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發動關稅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大增,蘋果iPhone銷售難逃衝擊。外資摩根大通證券(小摩)最新報告直指,受關稅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預估今年iPhone出貨量降至2.33億支,年減2%。
市場憂心,今年iPhone出貨量面臨衰退,不利鴻海(2317)、台積電、大立光、玉晶光、穩懋等台系供應鏈。不過,小摩在報告中仍力挺大立光,認為其在產業中具有相對防禦性的地位。
蘋果供應鏈絕大多數仍仰賴大陸產能,隨著川普高喊「美國製造」,並對大陸祭出高關稅之後,業界即陸續有「iPhone恐要大漲價才能因應關稅,不利買氣」的聲浪出現。
川普政府給予對等關稅90天豁免期,引發近期急單效應,小摩科技產業分析師楊維倫在在最新出具的「蘋果供應鏈」產業報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iPhone產量可達1.03億支。
其中,首季為5,600萬支,第2季為4,700萬支,整體上半年年增率達8%,主要來自於iPhone 16e的貢獻增加,還有關稅戰帶動提前拉貨的需求。
另外,印度製造也幫助推升上半年iPhone生產。楊維倫指出,他先前低估iPhone印度製造產量,目前印度iPhone月產能約350萬支(年產能上看4,000萬支),包括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以及印度當地塔塔集團(Tata) 的22條產品線,比預期高。
楊維倫認為,客戶短期內不會大幅調整訂單。不過,由於iPhone主要生產基地在大陸,約占80%至90%,進入下半年的新產品周期以後,需求不確定性將揮之不去,因為美國關稅徵收的成本較高,加上大陸限制稀土出口。
楊維倫預估,今年第3季iPhone出貨量為5,500萬支(年減6%,季增17%),第4季7,600萬支(年減9%,季增38%),全年總計2.33億支,年減2%。
其中,今年秋天推出的iPhone 17系列新機預估下半年將生產8,500萬支,比去年同期iPhone 16系列少9%,僅落在歷年新品出貨區間(8,500萬到9,000萬支)下緣,主要反映關稅帶來需求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