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11/04 第621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APEC代表團談成果 「台灣模式」赴美將組國家隊
記者歐芯萌/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擬以「台灣模式」赴美投資,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昨(3)日表示,在開發美國園區時,會與台灣的科學園區快速整合成供應鏈國家隊;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表示,美方將盡力協助,包含稅負、簽證等問題,此行都有談到。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日前落幕,總統府昨日舉行「2025 APEC經濟領袖會議代表團」返國記者會,包含吳誠文、楊珍妮、經濟領袖代表林信義等人均出席。

媒體關注「台灣模式」赴美投資,吳誠文表示,此次APEC場邊確實有跟美國談論此事,雙方基於互利,由我方協助美方重建半導體產業;同時美方協助台灣建立園區、供應鏈時,能更有效率,快速降低成本。

吳誠文解釋,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不能只在台灣自己的園區發展,因為我方最重要的先進製程客戶,幾乎都是美國公司,採取「台灣模式」發展,能最有效節省成本,但也無法完全複製台灣的科學園區,因此在開發美國園區時,會與我國科學園區快速整合成「供應鏈國家隊」。

吳誠文提到,台灣模式除了應用在半導體產業,也希望能擴展到AI雲端資料中心等,甚至經營AI應用的一些台灣廠商,若有意願到美國園區投資,也都希望能夠同步進行。美國政府已經表達,願意協助「台灣模式」的園區進行發展。楊珍妮表示,台灣要組團到美國開發工業園區,希望美方協助開發園區的各種需求及資源,如土地、人才、稅負、簽證等問題,都有跟美方談到,美方會盡力來協助。

林信義表示,他特別跟美方提到,必須重視台灣製造業,因為我方製造業有很多強項,開發速度非常快,可以很快地去對應市場,台灣製造業可很快地增量、快速降低成本,也就是台灣的「Time to Market」,在設計開發階段,樣品就開始在做,很快就可以推到市場。

 
景氣谷底已過? 中經院:言之過早
記者陳素玲、編譯葉亭均、林文彬/聯合報

中經院昨天發布十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指數攀升至百分之五十點三,中斷連續四個月緊縮轉為擴張;不過,廠商對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仍處於緊縮,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說,PMI指數雖回升,但六個月展望尚未轉樂觀,不能以此預期第四季走向正向,未來仍要審慎評估。

至於目前是否可以判斷景氣谷底已過?連賢明表示,很難回答,因為目前很大波動是外部環境,像是川普政策,所以要問川普的政策是否已過去?如果沒有,波動還在,一切都是言之過早。

除了台灣,歐亞主要經濟體的十月PMI走勢不一,根據標普全球等機構昨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大陸十月PMI降至五十點六,低於上月的五十一點二;南韓十月PMI則從五十點七下滑至四十九點四,再度落回五十的榮枯線以下,逆轉九月寫下今年一月以來首次擴張的成績。歐元區十月PMI來到五十,略高於九月的四十九點八,正好位於成長與萎縮的臨界點。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梓純表示,「PMI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十月失去一些動能,製造與營建業的成長皆放緩」,「部分疲弱可能在短期內有所逆轉,但美中最新貿易『協議』帶來的出口提振將相當有限,而更廣泛的經濟逆風仍將持續」。

台灣方面,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說,十月PMI指數回升,主要是AI暢旺帶動半體封測與設備,以及關稅衝擊淡化,加上十月原本為淡季,但廠商為了補庫存及明年第一季短單預做準備,淡季狀況比預期好,但是否代表未來好轉,還要再觀察。

連賢明表示,關稅主要衝擊是傳產,傳產PMI仍不是太好,目前比較好的都在AI及相關機械電力,因此要說關稅衝擊已經過去還太早,只能說是部分影響被AI產業抵消。

至於傳產狀況,連賢明分析,從數據來看,傳產表現沒有太大改善,但沒有變得更糟,當初大家擔心為了躲關稅提前拉貨,可能會導致第三季、第四季大崩盤,但目前沒看到,目前第四季沒有看得更糟。整體來說,不是傳產沒有被影響,而是比原先預估影響低。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指出,整個大趨勢仍是AI帶動成長,尤其上周美國好幾個大型科技公司都大幅拉升資本,且這些公司也有獲利,因此不擔心擴充硬體會有泡沫。比較擔心的是, 像OpenAI這類還未獲利,但資本支出很大,有些新創公司也是有相同疑慮。

 
國發基金天使投資 額度從50億元倍增至100億元
記者洪安怡/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3)日表示,國發基金為擴大對新創資金挹注與扶植,「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將匡列額度從原本50億元,倍增至100億元,並延長受理申請時間至2030年12月31日,繼續挺新創。

國發基金表示,創業天使投資方案自2018年5月22日開辦,截至2025年10月底,已通過投資296家新創事業,通過投資總金額約41.45億元,加計民間天使投資人搭配投資金額約32.29億元,帶動其他民間資金共同投資約96.32億元,合計挹注新創產業金額已逾170億元。

考量近年台灣創新創業生態系蓬勃發展,國內新創環境日益成熟,新創企業申請創業天使投資方案投資踴躍,國發基金因此擴大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匡列額度,從原本50億元倍增至100億元,並放寬新創事業申請設立年限由原五年調整為八年,加大協助新創事業發展所需資金量能及擴大投資對象範疇。另外,配合國發會推動「創業綻放計畫」以及藉跨部會整合平台,積極推動創新創業發展,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為國內新創環境注入更多動能。

賴清德總統推動國家希望工程,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已推出許多政策,由國發會藉跨部會整合平台,透過活絡資金、擴大標的及提高成功率三大策略,統籌並協調經濟部、國科會等部會積極推動創新創業發展,期望2027年達成新創募資1,500億元目標。此外,鑒於地方創生事業可協助台灣均衡城鄉發展,為協助地方創生事業取得復甦及振興所需資金,國發基金延長「協助地方創生事業振興融資方案」辦理期間,以利地方創生團隊深耕在地。

國發基金表示, 希望能透過創業天使投資方案為新創與地方創生事業建立台灣新創投資生態體系。

 
股市漲…三大退休基金9月賺2,698億 前十月總收益挑戰兆元
記者歐芯萌/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9月台股大漲,三大政府退休基金投資效益續寫佳績。統計勞動基金、國民年金保險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9月合計賺2,698.9億元;前九月三大政府基金入帳6,811.8億元,前十月收益可望挑戰兆元大關。

台股打破9月魔咒,月線連五紅,政府退休基金投資也告捷。勞動基金9月賺2,166.6億元,為史上單月第四高;退撫基金9月賺333.6億元則是單月第三高;國保基金9月則賺198.7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昨(3)日公布最新投資績效,截至今年9月底,勞動基金規模為7兆4,398.7億元,收益數為5,588.4億元,收益率8.14%。

勞動基金9月單月賺2,166.6億元,表現不俗。據勞金局統計,歷年單月勞動基金收益,最高為今年8月大賺2,778億元,其次為2024年3月收益2,422億元,第三為2020年11月2,402億元。

至於受衛福部委託管理的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規模為6,683.6億元,前九月收益數434.7億元,收益率7.78%;退撫基金規模為1兆1,164.3億元,前九月收益數為788.7億元,收益率7.8%。

勞金局指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勞動基金秉持專業,持續追求穩定表現,以長期成果來看,整體勞動基金近十年多(2015年至2025年9月)平均收益率為7.24%,國保基金平均收益率為7.69%,投資績效穩健。

勞金局分析,9月市場焦點集中在貨幣政策寬鬆及科技股表現,金融市場延續前月漲勢。在整體基本面維持健康發展下,科技股及AI相關類股表現持續推升台灣加權指數。

 
「高溫假」引社會關注 勞部樂見預警機制
記者陳宛茜、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高溫挑戰,放不放「高溫假」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長張國明表示,訂高溫指標、設預警機制是好事,職安署去年已修正「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針對高溫要求雇主擬定保護勞工措施,未來也會根據氣象法修法滾動修正。

勞動部職安署去年8月修正「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當戶外熱危害風險達最高等級第四級時,雇主未在作業場所設置遮陽設施,及可降低作業環境溫度設備,並在鄰近處設置陰涼休息場所等,最高可開罰30萬元。

職安署也已針對高溫作業訂定「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指引」,並持續強化執行,指引包含四大策略:一是強化法制;二是更新指引內容;三是跨部會合作;四是公私協力。張國明表示,勞動部針對熱危害提出的解決方案不是「給假」,而是如何讓勞工工作空間避開熱危害。氣象法修法若能明訂高溫標準、發布高溫特報,對勞雇雙方來說有預警機制,也有明確的標準可遵守。

 
國際財經要聞
不等最高法院終判 財長貝森特:川普關稅將長期存在
編譯劉忠勇、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最高法院預定5日審理川普政府關稅違法一案,從美國商會到前國安官員多方提出約40份法律意見提交法院,敦促最高法院裁定川普政府動用緊急關稅權力違法。但不論最終裁決為何,川普政府預期關稅都將長期存在。

川普形容這是「美國史上極其重大的案件」。他在Truth Social寫道:「如果總統無法快速靈活地運用關稅權力,我們將毫無防備,甚至可能導致國家走向崩潰。」 □

美國財長貝森特預期,現行關稅將獲判可繼續執行;但若遭推翻,政府將改採其他法源,包括「1974年貿易法」第122條等。他提醒,外界「應假定川普的關稅將長期存在」,那些已與川普談妥降稅協議的國家「應該信守協議,拿到好條件的國家就應該維持原狀」。

美國商會則表示:「美國企業都已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充份印證關稅政策帶來的衝擊。」

 
倫敦升格量化金融重鎮 近一年創造數十億英鎊營收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根據公開申報文件,包含XTX在內的幾間倫敦量化交易公司,過去一年總計創造出數十億英鎊營收,推動這座城市的「量化復興」,也在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受到質疑之際,使其逐漸升格為量化金融重鎮。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所謂的「量化」(quant)交易公司和避險基金,運用結合龐大數據和運算能力的數學模型,找出資產價格間的相關性和不對稱之處,依此進行押注。這些公司對人工判斷依賴較低,且因監管負擔相對較輕,已悄然成為交易領域中,最具主導地位與獲利能力的公司。

量化投資機構Qube的英國子公司,去年淨營收達20億英鎊(26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近七倍。該公司專注在造市與統計套利交易,後者是一種以數據為導向、基於評估不同證券間價格差異進行操作的策略。

演算法交易公司XTX的英國子公司,去年稅後獲利則年增54%至13億英鎊;同期營收增加36%至27億英鎊。該公司運用機器學習,預測各類資產價格。量化投資公司Quadrature,營收則在2020-2024年翻增近五倍。

另外,XTX正斥資逾10億歐元,在芬蘭打造自家資料中心,Qube也在冰島建造一座資料中心,反映算力對這些公司的重要性。

貝萊德量化投資團隊全球主管拉薩維表示,倫敦「肯定」正在經歷一場量化復興,「這受益於英國和歐洲優秀的大學、良好的監管架構與悠久傳統」。

量化公司在倫敦的成長,也得力於英國大學源源不絕的優秀畢業生。

 
AI 巨頭擴雲端版圖 微軟採購澳企 IREN 算力 亞馬遜提供 OpenAI 使用伺服器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微軟3日與資料中心營運商IREN簽署一份將近97億美元的合約,將向這家澳洲公司採購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能力,並成為這家公司的最大客戶。同日,亞馬遜雲端部門也宣布簽下一份價值380億美元的合約,七年內將提供OpenAI數十萬顆輝達GB200和GB300處理器的使用權。

微軟與IREN簽署的這份五年合約,將提供微軟部署在IREN德州資料中心的輝達GB300處理器使用權。IREN並表示,已同意向戴爾科技(Dell)採購58億美元的必要繪圖處理器(GPU)和相關設備。

IREN執行長羅柏茲表示,一旦這份合約完全履行,預計每年可能帶來19.4億美元的收入。

這份合約只會用到IREN約10%算力,代表還有空間簽署更多合約和產生更多收入。和CoreWeave、Nebius、Crusoe和Nscale等公司一樣,IREN也是屬於被稱為「新雲端」(neoclouds)的AI資料中心營運商,專供GPU算力給AI模型訓練與推論,這些公司正競相提供算力給Meta等超大規模雲端服務業者(hyperscalers),以及OpenAI等AI公司。包括IREN在內,這些公司許多都是以比特幣挖礦業務起家,並已分散部分算力投入AI。

IREN美股早盤股價大漲逾18%,戴爾股價漲2%,微軟則上漲1%。截至上周五,IREN今年來股價已飆漲逾500%。

和其他公司相比,微軟特別大量使用與這些公司的租賃合約,來支撐自身資源,以販售更多AI服務,以及支援OpenAI等客戶需求。微軟上周在財報會上表示,正努力確保足夠雲端算力,以完全滿足旗下Azure服務的需求。

不過美國頂尖避險基金的主管表示,科技大廠為了主宰AI而展開的競賽,已演變成一場價格不菲的競爭,這可能使這些公司陷入類似賽局理論中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管理資產約370億美元的Davidson Kempner資本管理公司投資長約瑟洛夫,上周高盛Podcast節目「Exchanges」上表示:「你必須投資,因為你的同業都在投資,如果你落後,你將無法得到更強的競爭地位。」但問題是,市場似乎以為這些投資立即就能獲得回報。

約瑟洛夫表示,他不認為AI是一時炒作,而是一種長期性的科技變遷。當初個人電腦從在美國普及到為職場提升生產力,花了大約十年。網際網路從大眾化到帶來同樣效益,也花了約五、六年。因此,如果歷史不斷重複,那麼今天AI熱潮的經濟效益,也可能要再過幾年才看得出來。他說:「因此,我的看法是,到了某個時點,是否會出現對AI的立場搖擺?投資人是否會擔心起這些資本支出究竟是怎麼投資的?」他說:「如果市場開始對投資AI能得到的假定報酬提出異議,會發生什麼事?市場會對這些報酬有多少耐心?」

 
美債出運 投資人認錯搶買…表現五年來最佳
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儘管川普重返美國總統大位以來美國在全球債市的強勢地位不斷遭到質疑,30兆美元的美債市場在投資人持續敲進帶動下,今年仍可望寫下五年來最亮眼表現,證明今年稍早盛行的「拋售美國」交易大錯特錯。

從美國投資人角度來看,美國公債6月以來表現輕鬆擊敗其他已開發國家債券,扭轉今年上半年表現大幅落後的頹勢。整體而言,美國公債市場今年來已漲6%左右,邁向2020年以來最佳全年表現。

川普祭出全面性關稅和減稅政策、對預算赤字不屑一顧並持續攻擊聯準會(Fed),都讓外界感到憂心。美國公債在這些憂慮籠罩下需求依然熱絡有好幾個原因。首先,由於企業尚未把關稅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通膨大致持續獲得控制;其次,關稅收入及美國聯邦政府大舉裁員,已削減預算赤字;第三,Fed兩度降息已提振經濟,未來預料還會繼續降。

同樣重要的是,美國在債券投資人眼中似乎仍是爛蘋果中最完整的一顆。美國不是G7唯一債務和赤字膨脹或政府功能失調的國家,其他主要央行不是降息周期已走到尾聲,就是像日本一樣可能升息。另外,美國至今也仍是最大及流動性最充裕的固定收益市場。

不過,美債面臨的逆風尚未完全消散。儘管關稅收入達到每月約300億美元,美國全年舉債需求仍超過1.5兆美元。另一方面,美國關稅也可能被推翻,最高法院本周將就關稅是否合法舉行聽證會。

被固定收益投資人視為眼中釘的通膨也仍構成風險,儘管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研究顯示,截至目前企業僅轉嫁約35%新增關稅成本給消費者。不久前才寫下數十年來最差上半年表現的美元,同樣不能忽視,美元貶值會侵蝕投資人以本國貨幣計算的報酬率,對持有約三成美國債券的外國債權人而言是警訊。

先鋒(Vanguard)基金經理人麥濟爾說:「如果通膨真的再次升溫,還是外界對財政或Fed獨立地位的憂慮復熾,投資人將開始擔心債券風險,因為屆時殖利率會受到干擾並走揚。」

 
關稅戰效應 歐亞10月PMI陰霾不散
編譯葉亭均、林文彬/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大型製造業經濟體10月欲振乏力,反映美國需求疲弱及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工廠訂單,台灣製造業景氣連續第八個月萎縮,南韓也重陷萎縮,歐元區製造業活動則原地踏步。

標普全球(S&P Global)3日公布,台灣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7,高於9月的46.8,但連續第八個月低於代表景氣榮枯分水嶺的50。台灣製造業10月投入成本寫下2024年7月以來最大升幅,顯示物價壓力上升,產出和新訂單減幅則是五個月來最小。

南韓10月製造業PMI從9月的50.7降至49.4,代表製造業景氣再度陷入萎縮,標普全球彙編的RatingDog中國大陸10月通用製造業PMI,也從9月的51.2降至50.6。

馬來西亞10月製造業景氣同樣繼續萎縮,印度、越南和印尼製造業活動則加速成長。

凱投宏觀中國大陸經濟學家黃梓純說:「PMI顯示中國大陸10月經濟喪失一些動能,製造與營建業成長全面減速。部分疲態短期可能逆轉,但美中最新貿易『協議』拉抬出口效果可能不是很大,成長將繼續面臨廣泛逆風。」

美國10月製造業PMI終值為52.5,高於初估值,歐元區10月製造業PMI終值為50,正好落在景氣榮枯分水嶺。從國家來看,希臘和西班牙10月製造業景氣成長最強勁,PMI分別為53.5和52.1;歐元區兩大經濟體德國和法國製造業景氣持續萎縮,PMI分別落在49.6與48.8。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資深經濟學家格里尼亞尼(Paolo Grignani)說:「歐元區製造業PMI終值證實製造業仍停滯不前,詳細數據顯示成長主要由強勁內需推動,新外國訂單持續發出警訊,報告反映法國和美國需求疲弱。」

儘管川普上周出訪亞洲讓美國與亞洲大型製造業經濟體的貿易協商取得一些進展,出口商仍對美國需求持謹慎態度。

另外,外界也認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敲定的協議,對化解美中兩大經濟強權較深的分歧幫助不大。

 
要聞
美元指數走強逼近100大關 台幣貶破30.8元關卡 探半年低點
編譯季晶晶、記者戴玉翔/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元指數走強,逼近100大關,牽動主要亞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3)日貶破30.8元關卡,收30.838元,貶值8.9分,為半年來低點,總成交金額18.105億美元。

彭博資訊示警,為了避免被美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台灣央行接下來干預匯市的空間相當有限,恐導致新台幣匯率再次陷入5月般劇烈波動的狀況,當時新台幣單日飆升幅度創1980年代以來最大,令台灣出口商與保險公司措手不及。

根據彭博資訊計算,今年上半年的大規模匯市干預措施,使得央行下半年的外匯調節緩衝空間僅剩45億美元。這個數據是依據美國財政部的準則推算:12個月內干預匯市的淨買匯金額不得超過GDP的2%。

澳盛銀行亞洲研究主管吳坤(音譯)指出:「台灣央行必須更有選擇性地決定何時進場以及干預規模,以平抑匯率波動。這可能導致今年底前新台幣波動可能更為劇烈。」

匯銀主管則認為,新台幣短線仍以區間震盪、偏弱整理為主,需留意出口商拋匯力道是否擴大,近期不排除回測31元整數關卡。

聯準會主席鮑爾近期釋出鷹派談話,使市場對12月降息預期降溫。

根據央行統計,美元指數昨日上升0.18%,亞幣多數走貶,其中新台幣貶0.29%,居最弱亞幣;韓元貶0.18%、新加坡幣跌0.1%、人民幣跌0.05%,僅日圓升值0.13%。

 
創新論壇11月26日登場/AI 驅動 智慧應用新革命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企業加速邁向數位轉型,並透過擁抱AI工具提升營運韌性,AI工具已從輔助、協作,朝AI代理(AI Agent)邁進,不僅驅動新一波AI革命,更為產業帶來新契機。

值全球企業從「嘗試AI」邁向「全面導入AI」新階段的關鍵時刻,經濟日報將於11月26日舉辦2025創新論壇,以「AI×智慧應用新革命」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探討AI與智慧應用結合帶來的新趨勢與商機。本論壇由經濟日報、遠傳電信(4904)主辦,長榮集團、元大投信、凱基金控、中保科技集團協辦。

論壇將邀請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侯宜秀等政府官員、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鴻海科技集團輪值執行長楊秋瑾、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等意見領袖,針對產業鏈、機器人及AI賦能等主題,發表專題演講。

下午場高峰對談邀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數聯資安總經理李明憲、全家便利商店副營運長簡維國、中信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暢談AI時代下「數位韌性 從風險到守護」。

根據研調機構IDC預測,2028年全球AI基礎建設、資訊科技、商業服務及應用支出將成長一倍,來到6,320億美元;2030年AI將對全球經濟貢獻近20兆美元,占全球GDP約3.5%,而商業相關的AI解決方案或是服務,每新增1美元支出,將間接或誘發為全球經濟帶來4.6美元的效益。

為搶AI商機,不僅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展開投資AI的軍備競賽,企業也將AI視為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利的轉型關鍵,更積極透過AI強化韌性、降低成本、創造新價值,真正掌握全球競爭的主動權。

AI快速演進,企業已經陸續將AI工具以輔助、協作角色,落實應用在企業營運,對內提升營運效率,對外提升客戶的整體服務體驗。以客服應用為例,研調機構顧能預估,2025年有八成客服以AI輔助執行或進行協作。

隨著技術快速發展,AI代理也快速發展,可自主理解需求、規劃任務,並跨平台整合執行,成為企業日常營運的智慧夥伴,未來更可望落地在製造、醫療、零售、金融等產業領域。

點我報名

 
記憶體封測業醞釀漲價 漲幅上看二位數 力成、南茂、華泰等進補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記憶體供不應求熱潮延燒,繼DDR4、DDR5等晶片報價狂升之後,後段封測廠受惠訂單蜂擁而入,近期也醞釀漲價,最快今年底至明年陸續啟動,漲幅上看二位數百分比,力成(6239)、南茂(8150)、華泰(2329)、華東(8110)等記憶體封測廠都將受惠,營運大進補可期。

業界人士透露,全球記憶體市場景氣火熱,隨著AI訓練與推論規模擴大,高頻寬與高容量記憶體需求倍增,AI伺服器成為這波記憶體需求大爆發的主力,高頻寬記憶體(HBM)與DDR5滲透率急速提升之下,後段封測廠訂單同步維持高檔不墜。

業界看好,記憶體價格持續上行,庫存水位已回到健康水準,帶動本季起記憶體封測景氣全面轉強,力成、南茂、華泰及華東等國內記憶體封測廠都獲主要客戶追加訂單。市場機制推動下,封測廠開始對不同客戶展開漲價措施,漲幅依不同產品線與客戶,從高個位數百分比到二位數百分比不等,相關漲價效益將陸續發酵。

記憶體封測廠均看好,隨著記憶體需求火熱,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記憶體封測龍頭力成直言,DRAM相關業務受惠AI帶動記憶體相關應用與新機上市,對第4季與明年首季訂單正面看待,除了AI需求持續強勁外,非AI伺服器也進入更新升級階段,有助推升DRAM需求,力成DRAM相關業務也跟韓系與美系客戶合作。

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方面,力成看好,本季相關封測訂單受惠新一代手機換機潮與資料中心固態硬碟(SSD)需求增加帶動下,將持續走升,明年首季訂單也將淡季不淡。

南茂方面,也已開始切入DDR5相關封測,並接獲美國與國內客戶封裝專案訂單,利基型DRAM則以美國客戶為主,目前DDR5與利基型DRAM訂單量均同步向上,法人估年增率有望達雙位數百分比,年底前狀況都很不錯。

南茂分析,目前DDR4相關封測占其整體DRAM業務七至八成,仍為最大綜,隨著DDR5相關業務逐步增加,占比也會拉高。

華泰近期亦傳出拿下新型DDR5與LPDDR5X測試訂單,法人看好該公司營運谷底已過。

業界認為,隨著AI應用與資料中心擴建步伐延續,記憶體封測族群勢必將在2026年繼續扮演AI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吹響下一波成長號角。


延伸閱讀

記憶體封測業者衝刺獲利 跨足高階產線

 
研發投資抵稅別踩五地雷 企業應留意免遭補稅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鼓勵企業投入研發、強化競爭力,政府在《產業創新條例》與《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中皆提供研發支出投資抵減營所稅,專家提醒,國稅局審核這項租稅優惠時相當嚴謹,尤其五個常被忽略的細節,提醒企業應特別留意,以免遭補稅。

產創條例、中小企發展條例都規定,符合條件的研發支出,可在一定限額內抵減營所稅,如產創條例規定,在當年度營所稅30%限度內,可選擇在支出金額15%內抵減當年度營所稅,或支出金額10%內在三年內抵減各年度營所稅。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3)日提醒五大眉角。

首先,勤業眾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朱光輝指出,研發人員薪資列報最常出錯,因薪資通常占研發費用最大比率,也是國稅局查核重點,企業若誤將主管或兼職人員薪資列為研發支出,或無法證明員工確實從事研發工作,就可能遭剔除,建議應保留完整員工名單、工時紀錄等佐證,以備查核。

第二,原物料與耗材支出須能勾稽,勤業眾信稅務部協理周正國表示,國稅局查核時會檢視材料、樣品、儀器是否專供研發使用,並要求與研發計畫報告互相勾稽,若屬生產或行政支出,將被排除不得抵減,若同一批材料供多項研發計畫使用,企業也須提出合理分攤方式。

第三,委外研究需符合法規限制,研發投抵原則上以建立「國內研發能力」為目的,須在台灣研發,若計畫部分確有委外需求,受託單位應為國內研究機構、大學或經主管機關專案認定的外國單位,並保存合約、研究報告及發票等證明,以利核實。

第四,政府補助款不得重複抵減,申報研發投抵時須排除這筆補助,以免享有「雙重優惠」。

第五,研發投抵申請須在每年5月辦理營所稅結算申報期間內提出,逾期不受理,也無法事後補件。朱光輝指出,企業應在年度開始前即由技術與財務部門共同規劃研發計畫,建立工時記錄,妥善保存採購單、委外合約、測試報告與結案成果等資料。

 
錢多多!364天期定存單利率探低 跌破1.3%大關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3)日標售額度1,400億元的364天期定存單,市場資金充沛推升投標熱度,最終投標倍數達2.12倍,顯示搶標情況激烈,到期資金去化需求高,得標加權平均利率下降為1.258%,跌破1.3%大關,較上月下降6.3個基本點,創逾五年來最大跌幅,同時寫下去年4月以來20個月新低。

央行每月初公開標售364天期定存單,根據本期標售結果,本期一舉吸引2,965.2億元資金進場,較上月同天期3,178.75億元低,投標金額倍數2.12倍,維持過去常態2倍以上的高水準;而得標比率則降為47.21%,得標加權平均利率1.258%,本期定存單預計在11月4日發行。

金融圈人士指出,按照過去經驗,市場原先預期本期定存單得標加權平均利率預估中值落在1.3至1.31%,而大區間落在1.28至1.315%,但最終利率為1.258%,遠低於市場預期。

金融圈人士分析,考量兩年期存單得標利率很低,10月2年期定存單利率僅剩1.244%,再加上央行28天期定存單供給量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大家自然會想多拿一些364天期,因此導致得標利率比預期更低。金融圈人士說,美國聯準會10月再次降息1碼,聯準會主席鮑爾則淡化市場對12月降息的預期,國內目前經濟成長與物價走勢尚屬穩定,央行仍有理由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因此主要進場都以大型行庫及到期資金為主。

 
好食好事加速器助攻新創 大打國際盃
記者侯思蘋/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好食好事加速器自2024年起協助台灣食農新創拓展至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讓台灣食農新創的潛力與韌性得以走向國際舞台,並從國際市場中獲取寶貴的經驗與啟發。

今年「好食好事Demo Day」中,有來自新加坡和日本的三家食農科技新創團隊登台分享,帶來第一手的海外新創發展趨勢。

新加坡新創Forte Biotech研發出核心產品「快速蝦類疾病檢測系統」,利用 LAMP/PCR技術為核心,50分鐘內可準確檢測白斑症病毒(WSSV)、肝胰腺微孢子蟲(EHP)等常見蝦病,克服蝦農面對檢驗高費用又耗時的痛點。

新加坡新創Frass則以「剩食再生飼料」為核心,透過酵素水解與生物發酵技術,每日可將高達500公斤剩食轉化為高蛋白、低成本、能常溫保存兩年的動物飼料,低耗能的過程減少碳排,並有助循環農業,也解決畜牧業飼料價格高漲與糧食浪費問題。

日本的Cool Innovation冷鏈物流端出解方,「低溫,高濕,無化學」氣態加濕冷藏技術,在不需特殊包裝情況下,成功將蔬果保鮮期延長十倍,解決食物運送與保存過程中造成的食物浪費問題。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林薇真表示,台灣的食農新創在供應鏈及創新領域擁有競爭優勢,尤其是在東南亞市場。

此外,透過食品這個文化載體,台灣的新創更有機會進軍北美及日本市場,開拓更多國際合作機會。

好食好事加速器今年將帶領四家新創團隊前往新加坡參展。

林薇真表示,新加坡是東南亞重要樞紐,參展企業能接觸當地及東南亞的投資人,並尋找更多創業夥伴,幫助新創企業擴大市場機會,促進國際化發展。

 
輝達「美國製造」 四台廠助陣…黃仁勳點名
編譯劉忠勇、記者尹慧中、李孟珊、經濟日報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日接受福斯新聞(Fox)訪問時,特別點名台積電(2330)、鴻海(2317)、緯創(3231)、矽品等四家台廠對輝達強化「美國製造」的重要性,強調藉由台廠協助,把最先進的半導體全程製造移到亞利桑那州,短短九個月,輝達便達成川普政府希望「光速」推動先進製造業重返美國的目標。

業界人士分析,台積電無疑助力輝達「美國製造」的最大功臣,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已開始為輝達生產Blackwell晶片。台積電並預告,將在亞利桑那州新廠附近購置第二塊土地,以支應產能擴充計畫,同時,美國新廠將加速升級至2奈米和更先進的製程技術。

鴻海也是協助輝達落實美國本土製造的重要推手,並擴大與輝達合作,要在德州休士頓廠區一起打造新世代AI伺服器智慧製造工廠,這條產線將成為全球首批導入輝達Isaac GR00T N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生產基地,全面採用輝達的AI技術。

隨著客戶需求持續強勁,鴻海已在過去一年擴大AI伺服器相關投資規模,未來將持續與輝達合作,並在德州、威斯康辛州、加州等廠區持續擴產。

緯創近年加速美國廠區布局,董事會今年來已通過投資7.6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34.86億元),在德州打造AI超級運算中心,2026上半年啟用。緯創負責伺服器組裝業務的加州工廠也擴增資本支出,從原先7,100萬美元增加至1.436億美元。

日月光投控正積極規劃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評估以測試廠為主;另外,矽品在美國加州聖荷西(San Jose)、南加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德州等,皆設有業務和服務據點。

黃仁勳在「Sunday Morning Futures」節目中指出,川普政府希望以「光速」推動先進製造業回流美國,而輝達在九個月內就達成目標。

他說:「在台積電、這家美國極為重要的合作夥伴,以及鴻海、緯創、艾克爾和矽品的協助下,我們如今已能在美國和亞利桑那州全程生產全球最先進的AI晶片。」

黃仁勳提到,「工作人員非常賣力,機械工程師、水電技師、管線工、建築工人幾乎是晝夜趕工。九個月後,我們已開始量產全球最先進的AI晶片。」

黃仁勳指出,川普推動重建美國製造業,並重掌關鍵科技領導地位的政策,讓輝達得以加速在美國本土生產最先進晶片的計畫。

黃仁勳強調:「川普總統上任之初,就希望我們能在美國本土製造這些關鍵技術,他希望讓美國再工業化。」「他希望推動能源成長,也希望確保美國AI領域保持領先。」要達到這樣的領導地位,必須在從能源到AI基礎設施等多項領域同時具備主導地位,「這不僅包括打造AI模型,也要讓AI應用在醫療、製造、機器人和科學等產業中。」

 
川普又變臉 輝達Blackwell禁止銷陸
編譯葉亭均、劉忠勇、記者蕭君暉、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2日表示,美國不會把輝達的Blackwell先進晶片給「其他人」,一改他在10月29日透露可能解禁Blackwell晶片銷陸的態度。川普短短五天內「變臉」,對輝達Blackwell晶片銷陸觀點出現180度轉變,業界譁然。

川普還談到,他預估再過兩年,美國將擁有全球40%到50%的晶片市場,「現在最大的變化是,各大公司正從台灣撤離,進入美國設廠,這都是因為關稅政策。如果我們沒有課關稅,他們根本不會這麼做。」

他重申,唯一能避開關稅的方法,就是在美國本土建廠生產。只要在美國設廠、在美國生產產品,就不用付任何關稅,「事情就這麼簡單」。

受相關消息衝擊,以鴻海(2317)為首的五大AI伺服器代工廠昨(3)日股價全面走弱,並拖累加權指數盤中一度由紅翻黑,其中,緯創(3231)大跌4.65%至143.5元,跌幅最重;鴻海也下跌6元、收251.5元;廣達(2382)、緯穎(6669)、英業達(2356)同步收黑。五大AI伺服器代工廠昨天市值合計蒸發逾1,285億元。

川普在空軍一號座機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才剛推出的新的Blackwell,比每一款其他晶片還先進了十年。不過,不會的,我們不會把這款晶片給其他人。」這番話透露川普政府可能不會沒有限制地允許輝達Blackwell輸出。

川普並透露,自己經常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見面,不過,除了表達「恭喜」外,沒有理由立刻又與黃仁勳再度會面。

川普接受CBS「60分鐘」專訪時,也提到輝達晶片銷往大陸的議題。主持人歐唐納問道:「您會允許晶片製造商輝達向中國銷售最先進的晶片嗎?」

川普回答,「不,不會。但…」主持人追問:「也就是說,這完全不在考慮範圍內?」

川普說:「我們會讓他們和輝達打交道。輝達是全球這方面的領導企業,我們會允許他們與輝達往來,但不包括最先進的產品。我們不會讓任何國家擁有最先進的晶片,除了美國。」

主持人再問:「因為那樣中國就會贏得AI競賽?」川普說:「倒也不一定會贏,但他們肯定會取得對等的優勢。現在是我們領先,因為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產電力。允許企業自行發電是我的構想,老實說,之前沒有人想到過。」

即便輝達仍無法甩開Blackwell銷陸「緊箍咒」,法人認為,目前亞馬遜、微軟、Google、Meta等北美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仍持續加碼AI基建投資,AI伺服器市場仍是帶動當前科技產業向上成長的「硬需求」,帶動鴻海、廣達、緯創等相關伺服器代工廠營運持續上升,前景不看淡。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