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10/03 第61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經濟部鼓勵廠商「表後儲能」4年擬補助50億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將公布「表後儲能補助要點」,鼓勵廠商在廠區內設置儲能系統,除了提升用電韌性外,還可適時參與台電需量反應,藉此節省電費。但表後儲能設備必須使用國產電芯,補助方案為每MWh(千度)補助五百萬元,單一案場補助上限五千萬元,第一年匡列預算十五億元,預計可支持三百MWh的儲能容量。

由於補助表後儲能設備先決條件是使用國產電芯,據了解,台塑新智能、能元科技(台泥)、鴻海集團、有量科技都可望受惠。

表後儲能是將儲能裝置安裝在用戶電表之後,由用戶自行設置及管理,或與能源服務公司合作,結合智慧控制系統,在離峰時儲電,在需求高峰期,儲能設施可迅速放電,減少用戶對外部電網的需求及尖峰時段的電力負荷,也能幫助用戶降低電費。

工廠設置表後儲能有兩大好處,首先是有效提升用戶端用電韌性,其次是把沒用到的電力賣回台電,例如參與需量反應方案等,用電大戶可因此省下大筆電費,對電力系統穩定也有貢獻。能源署認為,這是將電力資源「藏富於民」。

表後儲能補助要點為期四年,明年開始每年補助上限分別為十五億、十五億、十億、十億元,四年共補助五十億元,但預算須待立法院通過。

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鼓勵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廠商申請,因空間配置較易尋得合適地點,廠商可強化自身供電韌性,有效應對電壓或頻率不穩定的情況,並可降低契約容量,結合發電機進行混合應用,取代傳統UPS不斷電系統。

 
巨大爭取解除美暫扣令 拚最短時間內豁免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以勞工議題為由,對巨大(9921)集團發出「暫扣令」,巨大昨(2)日指出,近期將與CBP會面,釐清「暫停輸美令」緣由並對當局說明,也將全面收集巨大集團落實勞工人權的相關努力與成果,以澄清誤解。

針對CBP於2025年9月24日(美東時間)對巨大集團台灣製造據點發布「暫扣令」(WRO),須暫停輸美相關產品。巨大期許,努力溝通以在最短時間內豁免該令。

巨大近日遭到CBP發出暫扣令後,相關話題備受外界討論,甚至有網路傳言指摘巨大在勞權上的若干疏失。對此,巨大昨日除了聲明並無網路指摘事項外,也指出,該集團在台灣已在ESG上已有具體且豐碩成果,也將持續努力提升相關作為。

業內指出,單就「勞權」一項,巨大等國際級企業必然多依循台灣法規,台灣官方給過,美國卻不一定同意,顯見台灣法令規範在勞工權益思維與作法上,仍有調整空間,必須與國際接軌,否則類似案件將層出不窮。

針對此一事件,巨大表示,將依據國際勞工組織的11項大項規範以及每大項中數百項細項深入檢視,提升對員工的照護與權益保護,這也是巨大身為國際級大廠必須努力的目標。

巨大指出,面對CBP最大的困難是,CBP並未明確指出巨大問題所在,巨大能做的是全面整理巨大在勞工人權所做的努力,並且持續改善。巨大計畫在最短的時間內與CBP正式會面,希望儘速釐清並解除暫扣令。

巨大表示,事件發生十天以來,巨大持續推動各項因應行動,秉持公開透明態度,持續推動各項因應行動,截至10月2日,公司積極推動對外應對。

9月29日,巨大已透過美國律師事務所正式與CBP展開接觸,並將於近期安排正式會面。

9月30日,巨大正式致函外交部、勞動部與經濟部,完整呈報進度並懇請協助。集團同步與主要國際合作夥伴展開積極溝通,確保供應鏈穩定與市場信心。

另外巨大持續落實與強化措施,針對外界關切的勞動與人權議題,包括零招聘費(Zero Recruitment Fee Policy)政策與宿舍優化等已推動之相關改善措施,巨大正持續追蹤與稽核執行狀況,確保改善措施符合國際標準且建立制度化的保障。

 
催動工廠設置表後儲能 能源署:發揮「藏電於民」效果
記者江睿智、陳儷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編列四年計畫補助表後儲能,能源署表示,用電大戶因應電壓及頻率變化,將可透過發電機及儲能因應,增加電力韌性;且業者仍可參與需量競價,可發揮藏「電」於民的間接效果。

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鼓勵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廠商申請,因空間配置較易尋得合適地點,廠商可強化自身供電韌性,有效應對電壓或頻率不穩定的情況,並可降低契約容量,結合發電機進行混合應用,取代傳統的UPS不斷電系統。

工廠設置表後儲能的好處,一是有效提升用戶端用電韌性,其次是把沒用到的電力賣回給台電,例如參與需量反應方案等,大用電戶可因此省下大筆電費,且對電力系統穩定也做出貢獻。

根據經濟部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未來將推廣燃料電池等作法,整合多元再生能源和儲能技術,確保電力系統運作穩定。

政府規劃今年設置併網型儲能目標為1GW,包括由台電公司自建及採購輔助服務。台電公司自建部分已於台南鹽田光電站及路園、龍潭、冬山變電所等自有場地,完成共0.16GW。截至2024年底,台電公司透過電力交易平台向民間採購的儲能輔助服務累計容量約1.26GW,併網型儲能已提前達標。

 
北士科地上權案 三贏局面演變為三輸
記者 陳佩嘉經濟日報

新光人壽位於北士科地上權案,因台北市政府、新壽與輝達,無法在三個方案中取得共識,瀕臨破局,新壽已做好心理準備「走自己的路」,不過因開發時程延宕,恐無法在2027年期限內取得使用執照,面臨遭罰命運,讓原本三贏局面,走向三輸。

輝達今年5月來台風光宣布將落腳北士科,卻因為合作備忘錄無法符合法規需求,地上權制度僵化無法應變,讓結局開始變調。

在這短短的四個月期間,北市府因政治壓力,無法大破大立,為輝達開闢直通道,最後甚至掀出新壽與輝達的商業協議底牌,引發市場譁然。

據知情人士透露,因為台北市政府願意提供的解約金額,與輝達、新壽之間的商業協議,差距甚大,北市府甚至一度希望新壽出面,向市政府申請預算,再交由市議會審議,讓新壽獨自面對市議會及全體市民的壓力,最後新壽因身分不合拒絕。

在地上權直接移轉、先蓋後移轉、合意解約等三大方案無法取得共識的情形下,破局已成必然,接下來台北市政府要面臨廣大市民質疑為何全球最強大的晶片廠無法落腳台北,新壽要面臨無法如期取得使用執照而挨罰,輝達則可能因為無法在台北精華區蓋總部,滿足員工及供應鏈的需求而抱憾。

 
台跟進美韓匯率協議?央行不回應
編譯簡國帆、記者藍鈞達/綜合報導聯合報

南韓日前公布與美國達成匯率協議,首爾將每月提供干預匯市數據給美國。南韓官員表示,這項協議可望為雙邊即時換匯協議奠基,並降低華府把南韓列為「匯率操縱國」的風險。市場關切台灣是否也需思考類似機制的討論,中央銀行官員表示,不予回應。

南韓企劃財政部與美國財政部一日共同宣布的聯合聲明顯示,首爾承諾將每月提供干預外匯市場的數據,兩國也重申承諾,讓匯率由市場決定,僅在「過度波動」時期才保留干預權利,並以對稱的方式實施,無論韓元是升值還是貶值。在此之前,南韓都是在採取干預匯市的行動後,延遲揭露數據。

去年底央行曾針對「是否與美國簽署貨幣互換協定」做過說明。央行指出,貨幣互換主要是針對具有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國家,例如歐元、日圓或英鎊,美國聯準會才會提供常設協議。台灣並不在此範圍內,而且國內美元流動性充裕、外匯存底規模高,因此「沒有迫切需要」。

大型匯銀主管表示,如果台灣未來要面對美方的巨額投資要求,單靠外匯存底恐難承受壓力。與其被動應對,不如比照南韓,將貨幣互換機制納入談判籌碼,作為維護外匯穩定與金融安全的一張保險牌。

南韓經濟日報報導,美韓聯合聲明新增「監測匯市穩定」的措辭。南韓官員說,這項條款能作為南韓央行與美國聯準會在出現金融壓力時,建立美元換匯額度的基礎,「若匯市波動激增,這項協議給予我們向美國尋求支持的更強力基礎」。

南韓決策官員也一直在推動華府提供無上限的換匯機制,作為更廣泛貿易談判的一環。南韓認為,這種後盾能保護其金融體系免受任何震撼,尤其是在承諾投資美國約三千五百億美元之後;但南韓官員也說,華府會否同意這種安排仍不確定。

美韓匯率協議預料將影響美國財政部對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的下次審查。南韓去年十一月再度遭美國列入外匯觀察名單,因為符合三項法定門檻的兩項,分別為對美貨物貿易順差、經常帳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超過百分之三。

 
國際財經要聞
美政府關門強化降息預期 華爾街研判僵局持續數日以上
編譯劉忠勇、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邦政府在美東時間10月1日零時進入關門狀態,至少得等到3日下午才能表決應急的撥款法案。川普政府凍結對民主黨執政州260億美元資金,還準備趁機裁撤聯邦公務員,可見共和黨態度強硬,藉此迫使民主黨讓步以結束政府關門。

CNBC報導,美國政府的預算僵局卻也進一步強化聯準會(Fed)本月繼續降息的預期。華爾街研判,如果政治僵局持續數日以上,聯準會主席鮑爾與其他決策者很可能傾向謹慎行事,在當前情況下即意味著採取寬鬆政策,以規避風險。

美國財長貝森特2日接受CNBC訪問時坦承,政府關門確實會影響到美國經濟成長。勞動市場是經濟當中最敏感的部分,原定2日公布的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資料,以及3日更重要的美國9月非農新增就業數據,都已因政府關門而無法準時發布,如今市場只能依賴民間機構公布的數據,而1、2日公布的ADP小非農與Challenger民間企業裁員數據,都顯示美國勞動市場仍持續降溫。

Evercore ISI全球政策與央行策略主管古哈分析:「政府停擺以及隨之而來的數據延遲,使我們原已確信的10月降息預期更無懸念」。他補充,停擺對經濟的潛在衝擊與勞動市場隱憂,將凌駕於通膨顧慮之上。

根據CME Group的FedWatch數據,目前期貨市場定價反映10月降息機率為100%,12月再次降息的機率也達88%。

美銀經濟學家朱諾表示,若停擺持續至月底聯準會政策會議時,決策者可能基於兩大理由支持降息:首先,若9月就業數據因停擺無法公布,鮑爾將傾向採取「風險管理」式降息;第二,如果停擺延長導致政府雇員遭裁員,聯準會將需要抵禦經濟下行風險。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政府每停擺一日,將導致75萬名公務員無薪休假,每日薪酬損失達4億美元。儘管過往停擺結束後員工均獲補發薪資,但川普近期言論暗示,部分職位可能面臨永久性裁撤,為本已疲軟的勞動市場增添變數。

 
美政府關門第2天 華爾街3大指數收盤再創新高
紐約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2天,仍未出現轉機,與此同時,華爾街股市3大指數今天收盤則再創新高。

道瓊工業指數小漲78.62點或0.17%,以46519.72點作收。

標準普爾500指數小漲4.15點或0.06%,收6715.35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上漲88.89點或0.39%,收22844.05點。

另外,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揚126.10點或1.94%,收6626.38點。

 
川普預告月底見習近平 逼買美國大豆
編譯陳韻涵、記者陳熙文、大陸中心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一日發文表示,將在南韓「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中國拒買美國大豆問題。

彭博報導,川普說,他將就北京拒買美國大豆一事當面質問習近平。川普指責前總統拜登未採取任何措施,執行川普於第一個任期與中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要求中方採購數十億美元農產品,尤其是大豆。

習近平預計十月卅一日起訪問南韓三天,可望在南韓慶州APEC峰會場邊與川普會談。

川普在社群平台發文,提議利用關稅收入金援陷入困境的農民,但計畫細節尚未宣布;川普表示,「一切都會非常順利」,並以全大寫字樣強調「讓大豆和其他作物再次偉大!」

川普面臨美國農業區的共和黨議員施壓,要求他解決美中在大豆採購問題的僵局。川普寫道,「四周後,我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大豆會是主要討論議題。我國大豆農民蒙受損失,因為中國僅基於『談判』原因就不買」。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廿五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此回應指出,美方應採取積極行動,取消相關不合理關稅,為擴大雙邊貿易創造條件,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他還就中美貿易談判說,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當前影響中美正常經貿合作的最大障礙在於美國的單邊限制措施。

美中關係目前處於脆弱的關稅停火期,雙方同意在十一月十日前降低關稅和其他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再次採取川普第一任內首次貿易戰中慣用的策略,即限制採購美國大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九月十八日,新銷售季開始數周後,中國並未預訂任何大豆,是一九九九年以來首次。中國去年進口美國大豆占總進口量百分之廿,價值逾一百廿億美元,占美國大豆出口總值一半以上。

 
美中關稅休兵將到期 美財長貝森特:下一輪將出現「重大突破」
編譯羅方妤/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和中國大陸關稅戰休兵將於11月10日到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日表示,他預計下一輪美中貿易談判將出現「重大突破」。

貝森特接受CNBC採訪時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他們接下來的訪韓行程期間會面,將很有幫助。

貝森特談及美國農業問題,表示對於大陸決定將美國大豆作為貿易談判籌碼感到失望。他宣布7日將公布對美國農民的實質性支持措施,特別是對大豆生產商。貝森特提到,他1日和川普及農業部長羅林斯會面討論此事,並指今年的收成創下紀錄,農民可能面臨倉儲空間不足。

此外,關於美國金援阿根廷,貝森特澄清,美國提供阿根廷的是貨幣互換,而非直接財政援助。他強調,此舉目標是維持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和防止南美洲出現「失敗的經濟模型」。貝森特還表示,他有信心,阿根廷總統米雷伊在接下來的期中選舉會表現出色。

貝森特也透露,財政部正對聯準會(Fed)主席人選進行面試,預計第一輪面試會在下周結束。他預計將向川普提交三至五名實力強勁的候選人,讓川普考慮。

 
美元反彈 中止四連跌 美國政府停擺增加不確定性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元周四(2日)在連續四天下跌後反彈,交易員現正評估美國政府停擺、重要經濟數據延遲發布所帶來的影響。

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DXY),周四上漲0.14%至97.846。其中,美元兌日圓上漲0.13%,至1美元兌147.26日圓。美元兌歐元上漲0.09%,至1.1725美元兌1歐元。□

交易員關心本周末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尋找接下來新首相的財政政策將如何影響日圓的線索。根據Polymarket的預測押注,小泉進次郎勝出的機率為77%。

美國政府關門,導致欠缺官方重要經濟數據,例如,本應於今(3)日公布、備受關注的9月就業報告。

不過,Bannockburn Global Forex首席市場策略師Marc Chandler表示,隨著美國聯準會(Fed)體系和民間數據沒有間斷地發表,這一空白可能不會像人們擔心的那樣糟糕。他說:「我認為,無論是市場還是聯準會,都沒有在摸黑前進。」

芝加哥聯準銀行周四就發布一份報告,綜合了民間數據和現有的公共數據,估計9月失業率為4.3%,與8月持平,這代表市場擔心的失業率快速上升的情況尚未開始。不過,這份報告的細節以及其他數據暗示,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低迷。

美元在周三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時,主要因為ADP全國就業報告顯示,9月民間就業職位減少3.2萬個;這提高了聯準會今年將再降息兩次的預期。然而,美元周四出現反彈。Chandler指出,「很多人認為隨著政府停擺,美元會遭拋售。我覺得他們押錯了方向,現在被迫平倉」。

道明證券策略師Jayati Bharadwaj則是說,如果政府繼續停擺,官方重要經濟數據就不會發布,「這種情況拖下去,還會影響10月15日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

芝商所(CME)的FedWatch工具顯示,交易員認為聯準會在10月利率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1碼)幾乎確定,並認為在12月的會議時,將再次降息的可能性為90%。

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蘿根(Lorie Logan)表示,聯準會9月降息是為了防範就業市場急劇惡化的風險,這麼做是適當的。但她認為,目前勞動力市場降溫仍屬溫和,暗示自己並不急於進一步降息。

 
要聞
非長期保證保單 彭金隆:非去保障化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保發中心研議可調整式保費商品的可行性,針對推出非長期保證費率、利率保單,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提出三大改革原則,包括不會對舊保單溯及既往,並會在契約書載明;研議以五、十年或一定期間作為檢討費率的基準;在非長期費率保證之下,保戶不會只被加費,也有減費的空間。彭金隆表示,是「去長期保證化」,並非「去長期保障化」。

彭金隆昨主持金管會的中秋節前記者會,他說,這個制度改革只會針對新保單,對未來的新商品,會朝新方向來鼓勵業者採取非保證費率的新制。他列舉,不只利率,所有風險因子都有結構性改變,如死亡率,罹病率、費用率等已不是精算可掌握,因此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很重要。新制將有助於改善業者動輒「停售保單」的現象。彭金隆指出,若費率都長期保證,沒有調整空間,雖然有一部分消費者得到保障,「但因為風險太大卻無調整機制,而讓該險退出市場,也並非好事」。

對於發行穩定幣,彭金隆說,初期階段會先由金融機構作為發行者,之後再看是否開放到其他機構,也會明確訂定在相關的子法。彭金隆分析,從草案內容的精神,穩定幣是在虛實世界連接的窗口,是實體金融和虛擬世界聯繫的通道,是「貨幣型」的穩定幣,未連結資產,目前大致參考美國的制度。他表示,雖然穩定幣發行者並未局限於金融機構發行,「但未來仍傾向金融機構為優先」,這是初步共識,而集體發行穩定幣也在研議範圍,「最重要的管理會落實在子法」。

至於銀行為配合打詐凍結民眾帳戶,導致民怨頻傳,彭金隆指出,金融業也是受害者,在過程中應給予支持,對防詐阻詐沒有妥協的空間,不會因為個案就縮手,「否則稱了詐團的心」。但他說,方式會隨時調整,事後會提供多元方式,即使帳戶被凍結也能馬上復原,用其他的方式告知客戶補救。

金管會金融創新處長胡則華說明,FAST-ID先導機構有十四家,九月廿五日已有七家上線,今天還有全球人壽、群益證券上線;另外,新光人壽、王道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也通知審核,即將上線,另外一家還在審查的業者是中租投顧。

 
金管會談三商壽RBC補考 非無法經營
記者黃于庭、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三商美邦人壽(2867)今年6月底RBC為154.27%,未達法定標準200%,根據金管會針對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過渡措施申請規定,三商壽今年還可用9月底的RBC補考,保險局昨(2)日表示,9月的RBC非法定公開數字,10月中會再針對過渡措施做詳細說明。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指出,三商壽資本適足率不足不代表無法經營,但整套制度也不會只針對一家公司設計。業者的資產和負債需達安全邊際,並非法律上的資產負數需要實際清算狀態。

 
花蓮災損申報 延至2025年底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為使災民有足夠時間整理家園與清點財物,災損申報期限將延長至12月31日,同時放寬審核標準與簡化程序,盼減輕民眾負擔。

國稅局指出,此次調整有兩大重點,第一,個人書面審核標準金額由30萬元提高至60萬元,代表災民能在較寬鬆門檻下申請減免;第二,在認定方式上,申報不動產災損可直接依地方稅務局的資料為準,車輛報廢則採用監理單位紀錄,至於其他動產損失,只要有村里長或村里幹事簽章清單即可,不必再附上繁瑣的證明文件。

為減輕災民報稅壓力,國稅局已於10月1日公告展延申報繳納及國稅局發單開徵各類稅目報繳期限,北區國稅局花蓮分局也設立單一諮詢服務窗口,並與花蓮稅務局合作,提供聯合服務,協助災民一次完成申辦。

 
自宅設工作室 稅率變重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愈來愈多人利用AI、社群網站或影音頻道接案創業,甚至在自宅設立個人工作室並聘請小編製作文宣、影音,以流量賺取收入。桃園稅務局提醒,原本適用自住稅率的房屋,一旦轉為雇員工作場所,就屬於營業使用,必須依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若僅有部分空間做為工作室,則可申請按比率拆分課稅,最低以單層面積六分之一為基準,其餘仍可適用自住用稅率。

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或1.2%;營業用房屋稅率則是3%,稅率相對重。

稅務局解釋,房屋稅率與用途息息相關,自住用稅率相對較低,是鼓勵自用住宅的政策優惠,但只要房屋用途變更為經營、營業,就會適用較高營業用稅率,這對不少新創、自媒體工作者來說,是必須及早注意的稅務風險。

舉例來說,若民眾將自宅一間房間設立工作室,聘請人員製作內容或經營平台,該空間就屬營業用途,需依規定改課營業用稅率,其餘空間仍可維持自住用稅率,若未依規定申報,日後經查獲,可能被補稅甚至受罰。

 
三地集團總裁涉行賄 遭起訴
記者吳秉鍇、巫鴻瑋/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身兼南仁湖(5905)、北基等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的三地集團總裁鍾嘉村昨(2)日因台南將軍光電案場官商勾結弊案,遭橋頭地檢署依貪汙罪嫌提起公訴。

據了解,鍾嘉村昨日上午被檢調登門搜索,由高雄地檢署指揮調查局人員,針對三地集團涉嫌違反證交法進行調查,除了鍾嘉村外,還有三地集團多名董事都被帶回調查。

隨後橋頭地檢署也針對鍾嘉村涉嫌行賄郭信良提起公訴進行移審,查出台南市議員郭信良透過岡山營造負責人朱更楠向鍾嘉村索賄900萬元,以向台南市政府施壓加速案場申設許可,還在案場下偷埋大量廢棄物。全案偵查終結,依違反《貪汙治罪條例》行受賄罪嫌起訴郭信良、鍾嘉村及朱更楠三人,請求法院從重量刑。

三地集團旗下各公司一致指出,將配合檢調單位進行調查事宜。此事件為董事長個人事務,與公司無涉,公司營運正常,對財務、業務未造成影響。

 
長聖完全併購聖展生技 進軍外泌體新藥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上櫃再生醫療龍頭廠長聖(6712)昨(2)日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將以新發行普通股0.333股換取聖展生技1股普通股,總金額約17億元100%併購聖展生技為子公司,擴大進軍外泌體新藥與神經退化疾病治療領域,此次交易的換股基準日訂於 2026年1月13日完成。

長聖董事長劉銖淇表示,外泌體與細胞治療是未來十年的生技核心。這項併購結合了兩家公司的技術與研發優勢,此次整合將使長聖從癌症免疫治療拓展至腦神經退化疾病,並藉由國際GMP與專利布局,持續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研發與商業化競爭力。

聖展生技成立於2023年,目前實收資本額2.8億元,長聖依股份轉換比例,將發行新股9,324,000股予聖展公司全體股東,長聖預計增資9,324萬元,轉換後實收資本額將提高至9億6920萬9,630元,本股份轉換案須經聖展公司臨時股東會決定同意及主管機關核准後始得進行。

長聖表示,聖展雖然成立至今僅兩年半,卻已在外泌體技術領域嶄露頭角,有兩個核心技術平台及三個主要專利。公司運用基因工程與人工智慧(AI)藥物設計軟體,開發出具神經細胞靶向性並能穿越血腦障壁(BBB)的外泌體藥物平台,能將小分子或核酸藥物精準送達腦部,為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中風及脊髓損傷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帶來新契機。

聖展生技旗下兩大核心技術包括多巴胺轉運蛋白外泌體(dEV),可治療帕金森氏症;另一項為整合素外泌體(iEV),可治療中樞神經疾病已進入臨床前開發階段,目前並在動物試驗中展現潛在良好療效,證實其突破性的藥物遞送能力。

聖展計畫於2025年底啟動兩項新藥的Pre-IND(臨床前與美國 FDA 溝通會議),並完成涵蓋美國、歐洲、日本、中國、澳洲及台灣 的專利布局。

長聖表示,此次併購將讓聖展的外泌體藥物平台與長聖既有的細胞治療技術深度結合,形成癌症免疫治療與神經退化疾病治療的雙核心布局,長聖將同時掌握細胞治療與神經靶向外泌體創新平台,建立從癌症到腦神經退化疾病的完整新藥研發鏈。

根據研究報告,2023 年全球神經退化性疾病治療市場規模已達 512 億美元,並預估至 2032 年將成長至 964 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約為 7.4%。神經退化性疾病不僅是全球迫切的公共衛生挑戰,更是高潛力的醫藥與投資市場。

 
Rapidus延攬到美國大客戶 日本晶片國家隊報捷
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晶片業者Rapidus公司宣布,2奈米製程已延攬到美國大客戶,許多企業客戶未來可能與公司簽約,加劇與台積電(2330)、三星和英特爾(Intel)等晶片巨擘的競爭。

日本媒體北海道新聞報導,Rapidus社長小池淳義透露,Rapidus將考慮與美國數家企業合作,明年開始生產客戶產品原型。小池淳義強調,IBM和半導體設計公司Tenstorrent已拔得頭籌,Rapidus也可能與其他公司簽約。

IBM長期以來持續與Rapidus就2奈米製程合作,提供封裝技術與共同研發支援,讓Rapidus迅速擠進先進製程代工行列,會搶先採用Rapidus 2奈米製程,業界不意外。但贏得Tenstorrent認可,無疑是令Rapidus感到興奮的進展。

Tenstorrent很早就建立以RISC-V架構為核心的人工智慧(AI)產品陣容,執行長凱勒(Jim Keller)過去曾在英特爾及超微(AMD)擔任高階主管,以特立獨行聞名。

市場曾流傳輝達(NVIDIA)也正評估把Rapidus納入供應鏈的選項,但目前無法確定傳言是否為真。

 
緯穎訂單滿到要猛蓋工廠 接單能見度看到2027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緯穎(6669)董事長洪麗□昨(2)日表示,目前在手人工智慧(AI)伺服器訂單能見度滿到需要猛蓋工廠,包括台美兩地在內廠房仍不夠用,需要繼續尋址並找出備案,且能見度看到2027年,主要客戶都在加碼投資AI基礎設施,產業前景樂觀。

緯穎昨天舉行集團台北新總部開工動土典禮,針對業績展望,洪麗□做出以上表示。她強調,緯穎營運目標之一是做出能影響世界的產品,因此必須具備相應能力,AI訂單延續至明年,甚至後年也不錯,今年以ASIC伺服器成長較大,明年逐步看到GPU伺服器的貢獻,請拭目以待。緯穎昨天上漲15元收3,315元。

緯穎總經理林威遠表示,輝達、OpenAI、甲骨文、Google與Meta等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猛力加碼投資,顯示AI軍備競賽才剛開始,AI伺服器訂單暢旺,一路延續到明、後年,如此大量訂單產能自然供不應求,即便該公司年底美國廠開始啟用,產能擴增近翻倍,仍不敷使用,因此持續觀察適合建廠區域作為備案,供電能力會是關鍵條件。

洪麗□強調,該公司第3季表現超出預期,年成長兩倍以上,對2026年相當樂觀,產業現況火熱,客戶持續加碼,由於整個AI產業都很好,做好是基本的,做不好才丟臉。至於美國德州廠廠房為何由租轉買?林威遠說,過去評估是十年租賃費用比買便宜很多,但後來發現美國工廠必須在廠內大力建設,內部建設成本比搬遷還貴;反正不打算搬,買下可避免受房東限制。

至於緯穎總部斥資40億元,規畫打造地上八層、地下四層企業總部大樓,作為營運管理與研發創新核心樞紐,樓地板面積約1.31萬坪,預定2029年完工。

洪麗□指出,過去一年因應全球客戶需求,各地持續擴產並導入自動化與新科技。在南科與墨西哥新設工廠,台北也因專案需求增加許多同仁,即便持續增加辦公空間,很快就不敷使用,因此對這個新家有高度期待,希望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共同推動成長。未來,將與母公司緯創攜手推進AI建設,並讓台北內湖成為AI產業重要發展基地。

 
蘋果攻智慧眼鏡 叫陣Meta
編譯葉亭均、記者陳昱翔/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暫停原先改版Vision Pro頭戴裝置計畫,把資源轉向更迫切任務:開發智慧眼鏡,以便與Meta同類產品競爭,外界預期蘋果加入戰場後,有望為智慧眼鏡掀起一波洗牌戰。

據悉,Meta因長期投入智慧眼鏡,至今有數十款相關產品,全球市占率高達七成,包括小米、宏達電(2498)、華為、阿里巴巴、Google、三星等品牌廠緊追在後,期盼未來能分食此一大餅。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原本準備推出更平價輕便的Vision Pro產品,代號N100,預定2027年上市。但知情人士透露,蘋果上周已在內部宣布,將把這項專案員工挪往投入加速開發智慧眼鏡。

知情人士表示,蘋果正在開發至少兩款智慧眼鏡,第一款代號「N50」,將與iPhone搭配且沒有自帶顯示器,目標最快明年發表、2027年推出;第二款是內建顯示器版本,希望挑戰剛上市的Meta智慧眼鏡Meta雷朋Display,預定2028年推出,但蘋果尋求加速研發。

蘋果的智慧眼鏡預料有多種風格且搭載新晶片,內建音樂播放喇叭、攝影相機,支援與手機連動的語音控制功能,蘋果也探索將健康追蹤功能整合到智慧眼鏡。蘋果拒絕對這篇報導置評。

儘管蘋果調整專案優先順序,該公司穿戴裝置領域進展仍遠落後Meta。Meta在2021年推出首款智慧眼鏡雷朋Stories,接著在2023年推出雷朋Meta,意外熱銷。Meta也在9月更新無顯示器版本的眼鏡,搭載升級的相機、電池續航力更長,以及專為運動人士量身打造的新設計。對Meta來說,智慧眼鏡已成為進入硬體產品市場的新立足點。

蘋果的智慧眼鏡將高度仰賴語音互動與AI,但蘋果在這兩項領域表現並非卓越,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平台行動緩慢,延後Siri語音助理升級計畫。蘋果正努力追趕,押注最快明年3月推出改版後Siri,為智慧眼鏡、智慧音箱、顯示器與相機等新裝置提供核心支援。

其他科技巨頭同樣積極布局新一代裝置。亞馬遜與Google都在加速推出由AI驅動的硬體產品,ChatGPT開發商OpenAI也攜手前蘋果設計總監艾夫(Jony Ive)打造新系列產品。

彭博分析,蘋果這次將重心轉向智慧眼鏡,是因定價高達3,499美元的Vision Pro上市反應冷淡,但該公司仍計劃最快今年底推出Vision Pro小幅改款版本,會搭載更快晶片。

報導說,蘋果未完全放棄Vision Pro改版計畫,仍有可能推出更輕巧、更低價版本。畢竟,蘋果已投入十年時間與數十億美元,才打造出初代Vision Pro。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