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去看一位老朋友,談起當年念大學買不起原文書,大家搶著到圖書館借書影印,影印一張要兩元,沒錢只能挑重點印。基於此,朋友畢業後開始從事嘉惠學子的印書工作。讓學弟妹們有機會接觸西方顯學,不僅促進學術的接軌,也加速了國內社會學的發展;當時雖未解嚴,新馬克思主義與批判理論,卻已悄然在校園中流傳,我們自嘲地說。
畢業數年後,朋友租屋開了書店,循規蹈矩經營,一晃四十年,雖曾興旺一時,由於網路的興起,實體書店已成明日黃花!朋友感嘆,早知道當時就購屋,就不會一輩子扛租金當「佃商」!
台灣有過許多的佃農,「耕者有其田」之後消失了,如今是處處佃商;當佃農在收成不好時還能和地主共同承擔,佃商生意不好時,房東會減少租金嗎?本來寄望人口衰退房屋因過剩而降價,可是遲遲未發生,難道要等到時局動盪,有錢人棄屋外逃嗎?
一時岔題到時局,我們只能祈求不會發生那種生靈塗炭的事情,屆時百姓連選擇生活的機會都沒有,遑論購屋。歷史作家房龍在一百年前曾撰寫「寬容」(Tolerance)一書,以人們久居於一安定之地,逐漸形構出生活的規律與思維方法,一旦出現不同的聲音或行為,先是質疑,若涉及撼動規律的可能,便以捍衛所認知的真理來壓制,甚至視為異端加以迫害。
而故事通常會說到,有一天災難來臨了,人們想要逃離久居之地,才覺悟到當時被迫害的異端才是有能力早知道的「先知」。很諷刺,歷史教訓雖未被忘記,「不寬容」在人類歷史中一再出現。
「先知」與「異端」的認定是主觀的,且通常來自當權者。尤其執政者曾是身經百戰的贏家,怎會認為自己處於迷霧中,看不清治理方向?而支持者也不會覺得自己處於無知之谷,無法明辨是非。於是先知的早知道被視為異端,災難過後,倖存的人嘆息「早知道」時,先知已成花塚!
或許我們應回顧人類的歷史,探索人類有別於地球上其他動物的特徵為何?是創造食衣住行娛樂的多樣性,更是背後支撐起現代生活方式的文明,而文明的基礎在於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或許就是房龍所說的「寬容」吧!學習寬容,了解自己經驗的有限,跳脫主觀真理的偏執,才能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當我們得知親友因投資房地產而致富,除了羨慕,多少也會自嘆「早知道就好了!」最近緬甸發生大地震,如果有一天發生在台灣,「早知道就不投資了」就輪到他們說了。大地震非人們可預見而先行逃離,而歷史上那些因不寬容所發生的悲劇,難道也是無法預知、不可避免的嗎?
人的一生因有機會做選擇而走不同的路,只要正面看待所走的過程,也是一番風景。所以一般人不需惋惜過去的「早知道」,而應把握當下,開創未來的選擇;然而,時局的變化詭譎,若當權者不寬容,當百姓深陷風暴,仰天嘶喊「早知道」又能如何?
近日川普掀起全球關稅大戰,國內外一團混亂,股市更是哀鴻遍野!川普似無戲言,他會真的把我們當小偷、當棋子?最後我和朋友彼此看著斑白的頭髮,互道珍重,希望還有機會品味人生的「早知道」!
(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