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國內外媒體最關注的莫過於總統大選。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初選如火如荼進行,參選人在辯論會中積極爭取選民認同與政黨提名,他們所提出的論述,特別是與科學發展有關的政策,在今年初被《科學》(Science)雜誌
以10頁的篇幅報導出來,做為科學社群選民的參考。
在台灣,選舉的激情與熱烈國際知名,然而大部份選民很少理性檢視候選人的政見;在稀罕的幾場政策辯論會中,也未見論及科學議題。《科學人》在關心科學發現、科技發展的同時,當然希望能了解2008年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科技政策。台灣地小人稠、天然資源不足,在氣候變遷、二氧化碳減量的全球壓力下,兩位候選人將如何善用科學的力量,永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並提升人民的健康與福祉?更根本的問題是:科學是科技進步的基礎,科技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兩位候選人怎樣看待科學發展?
《科學人》一直扮演著學、研、產、官各界溝通的橋樑,這次向兩位總統候選人提問,也迅速獲得正面回應,雙方所提出的政策見解,我們依照候選號次刊登如後,做為選民投票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們希望不管未來哪位候選人當選,都要廣納對方的優質意見,以科學做為台灣進步的助力;《科學人》也會結合科學社群的智慧,持續討論科技政策,提供深入而具體的建議。
問:全球暖化、能源短缺的問題日趨嚴重,京都議定書已經生效,正衝擊各國科技研發、產業發展、能源與環境保護政策,台灣該訂定怎樣的策略來求取科技、產業、能源與環保的平衡點?
謝長廷:
目前台灣GDP每增加1%,石油消耗就增加1.2%,日本卻只0.8%。全球暖化不只是環保問題,更是「人類安全」問題及國際政治新焦點。當我們看到瑞典訂定「2020年成為無油國家」的目標,著實應反思台灣在「拚經濟」口號下,究竟會獲得與失去什麼。俗話說「賺錢有數性命要顧」,就是很好的醒世語,若台灣賺了全世界的錢、卻犧牲了環境、國民健康、國家主權,那完全沒意義。因此我提出:
黃金三角:黃金三角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社會公義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以保持國家、社會的永續發展。
黃金比例:最美的藝術品,都有黃金比例;飛機也需找出黃金比例才能兼顧性能與飛行操作的安定。黃金三角是價值平衡,黃金比例則是尋求各種不同力量(政治力、社會力、經濟力)的共生合作。...
馬英九:
第一、推動能源穩定供應,落實產業永續發展:
1.
建立公平有效率及開放之能源市場,使能源市場逐步自由化。
2.
促進能源多元化,提高低(無)碳能源比重,發電策略積極朝低(無)碳能源超過50%方向推動。
3.
規劃碳權交易,鼓勵企業於國內造林植草或其他減碳措施,降低減碳成本,俾利產業投資。
第二、推展全民節能運動,達成經社環保三贏:
1.
推動全國節能運動,落實各級政府、學校、企業及社區的節能減碳教育,提升能源效率,以每年達到2%為目標。
2.
適當時機推動能源稅,促進能源價格合理化,俾利達成長期節能目標。
3.
設置減碳節能基金,透過研發獎勵、技術移轉與產品推廣,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創新能源,提升減碳節能產業的競爭力。
4.
推動都市捷運建設及大眾運輸系統補貼政策,提高電器及車輛能源效率標準。…more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3期3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