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13 6210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家家有本經 【我見我思】諶淑婷/從女兒的制服褲到兒子的長髮:校園裡的性平觀察
【心情點滴】凱莉貝/女兒的服裝課

  家家有本經
【我見我思】諶淑婷/從女兒的制服褲到兒子的長髮:校園裡的性平觀察
諶淑婷/聯合報
從女兒的制服褲到兒子的長髮:校園裡的性平觀察。圖/喜花如

這學期開學不久,女兒聯絡簿裡的通知單寫著:「自本學期起,女學生制服開放穿著制服褲。」女兒笑瞇瞇地說:「媽媽,我們明天去買褲子吧!」

隔天我們去買了制服褲,老闆對於學校的新規定感到不可思議,再三確認之後,慎重地拍下那張通知單作為紀念,笑著說:「我猜下學期要多進一些褲子,穿制服褲的女孩一定會變多!」

看著女兒穿上褲裝的快樂神情,我的心情有些複雜。因為這條平坦順暢的「女孩褲裝之路」讓我想起不過兩三年前,兒子那條彎曲難行的「長髮之路」。

身為家長,我們很輕易就能察覺到,儘管法規不斷進步,校園裡「選擇的自由」依然存在著明顯的性別不對等。以髮型為例,髮禁解除後,女學生能留一頭長髮,也能留帥氣的短髮,國小校園裡偶有幾名男孩留長髮,到了國中階段卻很難再見,似乎要再等到大學才終於能依照心意剪短或留長。

儘管教育部規定,學校服裝儀容規定不可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但我們的孩子並不算真正自由了,「長髮與裙裝」緊緊與陰柔、溫順等女性化特質綁在一起。當一個男孩想選擇長髮與裙裝,他所要挑戰的是整個社會對於「男性氣概」的迂腐定義。這正是兒子給我的考驗,升上小學四年級後,他用盡各種理由拒絕剪髮;當時正值疫情尾聲,還時常突然宣布停課,兒子的短髮就這樣順利留長。進入五年級新班級後,兒子頭髮長度已經可以紮起一搓馬尾,他愛死了那個尷尬的長度,我們也開始為此爭執。

身為推動性別平等的倡議者,我知道自己應該無條件支持孩子,以最自在的模樣上學;但身為家長,我不敢肯定,校園裡真正落實性平教育了嗎?還是依舊停留在法規層面,尚未深化到人際互動的尊重與理解之中?我會擔心,孩子在團體中,會不會因為與眾不同而受到傷害?在那個打球奔跑、汗水淋漓的青春期群體中,一個綁馬尾的男孩,勢必面臨一定的同儕壓力與異樣眼光。

我不只一次問自己,內心的憂慮從何而來?我以為自己走在觀念的前端,沒想到社會文化那道無形的牆,仍然擋在我與孩子的面前。

六年級開學的九月,天氣仍然炙熱,兒子的頭髮已經比許多女同學還長了,他出門前綁了俐落的馬尾,我壓下所有擔憂,只交代:「真的沒問題嗎?有事一定要跟媽媽說。」他掛著一抹微笑帥氣地出門。那天放學,兒子說,班上那個最陽剛的男同學跑來問他:「你要變成女生了嗎?」兒子以沉默回應。接下來的第二天、第三天,同樣的問題上演。

就在我緊張不安的第四天,兒子的長髮突然不是問題了!班上再也沒人找過他麻煩,同學瞬間接受班上出現一名長髮男孩。兒子一直頂著長髮到畢業前一天,我們預約了髮廊,一口氣剪掉三十公分,捐給台灣癌症基金會作為病友的假髮使用。

畢業典禮那天,短髮的兒子和一群差不多髮型的男同學拍了合照,他看起來是那麼的普通,卻又在我心裡發光。我知道,他用最溫柔的方式為自己的與眾不同打過一場漂亮的仗。現在,我又有了一位穿制服褲的女兒,這次簡單多了,掙扎幾乎不存在,但我知道這個法規的進步,是很多孩子用他們的勇敢與堅持一點一滴碰撞出來的。所以,即便我也覺得女兒穿裙子很可愛,但既然她願意,那我們就積極做出改變,讓校園裡能出現更多的制服褲女孩吧!

從制服的褲裝,到髮型的自主,這些校園點滴,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學習自我認同與社會互動的縮影。現在我已經明白,兒子當年的勝利來自兩件事:他自身的沉默與堅持,以及能忍住不勸他剪髮的父母。當孩子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時,家長能做的不是給他建議或幫他開路,而是相信孩子的韌性、成為最穩定的後盾,父母不該以自己的擔憂改變孩子的選擇。

真正的自由,始於家庭的理解與接納。當孩子內心擁有足夠的自信與同理心,便能更勇敢地去拆解外界的框架!

●延伸閱讀:當女兒想穿制服褲──凱莉貝〈女兒的服裝課〉

【心情點滴】凱莉貝/女兒的服裝課
凱莉貝/聯合報
新生報到那天,幼兒園川堂掛著一排小巧的制服。淡藍色的裙子在陽光下閃著柔光,等著它的主人。 老師打量著女兒的身形,笑著拿起裙子,彎腰要幫她套上。「我想穿褲子。」女兒伸手,指向另一側。 老師啟動柔聲勸說:「小女生穿裙子最可愛了,而且這是學校規定,褲子是小男生穿的喔。」一旁讀大班的哥哥也幫腔:「如果妳穿褲子,可能會被同學笑是男生喔!」 老師與女兒的視線,同時投向我 ......

  訊息公告

柯克遇刺 美政治網紅不分左右人人自危
20年前,「內容創作者」這個職稱還不存在。如今,蓬勃的經濟支持著這些社群媒體名人,他們主持YouTube節目,並在 Instagram或X上向大量粉絲發布內容。查理.柯克就是其中一位:保守派活動家及川普顧問,在經營非營利組織七年之後,他開始與右派的夏皮洛以及左派的梅瑟拉斯兄弟等人,在同個播客領域活動。周三,柯克遭暗殺,原本就很有戲的這個生態圈陷入震盪。

還沒找到熱愛的東西,就先找出擅長的事
到了三、四十歲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雖然一開始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做了其他事,累積了足夠的資源與能力,反而成為後來轉換跑道的重要底氣,因為他們已經擁有「隱形本錢」了。如果還沒有找到熱愛的東西,請直接跳過,就從「擅長的事」出發吧。先找出擅長的事,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才能在職場上產生價值,進而得到相應的職位與報酬。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