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4/03/20 第285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魏國彥/土壤功能多 非專為碳權而設
聯合報/ 魏國彥
土壤有多重功能:生長植物、留存水分、生養微生物、儲存碳物質等等。近年來,因為土壤碳匯的潛存利益,有些顧此失彼的現象發生。荷蘭學者呼籲:「碳對土壤有好處,但土壤非為碳而生」,這是因為有些政策把提高土壤的碳匯擺到第一優先,矯枉過正;另方面,在高碳價的期望值之下,有些學者甚至建議挖開土壤,建造「樹木墓庫」(wood vault),把砍下的樹木或廢棄的木料埋在裡面—「土中的有機碳含量百分之百」,直接賺取碳權。

「樹木墓庫」當然不可取,因為太人工化了,為了達到二○五○年碳淨零的目標,農業部門要扶持獎勵的是「自然碳匯」,而非「人為碳儲」。依此類推,農業部門為了增加碳儲量而強推一些政策是否合理?是否顧及永續發展十六項目標(例如消除貧窮、終止飢餓)的均衡性呢?舉例而言,印尼政府在國際機構的鼓勵之下關閉若干魚塭,改種紅樹林,成為換取海洋「藍碳」的樣板;其中的計算是否合理、全面、公平?值得在方法學上小心驗證,以及倫理學上進一步斟酌。

其實,面對氣候危機和環境破壞,科學和哲學都經常面臨如何得出最適公共政策的問題。二十多年前,生質能曾一度成為達成「碳中和」的新能源解方,導致馬來西亞、婆羅洲等熱帶地區將大片熱帶雨林砍除,改種單一物種—棕櫚,生產的棕櫚油出口到開發中國家混合柴油使用,行駛公車,同時得到「碳中和」與「無硫汙染」的好處。大力發展生質能源造成糧食與能源爭地,全球糧食生產銳減、糧價上揚;已開發國家取得「碳中和」的美名,代價是開發中國家生態多樣性遭徹底摧毀,更多人陷於飢饉。

又例如,「碳排抵換」一度成為歐洲國家的政策,跨國企業遠赴中南美洲砍除森林,改造野地,種植生長迅速的尤加利樹,取得碳權,並定期砍伐,製成焦炭出口供做煉鋼廠燃料,在煉鋼過程中達到碳中和,一舉兩得,吃虧的卻是當地的原住民;因生態被破壞,土壤含水力下降,食物消失,原住民的生活與生計都一去無存。桑榆之失,雖收之東隅,但可能得不償失。

回看台灣,農業部二月底宣布四大政策,力求在二○四○年前就要達成農業淨零。台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珍稀,八年來大力發展太陽光能發電,從荒地開始逐漸侵入農地與水塘,大地生態丕變。隨著「二○四○農業淨零」上路,大撒幣加大內宣,繼小農種電之後,小農又要開始種碳了。問題是,所增加的碳儲量是曇花一現的暫時儲存?還是持久性碳匯(durable carbon sink)?土地碳匯的駐留期(residence time)是多少年呢?

與此同時,環境部正在研議碳費,環團建議每公噸五百元起跳,審議委員認為要以科學為本(SBTI)議訂;這是對的,碳價太低沒有鼓勵效應,太高會引發投機或偏激行為。愛之適足以害之,切記土壤功能多多,非專為碳權而設。(作者為行政院前環保署署長)

降息議題燒 壽險金控投資價值浮現
市場預期最快2024年下半年美國將啟動降息,一旦降息,台美利差縮小可望降低壽險業避險成本、提升債券潛在實現資本利得空間,更將大幅縮減金融資產評價損失,有助壽險業獲利、淨值和股利政策等三大財務指標回升,法人圈多認為,壽險型金控、壽險股投資價值已浮現。

東京旅遊必去「三大觀景台」!免費坐擁東京鐵塔第一排景觀
來到東京旅遊,一定要上高樓觀景台俯瞰壯觀的巨大都市景觀,不管白天或晚上去,都有不同的美!今天就來推薦三個現在東京最熱門的觀景台,尤其最後一個新開幕的麻布台免費就能上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