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7/10 第332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魏國彥/亞洲極端天氣恐成成新常態
魏國彥
六月中旬以來中國大陸多處淹大水,貴州榕江縣城兩度淹沒,河川上游降雨量累積等於兩座石門水庫的水量。廣東懷集縣、湖南龍山縣、四川成都,河南西峽,都爆發超大洪水。

每年此刻,就看到中國大陸新聞報導「百年一遇的洪水肆虐」。網友留言:「別再用百年一遇了,這不是每一年中國的標配嗎!」「強國啊!每年都有百年一遇!」

實情是,極端天氣已成為東亞地區的新常態。世界氣象組織(WMO)六月廿三日發布新聞,主旨為近十年來亞洲的升溫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助長了更多極端天氣,對該區域的經濟、生態系統和社會造成了嚴重衝擊。該組織發布的升溫趨勢圖顯示二○一六年是關鍵年,相對於一九九○至二○二○年卅年的均溫基準線,該年突然陡升○點六度C,二○一九、二○二一年又都超過一度C。

二○一八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發布的《全球升溫一點五度C特別報告》,曾預測全球將在二○四○年升溫超過一點五度C,地球暖化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將一去不回頭。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這十年來的亞洲的「異常溫度」幅度動輒接近一度C,等於是一年就耗用到原本地球耐受量一點五度C的三分之二。

亞洲陸地升溫固然能造成大氣對流層的激烈擾動,要降下大雨還需要充足的水氣。因著近年來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池」的擴大與升溫,催送了大量水氣籠罩東亞上空,降下豪大雨,受極端天氣影響的人口超過廿五億,集中於中國東半部、台灣、日本與韓國。

造成這樣的極端天氣盛行與肆虐是誰的責任呢?國際組織「氣候蹤跡」統計從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年到二○二三年碳排放增加了九點二%,矛頭指向中國,因為中國的排放量自公元兩千年以來持續上揚,而其他的大國已經開始走向持平。不過,中國官方有說詞:中國累積的歷史排放量仍低於英美歐洲等國,地球暖化不能全歸罪於中國。也因此,當各國領袖宣稱要於二○五○年前做到淨零排放,習近平去年四月宣示,中國將在二○三○年碳達峰,二○六○年碳中和。他強調:「這項決定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他說了大實話,不像其他政治人物,誇口承諾一些不可能達到的遠期支票,卻口惠而實不至。

大自然既殘酷,也公平,從二○二○年起就下馬威,中國大陸每年各地輪流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大自然的物理機制從不理會人類的主觀願望,經常當頭棒喝。

台灣人不要以為可以置身事外,因為我們的人均碳排放量高達每年十三公噸左右,比中國大陸要高,是世界平均值兩倍,只因總排放量不超過全球○點六%,也就沒引起注目而被撻伐。但是,歐盟將實行「碳邊境關稅調整」,美國也可能對進口產品徵收「空氣汙染稅」,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必將蒙受強大壓力。今年五月十七日台灣成為「非核家園」,台灣能源供給百分之九十二以上倚賴煤、天然氣與石油,台灣產品的碳足跡高居不下,怎麼辦呢?台灣地區也經常淹大水的,政治人物也有「百年一遇」的口頭禪。(作者為行政院前環保署署長)

美國消費者正減少吃零食、搭飛機甚至洗衣服
面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愈來愈多消費者開始縮減支出。這樣的焦慮情緒,已經反映在多家美國大型消費品牌的銷售與獲利數據上。如百事公司周四下修全年財測,理由是消費者支出減少,加上全球關稅上升帶來的壓力,對這家飲料與零食大廠造成衝擊。

桃園台地上的閃閃水晶 埤塘的前世,新生
從桃園機場起飛或降落時,探向窗外,一窪窪水塘錯落於綠地之間;天朗時,與周遭的農田相映成畫,若遇夕日,則在橘紅的光輝下閃著粼粼波光。這是桃園台地上的埤塘風光,也是桃園被稱為「千塘之鄉」的緣由。這些水塘,不只是風景,更是人類適應自然環境所形成的人文景觀。如棋盤般散布的埤塘,原初是為灌溉農地,百年來,承載著桃園與水共生的歷史與文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