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日前在北約峰會後開記者會,開心北約國家同意在二○三五年前把國防支出提升到GDP的五%,算是他在國際社會推動對美有利措施的一大勝利。
川普上任後不管是對友邦或是競爭國、大學還是法官、媒體或企業,州長或聯準會主席、非營利組織或在野黨,只要不遵從他的旨意就拿出棒子修理,無差別攻擊,過程中犧牲的經常是民主價值和原則。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近日在康乃狄克論壇發言表達對此現象的憂慮,以下引用他幾段話:
如果你關注現任聯邦政府領導人的言論,你會發現他對二戰以來所理解的自由民主制度的承諾非常薄弱。這裡說的「自由」不是指左派,而是指法治、獨立司法、新聞自由、集會與抗議的自由、妥協與多元主義的信念。
「我們不在乎民主了,我們只想確保既有秩序不被打破。」「我們是真正的美國人」,而「那些人」是假美國人,甚至根本不算美國人。
公民社會要發揮作用,但同樣需要政府內部,兩黨都要有些人站出來說:「不行,你不能那樣做。」
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民主與社會凝聚力,以及彼此之間的信任,而這三者目前卻處於有生以來最薄弱的狀態。
網路一開始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得到快速流通的資訊,現在卻讓人們分裂進入不同的同溫層和演算法黑洞。我們失去了原有的共同文化,愈來愈難找到共同立場,卻讓煽動型人物更容易分化社會。他們會說:「那些人,他們看起來不像你,做事的方式也不同。他們正在對付你。」
如今最具破壞性的現象之一就是我們不只在爭論政策或價值觀,甚至連基本事實都在爭論。這會讓意見市場與民主制度無法運作。
俄國總統普亭與KGB曾有一句話,想讓宣傳有效,不需要說服大家你講的是實話,只要不斷灌輸大量狗屎資訊,讓人分不清真假,最後大家就什麼都不信了。
我們想要觀點的多元化,但不是事實的多元化。要能夠區分什麼是「開放各種聲音」與「故意強化最仇恨、最極端、最煽動暴力的聲音」之間的差異。
歐巴馬這些對當代民主弊病的評論,值得大家深思。
當我看到這麼多國家同意把國防支出大幅增加的新聞時,深深為這個發展方向感到悲傷。如果這個提升到五%的不是為了軍事支出,而是為了永續環境該有多好?
人類沒有錢去多照顧下一代的環境,但是有錢去製造購買更多的武器。
人類足夠聰明,能開發出改變世界的科技;人類足夠愚蠢,讓這些科技一步步毀掉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人類好不容易從世襲的君主手中爭取到主權在民的民主共和,卻又在實踐中自願把權力集中交託到民選獨裁者手裡,來毀掉民主共和。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六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批評單邊主義與霸權思維,特別點出「以本國最大利益為先」的邏輯將破壞全球治理與信任基礎。他提醒:「世界不能由一個國家主導」,唯有透過合作才能有效應對氣候、健康與金融等全球性議題。
希望全球各地得來不易的外部和平與內部和諧,不要因為政客利益的操弄而持續沉淪。(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著有《領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