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登上了投球忍者!」
在社群媒體尚未崛起的時代,職業運動話語權多半掌握在聯盟、媒體與球隊手中。但隨著網路平台普及,一股來自場邊的聲音悄悄成形,他們不是選手,也不是專業評論員,卻對運動本身有實質影響力、能改變球員表現甚至球隊決策。這一切,或許可以從「投球忍者」開始說起。
投球忍者是球迷羅伯.弗萊曼的網路化身,他原本只是位喜歡棒球的律師,擅長研究棒球投手動作細節。幾年前他發現在X(推特)用慢動作影片搭配圖解,分享大聯盟投手令人驚嘆的球路,會吸引球迷關注,於是開始花更多心思經營頻道。他的影片質量隨著轉播畫面更清晰,剪接工具更普及而大幅提升,他風格簡潔、熱情而精準的影片不僅吸引成千上萬球迷,甚至連現役投手與教練團也開始關注。投球忍者帳戶成了投手們私下交流技術的橋梁,更成為年輕球員夢想被看見的重要平台。
近幾年愈來愈多投手開始主動與弗萊曼互動。多倫多藍鳥前王牌投手馬諾亞就從弗萊曼影片學會滑球;日籍強投達比修有也曾在自己頻道透露,他有幾種變化球的想法,其實是從投球忍者那邊看到,覺得很有趣,就去模仿看看。達比修有原本就以十幾種變化球著稱,但他竟然主動聯絡弗萊曼,要了克里夫蘭守護者王牌畢伯投球分析影片,並從那邊學到彈指曲球的奧秘。
起初,大聯盟對這種未經授權影片內容充滿敵意,甚至施壓要求推特刪除弗萊曼帳號,但面對他逐漸擴大的影響力,聯盟態度開始轉變。現在弗萊曼成為官方合作創作者,並且出現在聯盟節目頻道裡,儼然成為當代棒球的言論領袖之一。
這個現象並不只限於棒球。各大職業運動都有類似王牌網紅人物,像是關注職業籃球的「飛行反應」帳戶,在影音平台竟然有近五百萬追蹤者,這個數字甚至遠超過當紅球星詹皇或是柯瑞,換句話說,在運動生態圈裡粉絲,球員,與媒體之間的關係,跟以往已經完全不同了。
傳統上,媒體是連結觀眾與賽事之間的主要橋梁,但這層權力在社群時代出現了裂縫。
像投球忍者這樣的草根創作者,不需依附任何媒體組織,也不須靠球隊背書,就能憑藉觀察力與創意,建立起敘事權。而這種力量不只影響輿論走向,甚至還能實質改變選手命運。
社群媒體時代的球迷,不再只是觀眾。他們是參與者、評論者、創作者,有些甚至成為推動技術進步的角色。如此改變,對選手來說是把雙面刃,從正向來說,他們能透過與網紅合作建立個人聲量提升關注度,但在此同時,卻必須直接面對更多輿論影響。
反正,不管合不合理,這都是一條回不去的路。職業運動早已不只是場上的對決,而是場外聲量的戰場。只要擁有夠多粉絲,球迷網紅就能在這個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