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2/07 第317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魏國彥/西南台灣地震備忘錄
魏國彥
一月二十一日凌晨零時十七分,嘉義大埔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四的大地震,開啟了一連串地震,先有台南楠西的地震群,然後又在台南東山發威,十二天來西南台灣發生了一百七、八十個地震,震央大約集中在曾文水庫東南與西邊一帶,民眾十分擔心,甚至在屋外露營避災,春節團圓圍爐的時候,在冷風和恐懼中度過。

地震不像颱風,科學界迄今仍不能準確預測,但透過地震紀錄推演,大約可以看出個趨勢。不過,地震儀器的紀錄的年代有限(近百年),學者還要參考長期的地質紀錄才能有更好的推斷,畢竟台灣島浮出海面已經有四百萬年了。台灣島的成形與擴大,本身就是板塊運動的產物,四百萬年來發生了無數次地震,是台灣生成的機制,也是台灣的宿命。

近五十年來,每次新發生的地震都向科學家透露更多台灣大地的奧祕。我們一直知道,每次地震都揭露出一些我們前所未知的現象或機制,例如發現新的孕震帶、新的活動斷層、新的構造活動等,甚而要求我們回頭解讀原來已經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地形地貌,只是以前我們沒能看懂。

說到近十多天來的台灣西南地震,我們或可從中央大學法籍教授波玫琳博士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得到啟發。這篇文章細緻解讀了十二公里長的曾文溪剖面的地形與地層,配合河流階地的碳十四定年與百年來的地震紀錄,對於曾文水庫一帶的地震地質有許多新的認識。他們的研究說明,此地的泥岩地層在過去一萬年來呈現著非震變形(aseismic deformation),斷層也表現著無震滑移,種種證據表明整個地塊以每年兩點三公分的速度向西移動與疊置,力量的來源當然是菲律賓海板塊不斷向亞洲板塊的擠壓。

事實上,一月二十一日以來,六個規模五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都超過六公里深,是沿著基底滑脫面的向西運動。幸好這些地震及後續的餘震似乎都沒有朝上方破裂,未造成上覆泥岩為主的地層活動斷層大規模錯動,也因此地震規模雖大,並沒有肇致如同二十五年前九二一大地震那樣可怕的災情。

儘管西南台灣的泥岩地層較有可塑性,許多地殼壓力得以非震的方式慢慢消化與釋放,但這並不代表不會發生震級更高的地震;三百多年來,嘉南地區發生至少十二次致災型地震,地震之間的間隔從二十三年到七十二年不等,平均每四十年一次。一九九八年的瑞里地震造成五人死亡,再上一次大地震是一九六四年的白河地震(一○六人死亡),更上一次是一九四一的年嘉義中埔地震(三五八人死亡)。將這些致災地震列入考量,最近的一次是二十七年前,最慘的一次是八十四年前,都落入了過往大地震的間隔年限,因此我們必須嚴陣以待,小心應付。

(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

4700萬畢生積蓄被騙光!石化業退休高管血淚慘案
在石化業工作40年、擔任高階主管的昆伯,在65歲退休前夕,因為一通陌生電話,在驚心動魄的182天內詐騙集團扮演20個角色,4700萬元資產全數歸零。一通自稱是「榮總新竹分院王姓護理長」的來電,詢問他有沒有到院申請重大疾病診斷,請領勞保給付?「這一聽就是假的。」昆伯心裡剛閃過這念頭,對方隨即搭腔,提醒他的個資可能已遭詐騙集團竊取,要盡快報警。

孤獨死盛行!歐美超市設「聊天櫃台」、南韓送免費牛奶 各國出招應對
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隨著人口老化 「孤獨死 」也成為社會議題,全球各國也面臨類似考驗,不少國家已開始推動防範孤獨死的措施,希望終結孤獨危機,例如:荷蘭 、加拿大超市設立專屬的「結帳聊天櫃台」、日本 社區推動「零孤獨死戰略」、南韓免費為長者「送牛奶」等,一起來看看各國怎麼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