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14 第58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大台北要聞 Zoo Mall用地 將蓋海洋生態園區
地方憂人潮來了 交通恐更亂
台北市焦點 蔣萬安明訪日 向東京巨蛋取經
京華城3疑點 柯市府勝訴仍送容獎
台智光光纖覆蓋率 資訊局:符合規定
新北市焦點 抓噪音車限制多 新北開罰率僅2%
納紅黃單建物 新北防災都更2.0+上路
紅黃單建物納防災都更 專家:降門檻增誘因 也要思考中繼宅
 
Zoo Mall用地 將蓋海洋生態園區
記者洪子凱、林麗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位於台北市立動物園旁的原Zoo Mall用地,歷經多年未開發,現況為廣場綠地。記者洪子凱/攝影
位於台北市立動物園旁的原Zoo Mall用地,前市長郝龍斌任內因經營不善成蚊子館,市府以公安疑慮為由,2014年拆除5棟建物並闢廣場綠地;前市長柯文哲任內8年遲無開發;去年市長蔣萬安上任,由光禹集團創立台北數位海洋生態娛樂開發公司得標,將打造海琉館、海洋生態主題酒店、並規畫商業區,預計將投資約45億元,預計2033年營運,帶動地方發展。

蔣萬安指出,此開發案將結合三貓2.0,以動物園大貓熊、貓纜及貓空元素,成為未來三貓非常重要門戶意象,不只帶動動物園觀光人流、貓纜乘客次數,還要帶動貓空的茶文化推廣。

該BOT案是由台北數位海洋生態娛樂開發公司得標,股東包括光禹、合眾建設、智友及台灣旅宿集團龍頭敦謙國際、雲豹能源,其中最大股東光禹集團,目前有經營兩個BOT案,包含在高雄的HOLO PARK-浮空劇院生活廣場,及在嘉義的全亞洲首座羊角藝術村。

此開發案,目前規畫基地一將導入海琉館、海洋生態主題酒店、海洋生態主題商業區;基地二建置虛擬動物園區及花園廣場;另外還有河濱高灘地堤外停車場、木柵機廠停車場及基地一地下空間,昨由光禹集團董事長字維新與副市長林奕華代表簽約。

林奕華表示,柯市府決定要用促參方式進行,但是碰上疫情進展不順,直到去年市長蔣萬安裁示盡速招商,此案民間機構預計投資約45億元,估計創造約1300個就業機會、政府財務效益收入約有21.24億元,北市動物園是亞洲知名動物園之一,園方希望能將水族館部分補上,未來園區將以生態為主題,並宣導動保、教育觀念。

字維新表示,未來大型樂園不再強調重資本設備,而是與生態、人文結合以療癒人心,尤其全球前十大、亞洲面積第一的北市動物園,年入園人數逾300萬人次。但他坦言,「第一次去動物園看青山綠水,但是好無聊」,目前北市動物園遊客滯留時間太短、沒商業設施等配套,未來園區盼保持原優勢,並改善觀光設施不足之處。

字維新表示,未來BOT案將設立三目標,包含延長遊客滯留率、與動物園合作建構水陸配套落實環保議題、帶動文山區經濟發展,串聯周邊動物園、貓纜等,除了發揮動保及生物多樣性生態意義,同時讓觀光紅利齊揚。

地方憂人潮來了 交通恐更亂
記者洪子凱/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帶動三貓2.0,北市府採BOT方式,由民間投資45億元,要將原Zoo Mall用地打造為海琉館、海洋生態主題酒店等。但地方憂心,建成後帶動人潮,恐讓地方交通更加混亂。副市長林奕華表示,未來園區延長營業時間,可有效分流動物園人潮,加上環狀線完工、停車位增加後,周邊交通應可改善。

國民黨議員徐弘庭表示,以動物園為主軸打造生態園區,應去思考如何行銷帶來人流,比如房價優惠拉高住房率,搭配水族館、動物園、貓纜等,確實有機會帶動區域發展,他樂觀其成;民進黨議員簡舒培說,過去Zoo mall已經失敗,現在要重新規畫生態園區帶動觀光,她認為效果有限,就算真成功,也會延伸很多問題,包含塞車、捷運量能是否能應付等,考驗市府是否有配套。她認為,既然已有過一次失敗經驗,就應該將土地回饋於民,建設公園。

萬興里長林冠文說,建設園區他是樂觀其成,但動物園每到假日周邊路段會塞車,未來園區蓋起來人潮更多,市府應有配套措施,疏散周邊交通。此外,園區商場除了生態考量外,也應將在地民眾生活習性納入考量,回饋地方。

林奕華說,動物園目前人潮較集中,未來規畫動物園內海洋生物和夜間動物可能會和園區合作,除可讓動物園有更多空間外,水族館是從白天開到夜間,所以有些人可能會選擇晚上來水族館,分散白天來動物園的人流。

另,環狀線完工後捷運路網將更完整,應能讓更多遊客搭捷運,而非自行開車來動物園,周邊也有逾2千個停車位,可改善交通問題。

蔣萬安明訪日 向東京巨蛋取經
記者林麗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長蔣萬安(中)15日出訪東京,昨天赴萬華區,出席與里長有約活動,會前先和里長寒暄互動。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北市長蔣萬安本周三出訪東京,為期4天行程除出席永續科技城市峰會市長論壇,也將拜會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自民黨青年局、日華議員懇談會等。另,這次參訪東京巨蛋也是此行亮點,由於東京巨蛋年吸引4千萬遊客造訪,堪稱「世界級娛樂中心」,蔣說,東京巨蛋舉辦非常多國際賽事及演唱會,希望能吸取相關經驗。

蔣本月15至18日出訪東京,除在Sushi Tech市長論壇主題演說,向超過40位各國市長分享台北面對震災等安全城市實踐;此趟也會再次拜會小池百合子,就安全、運動與未來之都三大願景,探討未來深入合作方向;並回訪日本舊識,包括自民黨青年局、日華議員懇談會等,盼透過深入兩市情誼,強化台北的國際連結。

蔣萬安表示,這一次在訪東京緊湊行程中,也安排參訪東京大巨蛋,因東京大巨蛋從1988年開始到現在,歷經數次維護升級,同時舉辦非常多國際賽事及演唱會,希望能夠吸取東京巨蛋經驗。

蔣提到,東京大巨蛋也是日本讀賣巨人的主場,今年初日本讀賣巨人隊來台,也到台北大巨蛋跟台灣職棒隊伍比賽,當時讀賣隊對台北大巨蛋整體規畫、設計、實際比賽感受表達肯定,大巨蛋未來有很多可以向東京大巨蛋借鏡之處。

京華城3疑點 柯市府勝訴仍送容獎
記者鍾維軒、洪子凱、林麗玉、林銘聯合報
北市議會京華城案專案調查小組昨天首次開會,發現有3大疑點待釐清;圖為施工中的京華廣場。記者胡經周/攝影
北市議會「京華城容積違失案專案調查小組」昨閉門會議,釐清柯市府決策轉彎過程時發現3大疑點,包括京華城沒提容積獎勵,市府卻送出百億容積,及訴訟中、市府勝訴後,容獎討論沒暫停還繼續。小組質疑,柯市府有2次煞車機會卻沒停止,整個程序猶如「失速列車」,下周將邀當時參與會議的專家學者訪問與求證。

此外,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遭前幕僚張益贍爆料,擔任市長期間常用「簽公文」名義支開隨扈、私見財團老闆,多次會見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民眾黨發言人戴于文昨回嗆,「名嘴推論非常粗暴,根本就是惡意栽贓,毫無邏輯可言。」柯也反批,說話要有證據。

京華城調查小組召集人游淑慧說,市府送了7冊京華城容積案相關資料,昨天會議釐清決策轉彎過程,發現3處疑點相當奇怪。

游說,京華城2020年3月17日送陳情信到市長室,盼保留560%容積率與逾12萬平方米樓地板面積,並未要求市府給予容積獎勵與後續送修正細部計畫,只提到30%容積轉移,且容移是買來的,所以沒爭議,後來卻是「要五毛給一塊」。

游也指出,柯市府2020年6月20日專家學者會議中,4人中有3人提到市府正和京華城打行政訴訟,「這是第1個煞車點,若7月就有結果,為何要一邊訴訟、一邊討論京華城補救措施?」

另外,2020年7月中旬市府打贏官司,游質疑,照理京華城陳情應毋須理會,但第2個煞車點市府也沒踩住,細部計畫送到都委會以一般都市計畫繼續審,主委、前副市長彭振聲僅在裁示拿掉「補救」2字,程序繼續走,京華城要求最高20%容獎全到手,柯市府竟也照單全收,猶如「失速列車」。

民眾黨人士表示,事實如何以調查小組共同決議為準,蔣萬安提交監察院的報告,也指京華城案審議過程嚴謹把關,無瑕疵之情事。

針對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地上權案屢遭質疑,柯昨晚開直播說,自己的態度從頭到尾一致,就是會議紀錄、錄音檔全部上網,但不可選擇性公布,很多議員不知道實情,看到新光人壽發表意見,其實北市府都沒有採用。

台智光光纖覆蓋率 資訊局:符合規定
記者鍾維軒、林麗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智光案爭議延燒,台北市長蔣萬安上月宣布終止與台智光警用監視器傳輸費專案費率子約,但本月2日市府約台智光討論終止程序事宜,卻遭放鳥,市府昨再要求台智光到市府說明合約規範的光纖網路布設情況。資訊局表示,台智光光纖覆蓋率達標99.9%,高於母約規定的80%,暫無再次現勘檢視的必要。

對於外界質疑,台智光案市府恐被牽著鼻子走,蔣萬安昨表示不會,未來將進入爭議處理機制,甚至可能會進入司法訴訟。

北市資訊局昨邀法務局、新工處、道管中心等單位,聽取台智光報告「完成台北市光纖纜線布建之竣工資料」。

資訊局表示,台智光在會中表示,目前光纖覆蓋率達標99.9%,高於母約規定的80%。除「松山機場智慧圖書館」因施工困難,租用9條中華電信線路外,全數光纖均為自有,也沒有低買高賣、無其他與第三方電信業者合作,目前認定台智光鋪設幹線已符合母約規定。

蔣萬安表示,台智光案未來將進入爭議處理機制,甚至可能進入司法訴訟,市府態度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當第一時間認為警用監視器的專用子約有問題,他即刻在4月8日結束終止合約、即刻生效,後續就是回到母約費率1761元,市府立場非常堅定。

抓噪音車限制多 新北開罰率僅2%
記者葉德正、邱瑞杰、胡瑞玲/連線聯合報
全國推行的噪音科技執法開罰門檻高,被質疑效果有限。記者葉德正/攝影
全國推動聲音照相取締噪音車,但開罰須滿足「前後3秒無車」、「地乾無雨」、「風速小於每秒5公尺」等要件,導致定點設備拍照數量大,開罰數卻極低,統計新北去年至今年4月,196處噪音科技執法設備共拍45萬件,符合裁處條件有9301件,開罰率2%。環保局長程大維說,已反映給中央盼放寬開罰條件,也與中央配合,從源頭改善車輛不當改裝噪音問題。環境部表示,多數條件短期無法克服,但3秒無車部分去年已修改程式排除。

環境部大氣司長張順欽說,民眾站外面吹風就會聽到風聲,噪音可能風速所致,因此規定風速逾每秒5公尺不開罰,不能全歸咎在機車上。他提到,連單車騎經過有水的地方,都會發生噪音,更會干擾測驗結果,這兩項規定,短時間無法克服。

中央從2021年起,推動全台各地在熱區設置固定式聲音照相系統,限速50公里以下路段,不得超過86分貝、限速50公里至70公里路段,音量不得超過90分貝。

新北市環保局目前已在196處噪音陳情熱點設置科技執法設備,並逐年增加,市議員陳偉杰指出,不管是科技執法據點增加,還是管制時段擴大24小時,車輛噪音問題不減反增,去年公害陳情,噪音占比達57%最多,民怨居高不下,質疑政策有發揮效果嗎?

程大維說,科技執法要達裁罰標準相當困難,各縣市政府與中央開會時,紛紛反映希望修正條件,才能提到嚇阻力道。

除新北市,基隆市民多年來也飽受車輛噪音所苦,市府從法令面、執行面雙管齊下,今年2月起車輛使用不合格排氣管妨害他人安寧,白天罰鍰提高到6000元起跳,深夜再加倍開罰1萬2000元。環保局統計2至4月已罰161件,希望透過強力執法及重罰,壓制違規者氣焰。

基隆市環保局也表示,今年會再採購聲音科技照相執法設備,擴充執法能量。

納紅黃單建物 新北防災都更2.0+上路
記者李成蔭/新北報導聯合報
0403地震過後,新北建物受損已有11件紅單、20件黃單,新北都更處推「防災都更2.0 PLUS」,盼加速修繕或重建。記者李成蔭/攝影
0403地震後,新北建物受損已有11件紅單、20件黃單,集中在土城、中和等區,行政院5月3日公告新北為災區,涵蓋9個行政區、共325戶,新北都更處公告修正「新北市加速推動都市危險建築物重建專案計畫(防災都更2.0 PLUS)」,降低門檻,8成同意即可提出申請,昨起上路。民代提醒,都更程序複雜,市府不能只有開說明會,應主動協助,可思考搭配「強制拆除」機制,避免少數人反對而卡關。

有住戶說,投入大半輩子心血的房屋被貼紅單成危樓,面臨重建或補強抉擇,現實考量還是要負擔多少費用。另一紅單大樓住戶說,能降低同意比率是好事,他住的大樓內目前同意戶逾9成,但花費還不明朗,說不定還會有人反悔,變數仍多。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李擇仁指出,0403地震後,市府主動出擊協助震損社區,透過迅行劃定更新地區方式來降低推動都更門檻,盼藉此加速重建、修繕。新北防災都更目前已核准22案,2案審議中。

市議員林銘仁表示,降低門檻有助整合,但流程太繁瑣,市府除了辦說明會,更要主動出擊協助相關文書處理,否則光靠居民力量太困難。市議員黃心華認為,若只單純降低同意比率,沒搭配「強制拆除」機制,最後仍可能因少數人反對而延宕流程,中央也應考慮適度放寬容積獎勵天花板上限,否則偏遠區房價較低,難支應推動都更所需的營建成本。

另,震後紅、黃單建築危機四伏,民眾憂心若繼續擱置不積極處理,恐出現磁磚雨等風險,危及公眾安全。李擇仁強調,新北雖沒有相關罰則,都更處有持續緊盯每一案進度,住戶普遍滿積極想要都更或補強,且新北將紅、黃單建物納入迅行劃定更新地區,只要5成同意就能啟動都更程序,住戶8成同意亦可走危老都更,能防止出現「擺爛」情況。

紅黃單建物納防災都更 專家:降門檻增誘因 也要思考中繼宅
記者李成蔭/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老屋數量居全台之冠,30年以上老屋近83萬棟,平均屋齡逾30年,不耐震老屋暗藏風險。專家提醒,民眾應多關心住家大樓,若梁柱有異常裂縫或牆面有大面積裂縫都要提高警覺,要解決紅、黃單建物安全問題,都更是一大解方,政府透過降低門檻、提高誘因是最有效方法,也應該思考中繼宅問題,避免民眾在都更期間無處可住。

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崔懋森指出,防災都更說穿了就是提高獎勵,紅、黃單建物很多被評估要拆除,誘因不足讓建商及居民卻步,成為整合過程的阻力。

崔懋森提醒,地震後發現輕微龜裂不必過度緊張,若是梁柱則要當心,出現45度異常裂縫或整條大裂縫都要注意,磚牆雖然無法分擔力量,裂縫大恐整片倒塌,仍會壓傷人,一旦察覺房屋有異常,可洽各地建築師公會協助到府檢查。

新北都更學會理事長辜永奇也說,過去同意門檻是9成以上,如今降為8成,應該能促成多一些案例,有些個案同意比率差一點點就能達陣。

辜永奇建議,政府要將都更配套做得更足,可思考中繼住宅課題,有住戶在都更過程無處可住,尤其是年長者更難找到租屋的機會;政府也許可思考利用社宅、都更分回戶,或是蓋一些中繼宅,解決過渡時期居住的問題。

未來蛋白質新選擇 低碳飲食.永續趨勢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議題備受關注,植物基食品因消耗資源較少,近年來全球蓬勃發展。台灣工研院中分院開發的植物蛋、植物基龍蝦、鵝肝;食品新創Lypid推出全球第一塊植物五花肉,皆為全球尋找替代性蛋白質提供解方,展現台灣科技力。

當老闆要跟你 "Meet for a cup of coffee",並不是要請你喝咖啡!
Anna在一家外商司工作,有一天,她正好要去吃午餐,電梯前遇到外國老闆,老闆突然說:"Let's meet for a cup of coffee later." 什麼?老闆要請她喝咖啡?別會錯意喲!“A cup of coffee”字面上是一杯咖啡,但這裡卻是指「很短的時間、一下子」。來看看“a cup of coffee”和“a cup of tea”的用法,和你想的不一樣。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