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28 第59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編輯小語 看好陸經濟 36家德企籲加大投入
四川德陽:氫能源無人機首飛成功
陸全國科技大市場聯盟揭牌
AI浪潮帶路不忘人文關懷 陸文旅業籲體現沉浸式感受
長和港口交易擬分拆 中共警告
陸汽車進口 大減近四成
日產武漢工廠 明年停產
北京人形機器人半馬賽 天工奪冠
 
看好陸經濟 36家德企籲加大投入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024年德企在大陸新增投資57億歐元,較上年增長25%。圖為4月23日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奔馳(賓士)汽車展台上的全球首秀Vision V概念
近日,36家在華德企聯合向即將上任的德國新政府提交一份建議書,指出「德國要在經濟上保持重要地位,需對中國加大投入,而非減少」。建議書還警告「去風險化悖論」,強調「風險管理不能簡化為縮減對華業務」,更不能將技術競爭簡單理解為零和博弈。特別是在電池技術、自動駕駛、空中出租車、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中,中國展現出強勁的引領勢頭。

新華社報導,德國企業界認為,與中國伙伴開展研發合作對於深入了解中國市場、保持技術領先具有重要意義。許多德企在中國的營收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部分企業的創新活動已深度本地化。在電動出行、智能製造與數位經濟等新興領域,中國不僅是巨大的消費市場,還是技術共創的關鍵伙伴。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執行董事奧利弗·厄姆斯指出:「將中國視為『系統性對手』的政治立場,正在與在華德企的現實脫節。」他強調,中國市場對於德企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德國新政府應為企業提供更加清晰穩定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推動對華合作。

近年來,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市場准入,進一步增強了德企在華發展的可預期性與確定性。

德國「中國平台」網站援引美國榮鼎諮詢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德企在華新增投資57億歐元,較上年增長25%。來自中國德國商會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92%的會員企業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市場。

在複雜的地緣經濟環境中,德國企業界基於現實做出理性抉擇。今年3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梅賽德斯-奔馳(賓士)、寶馬、博世、德意志銀行等德國企業高管紛紛表達加碼中國市場的意願。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表示:「中國不僅是銷售增長點,更是研發與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因如此,我們始終堅定扎根中國,並不斷拓展本土業務和布局。」

愈發嚴峻的外部環境正在強化德企擴大對華合作的意願。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德國2024年出口總額較2023年下降1.2%。與此同時,美國的關稅政策正加速破壞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在此背景下,德國新一屆政府在聯合執政協議中明確表示:「尋求與中國開展符合德國與歐洲利益的合作,尤其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協議指出,貿易保護主義正損害全球經濟穩定與秩序。

在美國關稅政策持續施壓的背景下,中德在維護自由貿易體系方面的共同利益更加顯化。雙方既是製造業與技術強國,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方,在數位轉型、綠色能源、氣候治理等眾多領域具有天然的互補優勢與巨大的合作潛力。作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與確定性力量,兩國應進一步開放市場、深化合作,共同維護開放、穩定、公平的國際經貿體系,抵禦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與驅動力。

四川德陽:氫能源無人機首飛成功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FC-30型複合翼無人機。 本報德陽傳真
近日,在四川德陽廣漢市的天空中,一架翼展近4米的氫能源無人機引人矚目。這架由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多個團隊聯合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全工況增程式複合翼無人機(簡稱FC-30型複合翼無人機),順利完成了首次全流程飛行測試。

FC-30型複合翼無人機翼展達到3.8米,最大起飛重量超過40千克,可承載7千克的有效載荷,最長續航時間可達4小時,約為純鋰電池驅動無人機的兩倍。在特定任務條件下,其單次懸停時間(3千克載荷)可達6分鐘,而單次任務中的總懸停時間(3千克載荷)更可長達30分鐘,適用於複雜巡檢、應急安防等多個專業領域。

記者瞭解到,該無人機通過充分利用氫氣高能量密度和燃料電池高效反應的特點,並結合氫鋰增程式混動技術,具備多次起降、長時間懸停及多次懸停的功能,成功實現了固定翼模態長航程與多旋翼模態長航時的兼顧。同時,相比傳統燃油發動機,使用氫燃料電池增程式無人機具有低噪音和零排放的顯著優勢。

據介紹,下一步,FC-30型複合翼無人機有望在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助力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升級。

陸全國科技大市場聯盟揭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4月26日,在安徽合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上,15家發起單位共同為大陸全國科技大市場聯盟揭牌。

新華社報導,據了解,大陸全國科技大市場聯盟由安徽科技大市場聯合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東北科技大市場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旨在推動跨區域技術交易、成果轉化與資源共享,構建大陸全國一體化技術要素市場體系。來自大陸全國科技大市場、科技服務機構、科技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代表和技術經理人等160餘人,參與揭牌。

揭牌儀式後,現場還上線了「政產學研金服用」高效辦成一件事平台,通過數位化手段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此外,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合肥匯眾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分別發布「科技成果評價大模型」「專利轉化應用綜合大模型」,以技術賦能成果評價、專利轉化。安徽創新館現場發布安徽科技大市場城市合夥人招募計畫,以市場化機制招引來自大陸全國的優秀科技服務主體。

AI浪潮帶路不忘人文關懷 陸文旅業籲體現沉浸式感受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再聰明的機器人也是冷冰冰的機器,它也許永遠無法替代一個微笑的溫度,一次滿意加驚喜的服務,一種文化共情共鳴的感動。」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26日在江西南昌舉辦的2025年中國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上如是說。   

中新社報導,AI浪潮下文旅產業路在何方?是追求流量還是深耕品質?當日,來自旅遊和文化、教育、體育、商業、城市、鄉村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呼籲,文旅產業發展要注重人文關懷。   段強表示,文旅行業區別於其他領域的核心價值在於用技術賦能體驗,但需強調永遠以人文關懷為靈魂。   

「最近文旅行業流傳著一個高頻熱詞,那就是情緒價值。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杜一力表示,情緒價值、情緒經濟、體驗經濟、沉浸式旅遊等一批新說法有一個共同點,便是揭示了以人間、人情、人性為主要表現的市場需求的回歸。在杜一力看來,旅遊業發展必須守住文化根脈,在技術浪潮中始終以人的精神需求為核心。

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總顧問、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說,消費者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心越來越強,同時對文化追求也越來越高。此外,「打卡即旅遊」的現象不能長久,沉浸式感受才是根本,文旅行業應從追求流量轉向深耕品質,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長和港口交易擬分拆 中共警告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擬出售全球四十三個港口,引發政治風波。日前傳出此次交易的主要買家、義大利富豪Aponte家族打算將最具爭議的巴拿馬運河二個港口分拆出來交易,中國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昨日強調,長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反壟斷審查」,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廿七日透過「答記者問」方式,對長和港口交易案作出最新表態。

華爾街日報十六日報導,長和出售海外港口將分拆為兩個交易繼續進行,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昨日回應表示,將依法進行審查。並強調,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大陸市監總局於三月廿八日宣布對長和港口交易案進行反壟斷調查,導致長和暫緩原計畫在四月二日與美國貝萊德集團主導的財團簽署港口轉讓協議。

外媒四月中報導,此次長和港口交易案,Aponte家族旗下地中海航運MSC控制的港口營運商TiL是主要買家,他們正在討論剝離二個具有爭議的巴拿馬港口,並推進其餘四十一個港口的交易。

若交易成功,Aponte家族將擁有巴拿馬運河港口以外所有港口,二個巴拿馬港口,則由美國貝萊德主導的財團持有百分之五十一業務,TiL持有餘下百分之四十九。

陸汽車進口 大減近四成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數據顯示,大陸今年首季進口汽車9.5萬輛,年減39%。專家指出,目前大陸進口車主要靠豪華車需求支撐,非豪華進口車劇烈萎縮,而這一現象主因大陸汽車電動化轉型改變市場需求結構。

大陸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全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布分析文章表示,大陸進口車從2017年的124萬輛持續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僅剩80萬輛,2024年進口70萬輛,年減12%。而2025年1至3月進口車9.5萬輛,年減39%,「這是近期少見的1至3月巨大下滑」。

崔東樹提到,隨著大陸汽車產業的持續崛起,電動轉型改變市場需求結構,燃油車需求持續萎縮,進口燃油車需求持續低迷,進口車連續七年負成長。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考慮關稅和政策影響,大陸進口美國車數量快速下滑。從2017年的28萬輛的規模,到2024年下降至10.9萬輛,下滑幅度較大。2025年1至3月進口美國車輛降到8,870輛,年減66%,且3月仍持續走跌。

具體而言,美國進口車主要是汽油車,同時還有一些歐洲車在美國生產,返銷至中國大陸,而貨車主要是皮卡的進口量相對稍大。

崔東樹並稱,目前進口車主要靠豪華車的需求支撐,非豪華進口車劇烈萎縮。不過,從品牌來看,2025年的Lexus的進口零售下滑1%,而BMW、奧迪、路虎的表現整體較強。另,保時捷的近期表現偏弱,今年前3月進口量分別為3,672、1,874、2,928輛,年比已近腰斬。

日產武漢工廠 明年停產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面對大陸本土汽車業崛起,有日媒近日透露,日產汽車計劃在明(2026)年3月底結束其湖北武漢工廠。報導並指,在大陸車企強烈競爭下,日產武漢工廠的開工率已降至年產能30萬輛的10%以下。

日產武漢工廠於2022年開始投產,曾是日產汽車在大陸境內的重要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約30萬輛,負責生產電動車Ariya與運動型多用途車(SUV)X-Trail。

報導稱,隨大陸本土車企崛起、日產汽車在大陸銷量低迷,武漢廠的開工率已跌至不足10%。從2022年至2023年,日產武漢廠的年產量僅維持在約一萬輛的水準。鑑於此,為提高開工率,武漢廠自2024年起也代工生產合資夥伴東風汽車的電動車款。

然而,這已非日產中國首次縮減產能。實際上,日產於去年6月結束江蘇常州廠的生產業務。在武漢廠停產後,日產在大陸的生產基地將縮減至四個。據悉,儘管日產今年2月宣布將大陸產能從150萬輛削減至100萬輛,目前仍被認為過剩。

另,從銷量來看,日產在2024年年度銷量為69.7萬輛,年減12.2%,與疫情前的2018年度相比幾乎減半,同時,這顯示日產中國已連續6年下滑,且下滑態勢未有停止跡象。據日產預測,該公司截至今年3月的利潤貨出現高達7500億日圓(約台幣1,699億元)的創紀錄虧蝕。

北京人形機器人半馬賽 天工奪冠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近日,人形機器人「天工」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圖為「天工」衝過終點線。 本報北京傳真
前幾天,北京亦莊通明湖畔上演了歷史性的一幕。半程馬拉松賽道兩側的觀眾翹首以盼,迎接人形機器人「天工」的到來。隨後,「天工」衝過終點,人群中爆發出一片歡呼聲。「天工」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奪得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松延動力小頑童隊」和「行者二號隊」分獲亞軍、季軍。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賽事背後,是北京多年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提早布局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未來產業。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是創新技術的測試場、展示台,也是產品迭代和落地應用的助推器。

當天7時30分,這場半程馬拉松在南海子公園南門開跑,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與跑步愛好者在21.0975公里長的賽道上挑戰極限。發令槍一響,1.8米高的京產人形機器人「天工」率先起跑,兩條結實的大長腿穩步向前。經過多次迭代,它的奔跑速度最高能達到每小時12公里。研發「天工」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專門對機器人進行了輕量化設計,並採用關節導熱、風冷散熱等技術,使關節能支撐更長時間奔跑。

相隔不久,機器人「夸父」也出發了。該賽隊領隊、清華大學大三學生李炯燁直言,賽前籌備的過程也是不斷攻克難關的過程。對機器人進行二次開發時,團隊提出了全新演算法,讓機器人在參考少量軌跡資料中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穩定奔跑。

比賽也吸引上海、廣州等地賽隊前來切磋。上海卓益得機器人公司創始人李清都帶著7台機器人進京參賽。比賽過程中,他也觀察著其他機器人的結構設計、奔跑姿態。「大家同台競技、取長補短,才能讓行業良性發展。」他說。

這條賽道需要機器人爬坡過坎,轉14次彎。一路上,雖然有的機器人中途更換電池,有的機器人一度摔倒,但大家都朝著終點全力奔跑。「馬拉松有終點,但人形機器人的創新和發展沒有終點。」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說,這場比賽將加速技術迭代升級,讓機器人在更多場景大顯身手。

雇主對員工遭受性侵害有防治責任嗎?
依據《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及《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規定,雇主在面對本案類似的「工作場所性騷擾」與「員工安全衛生保障」時,必須主動採取措施與行動,以履行其法定義務並預防類似情事再度發生。

反彈該買?該賣?
美國川普政府全球發動無差別關稅戰,威力等同於世界大戰,全球股市出現史詩級的崩跌,投資人都措手不及,在連續數個交易日的自由落體式下跌後,投資或擁有股票資產這件事,相信變成多數投資人心理一個很大的負擔,要解除及卸下這項心理負擔,恐怕解鈴人還需繫鈴人,還是得從美國發動關稅戰這個源頭了解,個人資產該如何配置,也方能有個定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