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8/27 6158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家家有本經 【專家解析】諶淑婷/我兒子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他是他:一個媽媽的性平教養練習
【性別光譜】柏芮/到底是男,還是女

  家家有本經
【專家解析】諶淑婷/我兒子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他是他:一個媽媽的性平教養練習
諶淑婷/聯合報
圖/喜花如
●前情提要:家有中性氣質的孩子,讓旁人困惑「到底是男,還是女」

兒子三歲那年,站在我面前,穿著央求過後才得到的一件連身紗裙,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我就是我。」那一刻,我像被什麼點醒。當時的我是新手媽媽,經常說出現在想來充滿刻板印象的話,像是「養兒子真的好累」、「好羨慕有女兒的媽媽」……甚至和幾個育有兒子的朋友組了個社群,不時說笑抱怨「男孩有多難搞」。

但我兒子彷彿天生就是來挑戰我們對性別的定義。他不只一次告訴我,他不覺得自己一定是男生,也不想變成女生,他不喜歡總是被問:「你是男生還是女生?」進入幼兒園之後,面對明確的性別分類與分隊遊戲,仍坦然說:「我還沒決定。」到了小學,他依舊保有這份自在,五六年級,他留著一頭長髮,腳上是淡紫色運動鞋,不管別人怎麼看,他始終做自己。

我重新檢視自己對「男孩」的預設立場。我先注意到的是傳統男孩陽剛性格如何養成,眾人會說「男生就是這樣」,但我們是否太快把這當作他們行為粗魯、語言理解慢、反應遲鈍的藉口?其實男孩更需要細緻的引導與正向溝通,而非吼叫、威脅、懲罰。這些方式不但無效,還會讓他們依樣對待他人。

另一方面,某些不一樣的男孩漸漸長大,進入青春期,與同齡男孩的差異格外明顯,無法接受的家長滿心疲憊無力,又擔心他們在同儕間被側目、被欺負。

身為十二歲男孩的媽媽,當然知道這一切有多掙扎,但我只能提醒自己:孩子並非自願出生的,是我選擇成為他的母親。既然我們會花時間去保養一輛車,為什麼不能好好學習怎麼陪伴一個活生生的孩子?

這些年,我上了許多性別平等與正向教養的課,與努力理解孩子個人特質的家長學習放下個人框架,也一起討論如何在家中實踐尊重與包容。某一次,一位爸爸說:「我罵兒子娘娘腔,是因為我小時候和他一樣,常被罵、被欺負,我只是不想讓他和我一樣辛苦。」那一刻,我幾乎要落淚。

今年是葉永鋕事件發生滿二十五年。當年在學校廁所被霸凌致死的孩子,如今成為性平教育推動的重要象徵。這二十五年來,社會在性別意識上有許多的進步,例如,去年台灣變裝皇后Nymphia Wind奪下《RuPaul’s Drag Race》冠軍,我們看見另一種可能──性別氣質不同的人,可以被好好看見,被公開喝采。

但Nymphia的成功,可能反而勾起許多人的遺憾與苦楚:為什麼他有被支持的幸運?為什麼自己的打扮、說話方式,是被嘲笑排擠,甚至霸凌?這些問題,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作為一位媽媽,我渴望為孩子撐出一個更寬闊的空間,育兒不只是開拓孩子視野,也是教他接納自己、尊重他人。我的孩子或許不是傳統定義的「標準男孩」,但他是他,我唯一的選擇是一路相挺。

尊重孩子原本的模樣不是說說而已,大人本身也要學會改變。性平教育不是在學校推動就足夠,更是每一個家庭及每一個人的課題。我們要學著把「看不順眼」、「很奇怪」,變成「看懂了」、「那樣也不錯」,把「男生/女生就該這樣、那樣」的句子,換成「你就是你,都很好」。

孩子不是「男孩」、「女孩」兩個名詞,是我們的寶貝、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怎麼對女兒說話,就怎麼對兒子說話;養男孩不是隨便養、只求他在外不惹事,養女孩也不是當作小情人疼愛、富養。每個孩子都該感受到他是被聽見、被理解、被愛著的,這才是我們該努力的方向。


【性別光譜】柏芮/到底是男,還是女
柏芮/聯合報
孫子從小眉清目秀,剛出娘胎,媳婦便讚嘆:「我怎麼生了一個這麼漂亮的兒子!」是的,帶他出門玩總會被別人稱讚,讓我們臉上有光。

小的時候,男娃女娃都一樣可愛。上了小學,可就有男生女生的差別。皮膚白晰,骨架不大,又有雙靈活大眼的孫子,本來就讓人難以分辨是男是女,加上他選擇留長髮,更是讓人雌雄難辨。

過年回南部,小姑把我拉到一旁,低聲問:「姪兒夫婦是不是太想要生女孩,才把兒子扮成女兒來養?」真是天大的冤枉。

某回我們一起出遊,進了一間餐廳,送餐來的服務生看到孫子立刻稱讚:「妹妹好漂亮!」先生隨即更正:「他是弟弟不是妹妹!」服務生帶著歉意改口:「弟弟好漂亮!」服務生離開後,孫子說:「阿公,你不必更正啦!我已經習慣了!」先生心中一驚,靜默了幾秒鐘,問道:「那你覺得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呢?」他堅定地回話:「我是男生!」讓我倆鬆了一口氣。

寒假時,媳婦看到一個縫紉班的活動,問喜歡玩手做的孫子要不要參加,他一口答應。報到時,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藍色名牌要幫他別上,看到他的臉,馬上道歉:「不好意思,我看名字以為是男生,原來是女生!我換一個粉紅色的名牌吧!」媳婦笑著解釋:「老師沒弄錯,他是男生!」

諸如此類的狀況層出不窮,不只孫子不以為意,兒子媳婦也早已習慣,當作笑話來講。只有我和先生偶爾和他們出遊,碰到這樣的誤判,會有許多的心疼,擔憂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委屈或傷害。

但看到他靜若處子動如脫兔,愛動愛玩活動力十足,不莽撞又進退有序,在男同學和女同學中左右逢源很受歡迎,似乎也沒有讓我擔心的性別認同問題,看來只能按捺住心頭的焦慮,好好守護他長大了。

●看作家&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諶淑婷分享:

〈我兒子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他是他:一個媽媽的性平教養練習〉


  訊息公告

找回台灣地酒!用風土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倡議家8月客座總編邀請被譽為「金牌釀酒師」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陳千浩,與讀者深入探討,當有愈來愈多人投入地酒釀造,但酒廠仍面臨法規與技術瓶頸。一起來看台灣地酒如何從水源、釀造技術到跨界合作,一步步找回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獨特魅力,同時展現在地合作的未來潛力。

川普貿易戰震央在此
在洛杉磯港的永港碼頭,吊車平常會忙著卸下貨櫃船上的貨物。底下的碼頭工人則會駕駛平板拖車,負責將貨櫃從船上轉運到陸地。大型貨車會再把這些進口家具、汽車零件和衣物運往全美各地。但在最近一個星期四早上,這座高達300英尺的吊車靜靜地停擺,成為總統川普為了限制外國貿易而加徵關稅政策的受害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