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4/29 第608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景氣燈號 連續3個月亮黃紅燈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發會昨公布三月景氣燈號,連續第三個月亮出代表景氣「趨熱」的黃紅燈,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廠商加強提前出貨提振出口動能,對於這是否是預支未來成長動能,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邱秋瑩說,關稅政策影響非常難以評估,未來的挑戰仍大。

國發會指出,三月綜合判斷分數為卅四分,較二月減少三分。在景氣燈號九項構成項目中,股價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與批發、零售即餐飲業營業額各減一分,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也減少一分,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增加一分,其餘不變。

邱秋瑩表示,領先指標結束連續四個月上升,下滑百分之○點一五,主要因為外銷訂單動向指數跌幅明顯,同時指標則是連續廿三個月上升,累計升幅百分之十三點七八。她說,領先指標轉跌,主因是川普當時不斷釋出四月祭出對等關稅的訊號,使得廠商對未來貿易情勢展望保守,影響領先指標的外銷訂單動向表現,並牽動信心指標走跌。

邱秋瑩指出,三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第二季因對等關稅有九十天緩衝期,激發提前備貨需求,加班工時等指標短期可能因此衝高;目前景氣仍在成長軌道上,但是否可以延續還很難說,因為關稅影響非常難評估,下半年成長動能要再觀察,而且未來挑戰比較大。

邱秋瑩說,國際主要機構四月陸續下修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但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相關應用加速推展,且台灣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具競爭優勢,可望維繫出口動能。投資方面,國內半導體大廠因應先進製程強勁需求,持續擴充國內產能,加上政府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台商回流,並協助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有助投資動能。

邱秋瑩表示,股市波動雖影響消費信心,但國內就業市場仍穩定,加上政府推出各項減輕人民租稅負擔措施,將挹注民眾購買力,但美國後續關稅措施範疇、美中關稅對峙演進,以及各國貨幣政策走向等因素,仍須密切留意對國內景氣影響。

 
陸特定鋼品、啤酒傾銷 經部認損台產業
記者林海、江睿智/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貿易救濟審議會昨日初步判定,中國大陸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傾銷來台,有合理跡象顯示產業遭受實質損害,財政部須在七十日內作成有無傾銷的初判,並決定是否臨時課徵反傾銷稅,再進行最終傾銷、產業損害調查。

此案是由中鋼及中龍在去年九月向財政部申請,財政部在今年三月立案,交由經濟部進行產損調查,經濟部昨日做出初判,認定對產業確實造成損害。

經濟部昨日召開貿易救濟審議會,共審查兩案,包含大陸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反傾銷案、大陸產製進口啤酒反傾銷案,兩案初判結果均認定其傾銷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

經濟部表示,大陸熱軋鋼品進口量自二○二二年起逐年大幅增加,進口價格逐年下降,自二○二三年起已低於國產品價格且價差有擴大趨勢。國產品為與其競爭不得不跟進減價,甚至在生產成本上漲時仍須降價因應,銷售已低於成本,但仍因降價幅度不及涉案傾銷貨物導致客戶流失。

經濟部指出,大陸產製啤酒進口量逐年增加,且進口價格均低於國產品內銷價格,造成低價競爭。二○二二年至二○二三年國內需求增加,國產品內銷量反而減少,市場占有率降低;二○二四年國內需求下降,國產品為反映成本而調高售價,卻因大量低價大陸啤酒的競爭,導致內銷量及市場占有率大幅流失。

 
關稅陰霾景氣分數倒退嚕 燈號續亮黃紅燈 國發會:下半年挑戰大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美國關稅陰霾籠罩,國發會昨(28)日發布3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34分,為五個月新低,較2月大減3分。雖景氣燈號維持黃紅燈,但領先指標結束連四月上升、轉為下滑。國發會坦言,關稅影響難料,下半年景氣挑戰確實較大。

至於3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下滑,國內景氣成長力道是否已收斂?國發會經濟處處長邱秋瑩表示,目前真的很難研判,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第2季前廠商應會有提前備貨需求,但下半年景氣成長動能則需再觀察,只能說目前仍在成長軌道上。

邱秋瑩指出,下半年經濟情勢如何發展,仍要看美國關稅政策實施時程、範疇,以及各國因應措施,才能整體評估對台灣景氣影響。

國發會昨日發布3月景氣燈號,雖然拉貨效應使得生產、出口指標持續暢旺,但股市及廠商信心受到衝擊,燈號雖仍呈景氣「趨熱」的黃紅燈,不過分數減少3分,下滑至34分,若再降3分就會落入綠燈。

九項構成項目中,股價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指數,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從紅燈退至黃紅燈,各減少1分,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落至黃藍燈,也減少1分,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轉呈黃紅燈,增加1分。其餘四項燈號則維持不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3月領先指標下滑0.15%,結束先前連續四個月上升態勢,轉為下跌;同時指標則已連續23個月呈現上升,累積升幅13.78%。

邱秋瑩表示,同時指標續呈上升,顯示當前國內景氣延續成長態勢,但要密切關注美國關稅政策後續發展、美中兩強對峙等不確定性,加上各國貨幣政策等不確定因素,都將牽動全球經貿表現,以及對國內景氣影響。

針對3月領先指標下滑,邱秋瑩分析,主因川普在3月持續釋放於4月宣布對等關稅訊息,廠商進行外銷訂單動向調查時,明顯對外貿情況感到保守,是3月領先指標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時也牽動信心面和金融面,包括股價指數、實質貨幣總計數M1B、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均呈下滑。

 
經部:陸鋼品傾銷損害產業 財部70日內決定是否臨時加稅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8)日召開審議會初步判定,中國大陸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傾銷來台,有合理跡象顯示產業遭受實質損害,財政部須在70日內作成有無傾銷的初判,並決定是否臨時課徵反傾銷稅,再進行傾銷、產損終判後,由財政部決定是否加稅。

此案是由中鋼及中龍在去年9月向財政部申請,財政部在今年3月立案,交由經濟部進行產損調查,經濟部昨日做出初判,認定對產業確實造成損害。經濟部昨日召開貿易救濟審議會,共審查兩案,包含大陸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反傾銷案、大陸產製進口啤酒反傾銷案,兩案初判結果均認定其傾銷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

針對特定熱軋扁軋鋼品案,大陸熱軋鋼品進口量自2022年起逐年大幅增加,進口價格逐年下降,自2023年起已低於國產品價格且價差有擴大趨勢。國產品為與之競爭不得不跟進減價,甚至在生產成本上漲時仍須降價因應,自2023年起已低於成本銷售,但仍因降價幅度不及陸貨導致客戶流失,即便我國需求成長時也不見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國產品內銷量逐年減少,市占率持續下降,進而使我國產業生產量、產能利用率、內銷營業利益、投資報酬率及雇用員工數等重要經濟指標均呈下降趨勢,顯示大陸傾銷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已對國內產業造成不利影響。

根據財政部先前公開資料,據推算,2023年第3季至2024年第2季,涉案貨品的中國大陸傾銷差率為23.59%。不過傾銷差率在未來調查過程中仍可能變動。

至於啤酒案,經濟部指出,陸製啤酒進口量逐年增加,且進口價格均低於國產品內銷價格,造成低價競爭。涉案貨物挾其國際品牌優勢並透過產品打折、搭贈等降價競爭在台灣促銷,銷售量及市占率均有成長。2024年國內需求下降,國產品為反映成本而調高售價,卻因大量低價陸製啤酒競爭,導致內銷量及市占率大幅流失。經濟部強調,未來上述兩案如須進行產業損害最後調查,不排除其他任何新增不同事實與分析,而獲致不同結論。

經濟部指出,依「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規定,我國反傾銷案件調查由財政部與經濟部分工,分別負責傾銷調查與損害調查。程序上先由經濟部進行產損初判,如認定成立,再由財政部進行傾銷「初步」及「最後」調查,其「最後」調查認定傾銷成立,再由經濟部進行產業損害「最後」調查,最終交由財政部決定是否課徵反傾銷稅。

 
電子業備貨告一段落 關稅戰急單效應退燒 航商:需求不見了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對大陸發動高關稅戰帶來的急單效益退燒,電子業先前從大陸緊急運送筆電、iPhone等商品到美國的熱潮消散,大陸輸美訂艙量銳減,重創海、空運業者,航商直言「需求不見了」。

據統計,航空公司空運量普遍銳減三成,大陸貨品主要進口門戶洛杉磯港估計,5月4日當周起排定的運抵量將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分之一,5月將有高達25萬個以上貨櫃被取消。全球第五大貨櫃海運業者赫伯羅特也表示,大陸客戶已取消約三成自大陸出口的訂單。

業界人士指出,電子業急單效應退潮,除因先前急拉貨備庫存已告一段落外,觀望後續關稅政策變化也是主因,目前觀察,僅AI伺服器產品需求相對不受影響。

電子產品當中,筆電目前大陸製造占比最高,東南亞也是主要生產基地。先前傳出品牌廠透過海空運搶著把筆電送到美國,以降低川普高關稅衝擊。不過,近期筆電品牌已暫緩出貨美國,宏□(2353)昨(28)日即坦言,目前在美國市場庫存充裕,短期內無筆電短缺問題,透露已無急單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超過八成iPhone在大陸製造,先前傳出關稅將導致iPhone大漲價,蘋果大舉從大陸拉貨至美國,惟相關備貨潮最近也退潮。

美國空運業協會指出,空運量已大幅下滑,會員自大陸的訂艙量約減少三成。

香港上市的台灣貨櫃航運公司德翔海運,最近暫停一條亞洲至美國西岸的航線。該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英國金融時報,「需求不見了」。

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到關稅和美國「低價免稅門檻」變動影響,美中之間的空運需求轉弱。香港貨運代理商裕輝航空貨運則表示,關稅調升後,自大陸出口至美國的生意大減約五成。

 
國際財經要聞
川習是否通話 各說各話
編譯季晶晶、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重申北京將被迫與華盛頓進行貿易談判的論點,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大陸無法承受加徵的145%的關稅。他也被追問有關於美國總統川普上周暗示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話的事,貝森特表示,川習關係良好,但他不知道兩人是否通過話。

貝森特在ABC於27日播出的採訪當中表示,美國正與17個主要貿易夥伴進行雙邊協議談判,但其中不包括中國。28日CNBC播出的專訪中,貝森特再度強調,鑒於美中之間的貿易失衡狀況,應由北京方面率先採取措施,緩和與美國的關稅爭端,所以「局勢降級取決於中國」。

另外,貝森特在CNBC的最新專訪中透露,中國大陸近來將部分美國貨物豁免於報復性關稅之外,顯示北京也希望降低貿易緊張局勢。貝森特提到,他手中「有一個升級措施的備案,但我們非常不希望動用。」他說,升級措施可能包括「禁運」。

川普近來多次表示,正在與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包括上周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習近平曾與他通電話;以及上周五在白宮外受訪,川普重申曾與習近平「多次」通話。

不過,北京反覆堅決否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美方不要混淆視聽。」

美中各說各話引起外界質疑,紐約時報報導,貝森特的財長一職傳統上是領導美中之間經濟談判的美國官員,預計他會知道川普和習近平是否進行了此類討論。貝森特27日受訪時表示,「我不知道川普總統是否與習近平主席交談過。我知道他們關係很好,而且彼此非常尊重。」

同時,貝森特透露,他上周在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與中國外長進行了互動,但兩人更多的是討論金融穩定、全球經濟預警等傳統議題。

不過,貝森特認為,中國大陸的商業模式「依賴向美國出售廉價、有補貼的商品,如果那突然中斷了,他們的經濟也會急停,所以他們會談判的。」貝森特相信,美中雙方終究會達成協議。

 
陸再駁川習通話 「川普的談判技巧」
記者陳政錄、陳熙文/綜合報導聯合報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多次暗示美中正在溝通關稅,中國大陸外交部已連續三次在例行記者會上否認。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昨日特別發文解讀,認為這只是川普的一種談判技巧,但美國市場已經表態,「談」不重要,「降關稅」更重要。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方在對等關稅九十天暫緩期結束前,預計鎖定與十八國談判,每周談判六國;針對無法達成協議的國家,到時將徵收對等關稅。

貝森特廿八日受訪時表示,接下來就看誰有誠意來談判,誰沒有誠意。貝森特指出,現在有十五至十八個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希望和美國談判,美國將暫時把大陸放到一邊。

被問有沒有可能致電大陸對口官員,貝森特說,美國要觀察大陸動向。但他認為,大陸無法承受現行關稅,「說不定他們有一天會打給我」。

針對川普日前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美中正在談判以達成關稅協議,更稱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為此致電給他。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昨回應,中美兩國元首「最近並沒有通話」,中美雙方最近也沒有針對關稅問題進行任何磋商或談判。

在政府部門保持強硬態度下,「玉淵譚天」昨日發布影片和文章,解讀「為何川普接連暗示中美在通話?」

文章指出,川普暗示和中方聯繫的情況不是一兩次,自四月十七日,對陸加徵關稅到百分之一二五的一周後,川普就開始暗示與大陸在聯繫。幾天後,川普再稱將非常友好地與大陸談判,到四月廿五日,川普連續四天都釋放中美正在聯繫或已聯繫的「模糊訊息」。

文章強調,川普的話術似乎騙不到美國市場,美股繼續下跌,待川普稱要非常友好地與大陸談,還要大降關稅時,美股、美元才走強。因此,文章最後稱,「創造談判」或許是一種策略,但美國市場已表態,「談」不重要,「降關稅」更重要。

 
IMF:韓人均GDP 倒退三年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南韓今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將退回至2022年的水準,觸及4萬美元里程碑的腳步明顯放緩,且明年可能再度被台灣超越。

IMF在日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把南韓今年人均GDP預期下修至34,642美元,比去年萎縮4.1%。在此同時,IMF預估台灣今年人均GDP將達到34,426美元,僅略低於南韓,但明年將增至36,319美元,屆時將超越南韓的預估值35,880美元,繼2022年後再次領先南韓。

近五年來,南韓人均GDP呈現明顯波動,未能維持穩定成長。在去年10月發布的前一份報告,IMF原先預估南韓有望在2027年達成人均GDP 4萬美元,如今達標時程延後兩年至2029年。

IMF也把南韓2029年人均GDP的預估值,從原本的44,347美元大幅下修至40,341美元,調降幅度接近10%。

經濟學家認為,之所以延後兩年達標,主要受韓元貶值影響。新韓銀行經濟學家白錫鉉(音譯)表示:「韓元貶值對以美元計算的GDP衝擊極大。其他因素還包括南韓國內消費復甦遲緩,以及政治不確定性發酵,但匯率變動的影響最顯著。」自去年10月初以來,韓元已累計貶值近9%。

另一名經濟學家則說,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關稅措施,也對南韓經濟成長構成顯著風險。IMF預期,南韓今年GDP成長率為1%,較1月的預估值大幅下修1個百分點。

 
陸企繞道 找上印度出口商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部分受美國關稅重創的陸企,轉而找上印度出口商代為完成訂單,協助留住美國客戶,因應這場在全球商業引發巨大震盪的貿易戰。

印度出口商聯合會總幹事薩海(Ajay Sahai)表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陸企接洽數家印度業者,希望能代為向美國客戶供貨,而印度公司將付佣金給陸企,作為報酬。目前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稅率大多為145%,印度輸美稅率則僅為10%。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印度的進度在各國中算是前段班。

川普首屆總統任內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時,許多陸企轉向東南亞國家,在越南設廠或透過泰國等地轉運商品至美國。但這回川普對越南等國也加諸最高達46%的對等關稅,可能會有更多訂單轉往印度出口商。

然而,印度不同於東南亞,當局對中國投資設有限制,使得陸企難以在當地設廠、或經由印度轉運商品至美國。薩海指出,陸企在廣交會上,主要希望印度公司能以中國品牌、或與印度聯合品牌的方式,向美國供貨。

 
要聞
3月退票張數、金額雙升
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央行昨(28)日公布最新票據交換及存款不足退票概況,3月存款不足退票張數比和金額比都較上月走升;存款不足退票張數比為0.08%,為去年11月以來新高;存款不足退票金額比為0.3%,為去年5月以來新高。

3月存款不足退票金額達1億元以上大戶,個人有二戶,公司戶亦有二戶,合計四戶的退票金額為4.4億元,戶數和金額亦較上月增加。市場關注4月台股跳水,金融情勢略為緊俏,大戶退票是否再惡化,央行表示,目前看來表現平穩。

央行說明,3月較2月增加一個營業日及多了一個月底峰日,造成票據交換張數及金額均增加。央行指出,開票人的習慣,若遇到月底日放假,就會將開票延後到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以3月而言,2月逢「228」放假,所以開票延至3月3日,再加上3月31日為周一,也是開票高峰日。

因此,3月有兩個高峰日,致使票據交換張數及金額均增加。 3月票據交換張數為550萬3,699張,較2月增加24.7%,票據交換金額為1兆1,853億元,較2月增加16.2%。至於3月退票大戶,是否有營建業者,央行表示,並未揭露該資訊。3月的二戶公司退票大戶合計退票金額為2.4億元。

3月單就存款不足退票張數的絕對金額是去年5月以來新高;存款不足退票絕對金額是去年2月以來新高;個人和公司戶的大戶退票戶數和金額也比2月增加。3月存款不足退票張數達4,269張,月增39.2%,年增43.6%;至於存款不足退票金額則為36億元,月增53.9%,年增13.4%。

3月存款不足毛退票張數共計4,269張,占票據交換張數之比率為0.08%,較2月略增0.01個百分點;存款不足毛退票金額36億元,占票據交換金額之比率為0.3% ,較2月增加0.07個百分點,主要因3月大戶退票增加所致。

3月公司戶退票張數占全體退票張數的比重較2月增加3.64個百分點,公司戶退票金額占全體退票金額的比重較2月增加4.38個百分點;個人戶則呈反向同幅度變動。

 
報稅季來了 開放查詢所得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5月報稅季即將展開,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所得稅申報繳納期限延長至6月30日,國稅局表示,昨(28)日起已開放民眾查詢所得及扣除額資料,國稅局也在特定時段提供加班收件,納稅人可把握機會。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綜所稅納稅人自4月28日起,提供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查詢,民眾除可臨櫃辦理,也可使用自然人憑證、醫護人員憑證、健保卡及密碼、行動自然人憑證、電子憑證、行動電話認證或以「戶號+查詢碼」等多種通行碼,在綜所稅申報繳稅系統自行下載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除綜所稅,營所稅結算申報期限也順延至6月30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為協助國內公司行號、機關團體及執行業務事務所順利完成申報,企業可自4月28日起線上查詢去年度所得資料,作辦理結算申報參考。

財政部表示,企業也可授權代理人代為查詢,不過需在4月1日至6月30日間先完成線上授權。

 
合一撿便宜要併美國藥廠 順勢銷售新藥「速必一」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合一(4743)生技創辦人路孔明昨(28)日透露,擬在美國併購藥廠,將由手上握有至少2億美元(約新台幣65億元)資金的關係企業鑽石生技投資公司執行,鎖定美國在地傷口照護公司,希望有自主通路之外,最好也擁有自主生產線。

合一生技昨日召開線上法說會,路孔明釋出以上訊息。他強調,合一發展的糖足潰瘍產品「速必一」(ON101)已在全球60個國家陸續取得上市許可,今年最重要的是美國市場開賣。

因此,合一除了積極與美國各式業者洽談合作,也正在評估併購美國公司,取得傷口照護的生產線及銷售通路。

談到為何規劃前進美國併購藥廠,路孔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關稅政策之後,導致美國資本市場下跌,這段時間尋找併購標的,正是「撿便宜」的好時機。

合一醫藥學術處長陳瑞青表示,「速必一」目前在台灣市場已完成170人的上市後「真實世界研究」,120天傷口癒合程度達80%,感染潰瘍癒合比率則達76%。

路孔明表示,「速必一」在台灣之外,共有六個國家以新藥Fespixon來申請藥證,其中,大陸市場將在今年縮小劑量後提出醫保申請,目前這項產品是透過授權夥伴華潤雙鶴藥業合作,由五大龍頭醫院來牽頭,向下延伸成立100個傷口照護中心。

至於美國等23個國家市場是以醫材Bonvadis來申請上市許可,Bonvadis在醫材許可方面已發展出八項不同適應症,今年4月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全傷口適應症醫材上市許可,過去合一原本規劃要等到美國的這項全傷口適應症醫材上市許可到手後才正式推廣,但現在將更靈活地針對單一適應症展開銷售布局。

路孔明說明, 為了讓「速必一」加快步伐進入全球市場,今年起將彈性行銷多適應症產品,把一個侷限於糖足潰瘍的產品,擴大為八個適應症,依不同的適應症分別包裝、分別訂價,甚至扮演已有通路的大藥廠品牌的OEM合作廠,這樣就轉變成一個活局。

 
20周年紀念版iPhone革新設計 價格史上最貴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電報導,蘋果擬在2027年推出兩款20周年紀念版iPhone,引發外界高度關注。業界人士分析,過往整數周年的iPhone除了命名較特別外,產品也會導入革新設計,讓消費者耳目一新,且價格也會是史上最貴。

事實上,iPhone十周年的機種為iPhone X,當時該機種的確率先導入臉部辨識(Face ID)技術,且沿用至今,而iPhone X的命名也與過去阿拉伯數字命名方式大不同,而是以羅馬數字命名,價格也較前幾代機種貴。

針對本次的20周年紀念版iPhone,外界臆測,可能不會命名為iPhone 19或者iPhone 20,而是更具象徵性意義的特殊符號;至於規格方面,市場預期,機身將以玻璃為中心進行設計,全機透視感與設計感將更強烈。

另一方面,整數周年iPhone也因導入全新的設計與外觀,需要搭配全新的關鍵零組件,因此無論是生產或設計的複雜度都非常高,在製造成本同步推升下,終端價格很可能是史上最貴。

業界人士表示,雖然目前距離2027年尚有一段時間,但蘋果內部可能早已著手周年版本機種的設計,畢竟iPhone問世以來,改變全世界人類的生活方式,因此20周年機種肯定不能漏氣。

蘋果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市場屢屢遭遇逆風,而20周年紀念版iPhone若能一鳴驚人,也有助力挽頹勢,甚至掀起新一波手機設計趨勢。

 
川普關稅政策下 生醫族群積極東進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下,台灣生醫族群近年積極東進,強化「美國製造」,透過赴美設廠或擴充當地產線,以強化在美競爭力。

美國是全球最大醫藥品市場,在關稅戰背景下,台灣生醫公司繼去年保瑞(6472)大舉在美國併購達成擴充產線目標後,指標藥廠永信(3705)、生達(1720)也陸續在美國進行產線擴充,創新醫材廠益安(6499)原本的「美國接單、台灣量產」經營模式,也不排除重新加強美國產線擴充。

保瑞藥業2024年一口氣併購明尼蘇達州最大藥廠Upsher-Smith Laboratori es(USL)、以及Emergen BioSolutions子公司無菌針劑製造廠、和紐澤西州罕病藥開發公司Pyros的收購。保瑞更藉由入股泰福生技,一舉將泰福美國納入蛋白質藥物生產基地。

永信投控日前指出,美國加州子公司Carlsbad Technology過去年產藥品8億到10億劑,目前已陸續完成各項產品優化,可增加產量三成。Carlsbad Technology也自今年第2季起擴增產線,第3季將規劃增建新廠房,預估未來兩年內可讓永信在美國產線倍增。

生達轉投資持股5.45%的易威,主要生產學名藥與新劑型新藥,該公司併購美國Magnifica公司,掌握紐澤西州的TULEX藥廠生產基地後,擁有控制釋放 劑型、粉碎/微細化技術兩個平台,吸引不少藥廠尋 求合作開發。創新醫材廠益安表示,該公司在CDMO業務原本採取「美國接單、台灣量產」的發展策略。

 
IDC:關稅戰重創IT、半導體業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示警,受地緣政治與技術變革雙重衝擊,今年全球IT支出成長率恐從原預估10%腰斬至5%,總支出縮水約2,000億美元,受制於川普政府關稅政策的連鎖效應,半導體市場成長率也可能從原預期的11%,降為9%。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IT服務市場在政策與技術創新雙重驅動下保持韌性,形成鮮明對比。

IDC在最新發布的「中國IT服務市場-2024下半年及2025全年跟蹤報告」指出,若川普政府半導體關稅落地,智慧機、伺服器等價格將承壓,消費者購買意願減弱,下半年需求恐明顯放緩。

IDC認為,關稅成本轉嫁將波及半導體設計、製造設備到原物料的全球供應鏈,所有參與者均面臨成本攀升壓力,產業投資決策出現觀望。

全球市場分化格局明顯,亞太地區靠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鞏固成長,而北美市場在貿易壁壘下面臨成長轉折點。半導體產業鏈的國際分工體系正承受關稅政策的嚴峻考驗,從設計、製造到原料供應均受波及,產業界對設備投資決策更謹慎。

 
iPhone 20周年機現蹤 預定2027年發表 鴻海、台積等將受惠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電報導,蘋果正籌備iPhone 20周年機種,預定2027年問世,同時傳出將兩款紀念機種齊發。第一款是用戶期待已久的蘋果可折疊iPhone,第二款據說是以玻璃為中心的iPhone Pro版。隨著新機種問世,可望帶動蘋果供應鏈鴻海(2317)、台積電、大立光等營運添翼。□

外電引述知名科技記者Mark Gurman的爆料,蘋果正在開發2027年兩款20周年紀念版iPhone,包括市場期待已久的可折疊iPhone,以及以玻璃為中心的Pro版,惟由於受到關稅問題影響,價格將更高。

Gurman解釋,20周年紀念版iPhone,將會把玻璃元素發揮更大作用,也就是以玻璃為中心,將邊框與背蓋融合成一體,設計上將更優雅、更具未來感,不僅在美學上,且在技術上都可能達到一個新高度。

至於可折疊iPhone,目前蘋果首款可折疊螢幕iPhone穩定推進,由鴻海獨家組裝,OLED螢幕則是由三星顯示器獨家供應,已經進入到試產階段,預計2026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可能會與2026年9月隨iPhone 18系列一同發表。

20周年紀念版應該是第二代可折疊螢幕iPhone,會於2027年9月發表,屆時應會針對第一代的使用者回饋進行一些微調與改善。

根據爆料消息,目前的可折疊螢幕iPhone內螢幕是全螢幕型態,尺寸為7.76吋,解析度為2713×1920,是首款採用蘋果螢幕下相機技術,此將為蘋果史上第一款全螢幕iPhone。至於外螢幕仍舊採挖孔型態,尺寸為5.49吋,解析度為2088×1422。

韓媒ETNews 表示,為徹底消除折疊螢幕折痕,蘋果以不計成本方式進行,主要能夠與現有折疊手機做出區別,當前蘋果內部已開發出一種新型材料,讓iPhone折疊機螢幕折痕完全消失,展現折疊iPhone與眾不同之處。

此外,兩款20周年紀念版iPhone應不會在印度生產。儘管蘋果印度製造的iPhone在品質上已與中國大陸看齊,但20周年紀念版機型極為複雜,需要新的零件及生產技術,因此,蘋果公司能否在中國大陸以外生產這些產品仍難說。蘋果公司從未在中國以外地區,首次推出重大的新設計產品。

 
英業達衝AI 啟動美國製造 除了和碩 台灣代工廠幾「全員到齊」
記者蕭君暉、林薏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代工大廠英業達加入「美國製造」行列,董事會昨(28)日通過,擬斥資上限8,5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6億元),在德州設立伺服器製造基地。法人看好,英業達前往美國布局,可望降低川普政府關稅戰干擾,助益後續營運。

此前,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緯穎(6669)、仁寶(2324)等國內代工大廠均已投入「美國製造」,隨著英業達(2356)也將於德州建廠,台灣主要代工廠當中,僅剩和碩(4938)美國布局尚未明朗。

英業達董事會通過美國投資計畫,授權子公司在德州尋覓合適廠房。英業達指出,美國子公司為因應未來全球化策略布局及穩定客戶合作關係,滿足客戶出貨地點需求,同時積極爭取開發新客戶或市場,並降低美國關稅政策波動影響,將於美國德州設立產品製造基地。

據悉,英業達選擇前往德州設廠,主要原因包括鄰近墨西哥、當地電力供應較充足等。供應鏈先前則傳出,英業達考慮在德州租用廠房,建置先進伺服器後段組裝產線,預計最快下半年就可望啟用。

代工廠憂心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為營運增添更多不確定性,因此川普上任以來,各大代工廠相繼部署重兵,前往美國建立製造產能,鴻海、廣達、緯創及旗下伺服器代工廠緯穎、仁寶等,陸續赴美投資設廠、或擴增既有產能因應。

鴻海在3月下旬公告,子公司美國鴻佰科技斥資1.42億美元(約新台幣47億元),取得美國德州休士頓的土地及廠房。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表示,接下來與客戶在美國幾個州的生產合作計畫會愈來愈多,今年資本支出將成長兩成以上。

廣達近年來持續催動布局美國馬力,也是川普確定入主白宮、尚未祭出關稅大刀前,第一家加碼投資美國的台灣代工廠。廣達執行副總經理楊麒令日前即表示,廣達近兩年持續在美擴廠,在東岸與西岸都有產能,未來也將因應需求在兩座廠區擴產。

緯創也如火如荼擴大美國製造布局。緯創董事會4月初拍板,將新設美國子公司WIUS,WIUS將斥資不超過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57億元),取得美國土地與廠房,是緯創首度在美國建立大規模AI產品製造基地。

緯穎則於2月底拍板將赴德州設廠,增資美國子公司WYMUS 3億美元(約新台幣96.97億元),為其首度在美國設立製造據點,預計投資金額將近百億元。

仁寶2月現增美國印第安納州子公司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7億元),擴大車電產能,同時也持續評估北美擴產計畫,並傳出積極尋求收購超微旗下美國AI伺服器組裝產能。

 
數存戶遭冒用 七銀行暫停以「自然人憑證」做線上開戶驗證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詐團又變招,銀行發現,有詐團假借代辦貸款,詐取民眾自然人憑證、密碼及身分證影本後,再大量開設各銀行數位存款帳戶,讓民眾最終淪為人頭戶。據調查,至少七家銀行已全面暫停以「自然人憑證」做線上開戶驗證,全面防堵詐團漏洞。

據調查,這七家暫喊卡的銀行,是兆豐銀、第一銀、華南銀、合作金庫、台企銀、永豐銀和即將跟進的彰銀,另外還有兩家銀行也正積極評估跟進。

一家銀行主管坦言,從去年第3季開始,就發現數存戶中,以「自然人憑證」做驗證開戶,最終變成警示帳戶的占比一路攀升,有銀行最高占比達兩成。換言之,數存戶警示戶中,有兩成都是透過自然人憑證驗證開戶的。

進一步了解發現,有民眾為申請信貸,將自然人憑證、密碼及身分證影本交給代辦公司,結果代辦其實是詐團,利用資料到各銀行大量開立數位存款帳戶。

不少民眾並不知道自然人憑證可開戶,直到事後才驚覺淪為人頭戶。銀行也發現,有代辦公司持客戶同意書至戶政事務所申辦,自然人憑證成為詐團冒用開戶的新漏洞。

目前數位存款帳戶依開戶的身分驗證強度,分成三類。第一類(簡稱數一)是指全新客戶以自然人憑證線上開新戶,有銀行是增加視訊(如國泰世華銀)做更強驗證。

若單以自然人憑證線上開新戶者,最高是每月轉帳限20萬元,這七家銀行這塊陸續暫喊卡;若加上視訊幾乎等同一般臨櫃開戶,轉帳額度可更高。

第二類(簡稱數二)是既有客戶以原先存款帳戶或信用卡驗證開新戶,每月轉帳最高也可達20萬元;第三類(簡稱數三)是以其他銀行存款帳戶線上開戶,每月轉帳限5萬元,若搭配視訊,可提高到20萬元。

目前七家銀行已陸續暫停數一以自然人憑證開戶部分,民眾若欲開立數位帳戶,須改以臨櫃辦理,或選擇數二、數三方式線上開戶。

 
企業房地合一稅 當心五錯誤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實施至今,仍有營利事業因不熟悉法令或疏忽,未依規定申報導致遭補稅、處罰,國稅局指出五大常見錯誤態樣,提醒企業應正確申報。

營利事業申報房地合一稅,是在每年5月報稅季時一併與營利事業所得申報。中區國稅局提醒,最常見的錯誤是企業未依規定計算、報繳房地合一稅。依規定,企業在2021年7月1日後交易符合房地合一2.0規定的房屋、土地、房屋使用權、預售屋等,應依規定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採「分開計稅、合併報繳」。

第二,公司以自有土地與其他營利事業(如建商)合作興建房屋,出售土地時,依規定不併計營利事業所得額,應以土地交易所得依稅率20%分開計算應納稅額。

第三,營利事業購入中古屋整修後出售,應依持有期間所適用的差別稅率計稅,也就是兩年內45%、超過兩年未逾五年35%、超過五年20%,分開計算應納稅額。

第四,營利事業出售不動產的所得歸屬年度認定,應以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為準。常見錯誤是當建設公司與地主合作興建房屋,未於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當年度列報收入、成本及費用並認列損益。

最後,營利事業出售2016年1月1日後所取得之土地,應依房地合一稅制課徵所得稅。但仍有營利事業在辦理結算申報時,將其列報為「免徵所得稅之出售土地利益」項下減除,導致錯誤。

國稅局提醒,企業應依規定設帳並按帳證紀錄計算所得額申報納稅,其興建房屋過程及出售房地交易,須記錄相關投入成本及費用支出,以掌握自身營運狀況及獲利。

若自行發現有違反相關規定致短漏報所得,依規定,在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指定調查人員調查前,可主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才可加息免罰。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