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9/15 第61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人均GDP將超韓 學者憂遮掩我產業失衡
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聯合報
南韓官方預測今年人均GDP將被台灣超越,引發各界關注。學者表示,這個數字雖然象徵台灣經濟某些面向的躍進,但「執政者沒必要太重視,而該去思考如何協助分配」,解決產業間與階層間的不均。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人均GDP畢竟只是平均數,「意義其實不大」,雖不能否認這是國力的升級,但不是絕對指標,整體社會的真實狀況未必能反映。他說,台灣近年因AI產業崛起,確實帶動部分數字亮眼,但產業有好有壞,例如傳統產業在關稅與匯率的壓力下經營的非常辛苦。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台灣勞動市場中,服務業人口將近六成、約七百萬人,但是服務業經營壓力很沉重。例如現在假期時很多人選擇出國遊玩,服務業得到的效益有限,自然也感受不到成長的果實。反而台灣真正受惠於出口與AI產業的勞工比率並不高,這樣的「產業發展不平衡」才是台灣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現實。

至於南韓認定台灣人均GDP超車的理由除了匯率及AI半導體優勢,吳大任分析,另一個關鍵在於產業結構差異。南韓出口仍以汽車、鋼鐵為主,近來卻受到關稅影響,表現相對受壓抑;相較之下,台灣上半年因歐美拉貨潮,出口數字相當亮眼。不過,這種「提前拉貨」現象也意味著下半年可能出現出口反轉,數字不一定能延續。換言之,雖然南韓官方把這些因素視為台灣超車的理由,但從結構上來看,更多是短期波動所致,而非長期趨勢。

 
台灣人均GDP將超越南韓 明年衝4萬美元大關
編譯陳苓、盧思綸/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台灣與南韓的最新估算數據顯示,台灣今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有望超越南韓,為22年來首見。這種變化凸顯台灣在人工智慧(AI)熱潮下躍居全球科技和經濟重鎮,南韓則因缺乏結構改革,競爭優勢減退,成長動能減弱。

根據南韓官方與台灣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台灣人均GDP估計將達3萬8,066美元,高於南韓的3萬7,430美元,若預測成真,將是台灣人均GDP在2003年遭南韓超車以來,兩國排名首次逆轉。

2018年時,台韓的人均GDP還相差約1萬美元。但此後差距迅速縮小,去年台灣人均GDP已升至3萬3,437美元,南韓為3萬5,129美元。

而且,台灣預料會搶先南韓、達成人均GDP 4萬美元目標。台灣人均GDP明年預料升至41,019美元,為歷來首次突破4萬美元,南韓則要2027年才會達標。人均GDP是經濟表現指標,人均GDP較高,通常表示經濟生產力較佳。

拜半導體出口暢旺之賜,台灣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第2季實質GDP年增8.01%,創2021年來同季新高。相較之下,南韓第2季GDP僅增0.6%。許多人認為,雙方差距將持續擴大。台灣當局將今年GDP增幅由3.1%上修至4.45%;南韓政府預測今年經濟將增0.9%。

而且全球對半導體、AI晶片、科技零件的需求,非常可能讓台灣經濟維持強健。反之,南韓經濟基本面出現疲態,受累於人口快速老化、生育率低落、製造業生產力下降。南韓經濟推手為出口汽車、船舶、記憶體,但全球貿易動盪,導致這些產業表現不佳。

成長降溫,對政治經濟有重大影響。首爾大學前經濟學家李仁浩(音譯)說:「GDP數據下滑,恐衝擊南韓在全球舞台的地位,降低對外資的吸引力、減少政策籌碼。台灣的成功讓對比更為鮮明,尤其是引領AI熱潮的科技業。」

 
港商在台辦事處遭美列管 經部要查
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商務部日前將全球卅二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其中一家台灣實體也上榜。經濟部昨天表示,該業者為港商在台設立的辦事處,並無進出口廠商資格,經濟部將進一步查核實際經營業務是否與當初申請相符,並呼籲業者出口貨品時做好盡責調查。

美國工業暨安全局(BIS)官網於當地時間十二日公告,以國家安全為由將卅二家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昨天表示,被美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的包括中國大陸(廿三家)、印度(一家)、伊朗(一家)、新加坡(一家)、台灣(一家)、土耳其(三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兩家)的實體。這些實體遭美方列為管制對象的原因,包括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參與中國先進運算及晶片製造與銷售,提供裝備給軍事、政府、安全部門,以及協助俄羅斯取軍事用品等。

貿易署表示,美方這次公布的列管對象以陸商為主,台灣遭列名的業者為港商在台設立的辦事處,經查該辦事處並未有進出口廠商資格,經濟部將進一步查核這家辦事處實際經營業務是否與當初申請相符。

官員指出,為履行防止大規模武器擴散的國際義務,因協助武擴活動而遭國際制裁的實體,也可能被列入台灣的實體名單,呼籲業者出口貨品時應做好盡責調查,包括進行最終使用者及用途查核等。

為協助業者落實盡職調查,經濟部表示將持續加強出口管制宣導活動,今年一至八月已舉辦十六場,包括邀請熟悉美國出口管制及制裁法規的法律專家,向業者說明相關管制規定,以協助業者避免違規而遭致制裁。

 
立院新會期19日開議…財經三大法案 優先推動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新會期將於本周五(19日)開議,財經部會將推動三大優先法案,包含財政部推動《貨物稅條例》、《使用牌照稅法》,延長電動車租稅優惠至2030年底;經濟部推動《企業併購法》,放寬產業控股公司課稅規定。

除了財經部會已提出版本的財經法案外,上會期由朝野立委提案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擬加碼長照扣除額至每人每年18萬元,上會期已通過立院財委會初審,目標回溯至今年元旦上路、明年5月報稅適用,也將力拚本會期三讀。

此外近來因地方政府開始編列明年預算,《財政收支劃分法》爭議再起,在野黨呼籲中央提出版本,政院回應,未來將推出可長可久、符合均衡台灣與城鄉的財劃法修法。財政部過去曾表示,財劃法必須在保障既有財源、精進分配機制等原則下,與地方取得共識。

新會期開始前,財經部會盤點重要修法。財政部表示,為推廣電動車、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政府提供電動車減免貨物稅與牌照稅優惠。現行規定,完稅價格140萬元以下的電動新車,可以免徵貨物稅,完稅價格在140萬元以上,超過部分減半課徵貨物稅;至於電動車使用牌照稅則是免徵。兩項優惠都將在今年底落日。

據了解,經濟部稅式支出評估報告原建議延長四年,但因汽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實施期間延長至2030年12月31日,再加上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財政部建議將電動車減免貨物稅、牌照稅優惠同步延長至2030年底。據評估,貨物稅、牌照稅減免及帶來的經濟利益等綜合影響稅收每年平均約96億元。

另外經濟部、國發會、財政部共同推出企業併購法修法,也是本會期優先法案。修法明定,公司依企併法規定被其他公司收購為其100%持股子公司,且收購公司經國發會認定為產業控股公司,股東就讓與公司股份給收購公司作為對價,抵繳其承購收購公司股款的證券交易所得,可選擇免計入當年最低稅負,在實際轉讓時再申報核課。

 
追趕22年 台灣人均GDP超車南韓…明年有望破4萬美元
編譯盧思綸、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韓國時報等韓媒十四日報導,根據南韓和台灣政府的最新統計推估,南韓今年人均GDP估計約三七四三○美元(約台幣一一四萬元),落後台灣的三八○六六美元(約台幣一一六萬元),這將是台韓人均GDP時隔廿二年再度逆轉。

前述數字分別根據南韓財政部、台灣主計總處統計。原本市場預期台灣最快要到明年才會反超南韓,但由於南韓經濟表現不振,台灣追趕腳步加速,使逆轉提前一年發生。

南韓人均GDP先是在二○○三年超越台灣,當時達到一五二一一美元,台灣為一四○六六美元,此後差距一度拉大,二○一八年南韓高出台灣近一萬美元。但近年台灣憑藉晶片與科技產業出口崛起,快速縮小與南韓的差距。去年,南韓人均GDP為三五一二九美元,台灣則是三三四三七美元,差距明顯收斂。

專家分析,台灣受惠於半導體出口帶動經濟快速增長,南韓則受制於經濟停滯與韓元疲弱,差距因而提前拉近。台灣人均GDP有望在明年率先突破四萬美元,來到四一○一九美元,南韓財政部八月提交該國國會的估計則預計二○二七年達到,前提是韓元不會進一步疲弱,否則可能要二○二八年或更久。

分析指出,台灣今年強勁追趕動能,主要來自出口與科技產業表現亮眼。第二季實質GDP年增率達百分之八點○一,創二○二一年以來新高,使主計總處將全年成長率預測,自百分之三點一○上調至百分之四點四五;即便明年成長率回落至百分之二點八一,仍顯示經濟韌性。至於南韓,第二季僅季增百分之○點七、年增率僅百分之○點六,台韓差距愈加明顯。

朝鮮日報報導,野村證券經濟學家朴正宇(譯音)分析,台灣科技企業在全球人工智慧(AI)浪潮居於關鍵位置,並同步加碼國內投資,使潛在經濟成長率有望長期維持在百分之三以上。相較之下,南韓潛在成長率已降至百分之二以下,雙方差距恐將進一步擴大。

韓國時報則指,台灣的全球晶片製造大廠台積電正引領台灣成長,背後還有製造和科技業產能擴大、研發費用增加等因素支撐。反觀南韓的經濟基礎則正顯現疲弱訊號,受制於人口超高齡化、極低生育率和製造部門整體生產力衰退。驅動南韓經濟成長的汽車、船隻和記憶晶片等商品出口,正在全球貿易震盪中舉步維艱。

 
國際財經要聞
彭博:新臺幣走升風險上揚 台灣壽險業料加碼海外資產避險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台灣壽險業紛紛準備調高目前接近歷史低點的匯率避險部位,以防範新台幣進一步波動,對海外資產造成重大匯損。

台灣壽險業者持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外幣資產,也是海外債券的重要買盤來源。不過,根據彭博彙整各家公司公告的資料,截至6月底,外幣衍生性商品部位僅占資產的47.7%,接近歷史低點。

今年5月,新台幣單日曾創下自1988年以來最大升幅,讓壽險業者大受打擊。如今衍生性商品使用率相對偏低,也讓壽險公司有空間在市場預期新台幣可能再度走強時,加碼避險。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利率與市場策略師簡恩(Chandresh Jain)說:「隨著聯準會預期9月開始降息,可能導致美元指數下滑,壽險公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避險部位,押注美元走弱。」

彭博指出,避險部位增加,也讓壽險公司能放心擴大海外資產布局。富邦人壽計劃增持美國公債,以支應美元保單,並採取更具彈性的避險策略;國泰人壽則打算加碼海外債券配置,並延長換匯交易的天期。

不過,避險成本依然高昂。當市場押注新台幣升值、避險需求增強時,無本金交割遠期(NDF)的溢價就會上升。彭博彙整數據顯示,今年5月新台幣急升時,壽險公司透過NDF避險的成本一度接近14%。

簡恩說:「等到壽險業者想要避險時,成本已貴到令人卻步。」儘管上周避險成本已降到約3.5%,但仍幾乎抵銷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大部分利潤。

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本周將重啟降息,對美元形成壓力,摩根大通預測新台幣年底前將升值近7%。外界也將關注台灣央行9月18日的利率決策,外資重返台股,更增添新台幣走升風險,並推升避險需求。

紐約梅隆銀行(BNY)亞太區資深市場策略師張偉勤(Wee Khoon Chong)說:「目前外資流入是主導因素。美元在聯準會可能降息的情境下顯得疲弱,新台幣價位也不再像過去幾個月那麼偏高,這些都為新台幣走強亮起綠燈。」

 
TikTok出售 納入美中馬德里貿易會談議程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中第四輪經貿磋商在西班牙馬德里登場,雙方聚焦大陸短影音社群TikTok(抖音國際版)在美國出售案。磋商舉行之際,中共黨報人民日報透過「鐘聲」專欄(取意中國之聲)表態,中方將堅持原則,堅定維護陸資企業正當合法權益,並指若相關商業安排涉及向境外轉移技術,需經大陸政府審核批准。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十四至十七日率團赴西班牙馬德里,與美國財長貝森特進行中美第四輪經貿談判,據中方通報,雙方將討論美單邊關稅措施、濫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經貿問題。

針對TikTok案,「鐘聲」文章表示,TikTok已在美國運營多年,累積龐大用戶群體和較高的用戶黏性,其合法合規經營理應受到公正對待。文章稱,大陸政府高度重視數據隱私與安全,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反當地法律的方式,為當局採集或提供位於外國境內的數據。

至於未來TikTok可能的交易安排,文章稱,涉及大陸企業的具體商業安排必須符合大陸法規。凡是涉及向境外轉移技術,無論是採用貿易還是投資等其他方式,均應遵守大陸「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規定,並依法履行政府審核批准程序,「這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必要之舉」。

文章批評美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泛安全化,「無視市場經濟規律,試圖強取豪奪」,不僅損害企業正當權益,也損害美國市場信譽。並強調若美方執意損害陸資企業的正當利益,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企業合法權益。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六月簽署行政命令,將TikTok在美國「不賣就禁」的期限延長至今年九月十七日。路透昨引述熟悉川普政府就TikTok未來討論情況的消息人士表示,不預期馬德里會談會取得實質突破,最可能的成果是川普將第四度延長寬限期。

此前美中在日內瓦、倫敦及斯德哥爾摩的三輪貿易會談都沒有討論TikTok。知情人士稱,TikTok首度納入議程,被視為川普政府為再度延長TikTok寬限期提供政治掩護,此舉恐引發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不滿,他們要求出售TikTok給美國企業以降低國家安全風險。

 
大陸邀川普訪北京 美中第4輪貿易談判登場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已正式邀請美國總統川普赴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但由於雙方在貿易及芬太尼議題上仍有顯著分歧,白宮尚未回應中方邀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十四日起與大陸副總理何立峰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第四輪貿易談判。一些人希望,這次談判將為川普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前赴大陸訪問鋪路。今年APEC峰會於十月卅一日在南韓慶州登場。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及國防部長赫塞斯近日分別與大陸外長與防長通話,引發外界猜測川普和習近平有望會晤。

川習也可能在APEC場邊會晤

然而,知情人士指出,美中談判進展不足,降低川習北京峰會可能性,兩人更可能選在APEC舉行較低調的場邊會晤。

白宮前中國事務高級官員柏蘭(Sarah Beran)表示,美中高層官員通話和馬德里貿易談判,「顯然是在為領導人層級會談做準備」,但見面地點尚不明朗。

柏蘭指出,對於川習會應在北京或APEC峰會舉辦,可能仍有不同意見,此外,「北京還在設法搞清楚川普政府要什麼,一份真正協議、持續談判或是在北京拍照宣傳的機會?」

美中談判障礙仍卡在芬太尼

一名熟悉談判的人士表示,最大的障礙是美方強烈不滿北京未能打擊芬太尼合成化學品出口。北京表示願意採取行動,但美國必須同時撤銷川普因芬太尼而對中國實施的關稅;美方則堅持,在減免任何關稅之前,中國應先行動並展現成果。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指出,因這類談判缺乏突破,北京峰會的理由「逐漸消失」,北京不太可能給出比二○一七年川普上次訪問中國更高規格的禮遇,川普也會避免淪為普丁、金正恩訪中後的陪襯角色,因此川習在APEC會面更合理。

不過,白宮國安會前中國事務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認為,川普仍偏好在北京舉行峰會,以期獲得不遜於普丁和金正恩近期的隆重禮遇;若僅在APEC場邊會晤,將過於類似去年拜登與習近平的舊金山會面。

一名美國前官員透露,儘管中方希望川習兩人在北京會面,他們不會為說服川普而「送上禮物」。他也指出,北京表示就算川普最後一刻才做出決定,中方也能在幾天內安排好峰會事宜。

中方正考慮邀請魯比歐訪中

知情人士說,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上周訪問華府,就是為了提高舉行北京峰會的機會,且有別於今年稍早幾次訪美,他這次成功與美國官員會面。了解北京相關討論的知情人士說,中方也考慮邀請魯比歐訪中,為北京峰會鋪路。但若美方突然採取任何不利中國的舉動,可能導致北京取消魯比歐或川普的訪問安排。

白宮國安會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說,川普是否赴北京,「將是歷史上最難的抉擇之一」,應會由川普本人在最後一刻才做出決定。他說:「川普的決定將取決於他是更看重實質成果,還是更在意中方的隆重款待。」

 
美英日等央行關鍵48小時 全球金融市場緊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全球金融市場十七日起將迎接「央行決策關鍵四十八小時」,加拿大、美國、英國、巴西、台灣及日本等國央行將陸續公布利率決策,重中之重的聯準會(Fed)幾乎篤定會降息一碼(○點二五個百分點),主席鮑爾預料將維持中立語調,關鍵是反映官員利率落點預測的利率點狀圖,所透露的決策前景。

本周將有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四十的經濟體公布貨幣決策,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G7)裡的四國,加拿大央行於台灣時間十七日晚間九時四十五分公布決策,預料將降息一碼至百分之二點五。

最受矚目者當屬十八日凌晨二時出爐的聯準會決策,預料將降息一碼,基準利率區間降至百分之四至四點二五,但將出現至少一票的異議票,包含希望降息兩碼的官員、以及希望按兵不動的官員,凸顯聯準會利率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內部歧見之深。

經濟學家預期,聯準會決策聲明將強調更加關注勞動市場,這次決策的其他關注重點還有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記者會談話,及最新發布的利率點狀圖。彭博經濟學家預期,鮑爾將維持中立語調,並且持續捍衛決策獨立性,利率點狀圖則將暗示今年底前降息兩碼,與六月版本相同,暗示接下來只會再降一碼,至少會有七位官員暗示支持今年只降息一碼,作為對這次降息一碼的沉默抗議。

摩根士丹利(大摩)與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預期聯準會未來幾個月的降息速度調快,兩家機構都預測今年將降息三碼;加速降息是因為通膨正在減緩,且勞動市場力道減弱。目前金融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本周降息一碼,十月將暫停降息,十二月再降一碼,而明年首次降息的時間點將在四月。

至於十八日還有五國央行決策出爐,台灣、英國、巴西、南非預料都將按兵不動,持續對關稅引發的通膨與經濟減弱效應保持警戒,但英國央行可能大幅縮小量化緊縮(QT)步調,減少出售手上的債券,以因應最近的市場波動;挪威央行則預估將降息一碼至百分之四。

日本銀行(央行)決策預定十九日上午發布,預期將維持基準利率在百分之○點五,以觀望最近政局動盪的影響,至少等到十月四日的自民黨黨魁選舉出爐後再決定。基於日本成長穩固、通膨依然火熱,市場將緊盯日銀總裁植田和男釋出的升息線索。

 
川普本周訪英將簽科技協議 OpenAI、輝達等將參與投資計畫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將訪問英國,預料將與英國簽署規模數十億美元、「開創性的科技協議」,人工智慧(AI)巨頭OpenAI料將宣布為「星際之門」(Stargate)資料中心計畫成立英國部門,由輝達(NVIDIA)提供支持。英國也已宣布美國金融業者承諾投資近17億美元。

川普預定16日飛往英國、展開為期三天的第二次國是訪問,屆時美國企業領袖代表團將隨行,成員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OpenAI執行長奧特曼。

OpenAI可能為其規模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資料中心計畫,成立英國部門。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星際之門」的英國部門可能設在英格蘭諾森伯蘭郡的布萊斯,英國資料中心業者Nscale也將參與這項計畫,整體投資規模上看數十億美元。

知情人士說,「將由英國提供能源、輝達提供晶片、OpenAI提供智慧財產權」,如此一來,「英國將取得主權AI」。今年掛牌的美國雲端運算供應商CoreWeave,預料也將宣布英國投資計畫。

此外,執行長芬克將與川普同行訪英之際的貝萊德(BlackRock)也公布,計劃對英國資料中心領域投資多達5億英鎊(6.78億美元)。貝萊德聲明說,已購入倫敦西部的場址,將與資料中心營運商Gravity Edge攜手成立合資企業「Digital Gravity Partners」,尋求收購產能利用率偏低的既有資料中心。

隨著各國政府力圖降低對其他國家AI科技的依賴,官員已將建立主權AI視為當務之急,也就是在本國建立驅動先進AI系統運作的資料處理基礎設施。在川普訪英前夕,英國政府也宣布,美國主要金融業者將對英國投資逾12.5億英鎊(近17億美元),其中,美國銀行(BofA)將插旗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可望創造多達1,000個就業機會。

花旗集團(Citigroup)正對英國各分行投資11億英鎊(15億美元),同時承諾擴大北愛布局。貝萊德也已啟用愛丁堡辦公室,英國員工數將幾乎倍增,並預計明年投資英國市場70億英鎊(近95億美元);標普全球市場財智公司正對曼徹斯特辦公室投資400多萬英鎊(約542萬美元),創造200個正職工作。

 
要聞
保險小百科/公共意外責任險 承保範圍分兩類
記者林勁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各縣市政府多有規定轄下營業場所經營管理者應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一般公共意外責任保險承保範圍分為「營業處所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及「活動事件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分別承保被保險人(公共場所管理者或活動舉辦者)或其受僱人在保單約定營業處所因經營業務行為,或其相關設施所發生之意外事故,亦或在保單載明之活動處所舉辦活動,造成第三人體傷、死亡或財物損害所致之賠償責任。

金管會提醒,公共意外責任險由公共場所經營管理者或活動舉辦者繳交保費投保,保險契約與受害人無直接關係,因此保單相關權利義務仍以公共場所經營管理者或活動舉辦者(被保險人)為主,受害人仍應向被保險人索賠,並由其轉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但保險法亦規定在被保險人對受害人應負損失賠償責任確定時,受害人仍得在保險金額範圍內其應得之比例,直接向保險人請求給付賠償金額。

 
輝達「冷革命3.0」關鍵零組件 榮景來了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輝達引領AI伺服器步入「冷革命3.0」時代,相關零組件產值與商機也正持續擴大,包括水冷板、冷卻液分配裝置、分歧管、快接頭、風扇牆等關鍵零組件,大多呈現量價齊揚的趨勢,整個散熱產業欣欣向榮。

業界分析,若輝達確定導入「微通道水冷板(MLCP)」作為「冷革命3.0」主流技術,從水冷板、均熱片、封蓋板,甚至晶片端與封裝方式都必須進行調整,工程浩大,唯有一線供應鏈才有機會切入,二線廠家將難以跨入。換言之,「冷革命3.0」世代將築起一道高牆,實力不夠的業者只能望洋興嘆。

輝達引領一波波「冷革命」,也讓散熱產業蓬勃發展。研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報告指出,全球散熱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預計到2028年時,將達193億美元(約新台幣5,800億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 9.7%;其中,液冷散熱市場產值將達124億美元(逾新台幣3,700億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5.8%。

另一研究機構集邦科技近期則出具報告指出,液冷技術在AI資料中心的滲透率將從2024年14%,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33%。

 
金融業前七月轉減碼台股 砍債…收斂至903億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融業領完股息後,反手賣股。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7月銀行、壽險雙雙減碼台股,抵銷券商加碼力道,單月金融三業合計淨減碼552億元,創近三個月最大量,並拖累前七月轉為淨減碼151億元。壽險業大砍持股,是逆轉主因。

不過,金融業加速卡位降息行情。2025年7月金融三業合計補債2,294億元,終結連三月拋售潮,更寫近一年半最大買債量,累計前七月砍債規模收斂到903億元。

從各業別來看,銀行6月因應除息行情加碼253億元,7月領完股息後則反手賣股197億元終結連二買。銀行趁填息與股市大漲獲利了結,屬典型季節性調節。

也因7月台股大漲,推升7月底銀行帳上未實現利益攀升到4,176億元,是睽違四個月重返 4,000億元大關,對淨值與資本適足率形成正面支撐。

壽險業動作更為猛烈。6月才加碼372億元,7月隨即大砍745億元是近13個月來最大減碼規模。壽險業者說,7月政策紅利消退,避險工具成本飆升,業者趁台股走揚、積極實現資本利得補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7月底壽險業國內外現金水位1兆1,730億元,是近三年半新高,並已連四個月走揚,顯示資產配置策略仍偏向防禦,「現金為王」的保守態勢明顯。

券商則展現截然不同的操作思維。繼6月小幅調節25億元後,7月大舉加碼390億元,反映市場普遍認為川普高關稅利空已被消化,看好台股後市仍有上行空間,因此積極布局。

金融圈觀察,即便8月台股續熱,但在除息行情結束後,銀行業多採降低股票水位來減少曝險,避免股價波動影響淨值;壽險則傾向賣股實現利得,以預作第4季美國降息後金融環境轉變的準備。

就近年金融業操作節奏,銀行業往往自7月起逐步減碼,待第四季才緩步重建部位;壽險業同樣多在年底才會有較大規模的進出與布局。

金管會公布2025年7月底金融三業國內外股票投資餘額3兆5,877億元(市價列帳),月增3.1%遠低於同月台股上漲5.78%,反映金融業在除息行情過後普遍反手調降持股。

累計前七月,銀行加碼750億元,為撐盤主力;券商減碼手筆收斂到171億元;壽險業則反轉大砍730億元成為拖累台股的補刀角色,使金融三業合計對台股淨減碼151億元,逆轉前六月淨加碼401億元的局勢。

再以國外股市來看,壽險業7月底持國外股票市值5,066億元,月增5.3%遠低美國S&P指數同期2.17%,推算7月加碼美股154億元。整體壽險業7月對國內外股市合計減碼591億元,累計前七月已減碼約1,665億元。

 
智慧經營/旺宏總經理盧志遠 務實策略 厚植競爭力
李孟珊經濟日報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史上,旺宏電子(2337)總經理、盧志遠博士,始終是一位舉足輕重的推手。從參與「次微米計畫」、創立晶圓測試公司欣銓(3264),到領導旺宏邁向國際舞台,他不僅是技術專家,更是具備遠見的經營者。

近年來,盧志遠以「智慧經營」為核心,帶領團隊走出產業紅海,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找出屬於台灣的一條穩健之路。

重視研發 提升專利價值

盧志遠回憶,在世界先進退出DRAM市場後,他創立欣銓,這段經歷,讓他更堅信「企業經營不能只看眼前,而要善用環境轉折,找到獨特定位」。欣銓以「熱情的偵探」為定位,專注於晶圓測試服務,如今已成為跨國據點遍布的新興服務型企業。

這種「聚焦核心、善用轉折」的經營哲學,也延續到他在旺宏的管理思維。2000年代,旺宏曾歷經事業線分散與經營挑戰,盧志遠與董事長吳敏求推動「群英計畫」,將非核心業務獨立出去,讓各子公司自行發展。這一刀見血的決策,奠定了旺宏專注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穩健基礎。

「旺宏不拚產能、不拚價格,我們拚的是信賴。」這句話,道出盧志遠的核心理念。不同於台灣多數以代工為主的半導體公司,旺宏堅持以自有技術為根基,每年將10%至15%營收投入研發,遠高於業界平均,並持續累積超過2,000件國際專利。

他強調,專利價值「貴在精,不在多」,唯有真正具創新性的成果,才能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步。正因如此,旺宏的專利價值曾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與Patent Board評為全球第18名、台灣第一。

在盧志遠眼中,企業競爭的本質在於人才,且他將人才分為三種,首先是「天才型」能定義新架構與新問題;其次是「工程型」能將想法化為量產;最後則是「系統型」則負責跨領域整合,三者缺一不可,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不同類型人才協同合作,發揮整體戰力。

人才養成 建立協作文化

他提醒企業,不能期待「萬能型」人才,而應建立協作文化,這樣的管理哲學,讓旺宏能持續培養出兼具創新力與執行力的團隊,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保持穩健。

面對競爭激烈的記憶體市場,盧志遠看得清楚,對於3D NAND,他坦言「層數疊得再高,若成本不降,就偏離摩爾定律的本意」。因此,旺宏選擇聚焦「堆疊效率」,追求每一層都能帶來實質成本下降。這種務實的策略,體現他一貫的智慧經營:不盲目追逐熱潮,而是從根本找出可長可久的競爭力。同時,他也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IBM Watson研究中心合作逾20年,並與國研院展開新材料與架構研發,這不僅提升旺宏的技術深度,也為台灣培養出更多具全球視野的人才。他常說:「我們不是要做最熱鬧的公司,而是最可靠的那一家。」這份初心,正是旺宏能在全球巨頭環伺下持續穩健成長的關鍵。

 
搶出貨效應退燒 IC 設計業下半年度小月 業者:營運恐不如上半年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消費性產品買氣未見起色,IC設計業不僅本季傳統旺季不太旺,大陸十一長假前夕與電商雙11檔期拉貨效應也清淡,下半年面臨度小月,已有部分廠商坦言,下半年營運表現將頂多持平、甚至恐不如上半年。

不具名的IC設計業者直言,上半年不少客戶因應美國關稅議題,提前大舉拉貨,使得下半年拉貨力道相對減弱,導致本季旺季不太旺。

另一方面,大陸官方先前祭出補貼政策,刺激家電、手機與汽車等內需消費,確實曾帶來一段時間的需求好光景,但下半年相關效益有減弱跡象,都導致近期消費性IC需求相對平淡。

IC設計業者坦言,上半年關稅議題讓客戶拉了不少貨,但後來客戶銷售普遍並沒有特別出色,目前僅能求下半年維持「溫溫的」,不要再變更差就好。

也有廠商私下透露,第3季雖然是傳統旺季,只是今年的情況是旺季不甚旺,只能繼續努力,希望能做到跟去年差不多的水準。

雖然下半年陸續迎來大陸與歐美市場採購旺季,有IC設計業者坦言,目前觀察大陸十一長假前夕與雙11這兩波拉貨力道並不強,下半年的狀況看起來恐怕會比上半年來得弱,也是後續營運的變數。

整體而言,消費性相關IC市況在今年明顯受到關稅政策變動,及大陸補貼政策效益下半年逐漸消退影響下,業界人士認為,後續要關注關稅政策定案後,對於終端市場需求帶來的實際影響。

AI浪潮不但吸引了資本市場多數目光,也吸納了不少企業與消費市場的資金。IC設計業者坦言,這幾年如果跟AI還沾不上邊,業績就很難有爆發性成長力道。

不過,也有IC設計業界高層提到,景氣總會循環,現在大家都忙著投入AI基礎建設與相關應用,或許等相關動作進行一陣子之後,後續對於其他領域IC的需求又會再度上來。


延伸閱讀

IC 設計業下半年度小月 AI、機器人、無人機撐場

 
耶誕節、新年假期補庫存效應 北美線貨櫃海運市況回暖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北美補年節庫存,貨櫃海運市況回暖。航運、貨攬業者指出,北美市場近期啟動耶誕節及新年假期前的補庫存計畫,航運市場轉趨熱絡,北美線出現連三周反彈,漲幅上看四成;業界指,這波補庫存動能可望好到10月。

國內的物流業者分析,全球市場變化多端,北美線在經過連十周的下滑後,近三周的反彈幅度相當大。其關鍵在於,全球大型航商持續減班,也是運價向上的主要因素,再加上美國的年節出貨潮到來,貨量回升下,運價跟著反彈。

國內的物流業者還是認為,全球海運市場的結構改變,船公司不願意再虧錢做生意,只要運價在成本線以下,全球大型的海運業者都不想投太大的運力,今年7、8月的暑假旺月不旺,業界就悄悄在的在9月進行減班。業界指出,減班有助於運價回穩,也因為全球供應鏈物流移轉,東南亞市場運量回升,亞洲往北美的運價短線可能續揚。

根據最新一期出爐運價,遠東到美西運價每FEU(40呎櫃)達2,370美元,較三周前的最低運價1,644美元,漲幅達44%;遠東到美東運價每FEU達3,307美元,較三周前的運價2,613美元,漲幅26.5%。

值得注意的是,9月初,各主要航線的運價走勢已呈現兩極化,美國線在貨櫃輪業者因應市場需求減少,開始減少航班,運價已出現反彈回升;歐洲線則仍承壓,反映出市場結構正逐步調整。歐洲方面,經濟持續受到通膨與消費力不足壓抑,進口需求偏弱,歐洲地區又都是大型船舶,在運力不足下,運力難以完全被吸收,運價維持在低檔區間盤整。

上周歐洲市場貨櫃需求量不強,再加上歐洲都是2萬TEU以上的大型船舶,所以只要船停靠貨量不足,立即拖累運價,也因為歐洲市場續跌,也拖累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指數下跌46.33點至1398.11點,周跌幅3.2%。

遠東到歐洲運價近期表現低迷,最新一期的報價,每TEU(20呎櫃)達1,154美元,較前一期下跌161美元,周跌幅12.24%;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1,738美元,較前一期下跌233美元,周跌幅11.82%。


延伸閱讀

歐洲線價格牽動貨櫃三雄營收

 
918國防工業大展 聚焦四趨勢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918國防工業大展要來了。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董事會黃志芳分析,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無人機在戰爭中扮演關鍵作戰角色,改寫戰爭新樣貌,無人載具的自主製造與國際合作,將是該展的亮點之一。

黃志芳指出,台灣國際政治處境特殊,在軍事裝備採購上,常面臨國際地緣政治壓力,因此,提高國防自主韌性、確保國家安全,掌握國防自製能力成為產業政策方向之一。

外貿協會主辦的「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及「台灣國際無人機暨無人載具展」,將於9月18日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匯集來自14個國家的超過400家參展商,展出規模超過1,400個攤位,較上屆成長逾25%。

貿協指出,本屆展會不僅是台灣唯一的國防航太產業專業平台,更在日益緊張的國際局勢下,成為展現台灣國防自主實力、串接全球韌性供應鏈的戰略焦點;從國造艦艇、監偵無人機到衛星關鍵元件,展會完整呈現了「政策、產業及應用」三位一體的國防科技布局。

今年規模大幅躍升,匯聚來自14國逾400家廠商,使用超過1,400個攤位,全面展示台灣在國防、航太、太空到無人載具的尖端技術與完整產業鏈。

本屆展會以「Future Defense, Boundless Innovation」為主軸,聚焦「先進國防」、「永續飛行」、「韌性供應鏈」與「無人未來」四大全球關鍵趨勢,勾勒未來科技發展藍圖 。展覽不僅是產業實力的展現,更是台灣政府積極推動「國防自主政策」與「AI新十大建設」的具體成果展演。

法人分析,國內的無人機、無人船產業將受惠,「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成員包括漢翔(2634)、雷虎(8033)、中光電(5371)、長榮航太、經緯航太(8495)等業者業績將受惠;另外,無人船的部分,台船自主研發的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Endeavor Manta),龍德、中船等也都將展出新研發產品。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