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樂活中心當志工,有位長者如廁後,不知是忘了或一時疏忽,沒沖馬桶洗完手就出來了,我本能反應是去幫忙沖水並關門,沒多想,做得理所當然。隨後又有一位長者也發生相同情事,但照服員馬上要她回去沖水、關燈、關門,並囑咐她這些做得來的小事要自己動手,不要想依賴別人,否則會加速退化。長者連聲回:「知道、知道,以後再忘了也要提醒我喔!」
當下我突然覺察到,出於好意的幫忙,可能剝奪了長者維持日常生活機能的機會,我是不是應該像照服員那樣,在旁「動口不動手」,耐心等他們完成該做的事呢?
以後長者若起身想取水喝,我只需要提醒熱水很燙,認清按鍵把保溫杯擺妥,再小心按出水鍵即可,而不是像現在幾乎是越俎代庖,怕長者燙傷,直接取好水交到她們手上。取水喝是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不費力也不難,我似乎無意中幫倒忙了。
由於我有牙周病,無法咀嚼太硬的食物,於是幫長者買便當時,習慣選軟爛無須費力咀嚼的菜肴。有回便當店老闆指著炒豆莢,說這煮得蠻爛的,老人家應該咬得動,可以試試看,味道不錯喔。這一說也點醒了我,不是所有長者都有牙周病,也不見得牙齒都壞了,我是否過於主觀,肚子餓自然會想辦法填飽胃囊,這可是本能呢!從此,我改買色香味俱全的配菜,長者想吃應該會設法吧?
那天,樂活中心創辦人帶領大家進行激化腦力的活動時,一直鼓勵長者勇於動手丟球給組員,球掉了撿起來重丟就好,真做不來再另想辦法,也不希望我們代勞,在一旁適時協助即可。她一再強調要活就要動,叫長者動起來,別找藉口偷懶,如果不想動何必花錢來中心,乾脆躺在家裡等死算了,話雖然說得難聽卻一語中的。
於是整個活動進行中,我只不斷提醒長者,「右手丟球左手接球,慢慢來,你們都可以做到的」,始終動口不動手。長者也漸入佳境,愈玩愈順手,有人球掉了還開心地又叫又笑,搶著撿,大概潛能真的再度被激發了。
今天的活動讓我領悟了該如何當個稱職的志工,伸手的同時千萬記得,務必留給受幫助者嘗試成長的空間,不能一味自我感覺良好的幫忙,施與受維持平衡,才是快樂助人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