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9/22 第339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陳亮恭/縱浪大化三聲映照
陳亮恭
〈形影神〉是陶淵明的哲學詩作,以三首詩闡述生命的哲思,透過形體、影子和精神的視角對談人生。形體代表肉身,面對生命的短暫與死亡的必然;影子依附於形體的存在,透過德行與功業讓聲名流傳,延續生命的意義;精神代表超越形體的存在,認為生死皆為自然規律,不必強求功名,應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對自然的順應。

〈形影神〉三首詩的對談,形體先開口,語氣略帶無奈:「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兹。」看著不會老去的山水,看著規律榮枯的草木,忍不住感慨:「人號稱萬物之靈,在生命這件事上,怎麼反而不如它們?」這是年紀增長過程中你我都有過的時刻─看著不變的景色,忽而意識到歲月為自己留下的痕跡,道出每個人的憂慮。

古希臘的伊比鳩魯曾對這種憂慮做出理性分析,他認為人類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想要得不到的,或害怕失去已擁有的。伊比鳩魯以死亡作極致的論述─「死亡其實與我們沒有關係」。我們活著時,死亡還沒來;死亡來時,我們已不在,又何必為與己無關的事而煩惱?

緊接著,影子回應形體道:「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誠願遊昆華,邈然兹道絕。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長生是不可能的,養生也沒什麼好方法,嚮往仙境,但路途遙遠。不過,影子和形體一生相伴,悲喜都是共同的。影子回應形體,雖然肉身無法永存,但德行、功業可以延續,也是人生所應追求的。

最有趣的是精神的回應,精神語調平和,悠悠說道:「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大自然的造化沒有偏愛,萬事萬物都在其中自然發展。人可以位列三才,正是因為精神的緣故。接著說道:「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最偉大的聖人,如今又在哪裡?傳說中活了八百歲的彭祖,最終也留不住。「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人讓自己在自然的變化中自由自在,不過分喜悅,也不過分恐懼,該結束時就結束,不必獨自煩憂,這才是順應自然。

〈形影神〉三首詩最迷人的地方,在於不同思考間的彼此映照。形體有形體的憂慮,影子有影子的執著,精神有精神的超脫;三種聲音都無比真實,我們有時需要形體的真誠,有時需要影子的堅持,有時需要精神的淡然。伊比鳩魯說「知足的貧窮就是光榮的財產」,富足應該來自內心的滿足,簡單的生活和內心的寧靜比物質財富更重要,正是伊比鳩魯主張心靈平靜的快樂。當我們能「縱浪大化中」,也許就能像陶淵明,在「採菊東籬下」的日常中「悠然見南山」。

衰老是無法改變的過程,而衰老過程中伴隨出現的失去也無可逆,但人可以選擇如何走過人生。陶淵明和伊比鳩魯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卻給出相似的建議─學會與人生的有限性和平共處,在自然的流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影神〉的對話像是溫和的提醒,並非刻意教導的人生大道理,而是在說:生命本是如此,何不輕鬆前行?追求短暫的物質或虛無的德行,都非本我。或許維持精神狀態的平靜與超脫,才是生命的本真。

(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Give or take,不是叫你「給」或「拿」!
公司的新產品要上市,Alex要召集一次conference call,邀請海外相關部門的同事參與,他問負責安排會議的外籍同事Belle,一共有多少人會參與會議?Belle回答:"Maybe 10 people, give or take." Give or take,Alex心裡納悶,什麼是「給」或「拿」,到底有多少人會參加?原來give or take是一個片語,和「給」或「拿」沒關係。

連吃5天高熱量會變笨?
一項刊登於「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證實,只要連續5天攝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肝臟脂肪明顯增加,可能影響大腦運作,且增加情緒陷入沮喪的機率。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食用這些高糖、高鹽、高脂等油炸、含糖等食物,也會讓腦袋變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