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8/15 第615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關稅戰效應 「產業支持」加碼 政院特別預算調高至5,900億元
記者余弦妙、宋健生/台北、台中報經濟日報

行政院會昨(14)日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預算規模調高至5,900億元。其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衝擊,產業支持方案增加200億元至1,130億元,經濟部規劃將用來增加海外參展、研發、設備汰換補助,也規劃加碼利息補貼。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來襲,工具機、機械業成海嘯第一排,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赴台中與機械、工具機業者座談時,也向立法院長韓國瑜喊話,希望儘速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讓預算及早上路,及早提供產業支持。

卓榮泰指出,台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為即時支應需求,針對產業支持相關措施預留後續編列特別預算額度,以配合關稅談判進度,加強對產業支持、擴大協助範圍、支援各產業需求,並依產業穩定所需,增列強化電力系統項目。

立法院先前三讀通過的韌性特別條例,預算總額為5,450億元,其中包含93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以及2,350億元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等。行政院經跨部會討論,昨日院會提出修正案,預算規模拉高至5,900億元。

新增的450億元當中,包含加碼200億元的產業支持預算、新增200億元強化電力系統、加碼40億元照顧弱勢、新增10億元普發現金作業費。

外界關注的產業支持預算,此次加碼200億元,加上原本的930億元,合計達1,130億元。

行政院表示,第一階段特別預算將先編列5,700億元,剩餘200億元則因應國際情勢,再加大產業支持力道。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昨日表示,預留的200億元,用途包括增加海外參展補助經費,如在國際展場中設置台灣館,打造國家隊形象,此外像是工具機產品因體積大,無法到展場實際展出,也將透過預算投入科技協助業者利用360度環景虛擬影像投影展示、以及增加研發補助額度、提高設備汰舊換新補助金額占比,例如提高至50%。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行政院4月所編列的特別條例中,原編列1,000億元撥補台電,但送進立法院後全數遭刪除,此次政院再編列200億元強化電力系統,預料將會是朝野攻防焦點。

何晉滄說明,200億元強化電力系統主要用於電網強化、電纜地下化等用途,尤其近期天災不斷,迫切需要強化電網韌性。

卓榮泰昨日赴台中與產業座談,他向立法院長韓國瑜喊話,希望儘速通過特別條例。他也表示,如時間許可,希望讓行政院及早向國會說明現階段進度,他都願意配合。

卓榮泰說,這場攸關全球關貿秩序重整的挑戰,政府首要之務就是協助國內產業界適應「後關稅時代」的世界關貿新秩序;其次,為減緩對國內產業衝擊,政府會積極提出更多產業支持方案。

 
普發1萬元 最快年底到手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會昨(14)日拍板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其中包含普發現金1萬元預算2,350億元、普發現金行政作業費10億元,且不排富、人人都能領。若按行政流程推估,預計最快到年底,民眾就能領到1萬元。

立法院原先三讀的韌性特別條例,規定普發現金1萬元必須在今年10月31日前發放完畢,但政院評估時程有困難,昨日院會通過修正條例,針對發放時程,規定在特別預算公布後一個月內開始執行發放,並在七個月內發放完畢。

目前行政流程上,行政院昨日通過特別條例修正案後,須送立法院審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後,行政院再據以編列特別預算,再送立法院審查、三讀通過後,才能公布並執行發放。

政院草案指出,考量現金發放涉及作業準備、系統設計與民眾領取時間安排,參照前次經驗,須預留超過六個月供民眾領取,為避免影響作業彈性,因此調整執行時程。

行政院會昨日通過特別條例,並送立法院審查,立法院即便快馬加鞭,預計最快也要8月底才能三讀,行政院編列特別預算後再送立院,預計最快也要到年底,才有望拿到普發現金1萬元。

行政院先前對於普發現金持保留態度,行政院長卓榮泰曾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說明全民普發1萬元恐必須舉債1,014億元,他內心非常交戰。昨日通過條例,照立院三讀版本全民普發1萬元,也並未設定門檻或排富條款。

 
興達電廠停機仍買煤 3年煤倉自燃255次
記者徐白櫻、巫鴻瑋、石秀華、林海聯合報

繼高雄興達電廠三號、四號燃煤機組停機後轉為備用機組惹出風波後,審計部近日披露,興達發電廠燃煤機組已暫時停機,啟動時程尚未明確,然而台電去年十月仍買九點四七萬公噸煤炭,且近三年煤倉自燃達二五五次,但高雄市環保局對此竟不知情,國民黨在地議員痛批「高雄市的公權力,是要睡多久?」

審計部報告顯示,興達電廠燃煤三、四號機組去年十月起停機至今年三月底,後續啟動時程仍未明確。但台電去年十月仍購入煤炭儲放,據興達電廠統計,二○二二年至去年,各年度室內煤倉悶燒次數分別為六十八次、一六四次及廿三次,主要因煤炭存放過久導致自燃,需盡速燃燒發電去化。審計部警告,興達電廠四部燃煤機組都停機,持續儲放煤炭,恐增加自燃風險。

興達廠煤倉近三年自燃達二五五次,換算下來,平均四天左右悶燒一次,頻率驚人。高雄市議員邱于軒痛批,興達電廠之前汙水處理問題是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踢爆,現在審計部又指興達電廠儲煤會自燃,這種事情一再發生在高雄市,無比荒謬,顯示高市府對興達電廠的管理非常鬆散,令人匪夷所思。

「台電存煤管理非常懈怠。」議員白喬茵說,興達電廠一至四號機組已除役、停機,台電仍持續維持卅天安全存量,讓高風險燃料無意義地堆積在倉庫,短短三年發生兩百多次自燃,根本是把汙染和工安風險丟給電廠基層員工和在地居民,更離譜的是審計報告出來前,高市環保局卻自稱完全不知情,沒有任何督導與開罰的措施,失能又失職,「請問高雄市政府的公權力是要睡多久」?

台電解釋,部分機組雖除役或轉為備用機組,但緊急備用任務解除前,仍有燃煤儲備任務需求。依據空汙防制法,造成大量空汙排放的突發事故時才需依法在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但這幾次事件僅為煤倉內發熱現象,未與法規的定義吻合,無需通報。

高雄市環保局則說,審計報告中有關興達煤倉悶燒情形,是煤炭存放自燃所致,燃燒範圍局限在煤倉內,未造成大量空汙,近三年並未接獲民眾陳情或通報興達室內煤倉悶燒產生火災事故。

 
卓揆傾聽業界聲音 工具機業喊台幣適度貶值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14)日赴台中與機械及工具機業座談,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紳騰表示,業者會把危機當轉機,全力推動轉型及產業聯盟,或許未來將走到產業控股公司這個階段,希望政府協助來打世界盃。

陳紳騰認為,產業要自己檢討如何轉型,可以考量擴大經濟規模進行產業聯盟,最後走到產業控股公司這個階段,用各公司專業來互補,形成經濟規模更大的工具機價值鏈生態系。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指出,台灣機械業因對等關稅、匯率升值,競爭力受到嚴重衝擊,他擔心中高階產品會被搶走市場,希望政府能加速相關因應支持措施,並放寬申請條件、簡化申請手續,儘快核定,才能對產業有實質效益。

中華民國精密機械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市育則希望政府能對業者轉型,包括技轉、技術開發合作計畫等,擴大研發補助,同時降低申請門檻,讓有需要的廠商均能得到補助。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恆與台中精機副總經理黃怡穎都認為,美國對台關稅雖然疊加20%稅率,但真正影響企業營運的還是新台幣匯率,面對日、韓關稅與匯率均低於我國,台灣廠商只有挨打的份,建議新台幣匯率一定要適度貶值,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卓榮泰回應,台灣不是匯率操縱國,中央銀行一定會做好穩定匯率工作。在簡化流程部分,卓榮泰請經濟部研議簡式、類定型化範本,提供業界填寫申請。

 
財報亮眼與預期9月降息推升美股 投資平衡型基金攻守兼顧
記者廖賢龍/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美股財報季步入尾聲,美元走弱推升企業獲利,繳出亮眼成績單,加上關稅稅率確定後降低不確定性,近期美股指數頻創新高。野村投信表示,美國就業數據顯示經濟已有轉弱跡象,且通膨數據保持溫和,市場普遍認為聯準會可望在9月降息,惟關稅啟動後仍需觀察通膨表現,市場仍有震盪可能,建議以平衡型基金佈局美股及美債,追求進可攻、退可守的應對良方。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張繼文表示,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數不如預期,公部門人力縮減成主要因素,但關鍵私部門就業情況維持穩定,且7月失業率僅4.2%,保持接近充分就業態勢。另外,市場關注的7月CPI年增率維持在2.7%,低於市場預期的2.8%,核心通膨年增率為3.1%,略高於6月的2.9%,溫和通膨數據使投資人更期待9月降息。

接近尾聲的第2季企業財報亦傳出佳績,標普500企業Q2整體EPS年增率一路上修,截至8月8日的最新數值為11.8%,不僅較6月底預估值大增140.8%,且將創下連續八季正成長紀錄;第2季整體營收年增率也同樣超乎預期,年增率上調至6.3%,較6月底預測值大增近五成,且將創下連續19季正成長紀錄。

由於高關稅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現階段美股投資人焦點放在轉弱的經濟數據將讓聯準會提前於9月降息,加上亮眼的企業財報提供投資人底氣,先前因擔憂關稅影響而退場的資金也怕錯失獲利機會而積極進場,帶動美股持續創高。張繼文指出,美股目前的預估本益比位於相對高檔,即使中長期展望持續正面,也須留意短線若遇到負面訊息的回檔風險,建議選擇股六債四的平衡型基金介入,既能持續參與股市成長機會,債券的配置也能降低股市震盪時的波動度。根據統計,過去十年持有一籃子美國高信用評級債券,與美股的相關係數僅0.17,低於持有美國投資級公司債的0.38,持有一籃子美國高信用評級債券的投資組合,對美國股票的風險分散效果絕佳,且較單一債種的高評等投資級債券更顯著。

駿利亨德森平衡投資團隊指出,將持續關注未來數季有多少關稅效應會在實體經濟數據中顯現。團隊初步認為,關稅將影響美國經濟數據,其中關稅對物價推升應有延遲效應,且對經濟成長帶來一些輕微阻力,而這將替未來聯準會重啟降息鋪平道路。呼籲投資人在降息前趁早回補美國資產,勿因關稅議題及成長降速就停滯不前,錯失布局美國長線成長趨勢的良機。持續看好AI概念股,但這不止於科技股,AI正快速滲入各行各業,美國企業在人工智慧對生產力的影響逐漸顯現且領先全球,企業有機會以更少的人力來實現相同的產出,且美國公司經營層的評論愈來愈多地反映出AI對未來可能帶來的效率提升,生產力的提升有利於企業利潤,因為它可以在不增加勞動力或原料成本的情況下提高產出,愈是大型品質成長企業愈發顯著,進一步成為企業獲利長期快速成長的養分。

 
國際財經要聞
買路財成過關密碼?美企赴陸新路線 充滿變數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川普擬從輝達(NVIDIA)出口至中國大陸的先進晶片收入抽成,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安排,為美企進軍大陸市場提供一條充滿變數的新路線。

輝達和超微(AMD)同意在大陸銷售AI晶片收入的15%上繳美國政府,為進入該市場另闢蹊徑,專家與知情人士指出,這種模式促使美國企業重新衡量川普的命令對他們未來業務的影響,尤其是在川普決策神鬼難測情況下,包括額外的政策成本、出口許可的不確定性,以及可能在美中之間遭夾擊等。

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霍夫鮑爾直言:「真的很匪夷所思也極為罕見,更令人不安的是,除輝達和超微的個案外,適用範圍還可能擴大。若按新定義,所有東西都關係國家安全,意味一切出口都必須申請許可證,然後政府再依你的貢獻度決定是否發放。」

有企業人士擔心,以後每次召開討論關稅的會議,美國各貿易機關部會都可能向企業收取費用。

川普政府官員為此提供辯護,稱這是為政府創造收入的妙招,指適用範圍將遠超出晶片領域。財長貝森特13日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坦言,「隨時間推移,我們可能會在其他行業看到這種做法。目前這種安排獨一無二,但既然已有模板並進行測試,何不擴大適用呢?」

貝森特也為這筆交易辯護,不認為這項允許輝達H20銷往中國大陸的決定有任何國安疑慮。

 
川普很忙 藥品關稅傳延後公布
編譯潘勛/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官員及業界消息人士表示,川普總統原先稱很快會公布藥品進口調查報告及產業相關新關稅,但目前他要先忙其他事務,因此要過幾周才能專注此議題。

路透報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四月表示,依賴外國生產藥物是否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此事已開始評估,預計在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出結果,全球製藥廠都屏息以待;川普曾表示,可能對外國生產藥物開徵小額關稅,但最後要升到百分之二百五十。

截至上周川普還說,他打算逐步引入關稅,讓藥廠有時間增加在美生產;川普表示,全球許多產業貿易都有扭曲,他要大力改變。

路透報導,川普現在很忙,藥品關稅要延數周再宣布。歐洲官員、白宮消息人士及歐洲製藥界知情人士表示,製藥業調查報告、進口藥物關稅不會很快出爐。

白宮發言人對此警告說,傳聞純屬臆測,一切都要等白宮確定;發言人對進口藥物評估審核以及半導體的調查等時間細節,均拒絕進一步說明。

進行中的藥物評估調查,範圍由成品、活性藥物成分到原物料都有,其結果將由商務部公布。

盧特尼克七月表示,這份報告將在該月底完成,據此制定關稅。但到了七月廿九日,盧特尼克改口說要再過兩周。

調查是依一九六二年「貿易擴張法」第二三二條款進行,因為還在進行,製藥業被豁免,未受川普政府頒布的廣泛關稅波及。

美國已與英國、日本、南韓、歐盟達成雙邊貿易協議,保證給這些國家出口藥物的關稅條件,優於全球其他地方。

歐洲官員表示,美國顯然不可能在八月底前宣布藥物調查報告,但他也警告一切要看情勢發展。歐洲製藥業消息人士稱,川普政府的注意力全放在十五日於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俄高峰會,因此按理本周不會對進口藥物有所宣布。

消息人士另表示,川普政府會先宣布對半導體業的調查結果,接下來才是製藥業,兩者間隔幾周。

 
拉丁美洲國家因關稅向中國靠攏?川普:不擔心
記者陳熙文/華盛頓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對等關稅已經上路,巴西和拉丁美洲國家備受衝擊,美國總統川普14日表示,他不擔心這些國家因為關稅向中國靠攏,認為「他們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日前生效上路,包括巴西、墨西哥,以及拉丁美洲國家等都受到嚴重衝擊,有媒體14日詢問川普是否擔心這些國家因此向中國靠攏?川普說,他一點也不擔心,指這些國家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認為他們都發展得不太好。

川普說,美國現在的經濟表現領先各國,包括中國在內;川普也特別點名巴西,指巴西課徵美國很高的關稅,對美國來說是很糟糕的貿易夥伴;川普也說,巴西國內有很糟糕的法律,正企圖將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逮捕入獄,川普認為這是政治迫害。

 
特談晶片銷陸協議 美財長:抽成輝達 將成「模板」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最近與輝達(NVIDIA)及超微(AMD)達成的「15%抽成」協議,可能成為其他企業的「模板」。彭博資訊分析指出,輝達的「買路財」模式,為其他企業示範了規避美中貿易緊張、卻充滿變數的新路線。

貝森特13日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隨時間推進,我認為我們可能在其他產業看到抽成模式」,「目前這還很獨特,但現在我們有了模板和測試,為什麼不擴大範圍」?

他也把這種「非常獨特的解決方案」歸功於總統川普,既允許輝達擴大中國大陸市場,又能讓美國技術成為大陸技術基準,還能讓美國納稅人取得「部分」回報,財政部將把從這類安排獲得的收入,用於償還政府債務。貝森特也說,「如果我們能大舉償還債務」,就有空間討論「還稅於民」的計畫。

在此同時,傳出川普正為本周在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俄峰會忙得不可開交,因此按理本周不會對進口藥物政策有所宣布。所以藥品關稅還要延後數周再宣布。

美國官員及業界消息人士表示,川普原先稱,要公布藥品進口調查報告及產業相關的新關稅,但目前他要先忙其他事務,因此還要再過幾周才能專注此議題。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4月曾表示,依賴外國生產藥物是否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此事已開始評估,結果預計5月中到6月中出爐。川普曾表示,初期可能先對外國生產藥物開徵小額關稅,但最後會升到250%。

上周川普還說,他打算逐步引入關稅,讓藥廠有時間增加在美生產。但路透報導,歐洲官員、白宮消息人士及歐洲製藥界知情人士表示,製藥業的調查報告、進口藥物關稅不會很快出爐。

歐洲官員表示,美國顯然不可能在本月底前宣布藥物調查報告,當然他也警告一切要看情勢發展。歐洲製藥業消息人士則稱,川普政府注意力全放在15日於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俄高峰會,因此按理本周不會宣布進口藥物政策。

但白宮發言人警告,這些傳聞純屬臆測,一切都要等白宮確定;發言人對進口藥物的評估審核及半導體的調查,其時間細節均拒絕進一步說明。消息人士另表示,川普政府會先宣布半導體業調查結果,接下來才是製藥業,兩者將間隔幾周。

 
川普政府傳洽談入股英特爾 彭博:顯示美國政府與產業界界線模糊
編譯周辰陽/即時報導聯合報
彭博資訊14日引述知情人士獨家報導,美國川普政府正與英特爾公司(Intel)洽談,由美國政府入股這家晶片製造商,這也是白宮模糊政府與產業界界線的最新跡象。

知情人士表示,此交易將有助於鞏固英特爾在俄亥俄州的晶片廠樞紐計畫。該公司曾承諾將把該廠打造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基地,但進度屢次延宕。目前潛在持股規模仍未確定。

一周前,川普才指控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因早期與中國的關係而存在「高度利益衝突」,並公開呼籲撤換他。知情人士透露,此計畫源於川普與陳立武本周的一次會晤,細節仍在磋商中。一名人士稱構想是由美國政府出資購入股份,另一名人士則提醒,計畫仍存變數,談判最終可能破局。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表示,除非白宮正式宣布,外界對此類假設性交易的討論僅屬猜測。

英特爾對談判不予置評,但在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堅定支持川普總統推動美國科技與製造領導地位的努力。我們期待繼續與川普政府合作,推進雙方共同關注的優先事項,但不會對傳言或揣測發表評論」。

彭博資訊指出,若達成協議,將在英特爾削減支出和裁員之際,改善公司財務狀況,同時意味著陳立武將繼續領導公司。

這也是川普近期對關鍵產業的又一次直接干預。此前,美國政府已與輝達及超微達成協議,對銷售中國大陸部分半導體的收入抽成15%,並在美國鋼鐵(United States Steel)出售給日本競爭對手的交易中獲得「黃金股」。

 
要聞
台塑集團加薪2%拍板 平均薪資首度突破6萬元
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昨(14)日正式敲定今年員工調薪案,調幅為2%,以台塑(1301)企業基層員工每月平均薪資約5.92萬元估算,調整後每名員工月薪增加1,190元,首度衝破6萬元。調薪方案將回溯至7月1日生效。

據了解,台塑企業每年7月進行年度調薪,今年台塑企業工會照例提出加薪訴求,日前召開年度調薪會,四大公司工會代表北上,工會代表釋出善意,由總裁王文淵考量後定奪。經王文淵與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委員核准,以及工會代表同意,正式敲定台塑企業今年調薪幅度2%,王文淵也感謝員工共體時艱。

台塑企業總管理處表示,當前全球政經局勢變化難料,石化產業仍處低檔調整,加上企業推動轉型仍需時間耕耘,在在牽動集團營運表現。

不過,基於貫徹企業穩經營及照顧員工立場,且當前物價也有升高趨勢,台塑企業以參考台灣物價通膨水準,協助員工吸收物價通膨壓力,決定調薪2%。以台塑企業基層員工每月平均薪資約5.92萬元估算,每名員工月薪調薪1,190 元。調薪幅度也將回溯至7月1日生效。

此外,台塑企業基於照顧員工,不僅每年啟動加薪機制,即使當前產業處境艱難、營運虧損陰霾未除,集團對年底年終獎金更提供三個月的保障承諾。

回顧往年,台塑企業2022年加薪幅度高達4.5%,調幅創38年來最大;2023年、2024年分別調2.5%及3%,去年平均每名員工調薪1,740元。

而今年石化業景氣空前逆風,加上關稅、匯率等挑戰,台塑四寶上半年罕見全面虧損,合計淨損約213.2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獲利156.83億元,由盈轉虧。

 
國巨併芝浦電子添變數 日本對手提高收購價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計劃公開收購日本芝浦電子,已六度提高價格,將收購期間延長至8月18日,但現在再添變數。日本經濟新聞昨(14)日報導,日本軸承大廠美蓓亞三美也決定提高收購邀約價至每股6,200日圓(約新台幣1,240元),追平國巨的價格,讓這樁台、日爭搶的收購案備受關注。

國巨因應股票分拆作業,昨日暫停交易,新股將於25日上市。但暫停交易首日,日本就傳出美蓓亞三美再出手,提高芝浦電子的公開收購價至6,200日圓,二度跟進國巨的收購價,對比美蓓亞三美上一次的收購價5,500日圓再加價12.7%。

國巨則在官網上發出新聞稿,繼7月於台北全球總部舉行為期兩天匯聚雙方高階管理團隊的會議後,與芝浦電子的策略合作關係透過接下來一系列的工廠互訪邁入新階段。

國巨表示,首場交流19日展開,芝浦電子管理團隊將參訪國巨位於高雄的積層陶瓷電容(MLCC)與電阻製造基地,國巨將展示高階產品技術能力以及自動化實力,相互深入交流。

 
宏達電AI眼鏡對話模式...台灣味十足
記者林薏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宏達電(2498)(HTC)進軍AI智慧眼鏡市場,處女作VIVE Eagle標榜針對台灣人量身打造,與目前全球智慧眼鏡龍頭Meta的Ray-Ban Meta相較,除了支援繁體中文指令操作的特色外,在聲音體驗與降噪表現上也相當出色,磁吸式快充更使充電效率大幅提升。

智慧眼鏡是科技業近年積極投入項目,Meta與眼鏡潮牌雷朋聯手Ray-Ban Meta,在全球智慧眼鏡市場搶下一席之地。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Ray-Ban Meta市占率已提升至73%,Google年底也要推出XR智慧眼鏡,搶進智慧眼鏡市場。

HTC主打「全球首支繁體中文智慧眼鏡」,支援最具「台灣味」的對話模式,結合HTC開發的VIVE AI語音助理,戴著VIVE Eagle說句「Hey VIVE,拍照」,就能將眼前第一人稱視角畫面收進手機照片中,也可讓智慧眼鏡即時翻譯眼前的菜單。

HTC VIVE Eagle與Ray-Ban Meta相同,在鏡框上結合鏡頭、麥克風、喇叭,採用開放式耳機設計,結合大尺寸聲學單體與虛擬重低音技術,聲音效果立體、飽滿,加上無耳塞設計降低耳道壓力,長時間配戴依然舒適。

VIVE Eagle透過指向性麥克風與智慧環境噪音過濾技術,即便在吵雜環境中,收聽跟通話品質佳通話,打破過去對開放式耳機「易漏音、音量不足」的印象。

 
成衣大廠訂單看到2026年 儒鴻營運有望吃補 振大環球出貨動能強勁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兩大成衣廠儒鴻(1476)及振大環球同步看好市場復甦訂單回溫。儒鴻總經理洪瑞廷昨(14)日表示,訂單能見度恢復至六個月,部分訂單已排至明年1、2月;振大環球也表示接單能見度達六個月,產能滿載至明年第1季,出貨動能持續強勁。

洪瑞廷在法說會上昨日表示,根據兩大訊息看好市場開始復甦;首先主要生產基地關稅拍板後,訂單能見度已由三個月恢復至六個月,部分訂單已排至明年1、2月,顯示關稅不確定性下降,對企業營運正面看待;第二是新訂單已陸續採用包含關稅與匯率在內的新成本結構,並與品牌端積極協商調整售價,以反映成本變化。

洪瑞廷表示,關稅確定後,品牌端將關稅視為額外成本,理想狀況是轉嫁給終端消費者,但現實上部分品牌希望與供應鏈找到可行的分攤方式,現階段分攤比例約為2%。有些品牌則開始利用重新定價方式來找到成本與價格之間的平衡。近期新訂單陸續採用新的成本結構,包含關稅與匯率,並與品牌端積極溝通調整售價。

洪瑞廷並提到,目前感恩節、耶誕節的訂單未見下修,比預期要好,部分訂單已排至明年1、2月,但後續仍須觀察美國市場在大型採購季節的實際銷售表現。整體而言,下半年營運雖充滿挑戰,但市場秩序可望逐步回穩,因此對明年營運持審慎樂觀態度。

振大環球指出,美國大型電商平台推動網紅聯名經濟、運動品牌併購,不受景氣影響皆預告明年開始訂單需求倍增,提前預約產能,公司為因應訂單持續湧入,加速產能擴充,目前印尼合作工廠已通過多家客戶驗廠並正式投產,預計今年9月起開始陸續貢獻營收,以因應客戶訂單增長需求,明年第1季印尼廠產能已滿載。

 
減稅利多 長照扣除額增至18萬 回溯至今年1月1日上路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減稅紅包來了,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14)日初審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將長照特別扣除額自現行每人每年12萬元,提高至每人每年18萬元,回溯至今年1月1日上路,明年5月報稅適用,財政部預估減稅利益至少10億元,35萬戶受惠。

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使國人長期照顧費用支出隨之增加,根據內政部調查,國人照顧每位長期照顧需求者的年花費至少24萬元,衛福部推估國人一生中的長照需求時間約7.3年。

為減輕國人負擔,從2019年開始,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如為符合衛福部公告須長期照顧的身心失能者,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可依規定每人每年定額扣除長照特別扣除額12萬元。但這項特別扣除額設有排富條款。

財委會昨日審查朝野立委、黨團所提之所得稅法修正案共11案,包含調升免稅額、加碼長照扣除額或保險費扣除額、新增健檢扣除額、提高股利所得合併計稅可扣抵稅額上限等,審查過程中,藍綠立委對於長照扣除額加碼較具共識。

立委提案加碼額度不一,從18萬元至36萬元都有。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在國內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人口結構變動之下,家庭要負擔長照確實辛苦,因多數立委提案提高至18萬元,希望以18萬元為主。

經討論後,財委會初審通過長照特別扣除額調高至每人每年18萬元,經立法院三讀後,將回溯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明年5月報稅適用。

財政部賦稅署長宋秀玲表示,若以現階段條件來估算,減稅利益約10億元,但因為聘請外籍看護工的申請標準放寬,未來減稅利益應不只10億元。

另外針對立委提案增訂健康檢查費用列舉扣除額或特別扣除額,希望從預防醫學角度出發,鼓勵民眾實施健康檢查、促進國民預防保健、進而節省健保費用支出,財政部表示,由於這是新增扣除額提案,需要審慎評估,允諾三個月內提出評估報告。

 
共有土地享優稅 夫妻須分別申請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彰化縣稅務局提醒,夫妻共同持有土地,若要全數享有地價稅自住地稅率,必須「雙方都申請」,不能只由一方提出。若僅一人申請,稅務局只能核准該申請人持分部分,另一方持分仍將依一般用地稅率課徵,白白失去自用住宅優惠。

依規定,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特別稅率適用對象,須由土地所有權人本人提出申請,如果夫妻名字都登記在同一筆土地上,則兩人都要各自完成申請,整筆土地才會全面享有優惠稅率。

若其中一方未申請,名下持分就不會套用自用住宅稅率,會按照一般用地稅率計算地價稅,這項規定適用夫妻、兄弟姊妹或其他共同持有土地的情況。

稅務局提醒,每年地價稅開徵前40日、9月22日是申請截止日,在期限前送件並獲核准,當年度即可適用優惠稅率;若逾期申請,即便符合資格,次年起才享有優惠,無法追溯減免。

 
蘋果攻機器人 鴻家軍振奮 桌上型、人形產品最快後年亮相
編譯劉忠勇、記者劉芳妙/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機器人布局催速,最快2027年推出首款桌上型機器人,後續可望還有人形機器人接棒,作為AI策略核心產品。業界預期,鴻海集團是蘋果衝刺機器人的大贏家,由鴻海(2317)取得代工訂單,鴻準供應機殼與機構件等關鍵元件。

彭博報導,蘋果正規劃以一系列新產品重返AI戰場,涵蓋機器人、擬真人版Siri、附螢幕的智慧音箱以及家用監控攝影機。業界指出,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機器人。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蘋果桌上型機器人預計2027年問世,定位為虛擬夥伴,將是蘋果AI策略的核心產品。

針對打入蘋果智慧家居供應鏈傳聞,鴻準不評論單一客戶。據了解,鴻準主要負責蘋果桌上機器人的機構件與機殼相關開發,未來蘋果此一產品若上市,鴻準將扛起量產機構件的重責大任,並成為鴻海集團揮軍機器人領域的急先鋒。

蘋果桌上型機器人外觀像是安裝在可移動支架上的iPad,支架能旋轉並自行調整角度,跟隨房間內的使用者移動。

它可以像人類的頭部一樣轉向正在說話或呼喚它的人,甚至主動吸引未面向它的人的注意。

彭博記者葛曼(Mark Gurman)指出,蘋果的目標,是讓AI以其他硬體廠商尚未實現的方式「活起來」。蘋果構想,使用者可將它放在書桌或廚房檯面上,用來完成工作、觀看影音內容以及管理日常行程。

蘋果打造桌上型機器人之餘,後續還有人形機器人接棒。

今年初傳出攜手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開發人形機器人「ARMOR」,透過AI訓練並採用關鍵飛時測距(ToF)元件,大幅強化真人擬真並降低碰撞機率,同時整合蘋果AI功能如Siri語音助理、影像辨識技術等,能透過模仿學習的方法,從人類運動展示中學習如何避開障礙物,進而達到更複雜、更像人類的動作與各種應用。

外界預期,「ARMOR」問世後,不僅展示蘋果在機器人領域的新突破,也意味蘋果在機器人領域產品已奠定基礎。

業界人士指出,由於蘋果品牌影響力高,加上軟硬體整合完成,距離開發完成的目標已不遠,下一步就是實現量產計畫,鴻海過往已有Pepper人形機器人的組裝經驗,而且在協作型機器人也有強大的能量,加上與蘋果合作關係密切,最有機會奪單。

彭博報導,雖然蘋果在扭轉AI軟體發展方面仍處於初期階段,但高層認為,硬體將是重返成長的關鍵,可望在新領域挑戰三星電子、Meta等對手。

除了家用裝置外,蘋果準備今年推出更薄、重新設計的iPhone。

展望未來,蘋果計劃推出智慧眼鏡、折疊手機、iPhone問世20周年紀念版,以及代號N100的全新頭戴式裝置,還規劃一款結合MacBook與iPad的大型可折疊裝置。

 
試辦「基金轉申購T+1日」 富蘭克林華美搶新商機
張□文經濟日報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昨(14)日宣布推出「基金轉申購T+1日」試辦服務,成為率先大幅縮短境內發行海外資產基金轉換時程的投信業者,將投資人等待時間從傳統的5~7個營業日縮短至隔日完成,為台灣資產管理業注入創新動能。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董事長黃書明指出,在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投資人若要進行基金轉換,往往面臨冗長等待期的困擾。舉例來說,過去投資人如果想從債券型基金轉至股票型基金,需等待5~7個營業日,要承受巨大的機會成本。透過流程再造與技術整合,T+1服務可有效解決這項痛點,讓投資決策更具即時性。

黃書明強調,T+1轉申購服務將「被動等待」轉化成「主動布局」,不僅提升客戶體驗,更是資產管理結構的根本性改革,有助穩定公司資產規模,強化境內基金競爭優勢。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昨日親自出席發表會表達支持,他表示,樂見富蘭克林華美率先試辦創新服務,期待能從個案擴展為通案。公會將全力支持,相信對整體產業發展具正面效益。

本次試辦計畫由即日起至2026年2月9日止,首波納入富蘭克林華美投信七檔指標性基金,包括特別收益基金、多重資產收益基金、策略高股息基金、全球醫療保健基金、AI新科技基金、全球基礎建設收益基金及優選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所謂「T+1」是指投資人申請基金轉換後,轉入基金可依申請日次一營業日的淨值完成申購,徹底改變過往「先贖回、再申購」的繁複流程。富蘭克林華美同步優化贖回流程,實施「T+3日」付款機制,較業界普遍的T+5至T+7日更快速,展現全方位服務升級企圖心。

投資人目前可透過合庫、一銀、台銀、華南銀、中信銀、台新銀、玉山銀、兆豐銀、彰銀(2801)、聯邦銀、華泰銀等11家銀行,以及基富通、鉅亨買基金、富蘭克林投顧等平台申請。

 
保險業喊全資設長照機構 金融總會發表白皮書 建議衛福部鬆綁法規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隨著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3.0、健康老化、在宅醫療等議題成為關注焦點,而金融總會2025年金融建言白皮書期中報告中,建議衛福部開放金融保險業投資長照服務機構,建議修法重點包括金融保險業可全資設立長照機構、保險業經營長照機構應具一定規模,以及費率採自由競爭機制。

壽險業者紛紛表示,「樂見」,並期盼能進一步放寬法規政策,擴大保險業者參與長照事業的空間。

針對金融建言白皮書期中報告中,建議開放金融保險業得投資或全資設立長照服務機構一案,業者亦提出具體建議,如金融保險業經營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應具有一定規模,並與目前市場中小型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有所區隔,主管機關可訂定「開放經營主體」與「入住資格」,規範一定床數以上之住宿式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得採公開發行股份有限公司設立。

同時,業者建議,為使住宿型長照服務事業能依市場需求與發展定位多元發展,促進業者良性競爭。建議收費標準採市場自由競爭機制,修法鬆綁收費須報地方主管機關審核之程序及收費上限之規定。

台灣人壽董事長許舒博表示,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只靠社福來做安養、療養機構還是不夠的,長照必需融入商業保險模式,以克服僅依賴社福資金所導致的環境與服務不足問題,像是結合保單如長照險,投保者可選擇領取現金,或選擇實質入住並享受照護服務。儘管金融保險業開設的長照機構可能收費上會高一些,但也能提供比一般社福機構更高標準的環境、設備、照護與課程,這也是未來台壽要發展的方向。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表示,開放金融保險業可投資或全資設立長照服務機構當然是一個好的方向,也多一個台灣可投資的機會,亦能幫助整個產業發展,加上未來會有愈來愈多民眾需要長照機構服務,若能夠開放也非常樂見。

新光人壽則建議彙整《保險法》、《長照服務法》、《老人福利法》等相關法規,並明確主管機關權責,提升業者遵循效率。並建議仿效「促進金融科技發展五策略」成立「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方式,成立長期照護專業平台或籌設私募基金,以降低壽險業進入門檻為改善壽險業投資長照機構的誘因,可從法規面著手,修正《長照機構法人條例》,放寬壽險業在法人中董事與監事席次比例限制,讓壽險業者具備實質經營參與權,提升資金投入意願。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