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09 6122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家家有本經 【捏陶趣5-4】林怡芬╱與土共生

  家家有本經
【捏陶趣5-4】林怡芬╱與土共生
文□圖╱林怡芬/聯合報
以手觸碰土、捏製創作,林怡芬從中尋得深刻的體悟與寧靜。圖/林怡芬提供

因病重啟的人生排序

年幼時期,記憶中的自己總是坐在小板凳上,在客廳的茶几旁,拿著筆塗塗畫畫,畫出日常所見,也畫出童年小腦袋裡的幻想世界。在畫畫的時光裡,我感到無比的自由自在。有時候喜歡在沙地裡畫畫,或將打翻在桌面的牛奶以指尖畫出有趣的形狀。用手去觸碰,感受材質的不同,是我很喜歡的事。

與土相遇的起源,是在三十歲的某一天。當時,拜訪了雕塑家余連春老師的工作室。工作室裡一尊尊雕塑作品,座落在花園、客廳、樓梯間。有些是人身大的作品,有些則是小型習作。不論尺寸,那些雕塑的動態與線條,充滿著原始自然的力量,由內而外的爆發力,撼動了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忘懷。

過了一些時日,一次身體檢查,發現自己罹患了癌症初期,雖然不是立即致命的情況,但病情的反覆與治療,讓當時年輕的自己重新思考人生的排序,也藉著面對生命課題,學會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我思考著,如果走到人生最後,我會不會後悔有什麼沒有去完成的事?突然間,浮現從前在美術館或畫廊裡所見到的畫面,陽光打在藝術作品時的感動,一種無以言說的神聖與寧靜感……我突然明白,那是我想要做的事,我想創作那樣的作品。

生命,是源於土亦歸於土

我發現自己的內在有個被隱藏住的聲音,是我從小想成為藝術創作者這件事,在社會世俗對於工作的定義而影響了自己的決心,我沒勇氣對自己說,我想成為一個純粹的藝術創作者。甚至沒有順著本心,做出真正感動自己的作品。那時候我想起了余老師的創作,彷彿來自土地的呼喚,讓我有一股強大的動能,向他拜師學習,每周前往老師的工作室持續了好幾年。

經過一段時日,愈是接近土這個材質,愈是感受到土與自己之間的連結。我在土的創作中找到深刻的體悟與寧靜,回到原始之初。感受到土就像大地母親,包容了我的所有,它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終點。我明白了那種融合感,是來自所有大自然的生命皆是一體,生命從土裡長出來,最後也會回歸到土裡。

這樣的創作理念,讓我回到本心,藉由土的材質找到生命源頭,也找到自己創作的意義。因為對土這個材質想有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於是又到京都藝術大學進修學習,在京都認識了更多關於土的知識,也體悟到東方美學的根基。

一期一會的創作,與隨之而來的相遇

在日本茶道文化裡,有「一期一會」這個概念。所說的是,這個時間點裡,天地萬物,當下的狀態,一去不復返。就如同山景,海景,光,與雲朵,看起來似乎都一樣,但卻沒有一天是相同的。今天在我手中的這把土,每一瞬間的狀態也都不同;心境不同,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將完全不同。身為創作者,將當下的心境,用手中的這把土形塑出來,這件事也變得格外珍貴。每一件作品,每一個當下都是獨一無二。

我用著這樣的心情對待周遭的人事物,也對待自己創作的每一件作品。同時,因為創作而連結了與自身作品產生共鳴與心流的人們。

這其中有來自澳洲的鋼琴演奏家,她說每當看到我的作品就不自覺地流下眼淚,她為我的創作彈奏了一首鋼琴曲,將影音與我分享。也曾因為作品偶遇來自日本的音樂創作者,我們對自然宇宙本著同樣的生命觀,卻用不同的形式來創作,彼此因對方的創作而感動,這是非常特別的經驗。在每一次的創作發表上,總是到現場細膩地觀看並且給我深刻回響的支持者,以及前來學習交流的人們,這些美好的心靈共感經驗,都是支持我持續創作的力量。

●作者簡介:

林怡芬

以土作為雕塑媒材,開啟於世界駐村與展覽的旅程中。

從土的創作中感受到的精神性與詩意,形成自身與自然之間的循環與流動。

也是自己與世界對話的途徑。

●看更多捏陶趣:

【捏陶趣5-1】潘家欣/一起Rojak吧!

【捏陶趣5-2】陳翠玲/泥與心的對話

【捏陶趣5-3】張卉君/有人愛著你的不完美

【捏陶趣5-5】Soupy Tang/不只是捏陶(0710上線)


  訊息公告

贏家通吃 5大產業起漲不回頭
近一個月來,以歐洲、韓國為首的股市表現相當強勁,不是創歷史新高就是今年新高,包括美元走軟的美國亦同,這次美股反彈,半導體族群力道不弱,美光及低基期的設備應材、科磊都反彈過今年高點。當然甲骨文、博通及微軟率先創新高,輝達距離高點不遠,台積電ADR亦同,顯見資金對於AI還是相當青睞。

大稻埕乾貨行貓店長一條街 粉絲遍布全球卡哇伊人氣PK
大稻埕許多看似嚴肅的老闆,一聊到貓就整個人融化,笑容滿面地細數自己的愛貓很會撒嬌、多才多藝,人氣旺盛甚至有日本客人回國後還特地寫信來問候貓咪等等。這些喵星人悄悄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大稻埕古意盎然的紅磚街區多了幾分溫柔的風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