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二月十三日簽署備忘錄,宣稱將對全球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最快將自四月起開始實施。川普並要求他的經濟團隊設計一套「公平對等」計畫,研究美國如何將關稅提高至與外國相同水準,以及美國如何像外國一樣設下非關稅障礙及徵收增值稅等等。
其實川普在上一任總統任內,就曾經提出「對等關稅」的構想。二○一九年時川普曾要求進行一項研究,檢視WTO架構下各國訂定各項產業或產品關稅的稅率。當時研究的結果發現,在七十萬項各國的最惠國待遇關稅中,百分之六十七的稅率高於美國,百分之十三稅率與美國相同,百分之廿稅率較低。
例如,美國對進口車課徵百分之二點五的關稅,歐盟百分之十,中國百分之十五,巴西更達百分之三十五。雖然美國的消費者因此能購買到便宜的進口車,但是川普強調美國汽車生產業者卻面臨國際貿易上不公平競爭的對待。
川普尤其認為這種不公平對待,是美國貿易逆差日益擴大的原因之一。這次川普重啟「對等關稅」計畫,白宮且發表聲明強調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將可改善美國貿易逆差,這個論點很可能是立基於川普二○一九年所得到的結論。
當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美國的關稅若與外國相當,貿易逆差確實可下降。依據模型的模擬推估,如果能要求外國關稅調降至美國水準,可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百分之九點四;但如果美國提高關稅至外國水準,則更能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百分之十點二。但是這個推估的結果不論在理論或實務上,都大有問題。
例如,這份研究的模擬推估僅同步計算關稅對個別產業的影響,但卻未將產業關聯性納入考量,也未評估若貿易對手方採報復行動反擊,美國出口產業及就業市場將承受的傷害。
就像此次川普於二月十二日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的鋼和鋁,課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但若未計算鋼鋁漲價對美國汽車、建築及其他相關產業造成的成本增加,就會高估了調高關稅對美國的好處。
此外,所謂美國關稅低於貿易國,也僅是以最惠國待遇的稅率進行比較,而並未考量近年來盛行的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的會員國彼此簽有免關稅協定,也因此不存在川普所謂「不公平競爭」的情況。
以二○二四年美國前十大貿易國來看,美國最惠國待遇之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除了少數的例外(日本、台灣),確實低於其他國家。相較於美國的百分之二點二,其他國家分別為墨西哥百分之三點九,加拿大百分之三點四,中國百分之三,德國百分之二點七,日本百分之一點九,韓國百分之八點四,台灣百分之一點七,越南百分之五點一,英國百分之三點三,以及印度的百分之十二。
但因為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及韓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因此美國和這三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幾乎都是零關稅。尤其,川普在上一任甫就任美國總統時,即宣布退出TPP談判;其後TPP衍伸為二○一八年底成立的CPTPP,目前共有十二個國家加入此自由貿易協定。這十二個會員國之間皆享有互免關稅的待遇,其中也包括越南及英國、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對美國擁有高額貿易順差的台灣及中國大陸,目前也正積極爭取加入CPTPP。因此,川普當年決定退出TPP,卻又宣稱因美國遭到「不公平競爭」而要課徵「對等關稅」,實為捨近求遠。(作者為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