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4/23 第607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拉貨潮帶動 外銷訂單連二紅…成長12.5%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帶動提前拉貨潮,經濟部昨(22)日發布3月外銷訂單530.4億美元,為歷年同月第三高,年增12.5%,連二紅;累計第1季外銷訂單1,494.7億美元,為歷年同季次高,年增12.1%。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一周後又宣布暫緩90天實施。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分析,3月有部分廠商反映各貨品及各地區訂單都有提前拉貨潮,3月拉貨現象較2月明顯;但同時也有部分廠商反映客戶觀望、下單保守,增減互抵下,難以判斷提前拉貨對訂單影響有多大。

黃于玲坦言,因全球關稅政策有很大不確定性,各國都在談判中,競爭國稅率也都未定,關稅政策對4月接單影響尚難判斷。因3月統計已有反映部分拉貨潮,以3月統計為基底,及季節性變化模型綜合評估,預期4月接單金額500億至520億美元,年增6.2%至10.4%。

黃于玲強調,整體而言,關稅政策會影響下單,但廠商現也難以判斷或做出決策,4月仍難以看出影響性。

經濟部統計,3月外銷訂單為530.4億美元,年增12.5%,大致符合預期。主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商機熱絡,惟傳統貨品因需求偏弱,加上部分產品因海外同業低價搶市,客戶下單保守觀望,抵銷部分增幅。

高科技接單貨品中,資訊通信產品3月接單148.1億美元,年增11.4%,伺服器、網通產品訂單續增,加上顯示卡新品效應,帶動訂單增加,並以接自美國增9.3億美元較多。第1季接單406.4億美元,年增8%。

電子產品3月接單201.1億美元,年增21.8%,IC製造、晶片通路等接單續增,惟IC設計因廠商新舊產品接替致接單減少,抵銷部分增幅;以接自美國增29.5億美元較多。第1季574.6億美元,年增21.8%。

光學器材3月接單18.9億美元,年增10.4%,主因半導體產業用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訂單續增,加上面板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以接自東協增1億美元較多。第1季51.1億美元,年增8.7%。

展望未來,經濟部表示,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商機熱絡,對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強勁,將有助支撐外銷接單成長動能,惟近期國際政經情勢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加大,恐干擾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應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

 
3月外銷訂單 年增12.1%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昨公布三月外銷訂單統計,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帶動提前拉貨潮,訂單金額五三○點四億美元創歷年同期第三高、年增百分之十二點五;今年第一季訂單金額一四九四點七億美元也創歷年同季次高。

此外,經濟部預估四月外銷訂單年增率上看一成,但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說,三月有部分廠商反映訂單都有提前拉貨潮,拉貨現象較二月明顯;也有部分廠商反映客戶觀望、下單保守,增減互抵下,暫時無法評估對等關稅政策對外銷訂單的影響程度。

黃于玲表示,美中關稅戰升溫,四月對中國大陸而言,是比較嚴峻的挑戰,出口可能會受限。

 
上月美國訂單 同期最佳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2)日指出,今年3月我國來自美國訂單達188.5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月增14.8%,年增30.7%。外界關注,是否因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公布前、美國客戶急拉貨?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提前拉貨潮是有,但主要仍是因美國對AI需求太強勁。

經濟部統計,今年3月來自美國接單金額較2月增加24.3億美元,較去年3月增加44.2億美元,增加不少。和去年同期相較,電子產品增加29.5億美元,年增51.9%,資通訊產品增加9.3億美元訂單,年增20.7%。今年第1季接自美國訂單達516.6億美元,年增22.3%,表現亮眼。

黃于玲表示,廠商通常會以客戶付款國家或地區來回報訂單來源國,美國客戶下單最多的確是電子、資通訊產品,但不代表貨全部都會銷往美國,有可能是銷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說,訂單來源國不等同於出口國。

今年3月來自東協訂單為88.3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月減4.5%,但年增26.3%,以電子產品增加10.6億美元或增加51.7%較多。第1季來自東協訂單273.2億美元,年增23.9%。黃于玲說,東協訂單主要是來自AI需求及台商供應鏈轉移。

此外,今年3月來自日本接單27.6億美元,年增5億美元、21.9%,表現佳。其中以遊戲機等增加2.5億美元、年增105.2%,資訊通信增加2億美元、37.8%較多。黃于玲說,包括伺服器、手機、筆電等都有增加。

 
傳統產業陸港接單 有壓…經部:觀察對岸刺激內需政策與力道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展望4月接單情況,因美中貿易戰升溫,4月自中國大陸接單情勢嚴峻,出口恐受阻。是否衝擊傳統產業4月接單,要看中國大陸刺激內需政策與力道。

經濟部統計,3月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為105.3億美元,月增4.3%,年減5.3%,其中以電子產品減少4.7億美元或減7.7%較多。第1季接單293億美元,年減0.9%。

黃于玲分析,3月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呈年減,主要是IC設計因廠商新舊產品交替致接單減少,若扣除此因素,中國大陸及香港接單表現不算差。

不過,4月美中貿易衝突升溫,自中國大陸接單情勢嚴峻,接單會有困難,出口恐受阻。

外界關切,美中貿易衝突及關稅戰是否衝擊4月傳產接單?黃于玲表示,在川普1.0時,很多在大陸台商已轉移供應鏈,另外,也有台商轉以中國大陸內需為主要市場,因此要看中國大陸刺激內需政策與力道。

黃于玲分析,傳產接單如今面臨全球需求疲弱、海外同業生產過剩、低價傾銷衝擊,關稅政策又面臨高度不確定性,接單有壓力。

經濟部統計指出,3月傳統貨品接單表現亦顯疲軟。化學品3月接單14.6億美元、塑橡膠製品15.5億美元,分別年減8.7%、6.1%。

經濟部指出,這兩項貨類皆因海外同業低價競爭及客戶採購保守觀望,加上國際油價走跌,導致接單減少。從接單市場觀察,兩者都是以接自中國大陸訂單減少較多。

基本金屬3月接單21.4億美元,因全球鋼鐵市場需求偏弱,客戶下單保守觀望,年減3.8%。以接自歐洲訂單減少較多。

機械3月接單17億美元,為年增2.3%。主因自動化設備及部分工具機訂單成長。以市場觀察,以接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美國及日本增加較多。

另外,經濟部統計,3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5.5%,較上年同月下降1.2個百分點,主因電子產品提高國內生產所致。

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經濟部表示,政府提出880億元支持方案具體措施,經濟部總共加碼410億元協助受影響業者,提供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

 
美國重擊洗產地…太陽能台廠 轉單來了
編譯黃淑玲、記者林宸誼、陳昱翔/經濟日報

美國嚴打大陸太陽能業者透過東南亞「洗產地」,揮出史上最重一拳,最新公告來自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太陽能產品關稅最高達3,521%,鉅額關稅使得陸企東南亞製造銷美毫無競爭力,業者認為,此舉對大陸太陽能業者堪稱「一拳擊斃」。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美國去年從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進口約129億美元(約新台幣4,200億元)太陽能設備,占美國市場的77%。業者指出,這些訂單可望流向元晶(6443)、聯合再生、茂迪等台廠,受相關消息激勵,相關台廠股價昨(22)日全數攻上漲停。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告,將對柬埔寨的太陽能產品稅率高達3,521%,理由是柬埔寨拒絕配合調查;越南境內未單獨指名的公司將面臨最高稅率為395.9%,泰國則是375.19%,馬來西亞適用稅率超過40%。

若以陸系太陽能大廠晶科能源為例,若該公司從越南廠輸入美國的關稅稅率核定為245%,由大馬出口到美國的稅率逾40%;另一陸系太陽能巨頭天合光能自泰國輸美稅率375.19%,由越南輸美稅率逾200%;至於晶澳太陽能從越南的出口可能面臨120%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將在6月2日針對關稅稅率做出最終裁決。而且這些新關稅,將疊加於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對等關稅等措施之上。

大陸太陽能業者因享有官方補貼,長年以低價在市場傾銷搶市,美方已緊盯陸企多年,祭出反傾銷、反補貼等懲罰性關稅,陸企因而轉至東南亞國家生產後再銷往美國。

由於台灣是僅次於大陸,全球第二大太陽能生產地,即便台灣也有關稅壓力,仍遠低於美方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最新祭出的關稅,業界看好,上述129億美元太陽能銷美商機,都將由台廠承接。

針對美國祭出高關稅鐵腕重擊太陽能陸企洗產地,元晶、聯合再生等台灣太陽能業者均認為,東南亞四國的稅率超出原先市場預期,對台廠而言,確實是「千載一遇」的難得契機,台廠重返國際舞台指日可待。

因應美方新關稅措施,越南貿易部已下令嚴厲打擊轉口商品「洗產地」,這項命令於15日生效。而柬埔寨政府也將修改法規,以加強控制和防止柬埔寨被利用作為洗產地的「中轉站」。

 
國際財經要聞
「開除鮑爾交易」升溫…非美避險資產燒 金價漲破3,500美元
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美國總統川普加碼施壓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降息後,引發市場憂心Fed獨立性受損,轉向「開除鮑爾交易」:拋售美國、買非美避險資產。美股4月表現可能為近百年來最差,美債22日盤中續跌,國際金價破天荒漲破每英兩3,500美元,德債衝高,英鎊站上七個月高點。

川普21日再對鮑爾開砲,批評鮑爾是「慢半拍先生」,敦促「立即」降息,再度衝擊原已脆弱的市場信心,美國股匯債21日罕見同時湧現賣壓,美股三大指數都跌逾2%,道瓊工業指數4月表現可能為1932年最差。

儘管美股和美元指數22日早盤都反彈,美債依然續跌,走勢與價格相反的2年公債殖利率上漲4個基點至3.8%,10年期公債殖利率漲至4.43%,資金轉向歐洲,德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跌至1.6%,為2022年來最低,英鎊兌美元一度升抵1.3423美元 。

金價漲勢更猛,紐約黃金現貨一度漲2.2%至每英兩3,500.10美元,續創新高,之後因投資人獲利了結,漲幅收斂至0.8%,報3,451.86美元。分析師認為,政治不確定性和貨幣政策憂慮揮之不去,金價將持續獲得良好支撐,美元指數則看貶至測試95的支撐。Jefferies指出,在投資人對美國資產產生質疑後,黃金可能是「僅存的唯一真正避險資產」。

鮑爾的主席任期要到明年5月才結束,在川普屢次挑戰美國既有政治規範與政治架構後,澳洲Pepperstone資深研究策略師警告,若川普果真試圖開除鮑爾,美國資產將爆發外界所能想像到的最猛烈撤資潮。

他指出,任何威脅Fed獨立性的動作,都會促使全球投資人拋售所有美國資產,美元準備貨幣地位及美債避險價值可能永遠不復返。

 
日投資人狂拋美債 「恐冰山一角」
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聯合報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日本投資人已拋售了超過兩百億美元的外國債券,推估其中一大部分是美債,但來自日本的賣壓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日財務省的初步數據指出,截至四月四日當周,銀行業者和退休基金等民間機構共賣出一七五億美元的長天期的海外債券,之後七天再出售卅六億美元,累計兩周的拋售規模是二○○五年以來數一數二大。

日本財務省的報告未揭露被交易長債的詳細資料,但野村銀行資深利率策略師□戶智明(音譯)認為,日本拋售的債券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美國公債或美國機構債券」。日本政府和民間部門共持有一點一兆美元的美國公債,是美國最大債權人。

□戶智明表示,由於美股暴跌,日本退休金基金的國際債券和股票配置可能失去平衡,拋售外債可能是為了「進行再平衡,也有可能是銀行業者或壽險公司要降低其利率風險」。

穆迪分析公司日本經濟學家安格理克(Stefan Angrick)認為,日本資金拋售美債的金額雖引發關注,但美國公債市場日均成交額近一兆美元,日本賣壓難以單獨造成近期殖利率暴漲現象,顯示可能還有更龐大的資金出走潮。美國資產管理公司拋售與美國和國際避險基金槓桿交易平倉,也可能是美國公債本月走跌原因之一。

LSEG理柏的數據顯示,在四月十六日當周,美國債券基金淨流出一百點七億美元,為連續第五周失血,其中,短天期投資債基金淨流失約廿二點二億美元。

 
2.8% IMF砍全球GDP增幅
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22日以美國「百年最高關稅」衝擊為由,大砍全球今年經濟成長預測0.5個百分點至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慢,以美、中遭下調幅度最大,並估算美國今年陷入短暫衰退機率升抵37%。但台灣展望獲上修,成長預料將高於全球平均,也將稱冠昔日的亞洲四小龍。

IMF公布2025年4月版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預估全球今年經濟將成長2.8%,低於1月估計的成長3.3%,明年全球經濟預料將成長3%,也比先前預估低了0.3個百分點。

IMF大幅調降美國今年成長率預測0.9個百分點到1.8%,明年展望也下調0.4個百分點至1.7%,推算美國經濟今年短暫陷入衰退機率為37%,高於去年10月預估的25%左右。

中國大陸今年成長率預測也被調降0.6個百分點至4%,明年展望遭砍0.5個百分點到4%。其他多數國家今年成長展望都遭下修,歐元區今年經濟估將成長0.8%,比1月調降0.2個百分點。印度經濟預估將成長6.2%,稱霸主要經濟體。IMF強調,基於當前情勢複雜多變,最新報告是根據4月4日前情勢所做的「參考預測」。

台灣是報告內少數亮點,今年經濟預估成長2.9%,比去年10月預測的2.7%高出0.2個百分點,遠優於香港、新加坡和南韓。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也從3.7%上修為4.3%,明年產值估成長2.5%。

IMF也調降今年全球貿易成長量預測1.5個百分點至1.7%,明年遭降0.8個百分點至2.5%。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若美國和其他國家貿易緊張情勢升溫,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升高,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金融情勢緊縮,「導致全球成長展望進一步惡化」。

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21日揭開序幕,全球財金首長齊聚美國華府,希望為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貿易危機找到解方。瑞士J. Safra Sarasin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朱尼斯說:「所有前往華府的官員,都很關心現有世界秩序能否維持下去。我們必須找到在不激怒川普前提下,辦到這點的方法。」

許多國家也可能利用這場會議尋求與美國協商,尤其是規模較小國家。

□豐控股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說:「華府開會期間『敲門』的人會很多。小國通常不知道如何協商及美國想要什麼,建立聯繫至關重要。」

 
超級財報周不樂觀 華爾街下修美企獲利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股進入新一季超級財報周,華爾街投行已開始下修美股第2季獲利展望至年增6.6%,衝擊美股走疲,進一步連動台股表現弱勢,包括半導體、PC下游硬體、零組件等均淪為重災區。

本周美股超級財報周由科技龍頭登場,包括今(23)日的德儀、特斯拉、AT&T、IBM,24日臉書,25日微軟、英特爾、谷歌,以及30日康寧、超微、亞馬遜,與台股相關的供應鏈包括AI相關的半導體、伺服器、電動車、面板等。

考量川普政府各項關稅政策將左右企業獲利,華爾街投行紛紛開始下修美股第2季至第4季獲利預期。

分析師認為,儘管市場預期今年下半年美企獲利可望回升,並呈現雙位數成長,但川普上任後的政策不確定性,除推高通膨,也使就業市場轉向疲弱,美國經濟衰退機率升高,使得美企獲利恐將持續修正。

根據統計,在最新預估的美企獲利年成長幅度方面,第2季獲利成長性由4月初預期的7.4%、一口氣下調至6.6%,降幅0.8個百分點;第3季獲利成長率預估則由11.6%下修為10.8%;第4季獲利成長率預估則由11.3%下修為10.4%、幅度擴大為0.9個百分點,調整空間為今年以來的最大幅度,對台股的影響,成為法人焦點。

法人指出,英特爾、Google、亞馬遜、特斯拉、德儀等指標美企均與台廠合作密切,一但財報出現閃失,市場賣壓將傾巢而出。

 
IMF大砍今年全球經濟展望 台灣逆勢上修為2.9%
編譯林文彬/綜合報導聯合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廿二日以美國「百年最高關稅」衝擊為由,大砍全球今年經濟成長預測○點五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二點八。

這項預測若成真,將是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差表現,其中美國和中國大陸遭下調幅度最大,並估算美國今年陷入短暫衰退機率升抵百分之卅七。但台灣展望獲上修,成長預料將高於全球平均,也將稱冠昔日的亞洲四小龍。

IMF公布二○二五年四月版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預估全球今年經濟將成長百分之二點八,低於一月估計的成長百分之三點三,明年全球經濟預料將成長百分之三,也比先前預估低了○點三個百分點。

IMF大幅調降美國今年成長率預測○點九個百分點,成為百分之一點八,明年展望也下調○點四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一點七,推算美國經濟今年短暫陷入衰退機率為百分之卅七,高於去年十月預估的百分之廿五。

中國大陸今年成長率預測也被調降○點六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明年展望遭砍○點五個百分點到百分之四。其他多數國家今年的成長展望也都遭下修,歐元區今年經濟估將成長百分之○點八,比一月調降○點二個百分點。印度經濟預估將成長百分之四點二,稱霸主要經濟體。IMF強調,基於當前情勢複雜多變,最新報告是根據四月四日前情勢所做的「參考預測」。

台灣是報告內的少數亮點,今年經濟預估成長百分之二點九,比去年十月預測的百分之二點七高出○點二個百分點,遠優於香港、新加坡和南韓。台灣去年的經濟成長率也從百分之三點七上修為百分之四點三,明年產值估成長百分之二點五。

IMF也調降今年全球貿易成長量預測一點五個百分點,成為百分之一點七,明年遭降○點八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二點五。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表示,若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緊張情勢升溫,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升高,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金融情勢緊縮,「導致全球成長展望進一步惡化」。

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廿一日揭開序幕,全球財金首長齊聚美國華府,希望為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貿易危機找到解方。瑞士嘉盛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朱尼斯說:「所有前往華府的官員,都很關心現有世界秩序能否維持下去。我們必須找到在不激怒川普前提下做到這點的方法。」

 
要聞
碩禾開第一槍 赴美設太陽能廠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聯合報
因應美國發動關稅戰,太陽能導電漿大廠碩禾電子材料昨宣布收購美國太陽能模組生產設備,並規畫於明年六月一日於加州啟動生產,建立碩禾於美國的首座太陽能模組製造基地。這也是台灣太陽能產業在川普政府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後,第一家赴美設廠的廠商。

碩禾表示,這次決定在美國設立太陽能模組廠,初期年產能為五五○MW(百萬瓦),預計兩年內擴充至二GW(十億瓦)。此外,這是碩禾邁向全球化製造的重要里程碑;透過收購美國太陽能模組設備,也意謂碩禾從太陽能材料供應鏈延伸至下游模組製造。碩禾表示,選擇加州設廠,不僅能有效避開潛在貿易障礙與關稅壓力,也有助產品符合「美國製造」條件。

 
Google向CIP購買綠電 後年有望導入在台營運據點
記者彭慧明、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Google昨(22)日宣布,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合作,簽署在台和亞太區的首宗離岸風電購電協議,採購渢妙一期風場電力,預計2027年在台灣營運據點將導入離岸風電電力。

Google近期積極採購台灣綠能,包括先前採購太陽能電力,近期在台灣、也是亞太地區第一次採購地熱能源,昨天宣布和CIP合作,以風力發電支持在台營運。

Google亞太區潔淨能源與電力主管Giorgio Fortunato表示,雙方達成的購電協議,是Google在亞太地區首宗離岸風電採購案,也是重要里程碑。離岸風電會和Google持續擴展的能源組合相輔相成,並為Google在台灣的資料中心、雲端區域和辦公室提供電力。

渢妙一期風場位於台中市海域距岸約35公里處,將設置33座風力機組、共計約500MW容量。

CIP亞太區負責人暨渢妙風場董事長Thomas Wibe Poulsen表示,此次協議是繼2024年12月雙方簽署荷蘭Zeevonk離岸風場250千瓩(MW)購電合約後,Google與CIP在離岸風電採購上的第二次合作,雙方合作拓展至亞太地區。此前,渢妙一期風場綠電已有多位買家,包含過去宣布的中美晶(5483)、聯電、聯發科等。

Google亞太區能源基礎設施資深協理蕭義俊在官方部落格中指出,Google透過CIP的「渢妙一期風場」取得具成本效益的無碳能源,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渢妙一期的計畫在2027年投入營運,為Google在台灣的資料中心和辦公室提供穩定的電力。

蕭義俊指出,這項離岸風電計畫,加入在台灣持續擴展的多元潔淨能源組合。最近Google透過台灣首宗企業地熱協議,開啟台灣的地熱潛能。他表示,這種「全天候運作」(always-on)的基載電力,將和離岸風電及先前大量投入的太陽能計畫(包括台灣首例的再生能源企業購電協議以及推動1GW的太陽能資產建置)一起建構強健、互補的供電組合。

Google指出,要讓每小時的電力需求都有潔淨能源的供給,不僅需要多元的能源來源,還需要智慧科技的輔助。Google內部碳智慧運算平台,協助將運算工作負載到潔淨能源充沛的地點和時段,執行跨區域轉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透過碳排放量工具,客戶可以追蹤並減少使用雲端服務產生的碳排放。

 
中鼎踩雷止血 兩招自救…保留資金因應變局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鼎(9933)集團昨(22)日董事會決議啟動私募、現金股利調整兩大案,中鼎集團表示,現金股利調降確實為了讓手中有更多資金、因應未來營運變化;私募則是既定計劃,目的在於充實營運資金、強化財務結構、轉投資需求。

國內最大統包工程承攬商CTCI中鼎集團在美國近200億元應收帳款回收時間不確定,公司股價17日至昨(22)日、共四個交易日連吃四根跌停,股價跌停鎖死至25.65元、終場仍有逾4.4萬張賣單高掛。

中鼎集團昨董事會通過兩大議案,包括原定配發2元現金股利,變更為1元現金、1元股票,依舊配發2元股利,依昨收盤價25.6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達3.9%;另外中鼎董事會同步通過辦理私募案,以不超過9萬張、9,000萬股為限,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中鼎透露,由於近期股價大跌,已有潛在的投資機構前來探詢投資的可能性。

由於投資人對中鼎在美國投資工程案仍有疑慮,中鼎股價連續多個交易日跳空跌停鎖死至終場,中鼎強調,現金股利從2元降至1元,是希望手中保留更多資金、因應未來需求,進一步做到讓投資人安心。另外配發1元股票主因股價超跌,集團投資價值浮現,希望透過股票股利讓更多長期投資人能參與公司經營。

至於私募案,中鼎表示,募資案為公司既定計劃,非因美國投資案而啟動募資計劃,主要是集團已瞄準未來三、四個BOT案先行籌資,因此以不超過9萬張(9,000萬股)為限,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全案待股東會通過。

根據公告,中鼎私募案的應募人為策略性投資人,應募人將以該公司的供應商或直接或間接客戶,或可提供業務整合利基,或可改善公司財務結構之策略性投資人為限。私募額度將以不超過9萬張為限,於股東會決議之日起一年內得分三次辦理。

以私募普通股價格以不低於參考價格之八成為基準,則依昨日收盤價25.65元概算,目前中鼎股本約81.52億元,這次私募預計募得約20億元左右的資金,加計1元股票股利,未來集團股本初估擴至百億元以上。

雖然赴美投資BKRF工程案踩雷,不過中鼎指出,集團經營向來穩建,且在國內銀行的信用評比佳,這次事件銀行端充分表達理解,且認為集團財務體質穩,未出現調整融資、放款額度的情況,加上下半年工程案陸續完工、預付款項逐步收回,尤其在手工程案超過3,200億元,讓銀行相當放心。

 
iPhone今年出貨 小摩下修…唯獨力挺大立光防禦性地位
記者張□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川普政府發動關稅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大增,蘋果iPhone銷售難逃衝擊。外資摩根大通證券(小摩)最新報告直指,受關稅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預估今年iPhone出貨量降至2.33億支,年減2%。

市場憂心,今年iPhone出貨量面臨衰退,不利鴻海(2317)、台積電、大立光、玉晶光、穩懋等台系供應鏈。不過,小摩在報告中仍力挺大立光,認為其在產業中具有相對防禦性的地位。

蘋果供應鏈絕大多數仍仰賴大陸產能,隨著川普高喊「美國製造」,並對大陸祭出高關稅之後,業界即陸續有「iPhone恐要大漲價才能因應關稅,不利買氣」的聲浪出現。

川普政府給予對等關稅90天豁免期,引發近期急單效應,小摩科技產業分析師楊維倫在在最新出具的「蘋果供應鏈」產業報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iPhone產量可達1.03億支。

其中,首季為5,600萬支,第2季為4,700萬支,整體上半年年增率達8%,主要來自於iPhone 16e的貢獻增加,還有關稅戰帶動提前拉貨的需求。

另外,印度製造也幫助推升上半年iPhone生產。楊維倫指出,他先前低估iPhone印度製造產量,目前印度iPhone月產能約350萬支(年產能上看4,000萬支),包括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以及印度當地塔塔集團(Tata) 的22條產品線,比預期高。

楊維倫認為,客戶短期內不會大幅調整訂單。不過,由於iPhone主要生產基地在大陸,約占80%至90%,進入下半年的新產品周期以後,需求不確定性將揮之不去,因為美國關稅徵收的成本較高,加上大陸限制稀土出口。

楊維倫預估,今年第3季iPhone出貨量為5,500萬支(年減6%,季增17%),第4季7,600萬支(年減9%,季增38%),全年總計2.33億支,年減2%。

其中,今年秋天推出的iPhone 17系列新機預估下半年將生產8,500萬支,比去年同期iPhone 16系列少9%,僅落在歷年新品出貨區間(8,500萬到9,000萬支)下緣,主要反映關稅帶來需求的不確定性。

 
統一超衝刺數位經濟
記者侯思蘋/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統一超(2912)年報出爐,董事長羅智先在致股東報告書中表示,集團加速融入「數位經濟」運作已刻不容緩,未來將伺機投資AI相關產業,迎接數位經濟及AI經濟時代的來臨。

截至2024年底,統一超商及旗下子公司總店數達已達1.3萬家,轉投資的中國大陸上海及浙江門市則有超過500家,羅智先表示,辛苦十年的摸索後,將迎向未來的全新曙光。要打造全通路的生活品牌、提供顧客全方位消費體驗。

羅智先指出,統一超將持續布局數位零售版圖,如智慧商店「X-STORE 8」推出「AI智慧貨架」,全門市商品透過AI配合手機結帳,創新30秒「拿了就走」零售體驗。

統一超商集團主體為實體通路的7-ELEVEN,全球門市已達1.3萬家。針對中國大陸超商經營,羅智先去年在股東會上表示,大陸零售市場頗為有趣,一方面市場規模龐大,另一方面業態發展卻走出與全球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路徑。

統一超將把資源聚焦於上海與浙江的7-ELEVEN,這兩個市場在疫情後數據表現令人耳目一新,展現不錯的成長動能,持續朝良性發展邁進。

菲律賓7-ELEVEN作為統一超海外的小金雞,羅智先表示,菲律賓人口過億,蘊藏充沛的成長機會,去年迎來第4,000家門市,已在菲律賓形成自然壟斷的地位,市占率更超過85%,近期目標是快速展店,不排除開展創新、複合的店型。

台灣市場方面,羅智先說,台灣7-ELEVEN繼四間生活體驗場域康橋、首府、湖美廣場及愿橋門市開幕後,將持續拓展探索更多元的複合零售組合,截至2024年底,台灣7-ELEVEN共有7,077家,佔全台超商市占率約51%。

【記者侯思蘋/台北報導】當實體通路遇上數位經濟時代,統一超董事長羅智先表示,超商要持續擴充量能,將以通路擴展、會員點數經濟、強化物流平台三路並進。

羅智先日前於統一法說會上表示,在數位發展及會員經營方面,統一超將以線上線下全通路策略,以OPENPOINT生態圈為軸心整合,放大點數經濟效益,打造多面向的生活服務平台。

 
太陽能產品銷美關稅終判出爐 業界:嚴防東南亞傾銷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商務部對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品銷美關稅終判出爐,外界預期,台廠有望迎接轉單商機,搶攻美國市場之餘,茂迪(6244)、元晶等台灣太陽能指標廠也對政府喊話,必須嚴防東南亞洗產地模組傾銷來台,否則將影響台灣能源安全。

元晶指出,美國商務部課東南亞四國重稅之前,就已經在嚴格取締洗產地的問題,致使許多有陸資背景的東南亞太陽能模組工廠開始出現倒閉潮,如今高關稅重壓東南亞四國後,估計倒閉潮將會加劇。

據悉,東南亞工廠為了在倒閉前盡量出售產品,最快的方式就是往鄰近的地區傾銷,包括台灣、日本、韓國等市場;其中,台灣因距離近,且正在加快光電建置量進度,因此成為東南亞工廠產品出口首要市場。

元晶認為,若國內太陽能光電案場大量採用這些「洗產地」模組,不僅東南亞模組品質參差不齊,產品後續保固跟維護令人堪憂,嚴重的話,會造成國安危機。

茂迪也表示,台灣目前約有二成能源來自太陽能,若發生災害需要替換,進口模組等待期較長,很可能引發缺電,進而導致國安危機,先前就曾發生日本夏普因大量引進大陸模組,沒有考慮到當地濕度、紫外線等因素,導致模組出現問題,而夏普也要求鉅額賠償,期盼政府能積極嚴防洗產地的太陽能模組傾銷台灣市場。

 
鴻海拓展非蘋印度製造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鴻海(2317)衝刺iPhone「印度製造」之餘,也開拓非蘋手機在印度生產腳步。印度媒體報導,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已與鴻海集團及印度Dixon商議,要把旗下Pixel智慧手機部分生產線從越南轉往印度,特別是輸往美國市場的機種,以降低川普政府關稅政策衝擊。

印度經濟時報引述業界主管的話報導,字母和供應商約在兩周前舉行首輪會議,討論議題也包括在印度生產部分零件,例如機殼、充電器、指紋感測器、電池等。目前在印度組裝的Pixel智慧手機,零件多仰賴進口。

此舉是要降低關稅風險,作為Pixel主要生產基地的越南,可能遭美國課徵46%的對等關稅,遠高於印度的26%。

報導指出,字母將逐漸提高從印度輸往美國的Pixel智慧手機數量,也在評估從印度供應其他國家。Google透過鴻海集團和仁寶,2023年開始在越南生產Pixel,去年近半數Pixel旗艦機在越南製造,以降低風險並削弱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境外電商營業稅 起徵點調高
記者邱琮皓、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隨著國內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調高,境外電商須辦理稅籍登記金額也跟著提高。

財政部日前修正規定,境外電商年銷售額若達60萬元,應在台灣辦理稅籍登記,銷售勞務應依規定開立發票。

為減輕國內小規模營業人稅負,自今年元旦起,營業稅起徵點調高,「銷售貨物」每月銷售額未達10萬元者可免繳營業稅,「銷售勞務」起徵點則提高至每月5萬元。這項營業稅變革被視為近年來對小規模營業人最有感的稅制優化措施之一。

由於國內營業稅起徵點調高,財政部考量衡平境內、外電商租稅待遇,近日也已公告調高境外電商辦理稅籍登記的銷售額規定。

財政部表示,境外電商是指外國事業、機關、團體、組織在台灣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經由網際網路或其他數位方式銷售電子勞務給境內自然人,當境外電商銷售額達到起徵點,就必須辦理稅籍登記、依規定報繳營業稅。

境外電商原本每年銷售額達到48萬元,就須辦理稅籍登記,財政部表示,這是以原本國內銷售勞務的起徵點、每月4萬元來計算,每年就是48萬元;因此在銷售勞務起徵點調高至5萬元後,境外電商的每年銷售額基準也隨之提高至每年60萬元。

財政部表示,在修正規定生效前,境外電商營業人年銷售額已逾48萬元者,仍應依修正前規定辦理。目前已有超過150家境外電商在台灣辦理稅籍登記。

財政部提醒,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額若達到起徵點,卻未辦理稅籍登記,可依營業稅法規定處罰,境外電商營業人應自行檢視是否達到稅籍登記標準。

 
汽車貨物稅調降...別急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23)日將審查朝野立委、黨團所提《貨物稅條例》修法共34案,較具共識為延長節能家電退稅;其中有立委提案調降汽車貨物稅,財政部對此建議,應視後續與美方談判議題,再擬訂汽車貨物稅調整方向,以免減損談判籌碼。

貨物稅條例修正案五花八門,立委認為,我國貨物稅與國際間貨物稅課稅型態不但有顯著差異,貨物稅實徵稅額占GDP比重也遠超出國際平均值,建議刪除飲料、果汁、電器民生產品、汽機車等品項;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也請願,建議重新檢討電器類貨品課稅必要性。

財政部回應,貨物稅是針對特定貨物課徵的特種消費稅,針對耗用能源,例如油氣類、車輛類及電器類,具外部不利益例如水泥、橡膠輪胎、平板玻璃,以及影響健康,例如飲料品等貨物課稅,也符合國際趨勢,且目前已提供純天然果汁與蔬菜汁免徵貨物稅,及購買節能電器退還減徵貨物稅的租稅優惠。另外,建議檢討電器類貨物稅稅制時,財政部認為,應與未來是否課徵碳稅等議題通盤考量。

針對立委提案調降燃油小客車及燃油機車貨物稅稅率,或免徵機車貨物稅及刪除車輛類貨物稅規定部分,財政部表示,近年已對電動車輛或中古汽機車及老舊大型車提供汰舊換新等減免徵貨物稅措施,實質減輕貨物稅負擔;同時,近來美國採取對等關稅,談判內容或涉非關稅壁壘,建議後續視美方談判議題,再擬訂汽車貨物稅稅率調整方向,以免減損我國可能談判籌碼。

至於朝野立委提案延長購買節能電器退還減徵貨物稅措施實施期間為五年六個月或常態化、或提高減徵金額或免稅等提案,財政部回應,目前已有政院版,將延長實施至2027年底,並授權可由行政院視實際延長一次,以兩年為限。

至於延長電動車免徵貨物稅、延長汽機車及大型車汰舊換新減免徵貨物稅實施期限部分,財政部指出,應由經濟部、環境部等業管機關在屆期前審慎評估。

 
可轉債轉換 金管會鬆綁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昨(22)日宣布,7月起,開放可轉債、附認股股權公司債這兩大項持有人,可在股東會停止過戶期間做轉換或認股,當股價走高時,投資人做轉換或認股後,就可賣股落袋為安;若是已持有的舊債者,需等發行公司修章報准後,才可出售。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法規預告期間,券商公會和股務協會建議,持舊債者也能適用,希望可溯及既往,不用等公司發新債才適用,金管會從善如流做鬆綁。

據金管會截至3月底統計,共有270家發行公司發行323檔轉換公司債、兩家公司發行三檔交換債,換言之,這326檔轉換或交換債,只要發行公司修章並向金管會申請更正後,公司債持有人就可在股東會停過戶日期間做轉換。

依現行規定,股東會停止過戶期間,禁止可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這兩項持有人做轉換或認股。

曾有民眾反映,股東會停止過戶期間有60天、股東臨時會停止過戶期間是30天,這期間很長,可能30至60天中,手上的股票上漲,卻讓投資人「看得到卻吃不到」。

為提升公司債投資及流通性,並提升投資人權益,金管會修正「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開放持有可轉換公司債、附認股權公司債持有人,可在股東會停止過戶期間做轉換和認股,昨完成法規預告,並明訂7月1日起上路。

高晶萍說,但因股東會停止過戶日後,就不能變更股東名簿,未來放行轉換後,依舊無法變更股東名簿,等於「可以行使轉換權,但不會變更登記」。開放之後,對投資人來說,轉換與認股的時機更具有彈性。

 
全配現金 兆豐金派息1.6元 公股龍頭配息水準寫五年新高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公股龍頭兆豐金控(2886)昨(22)日董事會,決議去年盈餘分派每股配發1.6元現金股息,現金股息配發水準創下近五年新高。

兆豐金恢復過去全配現金做法,以昨天收盤價37.7元估算,現金股息殖利率達4.24%,在已公布股利的金控中,與台新、元大、永豐、玉山等金控,都屬股息殖利率超過4%以上的高息概念股。

14家上市金控至昨天為止,一共有兆豐、台新、元大、永豐、玉山、合庫、國票與新光等八家金控,董事會已決議通過股利配發,其中,除了新光金股利掛零,其他金控都是現金股息為主,輔以股票股利,兆豐金與台新金並採全配現金股息。

由於4月清明連假後,台股受到川普關稅戰引發全球股災衝擊,金控股價也呈現拉回,在股價下跌後,以昨天股價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也都比3月以前要高,其中,台新金與元大金股息殖利率均超過5%最高,永豐金、玉山金以及昨天公布股利的兆豐金,股息殖利率也都超過4%。

兆豐金2024年全年稅後純益為347.6億元,創歷史新高,年成長率5%,2024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35 元,之前市場預期股利發放今年可望恢復全發現金股息,使兆豐金每股股息至少在去年配發1.5元水準以上,現金股息殖利率將可望超過4%,果然昨天董事會決議,沒有讓超過52萬多名投資人失望。

不過,以股利配發率來看,兆豐金配每股1.6元股息,換算配發率僅68%,下探近九年的新低水準,與過去八年來股利配發率大多在七、八成以上要顯著降低,據了解,這與兆豐金擬保留更多實力強化金控與子銀行資本強度,因應關稅戰與未來的經濟景氣變數仍多,要具備更強大的對抗環境衝擊與營運挑戰的能力有關。兆豐金預定6月20日召開股東常會,屆時將討論通過股利配發案,依照過去慣例,除息交易將可能落在8月間。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