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和鴻海最近宣布完成疫苗採購,慈濟也努力跟進。他們共同的目標是,買進疫苗捐給政府。這是有趣的交集。台積電和鴻海是股票上市公司,慈濟是宗教慈善團體。不同性質的機構,一起做相同性質的公益。
慈善團體做公益,符合機構的宗旨,理所當然。但營利事業花大錢買疫苗,是不是符合公司經營的目的?這曾經是長期爭議的話題。
亨利福特四十歲那年(一九○三),和朋友合資創辦福特汽車公司。當時汽車是有錢人的交通工具。但福特相信,透過大量生產,平價銷售,並提高員工薪資,工人也買得起汽車,也可以成為中產階級。
為了大量生產,他減少發放股利,把公司賺的錢,大部分拿來擴建廠房,增僱工人。道奇兄弟是福特汽車公司的股東。他們要求加發股息被福特拒絕,一狀告上法院。
法庭上,福特坦白承認,經營汽車公司的目的,不只是為股東的利益,更要幫助更多的芸芸眾生建立家園,過有尊嚴的生活。
法庭外,他把工人每天的工資從二點三四美元,提高到五美元;每天的工作時間,從九小時減為八小時;大幅降低汽車售價,回饋消費者。他想藉企業的力量,打造更堅實的中產階級,為穩定的社會發展增添助力。
但法院不認同福特對公司目的的看法。判決書有一段話,常常被引用:「公司設立的目的,主要就是為股東的利益。……董事不能變更這項基本目的,不能為追求其他的目的,而降低股東利益,或拒絕發放股利。」福特輸了官司。這是一九一九年的判決。
股東利益優先的思維,曾是美國學術界和企業界的主流思潮。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傅立曼一九七○年九月十三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明確主張企業的目的就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潤。經營者沒有權力慷股東之慨做公益。
另方面,美國也一直有不同的聲音。蓋茲二○○八年一月廿四日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演說,呼籲企業關懷弱勢。他說瘧疾一年奪走超過一百萬條人命,但藥廠比較有興趣研發治禿頭的新藥,因為有利可圖。他強調經營者不能只為股東賺錢。
在資本主義根深蒂固的美國企業界,這種想法逐漸獲得回響。由蘋果、亞馬遜等大企業的執行長組成的商業圓桌論壇(Business Roundtable),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每年發布公司治理原則,堅定支持股東利益優先論。但兩年前,二○一九年八月十九日,論壇改變立場,表明公司的目的,除了股東利益,還要照顧消費者、員工、供應商及社區的利益。這是當年福特的想法。從福特打輸官司,到論壇這項改變,相隔一百年。
我們的公司法在二○一八年八月一日修正,特別增訂企業社會責任的條文:「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根據這條規定,公司的目的,不是為創造股東最大的利潤。經營者必須遵守商業倫理規範,照顧員工、消費者及社區的利益。經營者也有權力使用公司資源,「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在「增進公共利益」的基礎上,和公益慈善團體有共同的目的。
事實上,公司有意願也有力量,協助解決社會問題,共同打造更美好的家園。採購疫苗就是一個例子。(作者為中原大學兼任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