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28 第12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保險要聞 保險小百科/農保補助比率 定期檢討調整
名家觀點/珍惜存款保險40載
預防勝於理賠!宏泰人壽推外溢保單 健康達標再享獎勵
台灣人壽「保重溢生」健康險 6項特定重大傷病另給付保額20%
彭金隆:虛擬資產正影響未來保險市場
投保教戰 專家教你保/爸爸們保險規劃 三階段補足
1年期傷害險 留意是否涵蓋法定傳染病

今日財經頭條
保險小百科/農保補助比率 定期檢討調整
記者林勁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保障農民收益與分散經營風險,農業部自2021年施行《農業保險法》,但近來氣候變遷劇烈,導致農業經營易受天然災害影響收益。朝野立委近日共提修正《農業保險法》,對於農業保險補助比率應考量農業發展需要定期檢討和調整,審查最後依所提修正動議通過刪除第六年補助比率60%上限,修正為主管機關應考量農業發展之需要定期檢討、調整。

根據現行規定,農業保險法施行後五年內的保費補助以75%為上限,第六年起則以60%為上限,但屬強制投保者不在此限。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止,農保覆蓋率僅為53.7%。

日前修正動議通過刪除施行第六年起的補助限制,並增訂要求主管機關針對前項補助比率,應考量農業發展所需定期檢討與調整。

 
名家觀點/珍惜存款保險40載
陳沖(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經濟日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迄今80年,不能免俗,全球有不少紀念活動,其中較受世人矚目的,當推行將到來的日本投降紀念日(9/3),當年同盟國元首是否會同台亮相?中華民國政府會有何角色?這中間又隱含多少可玩味的政治意圖?頭腦如果不夠複雜,還恐怕一時轉不過來。

至於頭腦單純的,不妨參加與民生有關、攸關你我生活品質的活動:9月27日存款保險40周年。記得約莫十年前,我曾先後在本報發表兩篇文章:2014年6月24日的「存款保險30周年前夕」,以及2015年6月23日的「存保30大壽的厚禮?」,呼籲社會記取存保安定金融的貢獻,但勿對存保有不合理的期待等。

十年倏忽即過,近十年國人對存保觀念是否依舊?正值國際存款保險機構協會(IADI)將在台北舉辦執行理事會,或許正是省思時候,並藉以誌念存保40周年。

眾所周知,保護存款人,安定金融秩序,是存保制度的初衷。中華民國在1947年舊銀行法中,就有應聯合成立存款保險組織的規定(相當先進),但直到37年後存款保險條例才經立法院三讀通過(1984年)。

1985年十信案件爆發,存保公司雖尚在籌辦,不過發生重大金融事件,倒也趁機凝聚共識加速制度的催生。存保機制立法時,本人尚在金融界,存保初試牛刀時,我已轉至主管機關,有幸見證存保機制的成長與茁壯。

引進存保制度,並非全無代價,1935年美國於倒閉千家銀行後,國會通過存款保險公司法,羅斯福總統於簽署法律時,曾提出警語:存保可能使政府為個別銀行的過錯負責,為經營失敗的銀行業承擔代價。

百年以來,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與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直是存保揮之不去的夢魘,存款人常因存款保障忘卻應有的風險意識。早年德州大學的Miller教授,曾有一生動的比喻:如果將25萬美元交付兩位賭徒到賭場一試手氣,一位是不論輸贏都平均分擔風險,另一位則是贏錢平分,輸錢不分擔,請問哪一場景的賭客會較激進下注?

2023年時,美國發生Banking Turmoil(銀行動盪),矽谷銀行等三家中大銀行相繼倒閉(同一時段,歐洲瑞士Credit Suisse也經營不善),數位金融時代的擠兌,截然不同的救火經驗,使歐美監理單位紛紛將目光轉向IADI於2009年6月發布的「有效存款保險制度核心原則」(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s)及其2010年12月配合完成的評估方法,不過IADI的原則畢竟是針對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而設計,病毒株既有改變,疫苗重予研發可以預期。

至於台灣,因經濟持續發展,20年來幸無系統性的金融擠兌(許多人已不知擠兌為何物),休養生息之際,其實不妨對照IADI的核心原則重新演練一番,再加上數位時代元素(例如CBDC代理機構或穩定幣發行人),先來個兵棋推演吧!

記得1995年,正當亞洲金融危機前兩年,國內發生30餘件基層金融擠兌案,所幸存保公司養兵千日(仔細算,養兵約三千日),早對各種危機做好war game,雖然戰情總有起伏變化,還不致慌亂無策,加上後來照表操課,陸續整併基層金融,拆除引信,才免於1997亞洲金融危機的內外夾攻,在亞太一片烽火中,維持國內市場的穩定。

記得2014中國人民銀行曾派員來台考察存保業務,次年大陸開辦時,恰值存保公司30周年,於今兩岸關係緊繃,剛好存保下月行將40,對岸則將慶祝存保十年有成,IADI又在台開會,何不順勢合辦存保專業交流活動,沖淡一些劍拔弩張的氣息?

 
預防勝於理賠!宏泰人壽推外溢保單 健康達標再享獎勵
記者戴玉翔/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加上環境污染、精緻飲食、不良作息、運動不足等不利因素,導致身體容易處於「亞健康」的狀態,長期累積下來,恐將引發各類疾病、進而增加人生風險。雖然罹患疾病可以就醫治療,醫療費用可以透過相關保險分擔,但整體而言,長期保持健康比起疾病治療獲得理賠來得更有價值。有鑑於此,在維持健康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宏泰人壽持續推動外溢保單,保單加入健康促進機制,鼓勵保戶持續關注身體、維持健康,實現健康管理與保險保障的雙重兼顧。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指出,全球有高達75%的人口為「亞健康」族群;許多醫療機構認為「亞健康」是身體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若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最後疾病可能成真。宏泰人壽對此表示,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從保險的角度來看,罹患疾病將使得幸福生活蒙上陰影、徒增人生風險,而「事前預防」勝於「事後理賠」,身體健康的有形無形價值遠超過保險理賠金,因此透過「宏泰人壽金滿溢健康醫療終身保險(WHC)」這類型的外溢保單鼓勵保戶維持健康,並周全兼顧終身醫療保險保障。

「宏泰人壽金滿溢健康醫療終身保險(WHC)」所包含的「未住院健康鼓勵保險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鼓勵被保險人健康年年達標。在契約有效期間內,亦即自第一保單年度起,於每一保單年度末,被保險人沒有因為當年度之保險事故住院申領理賠保險金,就有機會可領取「未住院健康鼓勵保險金」,其金額表定為年繳保費的1.8%,再乘以保單經過年度數與繳費年期中較小的數值,逐年增加至繳費期滿。而體況達標者於第3保單年度起,亦可享有額外5%的身故及祝壽保險金給付的健康促進增額保障。

宏泰人壽說明,WHC提供「未住院健康鼓勵保險金」,在終身醫療保險部分則包含住院日額、住院手術及門診手術費用之基本醫療給付,如因疾病或傷害致成1-6級失能時豁免未繳之保險費、若被保險人於保障期間不幸身故或契約期滿時仍生存,則給付累積年繳保險費總和且不扣除已領保險金,讓保險保障範圍有一定的基礎,讓保戶更安心。

以往常聽人說「預防勝於治療」,同樣的觀念亦適用於保險規劃。透過外溢保單,維持健康可獲得鼓勵,而當面對疾病威脅,亦可在符合保單條款所定項目下申請理賠支應醫療費用,健康管理與保險保障連動更加緊密,周全兼顧兩者,更具正面積極的意義。

 
台灣人壽「保重溢生」健康險 6項特定重大傷病另給付保額20%
記者任珮云/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健康保障要超前部署!中信金(2891)旗下台灣人壽推出「台灣人壽保重溢生重大傷病定期健康保險」(簡稱「保重溢生」),提供重大傷病及特定傷病雙重保障,不分階段確診即可一次領取保險金,補足高額醫療照護支出;第二保單年度(含)以後,針對器官移植等6項特定重大傷病,額外再給付保險金額20%,在保戶最需要支援的時刻扮演最佳後援。

根據台灣人壽2025「臺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健康不好」(42%)和「通膨」(28%)是民眾退休後兩大困擾;衛福部2025年5月統計資料亦顯示,國人重大傷病有效領證數達107萬人,相當每22人有1人罹患重大傷病,當中以癌症占46%為最大宗,患者治療期間不僅得面臨身心極大考驗,醫療支出往往成為家庭沉重經濟負擔。

台灣人壽「保重溢生」兼顧健康保障與財富累積,針對22項重大傷病風險,以及急性心肌梗塞(重度)、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開心手術等5項特定傷病,初次確診並符合理賠條件,無需等待即能一次請領保險金;自第二保單年度(含)以後,如有器官移植、慢性腎衰竭、嚴重創傷等6項特定重大傷病,額外給付保險金額20%,保障再升級。

以30歲女性為例,投保「保重溢生」保額新臺幣100萬元,繳費20年期、年繳保費37,300元,若在45歲初次罹患「重大傷病」及「特定重大傷病」,取得證明後即可一次領回120萬元,安心治療守護健康。「保重溢生」亦結合外溢健康管理機制,保戶於指定期間提供健康檢查、疫苗接種或癌症篩檢證明(3擇1),續年度保費最高可折減2%,鼓勵保戶愈健康愈省保費;此外,若未曾申領保險費,身故或85歲保障期間屆滿時,可領回年繳保費1.06倍,保費有去有回,養老傳富下一代。

 
彭金隆:虛擬資產正影響未來保險市場
記者林勁傑/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於24日假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舉辦「2025保險業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開訓典禮。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擔任班主任,並偕同保險局副局長陳清源致詞,肯定保發中心持續推動此項深具意義的培訓計畫,助益提升保險業的軟實力。

彭金隆在致詞中特別感謝各參訓公司及機構對人才培育的重視與投入。他強調產業發展要跳出既有思維,以資產管理為例,其概念早已不只傳統的資產配置,金融加衍生的服務才是更大的市場。數位化也不僅止於開放數位保險公司,如虛擬資產等都正影響未來的保險市場。永續金融包括投融資、綠色永續的商品和服務也都是商機。期許所有學員能透過本次系統性的課程安排,有效深化專業知識,並和同學相互砥礪,成為未來產業攜手併肩的夥伴。

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在致詞時指出,「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歷年已培育出眾多優秀人才,今年更以協助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為核心。和新加坡的發展路徑不同,他建議可優先思考留住台灣的財富。台灣保險業有37.4兆資產,可在國內重要投資,如基建、綠能和長照等,扮演重要角色,也可改善資產負債表上幣別不匹配的問題。他勉勵學員要把握難得的學習機會,拓展國際視野,加強同儕交流。

保發中心表示,「2025保險業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課程設計分為「國內」與「國外」兩階段,內容豐富多元。國內課程特別敦聘來自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的重量級講師,以及國內產官學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課程內容涵蓋經濟與產業宏觀趨勢、永續發展、數位轉型,以及資產管理趨勢等關鍵議題,透過實務經驗分享第一手資訊,幫助學員掌握最新脈動。國外課程則將前往金融重鎮新加坡,參訪當地具代表性的產壽險機構、銀行、家族辦公室及數位保險公司,並由高階經理人親自與學員進行雙向交流,提供難得的實務學習機會。

保發中心自2014年起舉辦「保險業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至今已累計培育近400人次。本年度為第九屆辦理,吸引來自23家產壽險公司與相關機構,共計44位學員報名參訓,顯示業界對此培訓計畫的高度肯定與需求。

 
投保教戰
專家教你保/爸爸們保險規劃 三階段補足
傅秀珍/經濟日報

大環境經濟動盪加上通膨風險,雙薪家庭已是常態,一家之主除努力賺錢,更要照顧好自己,同時提前規劃未來的退休生活。趁著父親節提醒爸爸們好好檢視個人保單,將不足的保障及自身需求補齊,為自己與家庭強化安全防護網。

因應各年齡層的保障及風險不同,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爸爸,檢視保障缺口重點大不同,新手爸爸(25至34歲)首重定期壽險,實支實付、1年期疾病醫療險、傷害險等也很重要,初為人父因事業剛起步,除養兒育女的生活開銷,可能另有房貸、車貸等壓力,在預算有限下可選擇投保高保障的定期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1年期疾病醫療險及傷害險。定期壽險的特性是以最少的保費,買到最大的保障,將人生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三明治族爸爸(35至49歲)則需補強終身醫療保障,重大傷病險、長期美元保單等亦是規劃重點,該階段在職場已累積相當資歷,處於重大責任時期,上有長輩、下有孩子需照顧,除補強醫療保障的不足,也該考量高齡社會帶來的長壽風險,建議透過長年期分期規劃美元保單累積資產,漸進式的布局二、三十年後的退休生活準備。

熟齡族爸爸(50至70歲)保障重點則為終身長照險及年金險,長壽不代表健康,當長照風險來臨,龐大醫療費用足以侵蝕家庭經濟,長照險則可適時轉嫁。考量少子化及家庭結構改變,未來政府提供的年金給付也可能變少,事先規劃年金險或月配息保單,創造未來穩定現金流,補強退休所得替代率,預先打造優質享退生活。

養兒防老時代已過去,建議所有爸爸們為生活打拚之際,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做好健康管理,更要補足保障缺口,許自己及家人一個安心無憂的未來。(本文由台灣人壽高雄直轄二通訊處業務主任傅秀珍提供,記者任珮云採訪整理)

 
1年期傷害險 留意是否涵蓋法定傳染病
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隨著海外旅遊與短期外派人數增加,產險公司推出具備長期保障的1年期傷害險受到消費者青睞。然而,保險業者提醒,雖然1年期傷害險保障期間長、投保彈性高,但在選擇商品時,應特別注意是否涵蓋「法定傳染病」,以免關鍵時刻無法理賠,造成旅外風險。

根據現行保單設計,多數傷害險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責任,也就是說,若未在保單條款中明確註明納入保障,旅途中即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登革熱、麻疹或霍亂等政府公告之法定傳染病,保險公司可能會依據除外項目拒絕理賠。

在眾多1年期傷害險商品中,台灣產物的「壯遊保」,有提供法傳保障,但有較嚴格的年齡限制,僅提供15歲以上,未滿35歲者。主要是該產品針對族群為遊學、留學和打工度假。其保費約在9,800至15,000元之間,依保險人身分而定,例如若為遊學者保費較低,而打工度假者則保費偏高。至於旺旺友聯的旺旺行旅也是針對遊學、留學打工族。年齡限制也是15至35歲者,保費則在4,400至10,000元之間。

保險專家提醒,消費者在投保前務必主動索取商品條款與保單說明書,詳細了解保障內容、理賠範圍及各項除外責任。尤其對於法定傳染病是否納保,應特別關注條款中的疾病定義,必要時也可直接諮詢保險業務或客服人員,釐清保障細節。

此外,由於各家保險公司對「疾病」與「突發狀況」的界定不盡相同,建議消費者依據自身出國頻率、停留地區及健康狀況審慎選擇商品。若預計前往醫療資源較匱乏或傳染病高發的地區,優先選擇含有法傳保障的1年期傷害險,將有助於強化風險應變能力。

 
台光電如何讓輝達沒它不行?鐵血掌門經營心法解密
台光電總部,已經在桃園觀音矗立30多年了。台光電股價最慘5元,22年後叩關千金股,這間低調的公司,如何成為市值超過3300億元的一方之霸,讓蘋果手機、輝達伺服器、雲端4巨頭,沒它不行?出身將門的董事長董定宇,正是它勝出的關鍵。

失智不等於失能 如何不讓失智大腦停擺?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詠萱提醒,失智症患者從認知正常,慢慢退化到失智症,是漸進發生的過程,並非一發病就完全失能。所以並不是所有失智症病人都是失能的狀態,而是漸進式的,隨著失智症的病程更往後,失能程度才會隨著增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