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市警局已執行半年的行人正義大執法,告發3.6萬餘件。圖/台中市警局提供 |
|
|
台中市警局執行半年的「行人正義大執法專案」,今年一到六月共取締3萬6306件,以闖紅燈比率最高、占76%,另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身亡有14件,其中11人涉橫越道路等違規,警方與學者提醒,用路人都需守法,以策安全。 市警局執行「行人正義大執法專案」, 取締車輛違規件數,前3名分別是「闖紅燈」2萬7709件、「行人違規」4,119件、「車輛不停讓行人」3073件。 交通部6月底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提高針對行人事故肇事者的處罰,若造成行人輕傷,最高可罰1萬8000元;若致重傷或死亡,處罰一律為最高額3萬6000元,藉以強化嚇阻。 交通大隊指出,這三項違規項目也是常造成行人交通事故主因,統計今年1至6月行人24小時內死亡人數共有14人,其中11名行人均涉有違規行為,占78.6%,以「未依標誌或標線穿越道路」為主要違規態樣。 除了行人違規,交通設施等設計是否也造成行人沒有防護機制,曝露在危險中?交通局表示,同步推動行人環境改善,截至6月底已完成217處行穿線退縮、增設331處庇護島、88處行穿道照明、685處行人專用時相,以及873處綠斑馬設計;標線型人行道總長度也已達25.6公里,將依實際路況持續擴建。 警方強化執法,要求各分局精準布點、強力取締,包括闖紅燈、行人違規、車輛未停讓、路口搶快左轉等行為,將高風險路口列為勤務重點。市府上半年辦理50場社區宣導、80場國小交通安全教育劇團活動,並走入長青學苑等場所,加強高齡族群的風險辨識與防禦能力。 依據交通部道安資訊平台統計,今年1至4月,台中市行人30日交通事故死傷人數為95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4人、較2023年同期減少83人,顯示政策已有成效。 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吳皇昇表示,要有效改善行人安全,必須從「工程、教育、執法」系統化推動。建議市府建立常態性「路口體檢」制度,透過大數據找出高風險地點進行分級管理,並運用智慧執法補足人力,交通教育也應分齡分眾推廣,確保宣導精準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