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勞動市場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缺工日漸惡化,預估再過五年可能缺口高達四十萬人;二是低薪問題,尤其青年低薪,也隨著時間愈趨下流。這兩個問題既關係著經濟發展,更影響社會安全,已經到了不容再忽視的地步。
然而由於缺工問題最嚴重的旅宿業不斷訴苦,交通部正研擬仿造製造業,引進外籍移工以救其燃眉之急。此議甫出,勞工團體即期期以為不可,認為如此只是揚湯止沸,並不能根除因低薪而造成的缺工問題。勞工學者也頗有疑慮,擔心一旦破戒為旅宿業開了後門,可能引發「破窗效應」,其他服務業也會要求比照開放。
不過此類疑慮仍然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潛伏其下的其實是更可怕的現實。最殘酷的現實,無寧是少子化與高齡化。台灣的出生率近年來迭迭下降,如今已居全球之末,且並無止息乃至好轉的跡象,顯示問題愈來愈嚴重。
這個問題我們曾多次論及,不斷強調這是國安問題,攸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奈何歷任當政者或無心,或無力,只做些虛應故事的表面文章,坐令情勢惡化至此地步。當然隨著少子化,勞動力不斷萎縮,尤其年輕勞動力特別嚴重,因而過去仰賴年輕人的工作即首當其衝。加以年來外送業飛躍成長,直播主亦成新寵,吸引眾多嚮往高薪、彈性、自主的年輕人趨之若鶩,更使傳統的工作乏人問津。
至於高齡化問題,隨著台灣的中高齡人口占比不斷升高,今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廿%。但是一方面由於種種原因其中不少並不想留在職場;另一方面企業界對中高齡勞工十分不友善,據統計,四十五歲到六十五歲勞動者近卅九%被迫離職,第二次被迫離職者更逾四十三%。即使未如是,中高齡勞工在職場備受歧視,而且難以獲得適當的成就及報酬。這與韓日等國大相逕庭,因而勞動參與率也大有不如。
除此之外,人數與男性勞動者相近的女性勞動者,其勞動參與率亦去韓、日、美歐等國遠甚。在傳統文化要求女性養兒育女、操持家務及奉養父老的影響之外,台灣的職場對女性的不友善反而更大。首先,一旦生育,請育嬰假離開職場後即難以重回。其次,企業的托嬰設施及安排普遍欠缺,幼兒園等也構成沉重負擔。這一方面減損生育意願,另一方面使有兒女的女性勞動者難以兼顧職場與家庭。同時,台灣職場仍有存在明顯的對女性的歧視,不僅報酬不平等,而且升遷常有天花板,令其有志難伸。因此在卅歲之後的勞動參與率即直接下滑,遠遜韓、日、歐美。
中高齡勞動者及女性勞動者無法充分投入職場,單單此二者即足以造成巨大的缺工問題。但此二者又涉及政府的無力及職場的陋習,其嚴重性遠過於區區數十萬缺口。
若從行業別觀之,服務業尤其旅宿、餐飲等問題最嚴重而迫切。而其根本原因則在於服務業勞工報酬遠低於其他行業,不但不見改善,還連年惡化。這又涉及其發展停滯落後,競爭力低下。若不釜底抽薪謀求補救,的確,引進移工不僅揚湯止沸,而且隱藏病根,只會任令問題惡化。(作者為經濟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