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在整理一本關於台灣音樂歷史的書籍,看到了過往的幾段小故事頗有感慨,當時的音樂人好幾次想要召集同好組成小圈圈來切磋交流,或是共同合作專案,立意良善,最後都失敗,只好各行其事;同樣的場景來到今日,不管哪種產業,這種組織也屢見不鮮,常因為各懷鬼胎,所以中途鬧翻、夭折、解散。
【單打獨鬥只能打小仗】
秋天時,也許你會看見雁群用人字形隊伍往南方飛去,你知道為何要用人字形一起飛嗎?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群鳥同時拍打翅膀時,整個鳥群的飛升能力可以提高七成以上。這就是團結的力量。
當然你會想到人字形隊伍帶頭的這一隻不就很累,因為他無法享受其他同伴的拍翅浮力,沒錯,所以雁群的領隊是輪流更換的,飛行中雁群也會有整齊的叫聲,如同人們在划龍舟一樣,用吼叫聲來互相打氣、保持整齊的出力節奏。
很多音樂人都是個人工作室,自己一個人從頭包到尾,作業時間當然慢,而且技術無法交流,資訊來源肯定不足,這種單打獨鬥的音樂人只能打小仗,一輩子的成就也不可能太大,就跟單雁一樣,飛不遠也飛不高。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我參與過許多同業組織,感想上,對某些人的人性很替他難過,人與人相處要看優點,而且要玩組織的,更要搞清楚,合作是在找尋合作後的「大我」,而一定要放棄自己的「小我」,不然那麼多的「小我」怎麼去照顧?這是不可能的!
說白一些,組織的任何政策,都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小我」,所以每一個成員要有體認「支持大我」,大我能成,才有小我的存在,不是這樣的邏輯嗎?
我發現很多人在參加組織時,都先計較「我可以得到什麼」,說起來也算正常要求,但是組織不強壯,就無法給成員太多的好處,這又回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課題了,不過,既然要參加組織的意義在哪裡?就是要靠大家的力量撐起一片天,讓這片天可以幫所有人擋風雨,是不是這樣?
【看準了找對人再合作】
在當今的環境,爭地盤已不是靠赤手空拳的傳統武術了,現在是打國際戰,網路戰,海陸空的四度空間戰爭,請問是你一個人可以玩的嗎?
人際關係中,一定要與他人合作,合作之前先要找對人,找對人也得要相處愉快,這就是人際關係中的大課題。你以為容易嗎?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自己適合的夥伴,有些人老說要找美麗的伴侶,也不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資格,其實就是要更正為「不是找最好而是找適合自己的」,怎麼找又怎麼看,要實際相處過後才知道,我提醒大家不要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錯覺,喝酒會茫,怎會看得準?
剛認識新朋友,請保持距離,要對招一百回過後,對他的本性也才能略懂一二,如果你很急,可以找三位前輩幫你鑑定,二比一多數決,請看準了再合作,人生不能老是再重來,小心!
歡迎前來拜訪 「吳建宏顧問的臉書」
(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企業人士,請直接點選這裡!)
|