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宣布位於日月潭的酒店試辦周休三日制度,讓我體驗到網路的負面特質。
公司之前發新聞稿宣布九月起試辦周休三日,因為台灣討論服務業尤其是旅宿業缺工的問題已經好一陣子了,所以此措施相當受到矚目,當天也吸引了多家電子媒體的採訪。
媒體的提問和報導讓我們實施的內容更清楚,同事們也接到來自各方的詢問和關切,想了解實施的規範及內容。幾天下來得到的實體回饋都相當正面,各方也期待看到六個月試行後的結果與心得。只是我在無意間瀏覽社群網路,看到有人轉載相關報導的標題截圖,下面有數百則留言,就好奇點進去閱讀;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留言都不知道實施的內容為何,然後就以負面和懷疑的角度進行評論。
有人誤以為多休的一天是放無薪假;有人猜測這樣做是因為生意太差,既然沒有客人,周休四日也沒差;也有人說周休三日是把原來的國定假日都加在一起來算,或是需要工作的四天都要工作十小時;還有人說藉周休三日順勢裁員減少支出,再趁機刷一波好評等評論。
事實上我們是把每周工作四十小時工時減為卅二小時,並維持原來的薪水。今年業績比起去年,不但沒有衰退還稍有成長,跟生意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另外飯店不但不會因而減少員工數,反而還需要再增聘人員,才能滿足周休三日的排班。簡單地說,員工每年在薪水不變的情況下,多了五十二天的假;如果這些增加的假,因該部門人員數還無法達到周休三日排班而沒有多休到,就會多領到額外薪水。實施此制度對同仁只有好處,沒有缺點。
老闆的初衷是希望加強同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因此願意負擔這樣的額外支出,希望大家在工作的四天裡,能夠以更有效率和熱情的態度提高客人的滿意度,放假的三天則可充分休息或陪伴家人。這些目標最後能否達成,還要看試辦半年的結果,我們也沒有把握,但希望能成功。
疫情後有許多研究,都在討論年輕人的就業典範已經轉移,重視時間自主性。全球都出現缺工的情形,如果沒有做出較創新的改變,等於重複過去的方法卻期待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大膽嘗試。但是現在網路的風氣看來多是以負面出發。要評論事情之前,也不願意花幾分鐘搜尋相關資訊,就用最壞的假設出發,也很勇於對不了解的事發表意見。
我閱後在臉書上說明這些誤解,沒想到意外成為媒體報導內容,還下標董座反擊酸民。其實我沒有要反擊任何人,只是感慨當前網路充斥負面思考的社會現象,並簡單說明誤解而已。
網路初發明時被賦予很高的期待,在每個人都獲得資訊和發言權後,能夠成為公民社會理性討論的平台。這麼多年過去了,網路的分眾化和匿名性反而造成了嚴重的同溫層和負面導向,讓社會更加激化對立,實在可惜。結構上個人能做的有限,只能要求自己在網路上小心查證,以理性發言來做出改變。
對於周休三日,我引用美國作家齊格勒的名言作結,希望新制度有機會成功。「你不是在建立事業,而是在培養人才,人才會建立事業。」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