新平台需求穩健,將優先出貨至需求尚未滿足的市場。

宏□表示不回應臆測,與客戶及供應鏈密切合作,考量需求、市場競爭與產品陣容,採取必要措施。

宏□、華碩絕口不提漲價,雙A自去年底開始在美國累積庫存,以應對關稅議題。但通路業者預計,相關備貨量無法支應下半年旺季需求,在先前累積的庫存銷售一空後,後續在美銷售的PC百分百會漲價。川普今年初宣布將針對大陸製產品銷往美國加稅時,宏□董事長陳俊聖當時指出,將依照進口時程,規劃對受關稅影響的產品漲價10%。

根據研調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美國市場2024年PC前五大品牌依據為惠普(HP)、戴爾(DELL)、聯想、蘋果及宏□,宏□出貨量為426萬台、年增15.1%,市占率為6.3%。

目前美國仍為宏□單一最大市場,宏□雖未單獨列出美國業績占營收比重,但根據宏□先前財報顯示,2024年宏□美洲營收比重達25.5%,美國是美洲地區最大業績來源。

 
美中互不相讓…關稅戰升溫 鴻海、廣達等台廠不妙
記者林薏茹、吳凱中、蕭君暉、宋健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稱若大陸不撤回報復計畫,將對陸製銷美產品額外課徵50%關稅,北京方面回應「奉陪到底」。由於台廠高度仰賴大陸製造產品銷美,美中兩強互不相讓,關稅戰戰火升溫,相關台商私下坦言「很不妙」,筆電鏈、蘋果iPhone/MacBook代工、消費性電子商、製鞋廠成為海嘯第一排。

業界指出,筆電、蘋果硬體、消費性電子、製鞋業均高度仰賴大陸生產,相關產品銷美比重高,美中兩頭巨獅爭鬥,相關台廠「很受傷」。其中,科技業的筆電、蘋果硬體、消費性電子產值相對大,鴻海(2317)、和碩(4938)、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等台灣代工廠都將受影響。

鴻海昨(8)日未回應川普揚言要對大陸再課徵50%關稅的議題。外資認為,大陸仍是鴻海全球最大生產基地,尤其鴻海集團營收來源最大產品iPhone,外界預估仍有85%到90%是在大陸製造,iPhone大陸最大生產基地位在鄭州,另外,深圳也有部分產能,若美方對大陸增課50%關稅,對陸製iPhone銷美相當不利。

至於iPad與MacBook筆電,鴻海過去主要是在大陸西部如成都生產,近年陸續轉移部分產能到越南北部。

筆電方面,毋庸置疑大陸是最大生產地。其中,廣達目前筆電產能以大陸的重慶廠及上海廠為主,仁寶大陸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昆山、南京、重慶、成都等地,昆山廠規模是所有廠區最大,去年仁寶大陸生產比重高達七成,因應地緣政治變化,仁寶加快全球布局,今年大陸生產比重目標降至五成。

緯創目前大陸產能包括筆電、液晶顯示模組(LCM)等產品,筆電主要生產基地以重慶及成都為主,大陸生產比重正隨集團全球布局而開始下降,目前約五成內。

和碩方面,昨日未回應川普相關言論。目前大陸占和碩全球產能約七成,以上海廠、蘇州廠及重慶廠為主,其中,蘇州廠鎖定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重慶廠主攻筆電組裝。

英業達目前在大陸主要廠區為上海、重慶及南京,產能包括伺服器、車用電子與筆電,近年不斷強化非大陸產能占比,目前正在泰國建設新廠,產能將與重慶廠相當,每年可生產約2,000萬台筆電。

傳產業方面,以製鞋業壓力相對大。國內製鞋業者坦言,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中國大陸的製鞋產業遭到歐美圍剿,對台資廠商影響非常大,業者啟動一波大遷徙,將廠轉到東南亞的越南、印尼、柬埔寨及印度等地設廠,以分散風險,希望能降低大陸生產比重。

 
墨國躍AI伺服器鏈避風港…台廠當地布局 步步為營
記者林薏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墨西哥製伺服器等產品擁美墨加協定(USMCA)護體,暫時不受關稅影響,台廠當地布局正步步為營推進,以鴻海(2317)、緯穎(6669)、英業達(2356)最為知名,鴻海更有意在墨西哥打造全球最大輝達GB200 AI伺服器生產基地。

鴻海目前主要AI伺服器生產基地包括墨西哥、美國、台灣與越南等地。由於墨西哥並不在川普對等關稅名單中,美國對墨西哥是啟動對鋼鐵、鋁和汽車產業課徵25%關稅,因此在墨國生產的AI伺服器目前仍不受影響,使鴻海在墨西哥生產壓力大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去年10月宣布,考量輝達Blackwell架構AI伺服器GB200需求強勁,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等,鴻海正在墨西哥打造全球最大的GB200 AI伺服器生產基地,該廠產能「非常巨大」。墨西哥哈利斯科州(Jalisco)州長Pablo Lemus Navarro今年3月透露,鴻海在該州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附近計劃興建的AI伺服器工廠,預計一年內完工,不受川普新關稅措施影響。

緯創集團旗下緯穎目前出貨至北美地區的伺服器約七成來自墨西哥廠,廠區位於華瑞茲市,產能囊括前段的主機板製造到後段的整機櫃組裝產線。緯穎今年2月也宣布首度前往美國設立伺服器生產據點,將在德州購置廠房。

英業達墨國產能占整體伺服器產能約35%,目前產能主要為L10(組裝與測試)及L11(整機系統組裝)。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