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26 第60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台南新聞 廢棄物產量大、去化跟不上 南市府:研擬再利用、土資場優化
台南烏樹林廢棄物火災燒5天 居民憂影響健康
真的搬到台南了!花蓮「罷傅」咖啡店關店近4個月 試營運現況曝光
台南捷運藍線將動工「停六」BOT卡關 協商南工共同開發
台南烏樹林大火掀藍綠攻防 藍轟環局長下台、綠挺勿「陰謀論」
黃偉哲駁謠言:烏樹林火場無「石棉瓦」有害物 惡意造謠將提告
雲林新聞 空品拉警報 雲林啟動AI辨識空拍 10月至今已抓68件露天燃燒
照顧補充員介入照護 雲林9旬臥床阿嬤在家照顧7天就能下床、進食
嘉義新聞 親子散步被逼讓路!嚴抓機車闖公園 嘉市府擬科技執法
東北季風吹野生烏魚群報到 嘉義東石漁民捕獲2百尾宣告烏魚季開跑
「台灣祭」回歸東京夜市風 嘉義阿潘老師咖哩酥首亮相熱賣
嘉市鐵路高架完工延遲古蹟遺構接連現身惹議 文資保存與建設拉鋸
裝置藝術展登場!阿里山沼平公園曾是木材集運中心 揭露2次大火真相
嘉縣太保市振興金3000元終於三讀通過 12月啟動發放作業
 
廢棄物產量大、去化跟不上 南市府:研擬再利用、土資場優化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聯合報
丹娜絲颱風後清出廢棄物還沒去化就大火,另近幾年道路、農田、魚塭頻傳合法掩護非法埋入營建廢料,議員昨指出營建廢棄物問題嚴重,既然生產這麼多,建議設集中處理場示範區,做堆置、分類再利用;市府表示,明年會有明確再生資源運用規畫。 「難道政府都束手無策嗎?」市議員許至椿質詢說,事業廢棄物與建築混合料問題嚴重,若做好分類分級,是可成為再利用資源,建議市府尋找公有土地, ......
台南烏樹林廢棄物火災燒5天 居民憂影響健康
記者吳淑玲、萬于甄/台南報導聯合報
台南後壁區烏樹林的丹娜絲災後廢棄物暫置場5天前大火仍局部悶燒,周邊居民對空氣品質與健康衝擊的疑慮未消,市長黃偉哲在議會答詢說,將增加行動醫院場次提供健檢;環保局長許仁澤下午現勘允諾,朝10天內完全熄滅為目標。 各界都盼加強力道滅火,市府委請高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蘇崇輝提供專業意見,他表示,現場堆置大量木材,此類火災屬於 ......
真的搬到台南了!花蓮「罷傅」咖啡店關店近4個月 試營運現況曝光
記者高婉珮/即時報導聯合報
今年大罷免投票前放話「罷免傅□萁失敗就關掉」的一家花蓮咖啡店,在信守承諾關店近4個月後,日前在台南「重生」試營運,試營運首日湧入不少網友支持,店家也祭出試營運優惠活動,只要曾參與過花蓮光復救災行動,可憑相關車票、照片、社群文章等兌換咖啡掛耳包,證明老闆仍心繫花蓮。 「SabiSabi CoffeeSweets 花蓮老宅神級肉桂捲」今年6月曾發文力挺罷免傅□萁,並稱花蓮陷入經濟與觀光 ......
台南捷運藍線將動工「停六」BOT卡關 協商南工共同開發
記者吳淑玲/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捷運藍線明年動工,將迎來捷運時代,市議員黃肇輝今天在議會質詢自由發言時指出,捷運計畫將於明年動工,但沿線規畫中的「停六」多功能停車場BOT案,卻因375減租相關問題尚未解決而卡關。 他呼籲市府應盡速釐清與處理,才能順利啟動招標作業,避免影響整體捷運系統的服務效益。 此外,他也提出建議,市府可與成大南工校方洽談,評估是否能提供靠近捷運站的部分校地,作為產學合作及 ......
台南烏樹林大火掀藍綠攻防 藍轟環局長下台、綠挺勿「陰謀論」
記者吳淑玲/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後壁烏樹林暫置場大火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藍營議員昨前往火場勘查直播,今天有議員在議會質詢時要求環保局長許仁澤暫停職務接受調查。面對外界質疑,許仁澤今天親上火線說明應變作為,強調管理疏失的責任絕不會迴避,綠營議員則挺他,強調此時正是需要局長站在第一線。 國民黨市議員盧崑福怒批這場大火絕非自燃,負 ......
黃偉哲駁謠言:烏樹林火場無「石棉瓦」有害物 惡意造謠將提告
記者吳淑玲/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烏樹林廢棄物暫置場火場案件,傳出有石棉瓦造成有毒空汙,台南市長黃偉哲在社群貼文譴責惡劣造謠,強調廢棄物火場並沒有石棉瓦,盼外界勿再轉傳不實謠言,若行為惡劣重大,將依法來提告。 黃偉哲表示,網路有許多不實傳言,鄭重澄清,該案場主要為廢家具、磚瓦、枯枝,並沒有石棉瓦的堆置,所有風災廢棄物採分類管理,石棉瓦部分暫置區位於城西焚化爐,請勿再以訛傳訛! 黃偉哲說 ......
空品拉警報 雲林啟動AI辨識空拍 10月至今已抓68件露天燃燒
記者陳雅玲/雲林即時報導聯合報
近日東北季風南下,雲林縣因境外汙染與氣象條件交互影響,大氣擴散條件明顯不佳,且縣內進入第二期稻作收割高峰,仍有農民以露天燃燒方式處理稻草、農作物殘枝或農廢,加速空品惡化,環保局啟動AI辨識系統與無人機空拍,今年10月至今已查獲68件。 雲林環保局為遏止露天燃燒,除加密稽查,全面啟動AI煙霧辨識系統與無人機空拍,24小時掌握可能的燃燒熱點及異常煙霧動態,並成立LINE通報群 ......
照顧補充員介入照護 雲林9旬臥床阿嬤在家照顧7天就能下床、進食
記者陳雅玲/雲林即時報導聯合報
雲林縣近年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服務,減少病患在家中與急診室反覆往返,長輩急性期常伴隨照顧需求瞬間升高,因居服員排班固定,無法及時增班照護,返回急診風險升高,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為此培訓33名「照顧補充員」,協助急性期照護,近日上線,一名91歲阿嬤原虛弱到無法進食,經照顧補充員介入照護一周,已能自行進食甚至下床活動。 91歲的賴姓阿嬤近日因天氣驟變,連日食慾不振、極度 ......
親子散步被逼讓路!嚴抓機車闖公園 嘉市府擬科技執法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聯合報
嘉義市多處公園常有機車違規闖入,議員昨質詢指機車衝入草地、步道破壞環境,更有人「切西瓜」式把公園當捷徑,把孩子與長者置於危險邊緣。市府建設處長呂獎慧、警局長陳明志回應,聯手嚴格取締,研擬科技執法措施。 呂獎慧說,去年依公園管理自治條例開罰15件機車違規駛入,今年截至10月僅3件,但靠管理員巡查「比中樂透還難」,且全市公園眾多,僅7名管理員,巡查、勸導、維護設備不可 ......
東北季風吹野生烏魚群報到 嘉義東石漁民捕獲2百尾宣告烏魚季開跑
記者魯永明/嘉義即時報導聯合報
歲末涼意漸濃,東北季風吹起,嘉義縣東石鄉海面又熱鬧起來。當地漁人「阿忠」昨天清晨駕船筏出海,在東石外海撒網捕獲200尾野生烏魚,為烏魚季敲響「烏金」鑼鼓;另本周起養殖烏魚也陸續進入「剖烏取卵」旺季,沿海漁村再現年度採收景象。 每年冬至前後10餘天,是野生烏魚繁殖、洄游時節。先前彰化外海一度捕獲數千尾野生烏魚,引發市場熱議。「阿忠」說,昨天捕獲的這批並非一般熟知「洄 ......
「台灣祭」回歸東京夜市風 嘉義阿潘老師咖哩酥首亮相熱賣
記者魯永明/嘉義即時報導聯合報
深受日本民眾喜愛的台灣美食市集「台灣祭」,今年再度進駐東京新宿京王百貨。主打「夜市風」的第2屆活動規模更勝去年,不僅攤位增加至40家,還打造更完整的台灣夜市體驗,成為年底東京百貨最受矚目主題展之一,台灣祭夜市美食首次加入來自嘉義「阿潘老師咖哩酥」,成為活動焦點,攤前人潮不斷, 打響台灣美食。 阿潘肉包團隊表示,為了完整重現台灣味,他們在日本從原料尋找、工序校正到 ......
嘉市鐵路高架完工延遲古蹟遺構接連現身惹議 文資保存與建設拉鋸
記者魯永明/嘉義即時報導聯合報
嘉市鐵路高架化工程原定今年底完工,最近又因新車站工地出土日治時期車站歷史遺構,加上水上車輛基地用地取得與原物料上漲問題,確定延後至2029年底,時程拉長引發外界及議員關注,工程施作新高架車站,先挖出日治時代第一代轉車台,近期又在施工墩柱發現車站舊遺構,接連發現的文資讓外界憂心進度再卡關。議員孫貫志上午質詢,交通建設與文化保存都重要,但不能讓文資審議成為拖延藉口, ......
裝置藝術展登場!阿里山沼平公園曾是木材集運中心 揭露2次大火真相
記者李宗祐/嘉義即時報導聯合報
林保署嘉義分署與阿里山林鐵處今起於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推出從森林到森林裝置藝術展,帶領民眾重新認識曾是木材集運核心、並2度遭逢1950年與1976年森林大火而逐漸消逝的「沼平聚落」。 如今民眾熟悉的沼平公園,其實層疊著林業生產基地的歷史痕跡,本次展覽以地景還原、空照圖對照與口述聲音重建聚落樣貌,具有重要文化保存與歷史復寫意義。 沼平聚落在大火後逐步淡出視野,嘉義分署與 ......
嘉縣太保市振興金3000元終於三讀通過 12月啟動發放作業
記者李宗祐/嘉義即時報導聯合報
太保市災後振興金及弱勢關懷金自治條例今天獲太保市民代表會三讀通過,期間所會討論發放程序難得出現和諧氛圍,振興金3000元確定12月啟動發放作業。市長鄭淑分說,經長達3個多月行政協調與法定程序審議,終於完成合法定案,讓市民能安心領取振興金。 鄭淑分表示,振興金構想自8月丹娜絲颱風災後提出後,公所已依據中央及縣府規範,完成計畫擬定、預算編列及程序檢討,但因公所與代表會對 ......
多工的AI Agent 幫助製造業邁向數位轉型全新境界
AI Agen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是一種能夠自主理解任務、規劃執行步驟、調用外部工具與模型,並根據上下文持續調整行為的智能代理。其本質是「任務導向」+「工具驅動」的智能體系,不僅能回應查詢,還能「主動完成任務」。

活跳數百年的庶民美食 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虱目魚上岸
秋天是虱目魚上岸的季節。這個已經在台灣活跳了300多年的國民魚種,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每天都有魚池會捕撈,但因為它怕冷,如果冬季寒流太強,仍免不了意外涷斃或成長緩慢耗費飼料,因此多數漁民都選擇深秋之前就請虱目魚上岸,而看虱目魚上岸,是種腎上腺素會跟著飆升的體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