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10/21 第62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留住輝達 北市府擬提5備案
記者林麗玉、邱書昱、屈彥辰/台北聯合報

輝達進駐北士科T17、T18一案卡關,台北市產發局長陳俊安昨天表示,市府覺得可行的土地都會提供,本周五前會先提出四、五塊用地讓輝達選,輝達認為有必要就會派人勘查;先前傳圓山花博園區底下可能有貝塚遺址,這次應不會提出。

中央政府表態全力留住輝達,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在立院重申,屬於中央政府,內政部該協助核定的地上權移轉問題都已核定。讓輝達留在台北,中央可以出力的部分都願意做;若沒辦法留在台北市,輝達願意到其他縣市,中央願意協助,要看輝達本身設廠投資意願,重點是絕對不能讓輝達離開台灣。

北市府、經濟部向輝達提備案期限前倒數三天,北市議會財建委員會產發局昨工作報告。北市議員洪婉臻要求北市府說明方向在哪裡;議員陳賢蔚也要求說明T12用地整合狀況。

陳俊安說,相關需求已彙整給輝達,但需求書上註明是輝達的機密,確定選址之前,根據北市府與輝達協議,無法說明;至於T12有四塊基地,其中一塊所有權人複雜,目前已整合成兩三個小團體,簽署委託書授權土地溝通。

先前曾傳輝達最屬意圓山園區,產發局八月廿五日向文化局提報發掘計畫,但發掘審議通過核准日起九十天內完成挖掘計畫,時間落在十二月廿一日,距離輝達設定的十月廿四日晚,若發掘到遺址,依文資法須經公開發表及文資委員審查等流程,程序至少以年起跳,恐來不及。知情人士認為,輝達提出明年五月動工,但也不排除先走流程,日後也是好棋。

陳俊安說,輝達曾考量圓山園區有航高限制和文資問題,明年第一季不管基地是不是輝達要用,北市府到二○三一年之後都會有開發計畫,所須先了解下面有多少文化資產、該怎麼保存,中山足球場爭艷館年限非常長,也需重新整理,否則會阻礙地方發展,年底就會有期中報告;至於最近傳出的大同公司用地屬私部門,輝達也委請台灣土地媒合公司協助,商業往來會自己聯繫。

 
9月外銷訂單 破700億美元創新高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聯合報
AI浪潮持續發威,外銷訂單連八紅,經濟部昨日發布九月外銷訂單七○二點二億美元,不僅創單月新高,更是首次單月突破七百億。經濟部預估第四季受惠AI需求持續強勁,全年外銷接單有望突破二○二一年六千七百四十一億美元的最高紀錄。

今年前九月累計接單金額五千二百四十三點七億美元,創同期新高。受惠於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需求持續熱絡所致。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預期第四季外銷動能會持續暢旺,甚至按照此狀況來研判,預計全年有非常高的機率刷新歷史紀錄。

依照主要接單地區觀察,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商機挹注,美國訂單二五二點九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電子產品挹注四十點五億美元。此外,東協九月訂單為一四七點七億美元,年增百分之五十七點五,以電子產品增加二十七點四億美元較多,資訊通信產品增加十四點八億美元。

黃偉傑表示,關稅政策影響雖然略有趨緩,但不確定性仍高,部分國家仍未定案,美中貿易政策也仍有變數。雖說和去年初相比,整體緊張氣氛確實緩和,各大預測機構也逐步上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不過,終端需求尚未明顯回溫,且受到中國大陸產能外溢效應持續,仍壓抑傳統產業表現,對等關稅的議題也會影響部分傳產。

黃偉傑說,整體而言,AI的助攻仍持續,即使外界有雜音質疑AI恐怕會泡沫化,但主流預測都認為機率不高,若AI浪潮持續,台灣正好是主要製造供應者,國際經濟動能仍在AI浪潮帶動下,加上第四季進入歐美年終銷售旺季,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穩步成長。第四季表現應會延續,全年維持正成長趨勢。

黃偉傑指出,目前最大關鍵仍是要看美國二三二條款是否出爐,此部分恰好與目前主要接單貨品兩大成長動能資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關係密切,因此這項重要變數將影響後續出口表現。對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伺服器相關供應鏈需求不墜,加上第四季進入歐美年終銷售旺季,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穩步成長。

 
AI 好熱…外銷訂單創高 9月大增三成站上702億美元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1)日公布9月外銷訂單金額702.2億美元,創史上單月新高,年增30.5%,優於預期,連續八個月正成長。經濟部預估第4季AI需求不墜,全年外銷接單有望突破2021年6,741億美元紀錄,再創新高。

外銷超旺,單月接單金額首度跨越700億美元大關,主要來自AI浪潮持續發威;累計前九月接單5,243.7億美元,亦創同期新高,年增22.3%。

經濟部預測,10月接單金額約落在686億美元至706億美元,年增23.7%至27.3%,有機會再次超過700億美元,第4季外銷動能持續暢旺。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AI持續助攻外銷表現,即便外界對於AI需求有雜音,擔憂面臨泡沫化,但主流預測都認為泡沫化機率不高,若AI浪潮持續,台灣正好是主要製造供應者,國際經濟動能仍由AI浪潮帶動,加上第4季進入歐美年終銷售旺季,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穩步成長。

不過黃偉傑也表示,傳統產業方面,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高,部分國家至今未定案,美中貿易政策也有變數,雖然整體緊張氣氛確實緩和,各大預測機構也逐步上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但終端需求尚未明顯回溫,且受中國大陸產能外溢效應持續,壓抑傳統產業表現。

黃偉傑強調,目前最大關鍵仍要看232關稅是否出爐,這部分恰好與目前主要接單貨品兩大成長動能密切相關,包含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這項重要變數將影響後續出口及外銷表現。

經濟部統計,9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234.3億美元,年增33.1%,電子產品接單277.3億美元,年增45.9%,主要來自美國、東協訂單。

經濟部統計,9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52.1%,較上年同月上升0.5個百分點,主因各貨品結構變化,高海外生產比的科技類及傳產類貨品接單增加所致。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經濟部表示,政府已提出930億元支持方案具體措施,用於協助受衝擊產業因應挑戰,經濟部將協助業者開拓多元市場,包括補助業者布建行銷通路、加強爭取海外訂單、鼓勵海外參展等。

 
總統:台美談判會有好進展 強調未涉及匯率議題
記者歐芯萌、宋健生/台北、台中報經濟日報

賴清德總統昨(21)日表示,對美關稅談判近日應會有好的進展,希望不僅平衡台美貿易逆差,更深化雙方經貿合作。他提到,台美談判並未涉及匯率議題,但政府有責任穩定匯率、改善投資環境。

賴總統昨日出席「TiTE×IHT台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五金工業展」致詞時表示,台灣中小微型企業面臨諸多挑戰,手工具機業也不例外,包括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重組、綠色轉型壓力、美國關稅政策及匯率波動等,政府會一一克服這些挑戰,開拓更好的產業發展空間,讓各產業共同成長。

賴總統指出,此次台美關稅談判並未涉及匯率議題,但是政府有責任穩定匯率、改善投資環境,讓業界可以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對美關稅談判秉持「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民健康、糧食安全」四大原則。

賴總統強調,台美談判將持續朝降低目前暫行關稅20%且不疊加的方向努力,並爭取「232條款」相關稅率能得到最惠國待遇,他相信在不久未來會有具體成果,讓產業持續發展。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在立法院談到台美談判時也表示,雙方談判進度持續正面進展,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所領軍的團隊,也持續進行最後書面整理,雙方秉持一樣原則。

賴總統昨日也感謝立法院通過930億元「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在各方面協助受影響企業,包括透過信保基金及利息減免給予金融支持、鼓勵研發升級、協助舉辦或參加國內外展覽以開拓國際市場,並在中小微型企業受到衝擊時補助員工薪資以穩定就業。

賴總統說,現在是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舉足輕重,只要好好加油,一定可以愈來愈好。

他提到,為迎接全智慧化時代來臨,政府積極投資「AI新十大建設」,針對基礎建設、關鍵技術和人工智慧應用三大面向,讓台灣產業在既有良好基礎下,運用AI與政府助力,能更具競爭力,在全智慧化時代中屹立不搖。

 
新壽是否願讓利 李四川:看起來沒有
記者藍鈞達、林麗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T18地上權案進入關鍵倒數。據了解,新光人壽內部正草擬對台北市政府的立場說明,預計會在廿四日之前提出。此次回覆將成為後續三方新壽、市府與輝達能否繼續協商的關鍵轉折。

近日傳出新壽只要北市府願意成全新光人壽與輝達直接溝通,新壽已做好「價格上讓步」的準備,又傳出新壽內部試算認為整體潛在價值約四百四十億元。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昨日上午被問及此事,僅回應「我不曉得」。媒體追問新壽是否有「讓利求共識」的誠意?李四川直言「看起來沒有 。」

知情人士指出,新壽的回覆方向已大致底定,第一,將明確表達「同意合意解約」,願意依照北市府提出的方式處理;第二,回函中不會揭露具體金額,也不會在說明文件中列出任何解約或補償金數字,但是否會以正式回函的方式,或僅以事件說明回覆給北市府,內部還在考慮。

該人士強調,不寫的原因是外界可能會有誤解,「只要一寫上金額,以目前輿論氛圍,新壽很容易被解讀成想空手套白狼」。

北市府方面先前已明確要求新壽在本周內提出具體立場,並強調若屆期仍未回覆,將啟動備案,由北市府協助輝達尋找其他地塊,以確保總部計畫不受影響。副市長李四川日前也指出,可以啟動由第三方或估價師公會進行估價程序,但估價師表示,流程至少需一至三個月,勢必將壓縮輝達落地時程。

據悉,新壽已準備多套方案,若雙方協商最終破局,公司還是會持續「T17、T18開發的新光水岸森林園區」,確保資產價值不受影響。

 
國際財經要聞
降低對中國稀土依賴 美國澳洲簽礦物協議
記者顏伶如、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加強稀土礦產出口管制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廿日在白宮簽署關鍵礦物協議,確保美國獲得澳洲礦產與稀土供應;川普同時表態支持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協議,強調強化印太安全的重要性。

美國希望澳洲的豐富資源,能夠減輕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川普表示,與澳洲洽談稀土協議已進行四、五個月。他說:「從現在起的一年後,我們會有非常多關鍵礦物與稀土,多到都不知道要怎麼辦。」

艾班尼斯說,這項協議讓美澳關係進入新境界。

路透報導,根據協議,美澳將在接下來六個月各自挹注十億美元,用於礦產開採與加工,並針對關鍵礦產制定最低價格保障。白宮聲明說,這些投資將鎖定總價值約五三○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儲藏,但未具體說明涉及哪些礦種或地點。

另外,美國國防部計畫在澳洲西部投資興建一座鎵精煉廠,預計每年可開採一百噸鎵。

本月稍早,北京宣布外國企業即使出口僅含微量中國生產或利用中國技術製造稀土物質的磁鐵,也都必須向中國政府提出申請。川普政府表示,中國如此一來等於控制科技供應鏈,對全球經濟掌握龐大影響力。

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廿日在川普與艾班尼斯會面之前對媒體說,澳洲真的將發揮力量,讓全球經濟得以降低風險,「減少暴露於我們目前看到的中國稀土勒索」。哈塞特說,澳洲擁有全世界最佳礦產經濟,有優良的精煉廠及豐富稀土資源。

美聯社分析,如果美國公司可以取得澳洲礦場正在生產的稀土,這項協議將對美國稀土供應帶來立即影響,然而,若要在中國之外開發足夠稀土,減少中國在稀土的稱霸地位,恐怕要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

川普廿日也表示,AUKUS協議的審查「正全速推進」,顯示他歷經數月的不確定後,明確轉向支持該計畫。

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潛艦合作將使美國在台海爆發戰爭時,於印太地區擁有更多防衛選項;同時也有助於加強澳洲與白宮之間的關係。

 
頂住川普39%高關稅 瑞士9月對美出口反彈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瑞士9月對美國出口不減反增,顯示瑞士商品的需求,目前為止撐過美國39%關稅的衝擊。

瑞士關稅當局21日公布,瑞士對美國出口,若不計黃金、並經季節調整後,9月月增43%;而瑞士的全球出口也提高3.4%。與此同時,瑞士對美國進口攀升5.5%。據彭博估算,這表示美國對瑞士的貿易逆差,9月升至33億瑞郎(42億美元),高於8月的20.6億瑞郎,並寫4月以來新高。

這是美國總統川普8月初對瑞士開徵39%關稅以來,第一個顯示瑞士貿易流向的完整月度報告,能一窺關稅對該國經濟的衝擊。瑞士政府上周以關稅為由,調降明年成長展望。

川普對已開發國家徵收的關稅,以瑞士最高,衝擊該國招牌產品,如鐘表、機具、巧克力等。川普也宣布對藥品徵稅,藥業是瑞士另一個主要出口。

各產業而言,瑞士是黃金煉製大國,9月黃金出口大增37%至近144噸,主因節慶前夕,對印度出口幾乎翻倍,激增97%至30噸。

瑞士鐘表業聯合會(FH)21日發布聲明,9月鐘錶出口年減3.1%至20億瑞郎(25億美元),主因對美出口暴跌55%,抵銷了大多數市場的銷售增幅。瑞士鐘表以美國為最大市場,業者7月在關稅上路前提前拉貨,導致對美出口在8、9月均走低。

 
美澳攻稀土 降低對陸依賴…川普:一年後稀土會多到不知如何處理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21日簽署了一項協議,要加強獲取關鍵礦產與稀土,以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川普20日在白宮會晤艾班尼斯時表示:「大約一年後,我們將擁有很多的關鍵礦產和稀土,多到你們都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艾班尼斯則說,這項協議代表一項「我們已準備就緒」的85億美元投資管道。他讚揚此協議,將雙方的經濟與國防合作「提升到新的層次」。

根據協議內容,未來半年內美國與澳洲將各自先投入超過10億美元,用於初期項目,之後將在兩國展開更多計畫,其中一項專案還會納入日本。

至於在貿易方面,澳洲希望美國能減免關稅,但川普暗示不會這麼做,他堅持對澳洲商品徵收10%的基本關稅。

根據白宮的資料,五角大廈將資助在西澳建立一座年產能100公噸的鎵(gallium)先進精煉廠。美國進出口銀行也已發出逾22億美元資金的意向書,用於關鍵礦產。

中國近期對稀土實施前所未有的出口限制,引發全球經濟體的不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上周已說,包括澳洲在內的美國盟邦正就統一應對的方案進行磋商。

澳洲擁有全球第四大稀土蘊藏量,一直努力定位是中國以外稀土供應的可行替代方案。全球唯一一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外、專門生產「重稀土」的企業Lynas稀土公司,正是位於澳洲。

彭博資訊報導,早在艾班尼斯到達華府訪問之前,美澳已展開協議的諮商。知情人士透露,上個月有十多家澳洲礦業公司在華府與多個政府機構的官員會晤,並得知美方正尋求取得類似入股方式參與,這是美國打造對抗中國供應鏈的戰略之一。 □

針對美澳雙方開始討論如何讓澳洲穩定供應稀土,市場信心日增,也帶動投資人熱情,Lynas等礦業公司股價在過去12個月內已大漲逾150%。

在此同時,川普也表態支持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協議,強調強化印太安全的重要性。他表示相關審查「正全速推進」,顯示歷經數月的不確定後,川普已明確轉向支持該計畫。

 
道瓊受財報激勵一度攻上47,000點大關 多頭續強但買盤轉疲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股市道瓊工業指數周二在企業財報的激勵下,一度站上47,000點大關,締造三年來多頭走勢的最新里程碑。不過,整體買盤顯現疲態。

道瓊工業指數終場漲幅收斂,上漲218.16點,漲幅0.5%,報46,924.74點,仍寫下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微漲0.22點,報6,735.35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6.88點,跌幅0.2%,報22,953.67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跌0.7%,台積電ADR和超微(AMD)各跌1.1%,輝達(NVIDIA)跌0.8%。

目前為止,美國企業財報表現不負眾望。周二盤前,可口可樂(Coca-Cola)、3M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均公布了優於預期的業績。3M股價大漲7.7%,至四年高點,率道瓊工業指數上漲。在執行長上修業績展望並宣稱SUV供不應求後,通用汽車股價飆漲15%,達到自2010年接受紓困後IPO以來的最高價位。福特汽車也上漲4.8%。

軍工業者洛克希德馬丁 、諾斯洛普格拉曼和 RTX 也都上修業績展望,受益於武器的強勁需求。

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滑,美國公債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收於3.962%,是2024年10月以來的最低價位。金價暴跌5.7%,創下2013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白銀價格下跌7.2%。

資產管理公司Global X的投資策略主管Scott Helfstein說:「這是一個由強勁基本面帶動的市場。」他說:「獲利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股票價值。」

Piper Sandler的Craig Johnson表示,「我們的短期技術面展望是,股市將在未來幾周內盤整/回落」,「我們認為回落是健康且必要的」。

華納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表示正在探索出售其部分或全部媒體資產的可能性,這些資產包括一家電影製片廠、HBO Max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受此消息影響,華納兄弟大漲11%,這筆交易可能會重塑娛樂業。

Alphabet下跌2.4%,OpenAI發布首款人工智慧(AI)帶動的瀏覽器,這家ChatGPT開發商將在新戰線上Alphabet旗下Google展開競爭。

Netflix盤後大跌 5.8%,此前這家媒體平台未能達到獲利目標。

 
華納探索頻道尋求出售 國際媒體市場將大洗牌
紐約21日專電中央社
擁有多個主要媒體的美國華納兄弟探索集團今天發出聲明,有意出售旗下所有或部分頻道與串流業務。全球媒體因串流成為消費模式,有線電視轉型不成收視持續低迷,Netflix、亞馬遜(Amazon)與蘋果(Apple)等預料將成新主流。

華納兄弟探索集團(Warner Bros. Discovery)今天發出聲明,有意出售旗下所有或部分媒體頻道。華納兄弟探索旗下擁有HBO有線及串流平台、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納娛樂、電影與探索家族等,預料將改寫全球娛樂、串流與新聞業版圖。

集團執行長札斯拉夫(David Zaslav)聲明指出,集團旗下業務及頻道獨特價值吸引市場業者青睞持續增加中。已收到多個有興趣買家,將依不同策略選項,全面檢視並確認所有資產的價值。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派拉蒙集團(Paramount)近期已兩度報價,但華納本週已婉拒。多家業者也對旗下製片廠與串流業務表達興趣。

42歲的大衛.艾里森(David Ellison)原是SkydanceMedia執行長,今年8月完成派拉蒙併購業務,成立Paramount Skydance集團並擔任執行長,之後兩度併購華納集團未成。

大衛.艾里森的父親是軟體巨擘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賴瑞.艾里森(Larry Ellison),賴瑞.艾里森的現任妻子為相差47歲、中國裔的凱倫.朱(KerenZhu),兩人近期在公開場合露面引起各界好奇。市場傳言81歲的賴瑞.艾里森有意重整美國媒體。

華納兄弟探索集團原計畫明年初將業務分拆為二,一為HBO與華納電影、電視等影像製作與串流平台,另一為CNN、TNT與探索等有線頻道。集團主席小皮亞查(Samuel Di Piazza Jr.)仍認為分拆對集團與股東較有利,不過派拉蒙提出併購導致計畫可能無法實現。

華爾街日報報導,國家廣播環球集團(NBCUniversal)母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也有意加入併購,串流平台Netflix也適合投入競爭。

串流成為影音產品平台後,美國媒體今年正式進入整併階段。因收視率低迷,知名無線電視夜間節目陸續叫停,有線電視與新聞頻道同樣收視不佳,觀眾數難與知名Youtube頻道與意見領袖等低成本製作節目競爭。

上世紀末引領有線電視新聞圈的CNN,主要股東近年已多次轉手,有線市場低迷下,希望重整品牌進入數位串流市場,但收視率與收費串流都未見績效。

 
要聞
受惠於 AI 供應鏈的出口貢獻 星展上修今年 GDP 成長至5.6%
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AI成長動能強勁,台灣受惠於AI供應鏈的出口貢獻,星展集團將2025年台灣GDP成長預測,自原先的4%上修至5.6%,此為星展今年第二度上修。至於金價,星展預估明年上半年每英兩上看4,450美元,整體欲小不易。

星展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主因第3季AI相關出口與投資表現優於預期。使第3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估值仍可達6%。然而,隨著AI產業成長動能逐漸觸頂,加上關稅效應逐步顯現,預期自2025年第4季起,出口與投資動能將趨於放緩。對於2026年,星展則維持GDP成長率預測不變,仍為2%。

針對美國「232條款」,馬鐵英表示,美國針對木材的232關稅,白宮已經是正式簽署了命令,這個月正式上路了。還有幾項是川普單方面有宣布,但是目前白宮還沒有簽署命令的,包括像藥品、卡車、家具等。

馬鐵英表示,美國正考慮根據「232條款」對半導體產品加徵關稅,去年台灣對美國的半導體出口金額就達到150億美元,而且這個還僅是算半導體晶圓產品,如果是囊括其他的資通訊產品,那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金額遠遠超過150億美元。

馬鐵英強調,「232條款」調查還沒完全結束,具體的稅率細節還沒有出來,但已經對市場構成潛在壓力。部分科技業為避開潛在關稅,可能已提前下單與出貨,從而增加台灣2026年出口回調風險。

星展銀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資深副總裁陳昱嘉表示,金價最新預估明年上半年每英兩上看4,450美元。

 
半導體銷售展望 美銀大幅度上修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人工智慧(AI)相關需求激增,美國銀行(BofA)近期上修全球半導體銷售展望,估計到2027年可能逼近1兆美元,高於原本預估的8,600億美元。

美銀並重申半導體的五大首選股,分別是輝達、博通、超微(AMD)、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看好相關業者在資料中心和記憶體展望方面,握有籌碼。

美銀分析師提出報告,儘管消費端和車用市場的動能疲弱,略為抵銷漲幅,但記憶體的成長前景明顯提高,包括高頻寬記憶體(HBM)、標準型DRAM、NAND,資料中心與AI相關零組件的前景也更佳。美銀持續相信,相較於以往的大型周期,目前的AI基建潮在結構上更持久,對AI資本開支保持樂觀。

美銀預測,半導體銷售將在2025年達7,450億美元、2026年升至8,700億美元、2027年續增至9,710億美元,跟先前預估相比,調高幅度在3%-6%間。若不計記憶體,這三年的半導體銷售則分別為5,380億美元、6,210億美元、7,060億美元。

美銀也調升半導體製造設備開支展望,估計2025年為1,180億美元、2026年為1,280億美元、2027年為1,380億美元。資本密集度可能維持在14%到17%,較長期平均值的13%,高出一到四個百分點,反映晶片複雜性提高、AI基建需求。

 
國巨收購芝浦喊「攜手更強」 看好溫度感測器成長動能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正式完成公開收購日商芝浦電子,雙方昨(21)日舉行國際聯合記者會,宣布進入嶄新合作里程碑,此一合作展現兩大產業領導廠商的策略契合,看好溫度感測器領域的未來成長動能。

國巨股價昨日也上演慶祝行情,終場收在205元、上漲9元,股價寫下分割後以來新高。

國巨以「攜手更強」的共同信念,展現深度合作的決心。在記者會中闡述公司成長、全球布局、業務策略以及與芝浦電子預期產生的綜效。國巨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銘與芝浦電子社長葛西晃也分享合作策略考量,包括看好溫度感測器未來成長動能,及企業文化及管理理念高度契合,雙方承諾將致力於打造日台企業協作新典範,鞏固雙方在經濟及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芝浦電子是日本熱敏電阻(Thermistor)元件和溫度感測器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工業設備、家電和醫療領域。熱敏電阻是一種對溫度敏感的電子元件,常用於溫度測量和控制。

除了熱敏電阻外,芝浦電子還提供其他類型的感測器產品,例如壓敏電阻、霍爾元件等,產品線涵蓋車用、工業設備、家電和醫療等多個領域。芝浦電子2024年營收超過320億日圓,截至2024年3月底,員工人數約為4,350名,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在中國上海、廣東東莞、泰國皆設有生產基地。

國巨先前強調,從策略角度來看,這是集團擴展感測器業務的關鍵下一步,預估芝浦電子將能貢獻國巨集團5%營收,除了有助發展車用、工業應用領域,也能擴大國巨日本市場的版圖。

綜效來說,國巨透過集團在全球通路經銷商平台和全球化客戶的基礎,擴大芝浦電子在全球市場的客戶覆蓋範圍,加速提升全球市占,特別聚焦美洲及歐洲地區,提供更多研發資源及生產設備,協助芝浦電子成長。

 
iPhone 17系列新機熱銷效應 蘋果股價創高 激勵創意、臻鼎等漲停
編譯葉亭均、記者張□文/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研究顯示蘋果iPhone 17系列新機熱銷,蘋果股價20日盤中創新高,今年來首度刷新歷史紀錄。受惠於此,蘋概股也跟著打上「蘋果光」,創意(3443)、臻鼎-KY昨(21)日股價亮燈漲停,台積電早盤股價一度衝高至1,500元天價。蘋果股價21日早盤上漲近1%,在此區間震盪。

蘋果股價創高帶動蘋概股昨日股價表現強勁,除台積電衝高外,鴻海最高達245.5元,市場後續出現部分資金獲利了結賣壓、壓縮漲幅,創意、臻鼎收盤仍守住漲停板,仁寶、國巨、穩懋、華通、大立光等漲幅2至4%不等。

蘋果報佳音,有助於台股供應鏈營運及股價。大摩將義隆及譜瑞-KY的評級由「中立」升至「優於大盤」,同步調高目標價,義隆從120元升至150元,譜瑞從747元調高至888元。小摩則持續看多大立光、玉晶光。

蘋果股價20日收每股262.24美元,突破去年12月創下的歷史高點,市值攀升至全球第二名,超越微軟的3.84兆美元,從年初的衰弱到近期走強,原因是研調機構指出,iPhone 17系列的需求超乎預期。Counterpoint研究公司的分析顯示,iPhone 17系列在美國與中國大陸開賣前十天的銷售量,比iPhone 16系列同期高出14%。

市場普遍看好今年iPhone 17出貨量將高於去年下半年iPhone 16的產量。摩根士丹利(大摩)及摩根大通(小摩)證券均上調iPhone今年整體出貨量,分別為2.275億支、2.51億支。

愈來愈多投資機構轉趨看多蘋果展望。投資銀行Loop Capital提高蘋果的投資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進」,目標價調高至華爾街最高的315美元,意味著仍有約20%的上漲空間。

也有分析師質疑iPhone 17初期的強勁動能,是否足以支撐蘋果目前超過32倍的本益比,是「科技七雄」中除特斯拉以外最昂貴的一檔。蘋果在科技七雄中受青睞的程度也較低。即使在Loop上調蘋果評級後,彭博追蹤的分析師中仍不到六成建議買進蘋果,僅高於特斯拉。


延伸閱讀

VIP/庫克訪陸首站現身潮玩巡展 蘋果拉 Labubu 進「朋友圈」為了什麼?

 
保險業投資公建三大放寬 預計10月完成修法 預期增加1.6兆資金
記者黃于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保險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壽險業資產規模高達36.9兆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昨(21)日於指出,為了鼓勵保險業擴大資金投入公共建設,金管會已在9月底完成預告相關辦法,預計10月完成修法,將有三大放寬措施。

蔡火炎昨日出席「引導大眾資金投入公共建設論壇」時作上述表示並指出,此次修法的三大放寬,一是放寬投資總額,從保險業資金10%提高到15%;二是擴大保險業可投資範圍;三是放寬辦理投資資金和範圍。

另外,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昨日則表示,台灣超額儲蓄持續攀升,2026年超額儲蓄將突破5兆元,而保險業資金截至今年8月已達36.39兆元,預期未來仍有增長空間,是重要的民間資金來源,為吸引民間資金留台,政府部門公私協力推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及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兩大方向。

壽險公會副理事長莊中慶則認為,修法有助於提升業者投入公建的意願,未來也希望能有更多長期可投資標的,像是ITC運算中心、智慧倉儲等。

為鼓勵保險業資金留台、投入公共建設,金管會在監理措施層面也有進展,蔡火炎表示,金管會已在9月底完成預告「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並預計於10月完成修法,該辦法主要有三大放寬,一是放寬投資總額,從原本的10%提高到15%,若以今年第2季保險業可運用資金32.5兆元計算,預期可增加1.63兆元的資金。

二是擴大保險業可投資範圍,納入依照促參法或其他法令辦理的公共建設、政府核定的基礎建設等,保險業可透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公建,例如,直接投資公共建設可適用1.28%金管會調降過後的風險係數。

三是放寬辦理投資金額和範圍,像是基礎建設與公共投資辦理投資金額從5億元提升到10億元、促參案件從10億元提升到20億元,其他則從5,000萬元提升到1億元等,另對於已核定的環評投資案免事前審查,可採備查方式處理。

另外,莊琇媛指出,主計處預估,截至今年底台灣的超額儲蓄可望達到4.8兆元,至2026年將突破5兆元。為吸引更多的民間資金留在台灣、建設台灣,行政院在去年7月有召開會議,通過推動兩大計劃來落實留財目標,一是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二是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集結18個政府部門持續建立機制推動落實的措施,目前已經有一些進展。

 
三商壽花落誰家 周五揭曉 買賣方認知差距大 價格可能再走低
記者任珮云、陳佩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三商美邦人壽(2867)出售案,進入關鍵階段。據金融圈人士透露,該公司已通知潛在買家於明(23)日出價。市場預期,最快本周五就會知道併購結果。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買賣雙方對於出售價格,認知差距非常大,目前被通知出價的三個潛在買家,在完成出價後,三商壽是否滿意則是關鍵。據透露,原先市場預估有百億元價值,不過隨著金管會公布最新版TW-ICS,讓價格直直落。

金管會上周公布新版TW-ICS變得更嚴格,目前整體壽險業只有三商壽一家RBC(資本適足率)未到200%及格水準,已被金管會明令要求,若三商壽要銜接ICS,必須先承諾補足RBC至200%,才能獲准適用「15年淨資產過渡措施」與「五年超借額度」,可能會讓三商壽的賣價再走低。

據了解,由於三商壽目前出售的僅是三商集團翁家等大股東的持股約31%股權,因為並不是公開收購方式,市場人士認為,未來可能會採取分階段收購的方式,意即這次的出售先取得翁家等大股東持股,未來循序漸進,讓買家能盡速達成100%持股,再併入金控,成為100%子公司。

至於出售價格,市場傳出的差距相當大,有買家只出1元,還有人打算等三商壽被接管,屆時談判空間更大,另外也有樂觀的人,以淨值推估,試算出180億元價位,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應有百億元左右的水準。

不過,知情人士認為,近期的壽險業併購案來看,條件比三商壽佳的公司,都沒有拿到淨值的價位,三商壽以淨值估算,並不合理。

知情人士說,雖然從財顧公司摩根士丹利到三商壽本身,並沒有對出價提出底價的要求,但這並不代表三商壽對於未來買家的出價沒有否決權,若出價差距太大,也有可能不成交。

據了解,目前的交易方向,傾向由潛在買家承接三商投資控股所持有的三商美邦人壽31.52%股權。若買家一口氣拿下三商投控持股,即可成為三商美邦最大股東並取得主導權,接著進行董事會改組,再與保險局洽談後續增資計畫。這樣的操作方式可加速決策進程,也有助於新股東迅速介入營運管理。

外界普遍認為,雖然目前有三家公司參與出價,中信金控與玉山金控是最具競爭力的潛在買家,另一家則是外資機構。

而中信金擁有台灣人壽,可藉由集團內部資本運用,降低未來三商美邦RBC壓力,且在整合壽險業務上具豐富經驗;玉山金則因未有壽險子公司,若成功收購,能直接切入壽險市場,同時可提高三商美邦原有員工留用率,減少整併人事衝突。


延伸閱讀

三商壽 RBC 未達標 影響賣相

 
光陽:電動機車面臨三難題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光陽董事長柯俊斌指出,目前電動機車面臨三大難題,包括使用環境仍不便利、電池本身存在結構性問題、二手市場幾乎真空等,不易吸引大眾。

他指出,使用環境不便利,換電池雖然是既有解方,但耗時又麻煩,對依賴機車通勤的族群來說,是一種隱性的「時間成本」。至於電池的結構性問題,包含成本過高、重量過重、續航不足等,限制消費者對長期使用的信心。另外,沒有二手市場,許多年輕人騎電動機車不到幾年就轉回燃油車,因中古電動機車缺乏車行承接,價值保留度低。

不過,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對《電動機車政策2025民意大調查》的結果顯示,全民對運具電動化的支持已成共識,關鍵在於政府能否以更積極的政策回應社會。面對2025年市售比仍遠低於目標的現況,唯有持續優化補助設計、導入綠色稅制、強化產業共責,並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方能突破推動瓶頸。

三陽工業(2206)先前遲未推出電動機車,董事長吳清源指出,電池仍是影響電動機車發展的關鍵。以三陽之前的規模來說,如果發展換電系統,三陽設完換電站就已經沒有資源。發展增程式電動機車是因為不用設換電站,且有利於擴展海外市場,未來三陽還會持續投入。

 
財劃法研商未進入深水區 垂直分配涉及事權劃分 待中央部會研議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政院將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財政部昨(21)日邀集地方共商統籌稅款分配方式,針對水平分配(即如何分配給地方)有初步結論;至於外界關注的垂直分配(中央下放多少財源),因涉及事權支出及補助制度,尚待中央部會研議,昨日並未討論,研商尚未進入深水區。

財政部表示,昨邀集地方政府會商統籌稅款分配方式,在先前三次會商共識基礎下,續就統籌稅款分配架構、指標及權重進行討論。

與「新版財劃法」相比,國庫署長陳柏誠表示,「新版財劃法」不脫分類,例如本島與離島、城市與鄉鎮、六都與非六都,目前版本則回到基本調劑盈虛,也就是先透過彌補差短、適度保障財源不減、不少於基準年,有順序地、一致地照顧所有縣市,未來分配結果將會不低於114年的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性補助款的總額。

財政部表示,為發揮統籌稅款調劑財政盈虛及均衡區域發展功能,在統籌稅款分配機制架構部分,規劃分配公式優先彌補個別直轄市及縣市基本財政收支差額,而鄉鎮市基本財政收支差額併入縣計算。也就是說,地方稅收等收入、減除地方人事費等必要支出,還差多少差額,這部分會優先彌補。

另搭配財源保障機制,不低於基準年獲配中央統籌稅款及一般補助款合計數,也就是保障地方獲配的財源不至於縮水。也適度納入財政努力機制及考量基本建設需求。財政部表示,地方政府對此規劃方向多表認同,希望未來修法時可明確訂定計算方式。

在「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分配指標部分,地方政府熱烈討論,包括:營利事業營業額、財產稅努力、非稅收入努力三大項財政努力指標,土地面積、人口數、工業人口、農林漁牧人口及農林漁牧產值五項基本建設需求指標,並分別依人口結構、土地使用分區性質及人均等係數調整。

至於權重方面,將參酌各地方政府意見,衡酌指標間替代性、收入努力度或貢獻度,並兼顧城鄉差異、人口結構等,通盤研議。

 
東方風能11月中轉上市 訂單看到2047年 未來三年船隊規劃擴大三倍
記者宋健生/台中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亞洲最大離岸海事船舶營運商東方風能(7786),將於11月中旬由興櫃轉上市。董事長陳柏霖21日在媒體茶敘中表示,目前訂單能見度已看到2047年;法人估,今年營收有望挑戰百億大關、獲利創高,2027年受惠大型船舶入列達6艘,且有合約挹注,營收將會大爆發。

東方風能於2019年由宏華營造出資成立,專注於離岸海事工程及營運維護,擁有船隊安全管理系統與營運實績,並經多家大型開發商與統包商稽核認可,成為台灣大規模的離岸海事工程船隊運營商。

陳柏霖表示,東方風能不只聚焦離岸風電,還切入海底電纜、海事運維、油氣田等市場;離岸風電加上海事運維約占七成營收、海底電纜約二成,未來三年內將擴大船隊規模達三倍,明年並跨出國際市場布局,增設各地區分公司。

陳柏霖指出,東方風能自成立以來積極擴大船隊規模,目前持有及主營18艘各式種類船舶,含建造中4艘新船,船隊總造價已超過新台幣190億元,多元化的船隊規模,使公司具備應對各類海事工程需求的全方位服務能力,展現市場領先優勢。

此外,東方風能於今年5月完成對安捷航空的投資,正式啟動運維升級計畫,進一步提升離岸風電運維業務,並首度導入「海空聯合體系」,攜手安捷航空共同打造台灣首支自營離岸風電直升機隊,提升離岸風場維護與應變能力。

東方風能指出,目前手握4張長期訂單,最長合約看到2047年,並有3張訂單是建造中的船舶;海事運維等領域的在手訂單金額累計近200億元。

其中,東方風能承攬中華電信台澎金馬四號通信海纜建置工程,標案總金額約25.7億元,陳柏霖說明,由於明年進入主要施工期,因此預計明年依照完工比例法認列營收,進入認列高峰。

觀察東方風能業績,2023、2024及2025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分別為7.07元、7.94元及4.83元,呈逐步成長趨勢。

東方風能累計前九月合併營收83.97億元、年增57.8%,第4季營運展望佳,法人估,今年營收有機會挑戰百億元大關,獲利也有望創新高。而2026年持續成長,2027年受惠大型船舶入列達6艘,且有合約挹注,營收將進入爆發期。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