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4/08/13 第30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魏國彥/宮崎大地震 他山之石
灰犀牛終於來了!預期中的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終於在八月八日下午引爆,震央位於日本九州宮崎縣東邊外海,震源深度三十公里,地震規模七點一。日本氣象廳擔心這個強震是個初震,是一個新的強震周期的首發。日本人一直擔心的「南海海槽」大地震一來就先聲奪人,後續還有更多「主震」,可能引發日本陸上的直下型地震,甚至富士山活火山大爆發。事實上,江戶時代(公元一七○七年)南海海槽的地震引發了富士山的「寶永大噴發」,火山口至今仍清晰可辨。

日本早在上個世紀七○年代已經確認南海海槽是一個大型地震多發區,科普教育與地震避難的演練深入人心,人人自危,甚至催生了「日本沉沒」的電影與動畫。

二十五年前我擔任「海洋鑽探計畫」的「科學導引與評估」委員時,曾多次參與論證日本申請主導後續國際海洋鑽探的科學目的,他們的主要訴求就是要建造一艘新型的海洋鑽探研究船「地球號」,在日本外海八千米深的海溝鑽到海床下七公里深,目的在於直搗黃龍,研究該海域的大型逆衝斷層的孕震構造與機制。後來日本成功加入,與美國及歐盟共同主導二○○五年開始的新一輪「國際海洋鑽探計畫」,台灣因繳不起鉅額會費,也就因此退出。二十年來,新建的「地球號」始終沒有離開日本周邊海域,因為他們目標明確,也因為日本經濟不振,沒有多餘的經費讓她遠航,只能「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二○○九年我們在台灣大學建立了高解析度岩芯掃描實驗室,我指導的博士生現在已經成為台大海研所的助理教授。近五年來他曾經多次應邀到日本相關的科研機構協助,也參加了「地球號」在日本東部外海的鑽探,取回多管高品質岩芯,對於以往大地震所造成的海底「土石流」的年代、頻率與規模已經有初步的成果,也提供了日本政府「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作為推斷未來地震發生的機率、周期與規模的基本資料。

根據二○二一年他們發布的「長期評價」,南海海槽未來三十年間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機率會發生規模高達九點一的地震。

日本二十多年來的大投資是面對其地震巨災宿命的積極迎戰,是「無力之力」的沉著布局。「地球號」除了是一個高科技的最新裝置,也是一個科技平台,吸引全球頂級專家一同探究孕震機制,並解讀古地震的歷史,我的學生可謂「楚材晉用」,但在台灣附近海域他卻英雄無用武之地。

台灣也是地震之鄉,今年四月的花蓮大地震似乎也開啟了一個新的地震周期?答案飄在風中!因為台灣東部外海並沒有像日本一般的深部鑽探,我們的科技部與國科會經常改組,舉棋不定,當今之計,似應考量如何為台灣地震未雨綢繆,趨吉避凶,東部外海、南海北坡、沖繩海槽都需要深部鑽探!

(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

生病可以問AI嗎?探索智慧醫療的優劣與邊界
AI在醫學診斷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影像診斷上,AI能夠分析X光、MRI和CT掃描,協助醫生發現病灶,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超越人類醫生的診斷能力。此外,AI在基因測序和癌症篩查中也展現出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

看國際業務員如何打造A+外語力?
在全球化時代,企業很重視求職者的外語能力,您的外語是否一枝獨秀呢?看業務員如何打造A+外語力。曾任職於知名科技公司、也曾任駐歐洲代表的DanielDaniel舉例,「美國幾所名校出身者,慣用『sweet』代替『good』,成為一種特殊族群用語,彷彿是優越的象徵,如果你聽到時馬上領悟,對方會覺得你很上道,聊起天來也更熱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