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仁勳傳的作者Stephen Witt來台演講,介紹輝達(Nvidia)如何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以及大家可以從黃仁勳身上學習的功課。
輝達的成功關鍵來自結合兩種起初被認定為失敗的技術: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s)與平行運算(Parallel Computing)。二○一四年黃仁勳將公司定位為「AI公司」,展現出他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及勇於轉型的魄力,最終取得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AI硬體市占率。
他採取了幾個獨特的營運思維:「零億美元市場」去積極扶植規模較小的客戶,以工具和技術支援幫助其成長,進而創造未來市場需求;「光速理論」從想像在理想狀態下能達到目標的最快作法,再倒推現實中能被實現的具體方案,以確保不會比對手慢;「最佳原則」,找出最佳做法並堅持判斷,忽略批評或市場雜音。但如果遇到百年難逢的機會,也要勇於調整。
從二○○一年被加入S&P 500開始,輝達股價始終低迷,到了二○一六年以後才逐步起飛,中間十幾年的過程備嘗艱辛,也多次面臨倒閉的威脅。
演講中Witt分析了讓黃仁勳成功的個人特質。他有超強的學習能力,青少年時期在幾個月內就從初學者成為進入國家排名的桌球選手。當初輝達沒有行銷長時,他買了十五本行銷書籍精讀後,就自己兼任行銷長迄今。
即使有這樣的天賦,他四十多年來維持每周六天,每天工作十二小時的勤奮態度。
Witt認為黃仁勳融合了台灣的勤奮細膩與美國的冒險精神。他現在還時刻擔心輝達會失敗,造成自己、公司和家庭蒙羞。另一方面他不害怕失敗或是打破規則。Witt用了一句很有趣的話來形容:冒險者通常不做功課,準時做功課的通常不願冒險。黃仁勳兩者兼具。既能踏實地完成準備工作,又勇於接受巨大風險,這種稀有的結合正是他成功的關鍵。
在座談時事議題時,Witt被問到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的影響,提到他很認同台灣工程師的產值遠大於美國工程師,但他想像一個馬斯克私下建議川普的場景,「讓他們來設廠,等到廠區完工時,多數人力都已可自動化了。」
他另外也提到川普總統近期的關稅及烏克蘭政策都傷害了各國對美國的信任,世界各國都將重新評估如何與美國交往互動。這種信任短期很難回復。
我腦中本來有個疑問。有些公司在順境時,並不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為何,只是先行者優勢加上時機就成功了。這樣的成功很容易在局勢改變和競爭者加入時受到威脅。作者在演講中也點到輝達經驗能否維持以及被複製的議題。
他認為輝達的優勢不只在硬體,更多是在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後發展的軟體開發工具,以及從全球各地吸引的頂尖人才。更重要的是,黃仁勳和輝達做事的出發點不在於牟利而在於解決問題和提供服務。有這樣思維的公司比較容易通過時間的考驗。
黃仁勳的成功很難複製,但是他從小到大面對挫折的抗壓性和奮鬥歷程能帶給大家激勵。當今的世局挑戰愈來愈嚴峻,最好的應對態度就是堅守價值、深思熟慮,奮戰到底。(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著有《領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