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動盪。二○二○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被稱為「百年大疫」;歷時三年,造成近七億人感染,超過七百萬人死亡,直到近來才趨緩。隨後,二○二二年二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爆自二戰以來歐洲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火至今未歇。接著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引發以軍大規模報復,導致逾五萬加薩民眾喪命,多為婦孺。整座城市化為斷垣殘壁,宛如煉獄。即使偶有停火協議,也屢遭破壞,局勢依然嚴峻。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葛瑞菲斯於去年卸任前撰文指出:「我職業生涯大多在戰區服務,卻仍未準備好面對這三年間所見人類苦難的廣度與深度。」
他列舉各地衝突帶來的災難:激烈戰鬥、平民死傷、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許多地區面臨飢荒,家園化為焦土。在加薩,人道援助工作者與聯合國人員遭到大規模殺害,援助物資難以送達。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地區也有數百萬人長期深陷戰火,但這些悲劇已不再成為新聞焦點。
葛瑞菲斯強調,這正是二戰後國際秩序試圖避免的情況,聯合國憲章所承載的和平願景如今正在崩解,但他認為責任不在聯合國本身,而在於各會員國日益缺乏誠意與承諾,領導人違背對人民的基本契約,使人道價值逐漸流於空談。他語重心長地指出:「他們冷酷無情地無視政策後果,選擇訴諸武力而非外交手段。尤其令人震驚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竟然背棄維護和平的莊嚴職責。」
「在人道援助方面,資源失衡的問題尤為嚴峻。二○二三年全球軍事支出達二點四兆美元,而聯合國及各大援助組織籌得的資金僅二四○億美元,僅足以應付四成三的實際需求。軍備膨脹與援助貧乏的強烈對比,更凸顯當代國際秩序的扭曲。」
歷史上,許多專制領導人因一己執念,將人民推入戰火與貧困;令人遺憾的是,號稱民主自由的現代國家,也並未擺脫這樣的宿命。以美國為例,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參與越戰、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乃至主導北約東擴,最終導致俄烏戰爭,一系列行動無不顯示領導人錯誤判斷造成的深重苦難,卻由百姓埋單。
近年美國政局動盪,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強大」為口號,推行激進政策、短視近利,導致全球政經局勢更加不穩,盟友動搖、敵意加劇,國際前景愈加黯淡。
在這些變局中,葛瑞菲斯呼籲:「我們需要能夠團結人心、展現集體人性的領袖,而非一再分裂社會的煽動者。我們需要重建對國際法、規範與組織的信任。」這番話不僅是對當權者的批評,更是對全球民主體制深層危機的警示。
然而,許多民主國家正面臨選舉制度與民粹主義的雙重挑戰。選舉過程中,過度簡化的口號與對立情緒,往往使缺乏同理心、傾向強勢手段的候選人得以上位。這樣的結果使民主體制失去原有的優勢,甚至開始走向倒退。
因此,要改善當前困局,不能僅寄望於制度本身,而須自根本著手:從教育與文化層面培養公民意識,提升選民辨別是非與評估公共政策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選出「殘民以逞」的領導人,讓民主真正成為守護和平與人道價值的力量。(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