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新聞筆走入香草世界
「你好,要試喝一下我種的香草茶嗎?」
這句簡單的問候,總能拉近我與人群的距離。曾經,我是媒體人,在時代巨輪裡追逐新聞脈動,十幾年不停歇。直到某日,我走進淡水山上老家一片香藥草園,陽光灑落在薄荷葉片上,空氣中飄來一陣陣微甜清香,我忽然明白:我想換一種生活節奏,用植物的語言與世界對話。
於是,我暫時收起寫新聞的筆,開始學習種植,轉型成香草職人,書寫全新的篇章。
這些年,我在淡水開了間名叫「香草街屋」的小店,販售自己親手種植、烘乾與調配的香草茶包。店鋪不大,卻裝得下四季風景與植物故事。春天的洋甘菊,夏天的檸檬草,秋天的芳香萬壽菊,冬天的迷迭香,每一片葉、每一朵花,都是我與土地共譜的詩句。
給初學者的黃金比例
香草茶不只是一種飲品,它是一種生活練習,與自然的對話。我也把這樣的理念帶進社區大學教室,與學員分享如何調配一杯平衡且療癒的香草茶。在教學實作過程中,我摸索出一個廣受學員喜愛的「黃金比例」:濃、香、甘=1:4:1,公式簡明易記,許多老學員多年後仍能琅琅上口。
「濃」代表基底,多是味道濃苦、屬性溫暖的香草,如迷迭香、紫蘇、羅勒、百里香、檸檬草等;「香」是中層,屬性平寒,承載氣味的靈魂,多數淡雅香草都歸於此,如香蜂草、芳香萬壽菊、洋甘菊等;「甘」則是收尾,利用甜菊或甘草帶來的溫柔餘韻,雋永回味。
這樣的比例讓初學者也能調出層次分明、口感親切的香草茶,讓植物走入日常,不再遙不可及。最美好的時刻,是聽到人們喝下第一口後的驚喜:「好好喝喔!」讓我瞬間忘卻務農辛苦與勞累。我用香草療癒別人,也療癒自己。
在體驗教學中,我常用一份檸檬草(濃)搭配兩份香蜂草與兩份芳香萬壽菊(香),再加上一份甜菊(甘),調配複方香草茶,並命名為「解憂香草茶」。我將解憂茶香帶進社區活動與社福機構課程中,分享給更多人,也一併傳遞香氣中蘊含的平靜與喜悅。
帶有香氣的人生夥伴
與其說我選擇了香草,不如說是香草教我學會了「慢」。慢慢地走,慢慢地感受。在香草園裡,我喜歡蹲在芳香萬壽菊叢旁,看著它們隨風搖曳,香氣環繞身邊;或是輕撫洋甘菊花朵,細品如蘋果般的清新氣息。與植物相處的時光,是我一天中最安靜、最療癒的片刻。當雙手接觸土地與植物,彷彿自己也被大地溫柔接住,心中煩憂與躁動,隨著香氣一點一滴地蒸散在空氣中。
假使要從眾多香草中挑選幾位「人生夥伴」,我會這麼介紹:
最貼心的香草:洋甘菊。它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在情緒紛亂時安撫你,淡雅香氣陪伴度過每一個難眠的夜晚。
最有個性的香草:芳香萬壽菊。風味明亮濃烈、帶有異國調性,不論泡茶或入菜,總能展現鮮明存在感。
最百搭的香草:香蜂草。性格溫和、氣味柔潤,彷彿檸檬與蜂蜜的結合,適合協調多數香草,是調茶靈魂角色。
最討喜的甜味香草:甜菊。天然甘甜總能擄獲長輩與孩子的味蕾,是不加糖也能滿足口慾的健康選擇。
最值得在台灣推廣的香草:檸檬草。不只耐熱抗病、好種植,適合泡茶、入菜,還能驅蚊,是極具潛力的在地之星。
香草不同於一般植物,溫潤細緻、不喧譁,卻能悄悄走進人心。有朋友問我:「你為何這麼愛調香草茶?」每當滾水沸騰、茶香飄散之際,我常感悟,生活其實簡單而美好。享受茶間時光,傾聽別人故事,反思自己足跡。
種香草、做香草茶,不只是我的職業,更是我喜愛的生活方式。它讓我放慢腳步,在每一杯茶香中,看見土地顏色、四季流轉,品鑑人間真摯的交流。
●作者簡介:蔡以倫,香草職人、淡水香草街屋主理人,曾任職平面媒體,2011年起投身香草推廣與食農教育。
擅長香草茶調配與園藝教學,致力於分享植物療癒日常之美。
●看更多喫茶樂:
【喫茶樂6-1】葉怡蘭/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喫茶樂6-2】洪愛珠/Tea with milk
【喫茶樂6-3】盧怡安/喝茶的日子
【喫茶樂6-4】包子逸/紅茶冰
【喫茶樂6-6】陳詠彤/茶行女兒的茶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